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餐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809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餐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餐具。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在轻工业领域中,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制造也已日臻成熟。以餐具为例,餐具包括成套的金属器具、陶瓷餐具、茶具酒器、玻璃器皿、盘碟和托盘以及五花八门、用途各异的各种容器和手持用具。

传统的餐具一般为陶瓷制品,比如瓷碗、瓷盘等,再搭配上竹木筷或勺子等。此类餐具配置能够满足大部分家庭的日常饮食所需,但是,对于很多家庭成员而言,其各自的饮食习惯大不相同,比如部分人喜欢麻辣菜品,部分人喜欢酸甜菜品等。再加上家庭中一般都同时存在老人和孩子,两者的饮食口味较清淡,不宜重盐重辣,而且少部分人还有不同的饮食忌口。因此,家庭中的各个成员其实有各自独特的饮食需求,反映到餐具上,主厨之人若想满足众多的要求,则必须将同一份菜品制作成不同口味的多份菜品,再通过多套餐具分别进行盛装,以免产生混淆。如此,餐具的使用数量就骤然增加,对于家庭而言,这意味着生活成本的增加;同时,餐具的使用数量增多,意味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剧,不利于绿色环保。

因此,如何减少餐具的使用数量,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环保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餐具,能够相应减少餐具的使用数量,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环保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餐具,包括餐盘和餐碟,所述餐盘包括分别用于盛装不同种类食物的主盛装部和次盛装部,且所述餐碟包括分别用于盛装不同种类食物的第一盛装区和第二盛装区。

优选地,所述主盛装部和次盛装部的容积不同,且所述第一盛装区和第二盛装区的容积不同。

优选地,所述主盛装部、次盛装部、第一盛装区和第二盛装区均呈圆弧槽状。

优选地,所述主盛装部和次盛装部互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盛装区和第二盛装区互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盛装部或次盛装部上,以及所述第一盛装区或第二盛装区上均设置有用于汇集液体的引流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盛装区与第二盛装区的连通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手持配套餐具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餐盘和餐碟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支撑柱。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3个,且在所述餐盘和餐碟的底面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餐具,主要包括餐盘和餐碟。其中,餐盘为主体结构,餐碟在收纳时可安装在餐盘表面上,在用餐时可取下盛菜。餐盘具体包括用于盛装不同种类食物的主承装部和次盛装部,而餐碟同样包括用于盛装不同种类食物的第一盛装区和第二盛装区。由于餐盘与餐碟均可盛装食物,并且两者形成配套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餐具,可以相当于两套餐具进行使用。并且,餐盘和餐碟均为分体式结构,主盛装部和次盛装部可以分别盛装不同种类的食物,同时第一盛装区和第二盛装区也可分别盛装不同种类的食物,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餐具,可以同时盛装四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或者不同口味的同一菜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餐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多套餐具才能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饮食需求的情况,能够相应减少餐具的使用数量,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餐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餐盘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4中:

餐盘—1,主盛装部—101,次盛装部—102,餐碟—2,第一盛装区—201,第二盛装区—202,引流口—3,凹槽—4,支撑柱—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多功能餐具主要包括餐盘1 和餐碟2,并且餐盘1和餐碟2配套使用。

其中,餐盘1具体包括用于盛装不同种类食物的主承装部101和次盛装部 102,而餐碟2同样包括用于盛装不同种类食物的第一盛装区201和第二盛装区 202。由于餐盘1与餐碟2均可盛装食物,并且两者形成配套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餐具,可以相当于两套餐具进行使用。并且,餐盘1和餐碟2均为分体式结构,主盛装部101和次盛装部102可以分别盛装不同种类的食物,同时第一盛装区201和第二盛装区202也可分别盛装不同种类的食物,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餐具,可以同时盛装四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或者不同口味的同一菜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餐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多套餐具才能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饮食需求的情况,能够相应减少餐具的使用数量,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环保性能。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图1中所示的餐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 中所示的餐盘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主盛装部101和次盛装部102,以及第一盛装区201和第二盛装区 202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主盛装部101和次盛装部102的容积不同,且第一盛装区201和第二盛装区202的容积也不同。

此外,主盛装部101和次盛装部102,以及第一盛装区201和第二盛装区202 可呈圆弧槽状,如此餐盘1和餐碟2将整体呈葫芦状。圆弧槽状的结构能够有效扩大餐盘1和餐碟2的容积,容纳更大量的菜品。当然,餐盘1和餐碟2的形状并不仅限于葫芦状,其余比如“∞”等形状同样可以采用。

进一步的,主盛装部101和次盛装部102还可互相连通,同时第一盛装区 201和第二盛装区202也可互相连通。如此,便于将两种不同种类的菜品混合,或者可将容积较大的主盛装部101中的菜品迁移到容积较小的次盛装部102 等。同时,若菜品中有汤类食物,则还能便于往餐盘1或餐碟2中盛汤。

接上述,考虑到人们在进食时可能有喝汤的需求,针对此,本实施例在主盛装部101或次盛装部102上设置有用于汇集液体的引流口3。如此,通过引流口3的作用,即能够方便地将餐盘1或餐碟2中的汤水倒出饮用。同样,在第一盛装区201或第二盛装区202上也可同时设置引流口3。

另外,本实施例还在第一盛装区201与第二盛装区202的连通位置处设置了凹槽4。该凹槽4主要用于放置手持配套餐具,比如筷子、刀叉等。

此外,本实施例还在餐盘1和餐碟2的底面上设置了多个支撑柱5。该支撑柱5的表面粗糙,表面可涂覆有聚氨酯等摩擦涂层,可增加餐盘1及餐碟2放置在光滑桌面上的稳定性,避免不慎滑动造成摔落。另外,为便于对餐盘1或餐碟2的清洗,各个支撑柱5可呈圆柱状。

此处优选地,该支撑柱5的数量在餐盘1上或餐碟2上可为3个,并且各个支撑柱5可在餐盘1或餐碟2的表面上均匀分布。当然,支撑柱5的数量并不固定,其余比如4个或更多等也都可以采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