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628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食品加工机一般通过在玻璃杯的外底壁上设置加热盘来对杯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由于玻璃杯外底壁的面积受限,在要求大功率的同时,加热盘的体积不能做大,导致热负荷较高。而且,热量集中在底部造成底壁的温度远高于侧壁的温度,而食材在加工过程中,会因重力作用沉在玻璃杯的底部,因此,这种结构的食品加工机极易产生糊底现象,食材会因过度受热而焦黑,还会粘结在玻璃杯上,难以清洗。此外,食品加工机还可能因玻璃杯底部温度过高而开启过热保护,断电停止工作,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有效地增大了加热组件的传热面积,使搅拌杯受热均匀,在保证功率的情况下,降低了加热组件的热负荷,能够有效地避免搅拌杯底壁温升过高、食材糊底的问题,便于使用和清洗。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内的电机、设置于机座上的搅拌杯和设置于搅拌杯内的加热组件,搅拌杯包括内杯和外杯,内杯的底部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刀座组件,其中,所述内杯的下部形成自上而下逐渐缩小的渐缩部;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热件和发热管,所述导热件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包覆所述渐缩部设置,所述底壁包覆部分内杯底部设置,底壁上开设与刀座组件对应的开口,所述发热管环绕设置在导热件的侧壁上。

发热管环绕(缠绕)设置在导热件的侧壁上,便于发热管的安装,发热管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件传递给内杯,使传热更为均匀、传热面积大,提高了发热管的使用寿命。

将电机下置式食品加工机内杯底壁受热的结构,改进为内杯的底壁和侧壁下部同时受热的结构,加热组件的传热面积不再受限于底壁的面积,即增大了加热组件的传热面积,在保证功率的情况下,降低了加热组件的热负荷。内杯内的食材因重力作用沉在内杯的底部,受到底壁和侧壁的同时传热,受热更为均匀,加热效果好。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内杯底壁温升过高、食材糊底的问题,便于清洗,也能避免过热保护导致断电停止工作所引起的使用不便。

此外,导热件底壁上开设的开口用于给刀座组件让位,使机座内的电机能够驱动刀座组件转动,对食材进行粉碎;而渐缩部的设置,能够增加内杯内的小空间粉碎,有效地将食材聚拢起来,提升了粉碎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导热件呈底部带开口的盆状,其上口部开设至少一条向下延伸的伸缩缺口。这一设置,使得盆状的导热件在有效范围内最大化地增加了面积,传热面积更大且更均匀,而伸缩缺口的设置为导热件在热胀冷缩时或是被内杯撑开时预留了伸缩缝,尤其是增大了导热件水平向的伸缩量,避免导热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同时也便于导热件和内杯的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内径大于所述通孔内径。这一设置,使得导热件上的热量传递给内杯,经由内杯传递给食材,避免了导热件上的热量过多地传递给刀座组件,提高了热效率。

作为再改进,所述伸缩缺口的宽度为f,其中f≥0.1mm。这一设置,使得伸缩缺口为导热件提供的伸缩量大。当F<0.1mm时,伸缩缺口能够提供的伸缩量过小,导热件仍然可能因导热件和\或内杯的热胀冷缩而破裂,在增加加工成本和耗时的情况下,提高导热件使用寿命的效果并不显著;而且,导热件装配到内杯上时能够产生的弹性形变量也过小,不便于装配。

作为改进,所述渐缩部与水平面构成的夹角为α,其中75°≤α≤82°。这一设置,使得渐缩部与水平面构成的夹角范围适中,既能保证加热组件的有效加热面积,又能保证粉碎效果。若α<75°,渐缩部的高度过小,能够缠绕的发热管圈数少;若α>82°,内杯底部自上而下逐渐缩拢的结构不显著,对食材的聚拢效果差,粉碎效果也差。

作为改进,所述发热管的顶部与所述导热件的顶部的高度差为e2,其中e2≥5mm。这一设置,使得发热管的顶部与导热件的顶部的高度差得到保证,降低了发热管的装配难度,保证了发热管的安装牢固度。若e2<5mm,发热管的顶部与导热件的顶部的高度差过小,发热管在导热件侧壁上的覆盖面积过大,导致发热管缠绕安装的难度大。

