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簸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45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簸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室内卫生清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清洁簸箕。



背景技术:

清洁簸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清洁工具,与扫帚配合可以轻易的将垃圾进行收集、转移,现在广泛使用的清洁簸箕为了防止扫帚扫入的垃圾外泄,一般将簸箕的前边缘内侧设置成凸起,用于阻挡扫入簸箕内的垃圾不能轻易外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扫帚扫入的垃圾一般集中在凸起的后面,造成簸箕盛装垃圾的容量要小很多,当然可以用扫帚将簸箕内的垃圾往后拥,但这样的话扫帚有可能又将已经装入簸箕内的垃圾带出,清洁效率不高,在进行垃圾倾倒时,由于凸起的存在,阻挡了部分细小垃圾的倾倒,往往需要反转簸箕或进行磕打才能较完全的完成倾倒,给清洁工作带来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清洁簸箕垃圾盛装和倾倒不彻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簸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把手内部设置气囊,气囊通过气管与活塞连接,活塞底部设置有顶针,把手连接支管,气管从支管内穿过,支管底部通过转轴与簸箕斗连接,簸箕斗后测设置凸起。

进一步的把手内的气囊与把手紧密接触,把手由较硬的软质材料制成,紧握时能够压迫内部的气囊收缩。

进一步的顶针安装在活塞内,并能够在活塞内做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支管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轴,支管通过该对称的轴与簸箕斗上的转轴连接,两个对称的轴深入支管内侧,起到帮助顶针导向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清洁簸箕在收集垃圾时,可以通过顶针的镇打,轻易的将垃圾向簸箕斗后部转移,从而方便的增加了簸箕斗的储量,操作简单;倾倒垃圾时,簸箕斗稍向下倾,通过顶针对凸起的镇打,亦可以轻易的完成垃圾的倾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2、气囊,3、支管,4、气管,5、顶针,6、凸起,7、簸箕斗,8、转轴,9、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把手1内部设置气囊2,气囊2通过气管4与活塞9连接,活塞9底部设置有顶针5,把手1连接支管3,气管4从支管3内穿过,支管3底部通过转轴8与簸箕斗7连接,簸箕斗7后测设置凸起6。

在清扫垃圾时,垃圾一般拥堵的簸箕斗7的前半部,通过紧握把手1压迫把手1内的气囊2收缩,气压压迫活塞9使顶针5下移,顶针5撞击簸箕斗7后部的凸起6,簸箕斗7前部上扬,垃圾向簸箕斗7后部转移,快速重复以上操作2-3次,完成需要使用扫帚向簸箕斗7后拥垃圾的动作,且不会有垃圾外泄。

以上操作过程中,簸箕斗7以转轴8为轴点轻微转动,并在簸箕斗7前部重力的作用下复位,气囊2复位时,活塞9上移,顶针5随着上移。

倾倒垃圾时,簸箕斗7稍向前倾,反复紧握把手1,使顶针5反复撞击簸箕斗7上的凸起6,簸箕斗7在震动过程中完成了垃圾倾倒操作,摒弃了需要反转簸箕斗7或需要磕打簸箕斗7在能完成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