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动醒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41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电动醒酒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葡萄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醒酒器。



背景技术:

葡萄酒都要经由醒酒来呼吸才会得到比较好的味道,经过醒酒的葡萄酒,在葡萄酒与空气充分的接触后,可以柔化葡萄酒中较为苦涩的单宁,达到去除长期停放产生的杂味,使酒香散发。传统的醒酒器一般是一种玻璃器皿,为了让红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化,醒酒器底部设计较宽大而瓶口较小,但仍需等待个把小时以上才能达到醒酒的效果,所以这种醒酒器体积偏大,易碎,携带或运输非常不方便,且醒酒的效果缓慢,需要大量的等待时间才会有较好的醒酒效果。

而申请号为CN201510409229.5公开了“一种电动醒酒器”,其输气管与进气管连通设置,输气管中的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到酒瓶内,与酒液充分接触,达到快速氧化葡萄酒的目的。该技术方案只有醒酒功能,功能单一,而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一次性未品尝完的酒液,对于剩余酒液需要密封处理,该技术方案却没有合理储藏剩余酒液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醒酒、携带方便、可真空储藏的多功能电动醒酒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外部的出酒管,位于壳体底部的固定底座,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控制装置,固定底座上设有导酒管以及瓶内空气相通的通气孔,壳体内部设有换气系统,换气系统具有保压、抽真空、醒酒出酒三种工作状态,换气系统包括换气阀、气泵及驱动装置,换气阀包括有阀体,阀体内设有筒状的左阀腔和右阀腔,左阀腔内设有滑动配合的左柱塞杆,右阀腔内设有滑动配合的右柱塞杆,左、右柱塞杆连接驱动装置;左柱塞杆上设有由上至下呈轴向间隔排布的、环状的第一活塞体、第二活塞体、第三活塞体以及第四活塞体,右柱塞杆上设有由上至下呈轴向间隔排布的、环状的第五活塞体、第六活塞体、第七活塞体以及第八活塞体;第一活塞体和第二活塞体之间形成第一气室,第二活塞体和第三活塞体之间形成第二气室、第三活塞体和第四活塞体之间形成第三气室,第四活塞体和左阀腔底部之间形成第四气室,第五活塞体和第六活塞体之间形成第五气室,第六活塞体和第七活塞体之间形成第六气室、第七活塞体和第八活塞体之间形成第七气室,第八活塞体和右阀腔底部之间形成第八气室;阀体上开设有与左阀腔相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各个通孔由上至下呈轴向排布,阀体上还开设有与右阀腔相通的第六通孔、第七通孔、第八通孔、第九通孔、第十通孔,各个通孔由上至下呈轴向排布;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气泵的出气口,第二通孔连接第六通孔,第三通孔连接气泵进气口,第四通孔与外界空气相通,第五通孔连接通气孔,第七通孔与外界空气相通,第八通孔连接气泵的出气口,第九通孔连接导酒管,第十通孔连接出酒管;换气系统在保压状态下,第五通孔与第三气室相通,第三气室位于第四通孔与第六通孔之间,并由第三活塞体和第四活塞体隔断形成封闭空间,第九通孔与第七气室相通,第七气室位于第八通孔与第十通孔之间,并由第七活塞体和第八活塞体隔断形成封闭空间;换气系统在抽真空状态下,第五通孔经第四气室与第六通孔相通,第二通孔经第二气室与第三通孔相通,第七通孔经第六气室与第八通孔相通,第一通孔与第一气室相通,第四通孔与第三气室相通,第九通孔与第七气室相通,第十通孔与第八气室相通;换气系统在醒酒出酒状态下,第三通孔经第三气室与第四通孔相通,第一通孔经第二气室与第二通孔相通,第五通孔经第四气室与第六通孔相通,第九通孔经第八气室与第十通孔相通,第七通孔与第六气室相通,第八通孔与第七气室相通。