作为改进,所述发热管的底部与所述内杯的底部的高度差为e3,其中e3≥5mm。这一设置,使得发热管的底部与导热件的底部的高度差得到保证,降低了发热管的装配难度,保证了发热管的安装牢固度,而且,还为内杯底部的其它零部件让位。若e3<5mm,发热管的底部与导热件的底部的高度差过小,发热管在导热件侧壁上的覆盖面积过大,导致发热管缠绕安装的难度大,且底部发热管缠绕的周长小,热负荷也大。还会在空间上占用内杯底部其它零部件的位置,对其它零部件造成过大的热辐射。

作为改进,所述内杯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条竖向设置的扰流凸筋。这一设置,使得内杯内的食材在刀片带动的旋转过程中,能够被竖向设置的扰流凸筋干扰并被改变运动方向,粉碎效果更好。

作为再改进,所述扰流凸筋的横截面呈锥形、弧形或方形;所述扰流凸筋向内杯中心凸起的高度为1mm~20mm。这一设置,使得扰流凸筋的对食材的干扰效果更好,提升了粉碎效果,且噪音小。当扰流凸筋向内杯中心凸起的高度小于1mm时,对食材运动反向的干扰效果差;当扰流凸筋向内杯中心凸起的高度大于20mm时,内杯的容量受到影响,且不便于清洗,使用噪音大。

作为改进,所述扰流凸筋和所述导热件的竖直距离为e1,其中e1≥10mm。这一设置,使得扰流凸筋与导热件的竖直距离得以保证,避免了扰流凸筋的加工影响导热件和内杯的贴合度,从而保证了热效率。若e1<10mm,扰流凸筋与导热件的竖直距离过短,内杯上冲压出扰流凸筋的结构会导致内杯上被导热件覆盖的部分受压变形,与导热件之间不贴合,产生空隙,热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将电机下置式食品加工机内杯底壁受热的结构,改进为内杯的底壁和侧壁下部同时受热的结构,有效地增大了加热组件的传热面积,使搅拌杯受热均匀,在保证功率的情况下,降低了加热组件的热负荷,能够有效地避免搅拌杯底壁温升过高、食材糊底的问题,便于使用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杯(另一角度)和加热组件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热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热件的侧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杯的俯视图。

图中所示:1、机座,11、电机,2、搅拌杯,21、内杯,22、外杯,23、下料盖,24、通孔,25、渐缩部,3、刀座组件,4、导热件,41、侧壁,42、底壁,43、开口,44、伸缩缺口,5、发热管,6、扰流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设置于机座1内的电机11、设置于机座1上的搅拌杯2和设置于搅拌杯2内的加热组件。本例中的电机11下置式食品加工机为破壁料理机。

搅拌杯2包括内杯21和外杯22。由于内杯21与食材接触,且有防锈要求,因此,所述的内杯21优选采用不锈钢材料,如06Cr19Ni10,即SUS304。而外杯22可以是塑料外杯、金属外杯等。外杯22和内杯21之间留有隔热缝隙。搅拌杯2上还设有下料盖23。内杯21的底部设有通孔24,通孔24处设有刀座组件3。

如图2所示,所述内杯21的下部形成自上而下逐渐缩小的渐缩部25。如图3、图4所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热件4和发热管5。所述导热件4包括侧壁41和底壁42,所述侧壁41包覆所述渐缩部24设置,所述底壁42包覆部分内杯21底部设置,底壁42上开设与刀座组件3对应的开口43。所述发热管5环绕设置在导热件4的侧壁41上,并通过高温炉焊焊接。发热管5绕1.5圈以上,管间距大于80mm。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圈数越多越好。

发热管5环绕(缠绕)设置在导热件4的侧壁41上,便于发热管5的安装,发热管5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件4传递给内杯21,使传热更为均匀、传热面积大,提高了发热管5的使用寿命。

将电机11下置式食品加工机内杯21底壁受热的结构,改进为内杯21的底壁和侧壁下部同时受热的结构,加热组件的传热面积不再受限于底壁的面积,即增大了加热组件的传热面积,在保证功率的情况下,降低了加热组件的热负荷。内杯21内的食材因重力作用沉在内杯21的底部,受到底壁和侧壁的同时传热,受热更为均匀,加热效果好。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内杯21底壁温升过高、食材糊底的问题,便于清洗,也能避免过热保护导致断电停止工作所引起的使用不便。

此外,导热件4的底壁42上开设的开口43用于给刀座组件3让位,使机座1内的电机11能够驱动刀座组件3转动,对食材进行粉碎。而渐缩部25的设置,能够增加内杯21内的小空间粉碎,有效地将食材聚拢起来,提升了粉碎效果。

