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41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房电器的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食品加工机,其基础技术的发展已经成熟,尤其在涉及的加热和电机控制两个方面,产品的应用也已经全面普及,而对于加热和电机的控制一般都是采用控制芯片也就是单片机通过对电子开关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器工作。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加工机的电机、可控硅、开关电源等为感性元器件,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食品加工机内其它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而且会对电网内其它电器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降低或消除这些电磁干扰,在食品加工机上设置抗电磁干扰装置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食品加工机尤其是在豆浆机上,其防电磁干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增加单独的配套板方案;第二种为在控制板上增加滤波模块方案;第三种为在电源线上增加滤波模块方案。第一种方案中,配套板一般置于底座和钢杯体之间,通过插接线束与插座和耦合器连接,该方案单独增加一个配件,且需要通过插接端子与插座、配套板相连,成本高且生产时组装效率低;第二种方案中,由于滤波模块在线路板上,远离电源输入端,滤波效果差,同时,增加滤波模块必然会增加线路板尺寸,故该方案仅适用于上盖空间裕量较大的机型,对上盖造型要求严格;第三种方案中,使得电源线不再为通用件,且滤波模块暴露在机器与电源之间,稳固性、安全性较差。

以上三种方案同时存在一个问题,所有的方案都是通过前端增加滤波模块,由于豆浆机在加热管工作时,其电流较大,当滤波模块设置在前端时,对滤波模块元器件的耐电流能力要求增加,不利于元器件的小型化,同时相应的元器件温升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节约成本、系统可靠安全的食品加工机。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阻性加热负载,其特征在于,控制芯片通过第一可控硅控制所述阻性加热负载的工作,所述阻性加热负载的第一端电连接市电电源的零线端,所述阻性加热负载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可控硅的第一个主电极端,所述第一可控硅的第二个主电极端电连接市电电源的火线端,所述阻性加热负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第二个主电极端跨接有X电容C201,所述控制芯片通过触发元件控制所述第一可控硅工作。

优选的,所述触发元件为设于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可控硅门极之间用于隔离干扰的触发元件。

优选的,所述触发元件为设于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可控硅门极之间用于在市电电源过零点触发所述第一可控硅的触发元件。

优选的,所述触发元件为过零光耦。

优选的,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负载电机,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电机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负载电机工作,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及所述负载电极与市电电源之间设有EMC滤波模块。

优选的,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EMC滤波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EMC滤波模块包括: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X电容C201的两端,所述共模电感的两个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和负载电机;

第一电容C202,所述第一电容C202并联于所述共模电感的两个输出端;

第二电容C203以及第三电容C204,所述第二电容C203的一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一个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C203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三电容C204一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另一个输出端,第三电容C204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

优选的,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可控硅,所述负载电机的第一端电连接EMC滤波模块的一个输出端,所述负载电机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可控硅的第一个主电极端,所述第二可控硅的第二个主电极端电连接EMC滤波模块的另一个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X电容C201的取值为C201=0.1uF,所述第二电容C202的取值为C202=0.68uF,第三电容C203与第四电容C204容值相等,C203=C204=3.3nF,所述共模电感的取值为5mH。

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可控硅门极之间设有用于在市电电源过零点触发的过零触发元件。

在阻性加热负载触发过程中,在控制的前端设置X电容,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控制产生的干扰,尤其是在使用可控硅进行控制阻性加热负载的时候,通过触发元件进行触发,可以有效降低可控硅开断产生的干扰。而进一步采用带有一定隔离作用的光耦,使得在控制过程,将弱电系统与强电系统进行了相应的隔离,因此,也将互相产生的干扰进行了隔离,从而使得强电产生的干扰不能影响弱电系统,可以确保食品加工机工作的可靠安全性能。

通过使用过零光耦,确保了可控硅是在过零点进行了触发,即可控硅的开关均在市电电源的过零点,此时相当于是无电流的状态,也就是说可控硅是再无载的情况下动作的,那么,其产生的干扰将几乎可以为零。在此情况下,若食品加工机还有其他负载的情况下,如负载电机,那么食品加工机的干扰产生就仅限于负载电机以及其他感性元件,此时,仅需在相应的回路上设置相应的滤波电路即可,又因为,在控制的前端已经设置了X电容,因此,仅需在电机回路中设置包含共模电感和三个电容即可,由该共模电感及三个电容与前置的X电容组成经典的EMC滤波电路,就可对电机等其他负载进行抗干扰吸收。在复用了相应的X电容后,电路更加简单,成本也可以降低很多,同时,能更加安全可靠有效的解决干扰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实施例的控制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实施例的电路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阻性加热负载,其特征在于,控制芯片通过第一可控硅控制所述阻性加热负载的工作,所述阻性加热负载的第一端电连接市电电源的零线端,所述阻性加热负载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可控硅的第一个主电极端,所述第一可控硅的第二个主电极端电连接市电电源的火线端,所述阻性加热负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第二个主电极端跨接有X电容C201,所述控制芯片通过触发元件控制所述第一可控硅工作。

