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6214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房电器的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随着控制技术不断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越来越智能化的家庭电器进入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这些智能化的家庭电器,之所以能够实现智能化是由于之智能化的控制以及智能化的操作,同时又具有集成较多的智能功能。

现有技术中的食品加工机,其基础技术的发展已经成熟,尤其在涉及的加热和电机控制两个方面,产品的应用也已经全面普及。现有食品加工机的结构为机头组件设置在杯体组件上部,机头组件内设有电机,杯体组件上设有加热装置,控制系统设置在机头组件内,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和/或加热装置进行工作,当机头组件脱离了杯体组件之后,食品加工机则无法进行工作,这就导致了食品加工机必须在机头组件与杯体组件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正常的食品制备的工作流程。

而且由于控制装置设置在机头组件内部,从而说明控制装置与电机是在同一个腔体内,此时,当食品加工机在执行工作流程时,由于电机自身发热较为严重,而食品加工机的机头组件又是一个密封的环境,因此机头组件内部环境温度上升也是很严重,从而导致控制装置的温升也会较为严重,而控制装置需要对负载进行控制,因此控制装置上设有功率控制器件,这些功率控制器件在 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大热量,在如此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控制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为恶劣,而控制装置上均为电子元器件,而温度是影响电子元器件性能和寿命的重要指标,因此控制装置的性能会大幅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般情况下是将控制装置从机头组件挪移至其他位置,比如杯体或者单独设置一个容纳控制装置的配件,从而使得食品加工机的工作不依赖于机头组件,从而使得食品加工机可以进行更换相应的机头组件进行工作,但是也导致了机头提起时,控制装置不能断电,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节约成本、系统可靠安全的且能够实现多功能的食品加工机。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其中,所述食品加工机包括杯体组件、至少一种与所述杯体组件可更换配合的机头组件、控制装置,所述机头组件内设有第一负载,所述杯体组件上设有第二负载,所述控制以及电源插座设置在杯体组件,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耦合器,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耦合器连接不同的机头组件,市电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插座并经过耦合器后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市电电源包括电源火线、电源零线、电源地线,所述电源火线和电源零线至少一根通过耦合器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耦合器包括设置于机头组件的上耦合器和设置于杯体组件的下耦合器,所述下耦合器包括电连接所述电源插座的下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01、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的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02。

优选的,所述上耦合器上设有对应上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11、上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12,所述上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11与上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12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给所述控制装置供电的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输入端电连接电源插座的电源火线,另一个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02或者所述下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01。

优选的,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下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01之间设有二极管D51。

优选的,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02之间设有二极管D52。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芯片和掉电采样电路,所述掉电采样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02,所述掉电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

优选的,所述掉电采样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02,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电连接电阻R2和控制芯片,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连接地线。

优选的,不同机头组件上的第一负载不同,当所述第一负载为直流电机时,所述机头组件内设有整流电路,所述耦合器包括电机控制线端,所述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线,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电连接上耦合器零线输入端或者上耦合器零线输出端。

控制装置设置于杯体组件上,使得控制装置与机头组件实现了分离设置, 从而使得控制电装置避免受到杯体组件中的液体产生热量的影响,同时由于控制装置在杯体组件上,而电源插座也在杯体组件上,因此,可以更换不同的机头组件从而实现了食品加工机的多功能化。方便了用户操作,也使得控制显示线路板远离加热腔体,避免了加热对控制线路板影响,增加了线路的可靠性,又使得整个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市电电源经过电源插座并通过耦合器后再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使得当机头组件离开杯体组件时,整个食品加工机不能够进行工作,提升了食品加工机的工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实施例1电路示意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实施例2电路示意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实施例3电路示意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实施例3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其中,所述食品加工机包括杯体组件、至少一种与所述杯体组件可更换配合的机头组件、控制装置,所述机头组件内设有第一负载,所述杯体组件上设有第二负载,所述控制装置以及电源插座设置在杯体组件,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耦合器,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耦合器 连接机头组件,所述市电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插座并经过耦合器后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杯体组件的第二负载为加热装置2,所述杯体组件1上设有电源插座3、控制装置4,所述食品加工机通过所述电源插座3与市电电源连接,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耦合器7,所述耦合器7包括上耦合器71和下耦合器72,所述上耦合器71设置于所述机头组件6,所述下耦合器72设置于所述杯体组件1,所述市电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插座并经过耦合器后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不同的机头组件通过所述耦合器7连接控制装置4并控制所述食品加工机执行不同的功能。

所述市电电源包括电源火线、电源零线、电源地线,所述电源火线和电源零线至少一根通过耦合器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零线通过耦合器后与控制装置连接。即,所述下耦合器包括电连接所述电源插座的下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01和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的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02,所述上耦合器上设有对应上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11、上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12,所述上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11与上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12电连接。也就是说,电源零线是先通过耦合器耦合后再给到控制装置,而耦合器的上耦合器部分设置于机头组件、耦合器的下耦合器部分设置于杯体组件,因此,当机头组件未设置于机头组件或者从机头组件上脱离,市电电源的零线将不会给到控制装置,从而也就是说,不能形成相应的控制,负载是不能形成相应的回路,即整个负载工作的强电回路断开,从而确保了食品加工机在未放置机头组件时的安全可靠性,避免由于机头组件不存在,导致的各种不良后果以及伤害到用户的事件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给所述控制装置供电的电源电路,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插座的电源火线,另一个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02,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02之间设有二极管D52。即,市电电源的零线也通过耦合器提供给所述电源电路,也就是说,当机头组件未设置于机头组件或者从机头组件上脱离,市电电源的零线将不会提供给所述电源电路,则控制装置没有控制电源,所以整个食品加工机没有电源,确保整个食品加工机的安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给所述控制装置供电的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输入端电连接电源插座的电源火线,另一个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01,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下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01之间设有二极管D51。也就是说,控制装置的零线需要经过耦合器进行提供,而电源电路的零线可以认为是直接与市电电源进行连接,即,当机头组件未放置于机头组件或者从机头组件上脱离,市电电源的零线仅仅不会给到控制装置,从而也就是说,所述整个负载是不能形成相应的回路,即整个负载工作的强电回路断开,从而确保了食品加工机在未放置机头组件时的安全可靠性,但是电源电路仍然有电源,所以控制装置的弱电电源仍然存在,弱电部分仍然可以进行运行,比如说显示操作等仍然可以进行,并且可以对用户进行报警提醒,提醒用户及时放置机头组件或者检查相应的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等。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芯片和掉电采样电路,所述掉电采样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02,所述掉电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