所述渐缩部25与水平面构成的夹角为α,其中75°≤α≤82°。渐缩部25与水平面构成的夹角范围适中,既能保证加热组件的有效加热面积,又能保证粉碎效果。在本例中,α=75°。

结合图4、图5,所述导热件4呈底部带开口43的盆状,导热件4侧壁41与水平面构成的角度与α相同,保证导热件4与内杯21贴牢无缝隙。导热件4上口部开设至少一条向下延伸的伸缩缺口44。盆状的导热件4在有效范围内最大化地增加了面积,传热面积更大且更均匀,而伸缩缺口44的设置为导热件4在热胀冷缩时或是被内杯21撑开时预留了伸缩缝,尤其是增大了导热件4水平向的伸缩量,避免导热件4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同时也便于导热件4和内杯21的装配。

所述开口43内径大于所述通孔24内径。导热件4上的热量传递给内杯21,经由内杯21传递给食材,避免了导热件4上的热量过多地传递给刀座组件3,提高了热效率。

所述伸缩缺口44有偶数条,且偶数条伸缩缺口44周向均布。导热件4热胀冷缩时或是被内杯21撑开时能够均匀地通过伸缩缺口44伸缩,受力均匀,产生的弹性形变也均匀,使用寿命更长。在本例中,所述伸缩缺口44有八条。

所述伸缩缺口44的宽度为f,其中f≥0.1mm。这一设置,使得伸缩缺口44为导热件4提供的伸缩量大。当F<0.1mm时,伸缩缺口44能够提供的伸缩量过小,导热件4仍然可能因导热件4和\或内杯21的热胀冷缩而破裂,在增加加工成本和耗时的情况下,提高导热件4使用寿命的效果并不显著;而且,导热件4装配到内杯21上时能够产生的弹性形变量也过小,不便于装配。在本例中,f=2mm。

如图3所示,所述发热管5的顶部与所述导热件4的顶部的高度差为e2,其中e2≥5mm。发热管5的顶部与导热件4的顶部的高度差得到保证,降低了发热管5的装配难度,保证了发热管5的安装牢固度。若e2<5mm,发热管5的顶部与导热件4的顶部的高度差过小,发热管5在导热件4侧壁41上的覆盖面积过大,导致发热管5缠绕安装的难度大。在本例中,e2=5mm。

所述发热管5的底部与所述内杯21的底部的高度差为e3,其中e3≥5mm。发热管5的底部与导热件4的底部的高度差得到保证,降低了发热管5的装配难度,保证了发热管5的安装牢固度,而且,还为内杯21底部的其它零部件让位。若e3<5mm,发热管5的底部与导热件4的底部的高度差过小,发热管5在导热件4侧壁41上的覆盖面积过大,导致发热管5缠绕安装的难度大,且底部发热管5缠绕的周长小,热负荷也大。还会在空间上占用内杯21底部其它零部件的位置,对其它零部件造成过大的热辐射,在本例中,e3=5mm。

如图6所示,所述内杯21的内侧壁41上设有至少一条竖向设置的扰流凸筋6。内杯21内的食材在刀片带动的旋转过程中,能够被竖向设置的扰流凸筋6干扰并被改变运动方向,粉碎效果更好。所述的扰流凸筋6是内杯21的侧壁41冲压而成的,其数量通常设置1~6条。

所述扰流凸筋6的横截面呈锥形、弧形或方形,优选为锥形。截面为锥形的扰流凸筋6扰流效果最好。所述扰流凸筋6向内杯21中心凸起的高度为1mm~20mm。扰流凸筋6的对食材的干扰效果更好,提升了粉碎效果,且噪音小。当扰流凸筋6向内杯21中心凸起的高度小于1mm时,对食材运动反向的干扰效果差;当扰流凸筋6向内杯21中心凸起的高度大于20mm时,内杯21的容量受到影响,且不便于清洗,使用噪音大。在本里中,所述扰流凸筋6的高度为8.5mm。

所述扰流凸筋6和所述导热件4的竖直距离为e1,其中e1≥10mm。这一设置,使得扰流凸筋6与导热件4的竖直距离得以保证,避免了扰流凸筋6的加工影响导热件4和内杯21的贴合度,从而保证了热效率。若e1<10mm,扰流凸筋6与导热件4的竖直距离过短,内杯21上冲压出扰流凸筋6的结构会导致内杯21上被导热件4覆盖的部分受压变形,与导热件4之间不贴合,产生空隙,热效率低。在本例中,e1=12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