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41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浆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现有豆浆机的加热通常在内胆的底部设置圆形发热盘,通过内胆的底部受热来对将水烧热煮豆和熬煮豆浆。底部加热的方式会导致内胆的底部温度高,而上部温度低,从而产生大量气泡和噪音,并影响到烹饪效果。且底部加热存在面积局限性,不利于豆浆机内部整体均匀加热。

因此,需要一种豆浆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豆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盛放食物的内胆,所述内胆具有底壁、沿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

传热腔,所述传热腔中容纳有能够传热的介质,并且,所述传热腔沿所述豆浆机的高度方向延伸,使得所述传热腔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的投影面积大于零;以及

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用于对所述传热腔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豆浆机具有沿豆浆机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传热腔,通过传热腔内的传热介质的快速导热的作用,对内胆内的食材快速地均匀加热。从而可以避免常规的豆浆机的底部加热模式导致的加热不均匀和因其产生的大量气泡和噪音。

可选地,所述传热腔沿所述内胆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内胆之间。由此,传热腔能够沿内胆的侧壁的外表面设置,传热腔内的传热介质能够由外向内地对内胆中的食材均匀加热。

可选地,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内胆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并沿所述内胆的所述周向方向紧贴所述传热腔。由此,加热体和传热腔的构造紧密、简单。

可选地,所述豆浆机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用于盖合所述壳体,所述盖体具有向下延伸的电机容纳部,所述电机容纳部用于容纳电机,所述传热腔设置在所述电机容纳部的外表面上。由此,传热腔设置在电机容纳部的外表面上,传热腔内的传热介质能够由内向外地对内胆中的食材均匀加热,传热腔在豆浆机的内胆中的水或豆浆的中间位置开始传热,在搅打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快速均匀加热。

可选地,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电机容纳部上,并沿所述电机容纳部的周向方向紧贴所述传热腔。由此,加热体和传热腔的构造紧密、简单。

可选地,所述传热腔沿所述电机容纳部的外表面延伸并覆盖所述电机容纳部的底部,以使得所述传热腔具有U形的纵向截面。由此,传热腔能够以更大面积接触内胆中的食材,从而可提高加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电机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延伸穿过所述电机容纳部延伸至所述内胆内,所述输出轴的末端连接有粉碎装置,位于所述电机容纳部底部的所述传热腔设置有供所述输出轴延伸穿过的孔。由此,粉碎装置用于粉碎食物中的固体食材,而传热腔具有供输出轴延伸穿过的孔能够在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不阻碍与输出轴连接的粉碎装置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所述传热腔沿所述内胆的周向间隔设置。由此,使得沿豆浆机的高度方向延伸一定距离的传热腔仅需要沿周向间隔设置即可满足加热需求,提高了加热效率,降低成本。

可选地,所述加热体包括发热管。由此,能够使用发热管对传热腔内的传热介质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传热腔在所述内胆的所述侧壁上的投影高度与所述侧壁的总高度之比大于20%;或者所述传热腔在所述内胆的所述侧壁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侧壁的总侧面积之比大于20%。由此,能够保证传热腔与内胆中的内胆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豆浆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豆浆机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4为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 豆浆机 110、210: 盖体

120、220: 电机容纳部 121、221: 电机

130、230: 壳体 140、240: 内胆

140a、240a: 内胆的侧壁 140b、240b: 内胆的底壁

150、250: 输出轴 160、260: 粉碎装置

170、270: 传热腔 171、271: 传热介质

180、280: 加热体 181、281: 发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豆浆机10,其包括壳体130、用于盖合壳体130的盖体110以及用于加热食物的加热装置。

壳体130内设置有用于盛放食物的内胆140,内胆140具有底壁140b、沿底壁140b向上延伸的侧壁140a,内胆的侧壁140a的顶端形成有用于填充食材的顶部开口。

盖体110可开合地设置在壳体130的顶部,盖体110上可设置有电机容纳部120,电机容纳部120内设置有作为动力源的电机121,电机121连接有输出轴150,该输出轴150延伸出电机容纳部120,并朝向内胆140内延伸,输出轴150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搅拌和粉碎诸如豆类的粉碎装置160。