通过使用过零光耦触发可控硅,减小加热时食品加工机对电网的干扰,从而实现取消加热回路主要滤波器件,仅用一个X电容即可解决加热回路EMI,进而在考虑线路板设置时,实现了将除X电容以外的其他器件安装在在线路板上。从而使得线路板设计简单,成本低等等。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的负载可以包括阻性加热负载RG和负载电机M。食品加工机上设有控制芯片MCU,控制芯片MCU通过相应的控制开关控制相应的负载进行工作,从而实现食品加工机进行电热和/或电动的食品加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MCU通过驱动用于隔离干扰且可以在零点触发的过零光耦对加热回路的可控硅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食品加工机的加热控制。

如图2所示,控制芯片MCU的控制管脚电连接过零光耦IC4的控制端的一个管脚,所述过零光耦IC4的控制端另一管脚电连接控制电源,至于具体连接电源的地还是VCC,则根据控制芯片MCU的控制方式进行决定,若控制芯片MCU为低电平触发,则过零光耦IC4的控制端需要有一端连接控制电源的VCC,而选择是过零光耦IC4具体哪个管脚进行连接VCC,则需要根据过零光耦IC4的内部结构决定,此属于光耦的常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同样的,若控制芯片MCU为低电平触发,则过零光耦IC4的控制端需要有一端连接控制电源的地。所述过零光耦IC4的输出端一端电连接可控硅TRC1的门极,所述过零光耦IC4的输出端另一端电连接市电电源L。在本实施中,控制芯片MCU与过零光耦IC4之前设有限流电阻R14,所述过零光耦IC4的输出端与所述可控硅TRC1之间设有电阻R5,所述可控硅TRC1的第一主电极与第二主电极之间设有RC滤波回路,所述可控硅TRC1的第一主电极与门极之间设有电阻R4。所述可控硅TRC1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市电电源L,所述可控硅TRC1的第二主电极电连接阻性加热负载RG的一端,所述阻性加热负载RG的另一端电连接市电电源N。所述X电容C201的一端电连接市电电源N,一端电连接市电电源L,且与所述阻性加热负载RG以及所述可控硅TRC1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

此时,在食品加工机进行食品加工时,也就是控制芯片控制阻性加热负载进行工作时,由于过零光耦的存在,第一,可以进行干扰隔离,即可控硅产生的干扰不会对控制部分产生影响,即不会对自身机器存在影响,而又由于X电容的存在,可控硅产生的干扰则会被滤除掉。第二,由于该光耦为过零光耦,即可以自动在过零点进行触发可控硅,从而减少可控硅在触发过程中产生干扰。使得整个食品加工机的干扰最少。

同时,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负载电机M。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电机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负载电机工作,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及所述负载电极与市电电源之间设有EMC滤波模块。

所述EMC滤波模块包括: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X电容C201的两端,所述共模电感的两个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和负载电机;

第一电容C202,所述第一电容C202并联于所述共模电感的两个输出端;

第二电容C203以及第三电容C204,所述第二电容C203的一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一个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C203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三电容C204一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另一个输出端,第三电容C204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

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可控硅,所述负载电机的第一端电连接EMC滤波模块的一个输出端,所述负载电机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可控硅的第一个主电极端,所述第二可控硅的第二个主电极端电连接EMC滤波模块的另一个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EMC滤波模块的输出端。

EMC滤波模块主要用于消除电机回路和电源电路干扰,滤波元器件选用小电流器件即可满足要求,降低了电路成本和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性加热负载RG的功率在1000W~2000W之间,所述电机负载M的功率在100W~300W之间,所述X电容C201的取值为C201=0.1uF,所述第二电容C202的取值为C202=0.68uF,第三电容C203与第四电容C204容值相等,C203=C204=3.3nF,所述共模电感的取值为5mH。

当然的,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可控硅门极之间设有用于在市电电源过零点触发的过零触发元件,即,电机负载控制也可以通过过零光耦进行触发。

本实施例给出了阻性加热负载与电机负载同时存在的情况,当然,对于不存在电机负载的时候,仅需对EMC滤波模块进行变换,此时,则需要根据电源电路的情况来确定EMC滤波模块的选取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效果更加的过零光耦作为触发元件,当然也可以仅使用隔离干扰元件或者过零触发元件。

在阻性加热负载触发过程中,在控制的前端设置X电容,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控制产生的干扰,尤其是在使用可控硅进行控制阻性加热负载的时候,通过触发元件进行触发,可以有效降低可控硅开断产生的干扰。而进一步采用带有一定隔离作用的光耦,使得在控制过程,将弱电系统与强电系统进行了相应的隔离,因此,也将互相产生的干扰进行了隔离,从而使得强电产生的干扰不能影响弱电系统,可以确保食品加工机工作的可靠安全性能。

通过使用过零光耦,确保了可控硅是在过零点进行了触发,即可控硅的开关均在市电电源的过零点,此时相当于是无电流的状态,也就是说可控硅是再无载的情况下动作的,那么,其产生的干扰将几乎可以为零。在此情况下,若食品加工机还有其他负载的情况下,如负载电机,那么食品加工机的干扰产生就仅限于负载电机以及其他感性元件,此时,仅需在相应的回路上设置相应的滤波电路即可,又因为,在控制的前端已经设置了X电容,因此,仅需在电机回路中设置包含共模电感和三个电容即可,由该共模电感及三个电容与前置的X电容组成经典的EMC滤波电路,就可对电机等其他负载进行抗干扰吸收。在复用了相应的X电容后,电路更加简单,成本也可以降低很多,同时,能更加安全可靠有效的解决干扰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