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椅子靠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2542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整椅子靠背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靠背椅,具体是一种调整椅子靠背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很多种类调整高度的椅子,但绝大多数椅子的靠背是不能前后调整的。即使有的椅子的靠背可以前后调整,甚至可以自动化调整,但其涉及机械、电子等专业,结构复杂,维护和维修都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椅子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整椅子靠背的装置。靠背的左右支撑杆与座板的左右端采用内外相套的内嵌件和外套件的结构相连接;在外套件内的内嵌件可以相对于外套件滑动,即可实现靠背相对于座板的前后运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整椅子靠背的装置,包括座板,靠背,靠背的左支撑杆,靠背的右支撑杆;其特征是:靠背的左支撑杆与座板的左端采用内外相套的左侧内嵌件和左侧外套件的结构相连接;左侧内嵌件的后端与靠背的左支撑杆的下端连接,左侧外套件用多个连接杆固定在座板的左端;在左侧外套件内的左侧内嵌件可以相对于左侧外套件滑动,即可实现靠背相对于座板的前后运动。左侧外套件按前端低后端高设置;并且左侧外套件与水平面的夹角在0至30度之间;这样,靠背在向后或向前调整时,靠背同时也会向上或向下调整。左侧内嵌件嵌入左侧外套件后,在左侧外套件的后端设置阻挡块;这样,阻挡块就可以阻止左侧内嵌件从左侧外套件里滑脱出来。左侧外套件由靠前部位的闭合结构和靠后部位的开口结构组成,开口结构的上侧敞开,靠背在前后调节时,靠背的左支撑杆在开口结构的敞开处能够不受阻碍地来回运动;左侧外套件的靠后部位设置成开口结构,可以保证靠背在前后调节时,左侧内嵌件始终搁置在左侧外套件上,即靠背在前后调节时,左侧内嵌件不会形成悬挑结构,这样稳定性更强。左侧内嵌件和左侧外套件采用左侧螺丝穿过螺丝孔的方式来固定;左侧外套件上开至少一个螺丝孔,左侧内嵌件上开多个螺丝孔,左侧内嵌件上的多个螺丝孔沿左侧内嵌件的轴向排列,左侧螺丝的个数与左侧外套件上的螺丝孔的个数相等,左侧螺丝同时穿过左侧内嵌件的螺丝孔和左侧外套件的螺丝孔并拧紧左侧螺丝,即可实现左侧内嵌件和左侧外套件的相对固定。靠背的右支撑杆与座板的右端的连接方式跟左侧的相同,并且左右的结构部件呈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穿过左侧内嵌件和左侧外套件的左侧螺丝做成防脱落的形式;即左侧螺母与左侧外套件的螺丝孔对齐后,再将左侧螺母固定连接在左侧外套件一侧的外表面上;将左侧套筒也与左侧外套件的螺丝孔对齐,并将左侧套筒固定连接在左侧外套件另一侧的外表面上;与左侧螺母配套的左侧螺栓的杆身上设置凸起;凸起和左侧螺栓的杆身从远离左侧外套件的一端穿入左侧套筒中,并且凸起和左侧螺栓的杆身能够在左侧套筒中自由滑动,左侧螺栓的尾部在左侧套筒的外面;在左侧套筒上远离左侧外套件的一端设置瓶颈状收口,瓶颈状收口能够让左侧螺栓的杆身自由通过,但要阻止凸起通过,即凸起始终在左侧套筒的内部来回滑动;这样螺栓就不会从套筒里脱落出来。穿过右侧内嵌件和右侧外套件的右侧螺丝也做成防脱落的形式;并且左右的结构部件呈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椅子的靠背可以前后调节。而且靠背在向后或向前调整时,靠背同时也会向上或向下调整,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尤其适合成长中的儿童使用,也适合身高不同的人使用同一个椅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调整椅子靠背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左侧内嵌件嵌入左侧外套件之前各结构部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3是左侧内嵌件嵌入左侧外套件之后各结构部件的结合示意图。

图4是左侧螺母和左侧套筒分别固定连接在左侧外套件的外表面上和左侧螺栓的杆身上设置凸起的示意图。

图5是左侧螺栓的杆身和凸起穿入左侧套筒之后各结构部件的结合示意图。

图6是左侧套筒及瓶颈状收口的剖面大样图。

图中1. 座板,2. 靠背,21. 靠背的左支撑杆, 22. 靠背的右支撑杆,31. 左侧内嵌件, 32. 左侧外套件,33. 连接杆, 321. 闭合结构,322. 开口结构,4. 阻挡块,5. 左侧螺丝,51. 左侧螺母,52. 左侧螺栓,521. 凸起, 522. 左侧螺栓的尾部,6. 螺丝孔,7. 左侧套筒,71. 瓶颈状收口,M . 水平面,θ.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靠背的左支撑杆21与座板1的左端采用内外相套的左侧内嵌件31和左侧外套件32的结构相连接;左侧内嵌件31的后端与靠背的左支撑杆21的下端连接,左侧外套件32用多个连接杆33固定在座板1的左端;在左侧外套件32内的左侧内嵌件31可以相对于左侧外套件32滑动,即可实现靠背2相对于座板1的前后运动。左侧外套件32按前端低后端高设置;并且左侧外套件32与水平面M的夹角θ在0至30度之间;这样,靠背2在向后或向前调整时,靠背2同时也会向上或向下调整。靠背的右支撑杆22与座板1的右端的连接方式跟左侧的相同,左右两侧对称。

在图2中,左侧内嵌件31的后端与靠背的左支撑杆21的下端连接;左侧外套件32由靠前部位的闭合结构321和靠后部位的开口结构322组成,开口结构322的上侧敞开。左侧外套件32上开一个螺丝孔6,左侧内嵌件31上开多个螺丝孔6,左侧内嵌件31上的多个螺丝孔6沿左侧内嵌件31的轴向排列。

在图3中,左侧内嵌件31嵌入左侧外套件32后,靠背的左支撑杆21在开口结构322的敞开处能够不受阻碍地来回运动,并在左侧外套件32的后端设置阻挡块4;这样,阻挡块4就可以阻止左侧内嵌件31从左侧外套件32里滑脱出来。左侧螺丝5、左侧内嵌件31的螺丝孔6、左侧外套件32的螺丝孔6三者对齐后,插入左侧螺丝5并拧紧,即可实现左侧内嵌件31和左侧外套件32的相对固定。

在图4中,左侧螺母51与左侧外套件32的螺丝孔6对齐后,再将左侧螺母51固定连接在左侧外套件32一侧的外表面上;将左侧套筒7也与左侧外套件32的螺丝孔6对齐,并将左侧套筒7固定连接在左侧外套件32另一侧的外表面上;与左侧螺母51配套的左侧螺栓52的杆身上设置凸起521。

在图5中,凸起521和左侧螺栓52的杆身从远离左侧外套件32的一端穿入左侧套筒7中,并且凸起521和左侧螺栓52的杆身能够在左侧套筒7中自由滑动,左侧螺栓的尾部522在左侧套筒7的外面;在左侧套筒7上远离左侧外套件32的一端设置瓶颈状收口71。瓶颈状收口71能够让左侧螺栓52的杆身自由通过,但要阻止凸起521通过,即凸起521始终在左侧套筒7的内部来回滑动;这样螺栓就不会从套筒里脱落出来。

在图6中,带有瓶颈状收口71的左侧套筒7沿母线一分为二,图中所示为剖面图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