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发热智能温控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5697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电发热智能温控睡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野营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发热智能温控睡袋。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活动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活动之一,而睡袋是户外野营必可少的寝具,睡袋的舒适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睡袋主要有外层、填充层和里布层组成,根据其生产要求,一般睡袋用羽绒或化学纤维填充。保暖性是影响睡袋的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户外,夜间温度一般都很低,睡袋的保暖性尤为重要。现有技术采用在睡袋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来调节睡袋内的温度,使人体在睡袋内更加舒适,为了增强加热效果往往把加热装置密布睡袋内的各个位置。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加热装置密布满睡袋各个位置虽然加热效果较好,但是耗电较大,外接移动电源供电时间很短,并且睡袋因加热产生的辐射较大;人体本身具有在一定限度内调节体温的功能,过多的热量对人体的自动调温系统造成干扰,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耗电少且安全性好的电发热智能温控睡袋,提供一个可电发热的睡袋,对人体的危害降低到最低,同时能耗少,可采用常见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对其进行长时间供电,特别适合于户外野营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发热智能温控睡袋,包括袋体和位于袋体夹层内的加热组件,袋体包括一体相连的位于上方的垫靠部和位于下方的遮盖部,垫靠部和遮盖部之间撑起后形成了一个可容纳人体的躺卧空间,所述的躺卧空间包括上肢空间和下肢空间,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上肢空间下方的垫靠部的夹层中设置有第一加热组,下肢空间上方的遮盖部的夹层中设置有第二加热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上肢空间包括容纳人体后背的第一空间,下肢空间包括容纳人体脚部的第二空间,第一加热组设置在第一空间下方的垫靠部中,第二加热组设置在第二空间上方的遮盖部中。第一加热组隔绝地表的寒冷侵入人体的背部,保护人体的重要器官;人体脚部的自我调温能力最弱,在覆盖部增加第二加热组能够确保脚部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加热组件上连接有USB接口,便携式移动电源通过USB接口向加热组件供电。USB接口插拔比较方便,并且可以实用移动电源通过USB接口对加热组件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相串联。可以实现对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的同步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加热组件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保温层,所述的每个保温层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面层和内层。加热组件由保温层包围,一方面阻止热量外溢,造成能量浪费,另一方面防止加热组件过于直接的传递给人体,防止烫伤人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保温层由棉花制成。棉花保温效果好并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内层由红外线聚热升温材料制成,面层由尼龙材料制成。把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等吸收转化成热量,并把热保留在睡袋内部。睡袋的面层采用的尼龙面层和保温层的填充物属于易降解材料,不含任何荧光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防水层、电热控制层、发热层和第二防水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用于防潮并且防止外界或者睡袋内部液体渗漏进发热层和电热控制层,腐蚀电子设备,造成睡袋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电热控制层内设置有温控组件。睡袋内部智控温度在30-40℃,一键启动,无需人工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加热组件由软质材料制成。当睡袋不使用时,睡袋卷绕成束后收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呈方形。方向结构的加热组在裁剪时能够比较节约材料,节省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睡袋的使用环境往往在野外,野外地表的寒温首先通过袋体的垫靠部传递到睡袋内部,而上肢包含了人体的主要器官,需要重点加以保护,所以在上肢空间下方的垫靠部上设置有第一加热组,阻止了寒温的传递,确保人体的主要部位的保温;人体的下肢离心脏较远,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加入第二加热组确保了下肢的保温;大幅度减少了加热组件的使用,只在人体的重要器官部位和调节能力较弱的部位设置加热组件,一方面在确保人体的恒温的基础上减少了对人体自动调温系统的干扰,使套袋的使用更加健康;另一方面减少睡袋的电量消耗并延长外接电源的供电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袋体卷绕过程中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袋体卷绕后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配合移动电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电发热智能温控睡袋,包括袋体1和位于袋体1夹层内的加热组件2,袋体1包括一体相连的位于上方的垫靠部3和位于下方的遮盖部4,垫靠部3和遮盖部4之间撑起后形成了一个可容纳人体的躺卧空间,所述的躺卧空间包括上肢空间5和下肢空间6,加热组件2包括第一加热组21和第二加热组22,上肢空间5下方的垫靠部3的夹层中设置有第一加热组21,下肢空间6上方的遮盖部4的夹层中设置有第二加热组22。

如图1所示,上肢空间5包括容纳人体后背的第一空间51,下肢空间6包括容纳人体脚部的第二空间61,第一加热组21设置在第一空间51下方的垫靠部3中,第二加热组22设置在第二空间61上方的遮盖部4中。第一加热组21隔绝地表的寒冷侵入人体的背部,保护人体的重要器官;人体脚部的自我调温能力最弱,在覆盖部增加第二加热组22能够确保脚部的温度。

如图6所示,加热组件2上连接有USB接口7,便携式移动电源通过USB接口7向加热组件2供电。USB接口插7拔比较方便,并且可以使用移动电源71通过USB接口7对加热组件进行供电。兼容标准充电宝,续航时间可达8小时(5000毫安时)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相串联。可以实现对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的同步控制。

如图2所示,加热组件2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保温层8,每个保温层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面层9和内层10。加热组件2由保温层8包围,一方面阻止热量外溢,造成能量浪费,另一方面防止加热组件过于直接的传递给人体,防止烫伤人体。内层10由红外线聚热升温材料制成,面层9由尼龙材料制成。把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等吸收转化成热量,并把热保留在睡袋内部。睡袋的面层9采用的尼龙面层和保温层的填充物属于易降解材料,不含任何荧光材料。保温层8由棉花制成。棉花保温效果好并且成本较低。更近一步可以采用SEE升温棉填充,运用复合纺织技术混入能吸收红外特殊聚合物,具备发热效果与蓄热效果的防寒性材料。

如图3-图5所示,加热组件2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防水层11、电热控制层12、发热层13和第二防水层14。第一防水层11和第二防水层14用于防潮并且防止外界或者睡袋内部液体渗漏进发热层13和电热控制层12,腐蚀电子设备,造成睡袋的损坏。发热层13具有90%的电热转化,高效节能,5伏安全工作电压,UL94V0等级防护;野外可搭配太阳能电板,清洁环保。电热控制层12内设置有温控组件(附图未显示)。睡袋内部智控温度在30-40℃,一键启动,无需人工调节。加热组件2由软质材料制成。如图4、图5所示,当睡袋不使用时,睡袋卷绕成束后收起。第一加热组21和第二加热组22呈方形。方向结构的加热组在裁剪时能够比较节约材料,节省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对电发热智能温控睡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