加热装置可包括传热腔170以及用于对传热腔170加热的加热体180。传热腔170可以构造为封闭空腔,并且可以具有诸如1-10mm的厚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传热腔170的尺寸(厚度)。传热腔170中容纳有能够传热的传热介质171,例如超导传热介质。传热介质171可由诸如氧化物、超氧化合物以及硅化物等的已知无机物质构成。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传热腔170设置在电机容纳部120的外表面上。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并且,传热腔170可沿豆浆机10的高度方向延伸,使得传热腔170在内胆140的侧壁140a上的投影面积大于零。

这样,当启动加热体180对传热腔170及其内的传热介质171进行加热时,传热腔170中的传热介质171在受热后将发生相变变化,从而将热量快速传递至与传热腔170接触的食材。传热腔170能够在豆浆机10的高度方向上同时传递热量,使得内胆140的底部和上部的食材同时地被加热,而且,由于传热腔170内容纳的超导传热介质的快速导热的特性,能够使得传热腔170的温度大致相同。由于传热腔170设置在电机容纳部120的外表面上,在加热过程中,传热腔170内的超导传热介质能够从内胆140的大致中部位置向四周对内胆140中的食材均匀加热,热量直接传递至诸如由水和豆混合而成食材。而在粉碎装置160的搅打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快速均匀加热。

现请转到图2,可选地,加热体180可包括发热管181,发热管181可以为常规的发热管。加热体180设置在电机容纳部120上,并沿电机容纳部120的周向方向紧贴传热腔170。由此,加热体180能够将发热管181的热量传递至传热腔170,并且加热体180和传热腔170的构造紧密、简单。

可选地,传热腔170沿电机容纳部120的外表面延伸并覆盖电机容纳部120的底部,以使得传热腔170具有U形的纵向截面。由此,传热腔170能够以更大面积接触内胆140中的食材,从而可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位于电机容纳部120底部的传热腔170设置有供输出轴150延伸穿过的孔。由此,粉碎装置160用于粉碎食物中的固体食材,而传热腔170具有供输出轴150延伸穿过的孔,能够在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不阻碍与输出轴150连接的粉碎装置160的正常使用。

为了保证传热腔170与内胆140中的物质的接触面积以提高传热效率,传热腔170在内胆140的侧壁140a上的投影高度与侧壁140a的总高度之比大于20%。或者例如在传热腔170未沿内胆140的侧壁140a高度相同地设置时,传热腔170在内胆140的侧壁140a上的投影面积与侧壁140a的总侧面积之比大于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豆浆机具有沿豆浆机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传热腔,通过传热腔内的超导传热介质的快速导热的作用,对内胆内的食材快速地均匀加热。从而可以避免常规的豆浆机的底部加热模式导致的加热不均匀和因其产生的大量气泡和噪音。

现请转到图3和图4,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的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豆浆机20包括壳体230、用于盖合壳体230的盖体210。盖体210上设置有容纳电机221的电机容纳部220。电机221具有输出轴250以及与输出轴250连接的粉碎装置260。

容纳有传热介质271的传热腔270沿内胆240的周向设置在内胆240的侧壁240a的外表面上,并位于壳体230和内胆240之间,而可以不设置在内胆240的底壁240b处。这样的构造使得传热腔270能够沿内胆240的侧壁240a的外表面设置,传热腔270内的超导传热介质能够由外向内地对内胆240中的食材均匀加热。

而用于为传热腔270加热的加热体280(以及加热体280中的发热管281)可设置在内胆240的侧壁240a的外表面上,并沿内胆240的周向方向紧贴传热腔270。

当然,传热腔270和加热体280可沿内胆240的周向连续设置,也可以沿内胆240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是因为沿高度方向延伸一定距离的加热装置仅需要沿周向间隔设置即可满足加热需求,换句话说,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传热腔270与内胆240接触的表面积足够大,而不需要沿内胆270的轴向连续设置,这样的间隔设置可提高加热效率,降低成本。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