一种阅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3203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阅读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阅读架。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中,尤其是在学生人群中,在阅读时由于坐姿不正确、视线与图书角度不正确等原因,导致很多人患有近视眼、颈椎病、驼背等大大小小的问题;此外,人们在阅读图书、报纸、乐谱等材料时,往往还同时从事其他的事,没有空余的手来按住图书,因此希望能够将双手解放出来,用于作其他的事情。因此,为了更健康更舒适地读书学习,人们开始使用阅读架来辅助阅读。

但是,传统的阅读架固定图书的结构一般位于阅读架的下部,通过一个弹簧夹来固定放置于阅读架上的图书,在需要翻页时,需要将下部的弹簧夹拉起才能翻页,虽然能够很牢固的将图书固定,但是整个翻页过程麻烦费事,不易操作。

因此,就需要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阅读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可调节的阅读架,以解决现有阅读架使用过程中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阅读架,所述阅读架包括:夹持部,用于夹持纸张或书籍;支撑部,与所述夹持部连接用于稳固所述阅读架;所述支撑部为“丄”型支撑结构,该结构包括主支撑板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部与所述主支撑板的背面卡接;所述夹持部的末端设有钩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夹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辅助夹持臂和夹持臂;所述辅助夹持臂的上端与所述主支撑板连接,所述辅助夹持臂的下端与所述夹持臂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臂为钩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为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为活动铆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与所述主支撑板的底部可翻转连接的底板;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可翻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报纸或书籍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板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支撑架卡接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和支撑部均由钢铁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和支撑部外均涂有防护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阅读架,通过设有钩状结构的夹持部,使翻页过程操作简单化;通过夹持臂与辅助夹持臂以及辅助夹持臂与主支撑板间的活动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阅读架能够根据图书的大小灵活的调整,对多种规格的图书均适用;通过设于主支撑板中部的卡槽以及支撑架,固定阅读架,在稳固阅读架的同时,能够调整阅读时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主支撑板、底板、支撑架、夹持部等主体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均为活动连接,在不使用时可将阅读架折叠,方便携带和储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阅读架的立体图;

图2为夹持臂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阅读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阅读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阅读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阅读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阅读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中,

1-夹持部; 2-主支撑板; 3-支撑架;

4-底板; 5-卡槽; 6-凸起;

11-辅助夹持臂; 12-夹持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部”、“左”、“右”、“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阅读架的立体图,图2为夹持臂的侧视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包括夹持部1和支撑部;支撑部包括主支撑板2和支撑架3,支撑架3的上部与主支撑板2的背部卡接;主支撑板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夹持部1,夹持部1包括辅助夹持臂11和夹持臂12,辅助夹持臂11的上端与主支撑板2活动连接,辅助夹持臂11的下端与夹持臂12上端活动连接,夹持臂12为钩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中,支撑部包括主支撑板2和支撑架3,支撑架3的上部与主支撑板2的背部卡接,起到固定的作用。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时,将图书放置于主支撑板2上。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中,主支撑板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夹持部1,夹持部1包括辅助夹持臂11和夹持臂12,辅助夹持臂11上端与主支撑板2活动连接,使得辅助夹持臂11能够绕主支撑板2多角度转动;辅助夹持臂11的下端与夹持臂12的上端活动连接,使得夹持臂12能够绕辅助夹持臂11多角度转动。夹持臂12与辅助夹持臂11间的活动连接以及辅助夹持臂11与主支撑板2间的活动连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在使用时,能够针对不同大小的图书进行适应性调整,增大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的使用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夹持臂11上端与主支撑板2有多种活动连接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活动铆接的方式,此外其他能够实现本实施例需求的可转动连接方式均可采用;辅助夹持臂11的下端与夹持臂12的上端有多种活动连接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活动铆接的方式,此外其他能够实现本实施例需求的可转动连接方式均可采用。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部1在主支撑板2的正、反位置,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阅读架的使用无影响。例如,可将夹持部1设置于主支撑板2的正面,也可将夹持部1设置于主支撑板2的反面。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中,夹持臂12为钩状结构,起到固定图书书页的作用,能够满足多种图书的固定需求。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的使用过程中,将图书展开后置于主支撑板2上,根据图书的大小适应性调整辅助夹持臂11与夹持臂12的位置,并将图书左、右两侧书页分别卡固在左、右两侧的夹持臂12上,在翻页时,将书页从一侧的夹持臂12中取出,插入到另一侧的夹持臂12中,完成翻页步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翻页操作简单方便,省去了传统阅读架使用时繁琐的翻页步骤。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中,夹持部1和支撑部均由钢铁材料制成,钢铁材料坚固、结实、不易损坏,尤其考虑到使用阅读架的人群多为小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掉落、摔落的情形,因此本实用新型选用结实不易损坏的钢铁材料制成,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抗损坏性;此外,钢铁材料质地厚实,使得本实用新型有很好的稳定性,当阅读的图书重量较大时,不至于出现翻到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中,夹持部1和支撑部外层均涂有一层防护涂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阅读架,考虑到其使用人群多为学生,使用次数频繁、容易损坏,因此,在阅读架钢铁材料的外部涂有防护涂层,防护涂层能够保护阅读架的钢铁材料不被腐蚀,此外,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也使本实用新型的外观更富美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阅读架可以用于固定图书,也可以用于固定例如报纸、乐谱、画板等阅读文件,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固定需要固定的物体。因此,不应将此处列举的使用范围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1中公开的技术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重复描述,实施例1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实施例1已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阅读架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中,主支撑板2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支撑架3卡接的卡槽5,卡槽5的数量为六个,从上到下依次称为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第四卡槽、第五卡槽、第六卡槽。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中,设于主支撑板2中部的卡槽5与支撑架3配合,起到进一步稳固阅读架的作用。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时,调整主支撑板2至所需角度,按需求将支撑架3卡固于第一卡槽至第六卡槽中的一个,完成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的固定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卡槽5至少有一个,本实施例中卡槽5的数量为六个,也可根据具体需求适应性调整卡槽的数量,例如,卡槽5的数量可为1、2、3、4、5、7、8、9或1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1中公开的技术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重复描述,实施例1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实施例1已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阅读架的立体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除包括实施例1具有的结构外,其中支撑部还包括底板4,底板4与主支撑板2的底部可翻转连接,底板4与支撑架3的底部可翻转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4能够起到稳固阅读架的作用,底板4与主支撑板2和支撑架3一起,组成了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使得阅读架在使用时不易翻到。