采用上述方案,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的醒酒器安装于酒瓶口上,通过活塞杆的上下移动,气流流动路径也会因此改变,实现了保压、抽真空及醒酒出酒的多种功能,而且小巧易携带;醒酒器在抽真空状态下可抽取瓶内空气,后进入保压状态,可避免酒液与空气过多过久接触而导致酒液变质变味,以长时间保存好珍贵酒液,在酒液未品尝完之前醒酒器都可安装于酒瓶上;醒酒器在醒酒出酒状态下,通过气泵运作,增氧孔由于容器内和导酒管内的气压差,往导酒管酒液内溅射空气,充分鼓入外界空气使酒液快速醒酒,能将个把小时以上的醒酒时间缩短至五分钟内,无需繁琐的倒瓶或静置等待,直接按压出酒至酒杯,操作简单便利,并且有效的降低酒中苦涩口感,使人能在忙碌的状态下快速品尝到醇正口感的美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阀体为层状分体结构,阀体包括下阀体、若干中阀体以及上阀体,所述下阀体、中阀体以及上阀体沿纵向依次层叠扣接并在扣接处设有密封圈。

上述结构中,为了方便阀体制造,将阀体设置为分体结构,有利于产品大规模生产,并采用密封圈对扣接的接缝处进行密封防漏气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中阀体有四个,分别为由上至下呈轴向排布的第一中阀体、第二中阀体、第三中阀体和第四中阀体,上阀体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中阀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七通孔,第二中阀体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八通孔,第三中阀体上开设有第四通孔,第四中阀体上开设有第九通孔,下阀体上开设有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第十通孔。

上述结构中,将中阀体也设置为分体结构,并在相应处开设通孔,有利于发展规模制造该阀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底座安装于下阀体底部,下阀体上还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四通道,第一通道与外界空气相通并连接第四通孔,第二通道与导酒管相通并连接第九通孔,第三通道与通气孔相通并连接第五通孔,第四通道与外界空气相通并连接第七通孔。

上述结构中,提供外界空气及瓶内空气优化通道,结构更加合理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器、传动机构以及驱动连接盖,驱动连接盖与左柱塞杆、右柱塞杆固定连接,驱动连接盖经传动机构与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上述结构中,左右柱塞杆可同步运行,减少操作复杂性,使操作更加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器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条、减速齿轮箱、从动伞齿轮和主动伞齿轮,所述齿条固定于驱动连接盖上,减速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与齿条啮合,减速齿轮箱的输入齿轮与从动伞齿轮同轴联动,主动伞齿轮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啮合。

上述结构中,齿轮齿条传动有利于提高运行稳定性,保障功能完整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通孔与气泵之间、第二通孔与第六通孔之间、第三通孔与气泵之间、第四通孔与第一通道之间、第五通孔与第三通道之间、第七通孔与第四通道之间、第八通孔与气泵以及第九通孔与第二通道之间均用导管连接。

上述结构中,使用导管连接可优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控制装置包括与电机电连接的电池组以及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具有充电口。

上述结构中,实行电源充电,相对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增氧孔呈由外向内逐渐变小的斜圆锥台形结构。

上述结构中,直角斜圆锥台形的增氧孔,保证酒液容器内空气进入导酒管时,可以呈向上溅射趋势,使得空气与酒的移动方向保持大致相同,使红酒能够充分与空气接触,达到理想的醒酒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气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换气阀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保压状态下换气阀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状态下换气阀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醒酒出酒状态下换气阀原理图。