如前述实施例2所述,电源电路给控制装置提供了弱电电源,也就是说,当机头组件脱离了杯体组件或者为放置于杯体组件上时,负载回路的电源零线由于上下耦合器的断开从而断开,但是由于电源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并未断开,所以电源电路仍然处于工作状态中,所述控制芯片可以在运行,此时由于掉电采样电路的存在,控制芯片可以获知到负载回路已经掉电,也就是说,控制芯片已经或者到机头组件未配合在杯体组件上,此时,控制芯片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状况进行判定该状态是否属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比如,是否用户操作了中途加料等等,如果控制芯片判断现行掉电属于正常情况,则程序按照正常流程继续执行;如果控制芯片判断现行掉电不属于正常情况,则会进行预警用户进行处理,而不论哪种情况下,食品加工机的负载均不会进行工作,确保了用户的安全性,同时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掉电采样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N02,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电连接电阻R2和控制芯片,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连接地线,此处地线可以是电源地线。

在本实施例中的掉电采样电路为基本的电压检测电路,即当机头组件未放置或未正确放置时,掉电采样电路无法采集到相应的电压信号,控制芯片通过此信号来识别是否放置机头组件或者机头组件是否放置到位,从而控制负载的工作与否,防止在用户提起机头或者机头为放置好是出现误控制信号的产生,同时可以实现中途加料等多种功能,且可以进行相应的预警。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在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与控制芯片之间设置了相应的信号检测电路,通过检测相应的信号获知机头组件的放置,从而配合 相应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所以,在此处可以有多种信号检测的模式,比如,设置过零信号检测,因为下耦合器零线输出端通过相应的耦合器连接的是电源零线,所以可以通过检测相应的过零信号,可以获知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是否耦合连接,即是机头组件是否与杯体组件进行正确放置。并且,采样信号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过零检测电路可以是通过二极管组成主电路也可以通过三极管等组成相应的检测电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且在本是实用新型申请中,不同机头组件上的第一负载不同,当所述第一负载为直流电机时,所述机头组件内设有整流电路,所述耦合器包括电机控制线端,所述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线,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电连接上耦合器零线输入端或者上耦合器零线输出端。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机,耦合器还设有地线,上耦合器的地线电连接到电机壳体上,使得电机接地,确保电机的安全可靠工作。为了更好吸收电机启动使得火花,在直流电机的正负极两端可以电连接RC吸收回路。

由于电机在工作过程中温升过高会导致异常,所以在直流电机上增加一个电机测温的温度传感器,所以耦合器还设有温度检测信号端,温度传感器的一端电连接上耦合器的温度检测信号端,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电连接上耦合器地线,下耦合器的温度检测信号端电连接控制芯片,当检测到电机温度过高时,调整电机工作时间和电机工作功率,从而实现电机的温升控制。

当然,在本申请中,电源电路为一路电源,当然也可以是两路电源,而且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芯片和信号采样两个隔离的模块,所以控制芯片和信号采样各自使用单独的电源电路进行供电。因此,两路电源都可以通过耦合器电连接电源零线,此时,当机头组件脱离,上下耦合器断开,所有的电源电路均停止工作,食品加工机整体断电;当然,两路电源都可以直接由市电电源供电,那 么上下耦合器断开,仅仅是负载回路断开,控制芯片仍在工作,食品加工机正常的显示以及可以操作,各种信号采集仍在进行,比如豆浆机,其温度,水位和防溢出信号仍然在采集;当然,两路电源可以是任一路通过耦合器电连接市电电源,另一路直接由市电电源供电,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市电电源的零线通过耦合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市电电源的火线,具体的连接以及电路与电源零线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另外,在本申请中,电源电路通过电连接下下耦合器零线输入端N01来等效为电源电路直接与电源的市电电源的零线电连接,当然电源电路也可以直接电连接电源插座的零线端,此处表示的是,电源电路等效连接市电电源的零线端。

在本申请中,控制装置是放置于杯体组件上,而该杯体组件为广义的杯体组件,其可以是单独的一个杯体,控制装置设置与杯体上,也可以是杯体与底座组成杯体组件,控制装置可以是放置在底座上。当然,为了满足相应的抗干扰的需求,市电电源进入电源插座后直接与EMC滤波模块先进行连接,然后再连接进行相应的连接。

控制装置设置于杯体组件上,使得控制装置与机头组件实现了分离设置,从而使得控制电装置避免受到杯体组件中的液体产生热量的影响,同时由于控制装置在杯体组件上,而电源插座也在杯体组件上,因此,可以更换不同的机头组件从而实现了食品加工机的多功能化。方便了用户操作,也使得控制显示线路板远离加热腔体,避免了加热对控制线路板影响,增加了线路的可靠性,又使得整个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市电电源经过电源插座并通过耦合器后再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使得当机头组件离开杯体组件时,整个食品加工机不能够进行工作,提升了食品加工机 的工作安全性。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