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4与主支撑板2可翻转连接,使得主支撑板2可绕底板4多角度转动,能够调节主支撑板2的角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4与主支撑板2有多种活动连接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铰接的方式,此外其他能够实现本实施例需求的可转动连接方式均可采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4与支撑架3活动连接,使得支撑架3可绕底板4多角度转动,能够起到辅助调节主支撑板2角度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4与支撑架3有多种活动连接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铰接的方式,此外其他能够实现本实施例需求的可转动连接方式均可采用。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时,首先将底板4放置于桌面或者其他平面上,转动主支撑板2,转动支撑架3,调整主支撑板2以及支撑架3至需要的角度,将支撑架3卡固在主支撑板2上,将阅读架的主体固定;将待阅读的图书展开,放置在主支撑板2上,完成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的固定过程。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是在实施例2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2中公开的技术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重复描述,实施例2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实施例2已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阅读架的立体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除包括实施例2具有的结构外,其中支撑部还包括底板4,底板4与主支撑板2的底部可翻转连接,底板4与支撑架3的底部可翻转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4能够起到稳固阅读架的作用,底板4与主支撑板2和支撑架3一起,组成了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使得阅读架在使用时不易翻到。

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4与主支撑板2可翻转连接,使得主支撑板2可绕底板4多角度转动,能够调节主支撑板2的角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4与主支撑板2有多种活动连接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铰接的方式,此外其他能够实现本实施例需求的可转动连接方式均可采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4与支撑架3活动连接,使得支撑架3可绕底板4多角度转动,能够起到辅助调节主支撑板2角度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4与支撑架3有多种活动连接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铰接的方式,此外其他能够实现本实施例需求的可转动连接方式均可采用。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阅读架时,首先将底板4放置于桌面或者其他平面上,转动主支撑板2,转动支撑架3,调整主支撑板2以及支撑架3至需要的角度,将支撑架3卡固设于在主支撑板2中部的卡槽5上,根据需求将支撑架3卡固于第一至第六卡槽中的任意一个,将阅读架的主体固定;将待阅读的图书展开,放置在主支撑板2上,完成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的固定过程。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是在实施例3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3中公开的技术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重复描述,实施例3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实施例3已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阅读架的立体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除包括实施例3具有的结构外,其中底板4未与支撑架3连接的一侧设有凸起6,用于卡固书籍底部。当阅读的书籍较大或者不易固定时,凸起6能够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能够固定住图书的底部,使得图书以至于滑倒。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时,将图书放置在主支撑板2上,将图书的下部卡固于设于底板4上的凸起6上。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是在实施例4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4中公开的技术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重复描述,实施例4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实施例4已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阅读架的立体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除包括实施例4具有的结构外,其中底板4未与支撑架3连接的一侧设有凸起6,用于卡固书籍底部。当阅读的书籍较大或者不易固定时,凸起6能够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能够固定住图书的底部,使得图书以至于滑倒。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阅读架时,将图书放置在主支撑板2上,将图书的下部卡固于设于底板4上的凸起6上。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阅读架时,首先将底板4放置于桌面或者其他平面上,将主支撑板2调整至需要的角度,将支撑架3卡固在设于主支撑板2中部的卡槽5上,根据需求将支撑架3卡固于第一至第六卡槽中的任意一个,将阅读架的固定;将待阅读的图书展开,放置在主支撑板2上,根据展开后图书的大小调整辅助夹持臂11以及夹持臂12,调整好合适的位置后,分别将图书的左、右两侧书页卡固在左、右两侧的夹持臂12中,将图书的底部卡固于底板4上的凸起6上,需要翻页时,将书页从一侧的夹持臂12中取出,卡固在另一侧的夹持臂12内,完成翻页步骤后继续阅读;待阅读完毕之后,将图书两侧的书页分别从夹持臂12中取出,取出图书后折叠主支撑板2和支撑架3,并收回辅助夹持臂11以及夹持臂12。本实施例的阅读架在不使用时能够折叠收藏,所需用的存储空间小,方便收纳。

此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阅读架时,当图书难以固定时,可以借助杆状物体作为辅助固定工具,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阅读架的使用。例如,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阅读架的使用过程中,将图书展开后置于主支撑板2上,调整辅助夹持臂11以及夹持臂12,使夹持臂12钩状结构的开口向上,将杆状物体横放入左、右两侧的夹持臂12的钩状结构内,使得图书处于主支撑板2与杆状物体形成的空隙内,使得图书得以被固定。辅助固定工具可为长度适宜的杆状物体、棒状物体或片状物体。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