壳体1、出酒管2、固定底座3、控制装置4、导酒管31、通气孔32、换气系统5、换气阀51、气泵52、驱动装置53、阀体8、左阀腔81、右阀腔82、左柱塞杆83、右柱塞杆84、第一活塞体831、第二活塞体832、第三活塞体833、第四活塞体834、第五活塞体841、第六活塞体842、第七活塞体843、第八活塞体844、第一气室811、第二气室812、第三气室813、第四气室814、第五气室821、第六气室822、第七气室823、第八气室824、第一通孔801、第二通孔802、第三通孔803、第四通孔804、第五通孔805、第六通孔806、第七通孔807、第八通孔808、第九通孔809、第十通孔810、上阀体85、下阀体86、中阀体87、密封圈88、第一中阀体871、第二中阀体872、第三中阀体873、第四中阀体874、第一通道601、第二通道602、第三通道603、第四通道604、气泵进气口521、气泵出气口522、驱动器531、传动机构532、驱动连接盖533、齿条534、减速齿轮箱535、主动伞齿轮536、从动伞齿轮537、导管7、电池组41、充电口42、增氧孔31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的多功能电动醒酒器,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外部的出酒管2,位于壳体1底部的固定底座3,以及设置于壳体1上的控制装置4,固定底座3上设有导酒管31以及瓶内空气相通的通气孔32,壳体1内部设有换气系统5,换气系统5具有保压、抽真空、醒酒出酒三种工作状态,换气系统5包括换气阀51、气泵52及驱动装置53,换气阀51包括有阀体8,阀体8内设有筒状的左阀腔81和右阀腔82,左阀腔81内设有滑动配合的左柱塞杆83,右阀腔82内设有滑动配合的右柱塞杆84,左、右柱塞杆连接驱动装置;左柱塞杆81上设有由上至下呈轴向间隔排布的、环状的第一活塞体831、第二活塞体832、第三活塞体833以及第四活塞体834,右柱塞杆841上设有由上至下呈轴向间隔排布的、环状的第五活塞体841、第六活塞体842、第七活塞体843以及第八活塞体844;第一活塞体831和第二活塞体832之间形成第一气室811,第二活塞体832和第三活塞体833之间形成第二气室812、第三活塞体833和第四活塞体834之间形成第三气室813,第四活塞体834和左阀腔81底部之间形成第四气室814,第五活塞体841和第六活塞体842之间形成第五气室821,第六活塞体842和第七活塞体843之间形成第六气室822、第七活塞体843和第八活塞体844之间形成第七气室823,第八活塞体844和右阀腔82底部之间形成第八气室824;阀体8上开设有与左阀腔81相通的第一通孔801、第二通孔802、第三通孔803、第四通孔804、第五通孔805,各个通孔由上至下呈轴向排布,阀体8上还开设有与右阀腔82相通的第六通孔806、第七通孔807、第八通孔808、第九通孔809、第十通孔810,各个通孔由上至下呈轴向排布;第一通孔801连接气泵52的出气口,第二通孔802连接第六通孔806,第三通孔803连接气泵52进气口,第四通孔804与外界空气相通,第五通孔805连接通气孔32,第七通孔807与外界空气相通,第八通孔808连接气泵52的出气口,第九通孔809连接导酒管31,第十通孔810连接出酒管2。使用时,直接将醒酒器插入酒瓶即可使用,导酒管31为软材料制成,可伸入不同高度的酒瓶瓶底。通过控制装置4控制换气系统5不同的运行状态,将左右柱塞杆上下移动,会改变换气阀51内不同的气流流动及酒液流动情况,可实现保压、抽真空、醒酒出酒三种功能。各个气室之间通过各个相应活塞体的密封作用,而达到各个气室之间在阀腔内形成封闭的空间。

如图6所示,换气系统5在保压状态下,第五通孔805与第三气室813相通,第三气室813位于第四通孔804与第六通孔806之间,并由第三活塞体833和第四活塞体834隔断形成封闭空间,第九通孔809与第七气室823相通,第七气室823位于第八通孔808与第十通孔810之间,并由第七活塞体843和第八活塞体844隔断形成封闭空间。保压状态是为了使瓶内气压与外界空气隔绝的作用,在固定底座3密封于酒瓶的前提下,将此时与通气孔32连通的第三气室813以及与导酒管31连通的第七气室823进行封闭,也就隔绝了瓶内外空气连通管路,瓶内形成了自身的气压。

