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收纳箱的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6671阅读:20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收纳箱的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收纳箱的床。



背景技术:

床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 经过千百年的演化不仅是睡觉的工具,也是家庭的装饰品之一了。床的种类有平板床、双层床等。罗汉床是一个非常俚俗的名字,至今没有学者能够很准确地解释出它的来历。罗汉床形制比较多,但基本形制都是三面围子,一面冲前。有人认为罗汉床是从弥勒榻转换而来。罗汉床逐渐演变到明清以后,变成一个待客工具。两个人可以在床上斜倚着聊天,有点像双人大沙发。平板床由基本的床头板、床尾板、加上骨架为结构的平板床,是一般最常见的式样。虽然简单,但床头板、床尾板,却可营造不同的风格;具流线线条的雪橇床,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式样。若觉得空间较小,或不希望受到限制,也可舍弃床尾板,让整张床感觉更大。双层床是上下铺设计的床,是一般居家空间最常使用的,不仅节省空间,当一人搬出时,上铺便可成为放置杂物的好地方。

现有的床存在不具有储存物品功能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储存物品功能的带收纳箱的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收纳箱的床,包括有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所述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之间设置有梯子,所述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均为蜂窝床板,所述下铺床板底部设置有收纳箱。

作为优选,所述收纳箱由蜂窝板拼接而成,使得收纳箱不仅重量轻,而且强度大。

作为优选,所述收纳箱为抽屉式收纳箱,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收纳箱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收纳箱上设置有柜锁。

作为优选,所述梯子上设置有防滑纹,使得梯子具备了防滑的功能,防止人们上下梯子时发生滑倒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上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照明灯,可以实现照明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照明灯开关,易于控制照明灯的开启与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梯子为可拆卸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上均设置有护栏,提高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带收纳箱的床的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均为蜂窝床板,蜂窝床板具有节约制造材料、重量轻和强度大的优点;通过在下铺床板底部设置有收纳箱,使得床具备了储存物品的功能。此外,该收纳箱由蜂窝板拼接而成,使得收纳箱不仅重量轻,而且强度大;该收纳箱为抽屉式收纳箱,使用方便;梯子上设置有防滑纹,使得梯子具备了防滑的功能,防止人们上下梯子时发生滑倒现象;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上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照明灯,可以实现照明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收纳箱的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纳箱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带收纳箱的床,包括有上铺床板1和下铺床板2,所述上铺床板1和下铺床板2之间设置有梯子7,所述上铺床板1和下铺床板2均为蜂窝床板,所述下铺床板2底部设置有收纳箱3。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该带收纳箱的床的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均为蜂窝床板,蜂窝床板具有节约制造材料、重量轻和强度大的优点;通过在下铺床板底部设置有收纳箱,使得床具备了储存物品的功能。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一种带收纳箱的床,包括有上铺床板1和下铺床板2,所述上铺床板1和下铺床板2之间设置有梯子7,所述上铺床板1和下铺床板2均为蜂窝床板,所述下铺床板2底部设置有收纳箱3,所述收纳箱3由蜂窝板拼接而成,所述收纳箱3为抽屉式收纳箱,使用方便,所述收纳箱3上设置有把手8,所述收纳箱3上设置有柜锁9,提高储存物品的安全性,所述梯子7上设置有防滑纹(未图示),使得梯子7具备了防滑的功能,防止人们上下梯子7时发生滑倒现象,所述上铺床板1和下铺床板2上均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上设置有照明灯5,可以实现照明的效果,所述支撑架4上设置有照明灯开关6,易于控制照明灯5的开启与关闭,所述梯子7为可拆卸设置,所述上铺床板1和下铺床板2上均设置有护栏10,提高安全性;所述上铺床板1和下铺床板2的长度相等。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该带收纳箱的床的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均为蜂窝床板,蜂窝床板具有节约制造材料、重量轻和强度大的优点;通过在下铺床板底部设置有收纳箱,使得床具备了储存物品的功能;该收纳箱由蜂窝板拼接而成,使得收纳箱不仅重量轻,而且强度大;该收纳箱为抽屉式收纳箱,使用方便;梯子上设置有防滑纹,使得梯子具备了防滑的功能,防止人们上下梯子时发生滑倒现象;上铺床板和下铺床板上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照明灯,可以实现照明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