如图7所示,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换气系统5在抽真空状态下,第五通孔805经第四气室814与第六通孔806相通,第二通孔802经第二气室812与第三通孔803相通,第七通孔807经第六气室822与第八通孔808相通,第一通孔801与第一气室811相通,第四通孔804与第三气室813相通,第九通孔809与第七气室823相通,第十通孔810与第八气室808相通。左右柱塞杆上移至相应位置,气泵52工作,气泵进气情况为瓶内空气通过通气孔32、第五通孔805到达第四气室814,后经第六通孔806、第二通孔802到达第二气室812,再经第三通孔803到达气泵52进气口,气泵52出气从第八通孔808吐入第六气室822中,后经第七通孔807排出瓶外,而此时另外一条气路是与气泵52出气口经第一通孔801连通的第一气室811处于封闭状态,因此无法排出气体,其他气室无法连通瓶内空气。抽完空气后,可将工作状态调整到保压状态,或者控制系统自动转换到保压状态。

如图8所示,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或酒液输送方向,换气系统在醒酒状态下,第三通孔803经第三气室813与第四通孔804相通,第一通孔801经第二气室812与第二通孔802相通,第五通孔805经第四气室814与第六通孔806相通,第九通孔809经第八气室824与第十通孔810相通,第七通孔807与第六气室822相通,第八通孔808与第七气室823相通。左右柱塞杆上移至相应位置,气泵52工作,气泵52鼓入空气的气路是从第四通孔804将空气鼓入第三气室813,后经第二通孔802到达气泵52,气泵52经第一通孔801排至第二气室812,后经第二通孔802、第六通孔806至第四气室814,再经第五通孔805鼓入瓶内,与瓶内酒液反应,而酒液由导酒管31、第九通孔809排入第八气室824,后从第十通孔810输送至出酒管2。此外增氧孔311由于容器内和导酒管31内的气压差,往导酒管31酒液内溅射空气,空气因此与酒液充分混合,将外界空气鼓入瓶内与酒液反应,并且酒液同时输送排出。

阀体8为层状分体结构,阀体8包括下阀体86、若干中阀体87以及上阀体85,所述下阀体86、中阀体87以及上阀体85沿纵向依次层叠扣接并在扣接处设有密封圈88。阀体优选设置为层状分体结构,也可设置为一体结构或者设置为其他分体结构,以方便制造或者运行。扣接处增加密封圈,保障阀腔处于封闭状态,减少气体泄露损耗。

中阀体87有四个,分别为由上至下呈轴向排布的第一中阀体871、第二中阀体872、第三中阀体873和第四中阀体874,上阀体85开设有第一通孔801,第一中阀体87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802和第七通孔807,第二中阀体872上开设有第三通孔803和第八通孔808,第三中阀体873上开设有第四通孔804,第四中阀体874上开设有第九通孔809,下阀体86上开设有第五通孔805、第六通孔806和第十通孔810。在相应处开设通孔,方便分配制造。

驱动装置53包括驱动器531、传动机构532以及驱动连接盖533,驱动连接盖533与左柱塞杆83、右柱塞杆84固定连接,驱动连接盖533经传动机构532与驱动器53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驱动器531通过传动机构532使驱动连接盖533运行,驱动连接盖533带动左、右柱塞杆工作至某个特定位置。

驱动器531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532包括齿条534、减速齿轮箱535、从动伞齿轮537和主动伞齿轮536,所述齿条534固定于驱动连接盖533上,减速齿轮箱535的输出齿轮与齿条534啮合,减速齿轮箱535的输入齿轮与从动伞齿轮537同轴联动,主动伞齿轮536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主动伞齿轮536与从动伞齿轮537啮合。通过齿轮传动稳定的传送比及运行的可靠性,也可选择其他传动方式,例如螺旋传动、链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等其他传动方式。

增氧孔311呈由外向内逐渐变小的直角斜圆锥台形结构。直角斜圆锥台形的增氧孔311,可以使空气在导酒管31内呈向上溅射趋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