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滤茶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872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使用的滤茶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滤茶勺。

(二)

背景技术:

国人偏爱饮茶,然而现有饮茶用具结构简单,一般不具有滤茶功能,每喝一口茶,特别容易碰触到茶叶,甚至还会喝入口中,十分不适。现有茶杯中附带一挂设于茶杯中的滤碗,然而,这种滤碗需要频繁的取出、放上,容易造成污染,且因为和茶杯壁大面积接触,使茶杯上的茶垢较多,洗刷困难。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方便实用的滤茶勺,便于茶类沏泡、饮茶时无需拿下、卫生清洁、避免了饮茶过程中茶叶入口带来的不适、由于与茶杯接触面有限很好的防止了茶杯大面结集聚茶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方便使用的滤茶勺,包括一圆柱筒和铰接设于圆柱筒顶端的竹质网盖,在圆柱筒前侧的下部设有若干个滤孔,在圆柱筒顶部的后侧固连一勺柄,所述勺柄分为V形弯曲部和与V形弯曲部的后端铰接相连的伸直部,V形弯曲部的前端向前弯曲并与圆柱筒顶部后侧壁固连,所述V形弯曲部与圆柱筒后侧壁之间围成一卡接部,在伸直部后端设有一吸盘。

所述V形弯曲部为实心弹性橡胶V形弯曲部,在V形弯曲部上嵌设一温度计。

在圆柱筒内侧壁上设有一沿圆柱筒高度方向设置的滑槽,在滑槽内滑动设有一滑块,在圆柱筒内侧设有一与圆柱筒内侧壁相形配的滤板,滤板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的内侧固连,滑块的外侧连接一沿圆柱筒高度方向设置的提杆,提杆的顶端高于圆柱筒顶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使用的滤茶勺可将各种茶类置放于圆柱筒内,茶杯中的水可通过圆柱筒上的滤孔进入并浸润茶类,由于圆柱筒的滤孔设于圆柱筒前侧的下部,可保证置放于圆柱筒内的茶类不会从底部漏出而流入茶杯内,保证了茶杯内茶水的清澈无残渣。由于在圆柱筒顶端铰接一竹质网盖,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内用于隔挡泡涨的茶类从圆柱筒顶端掉出,另一方面竹质网盖环保卫生,不会随着水温的增加对茶水造成污染。由于在圆柱筒后侧连接一勺柄,方便舀挖茶类;由于将勺柄分为V形弯曲部和与V形弯曲部的后端铰接相连的伸直部,V形弯曲部与圆柱筒后侧壁之间围成的卡接部可保证滤茶勺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卡设于杯子边缘,不会覆盖杯口整个面积,饮用时无需取下,方便实用;由于与茶杯接触面有限很好的防止了茶杯大面结集聚茶垢。通过将伸直部与V形弯曲部铰接,使用过程中可将伸直部转至与杯体平行,避免占用空间。由于在伸直部后端设有一吸盘,可在放置茶类时,通过吸盘将该滤茶勺支撑于桌面上,避免倒入圆柱筒内茶类时圆柱筒底端与桌面接触造成的污染。通过在V形弯曲部上嵌设一温度计,可了解其附近杯内水温,防止茶类水温过凉不利于饮用,同时也避免太烫饮用。通过在圆柱筒内设置一滤板,平时可通过提升滤板使茶叶移动至圆柱筒顶部并高于杯体内的液面,避免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掉色、浪费或影响口感。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柱筒,2竹质网盖,3滤孔,4 V形弯曲部,5伸直部,6卡接部,7吸盘,8温度计,9滑槽,10滑块,11滤板,12提杆。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4所示,该方便使用的滤茶勺包括一圆柱筒1和铰接设于圆柱筒1顶端的竹质网盖2,在圆柱筒1前侧的下部设有若干个滤孔3,在圆柱筒1顶部的后侧固连一勺柄,所述勺柄分为V形弯曲部4和与V形弯曲部4的后端铰接相连的伸直部5,V形弯曲部4的前端向前弯曲并与圆柱筒1顶部后侧固连,所述V形弯曲部4与圆柱筒1后侧壁之间围成一卡接部6,在伸直部5后端设有一吸盘7。

所述V形弯曲部4为实心弹性橡胶V形弯曲部,在V形弯曲部4上嵌设一温度计8。

由于V形弯曲部4为实心弹性橡胶V形弯曲部,保证了卡接部6与不同厚度杯体卡接的紧密性,更加稳固。

使用时,通过吸盘7将勺柄的伸直部5和桌面吸附连接,将V形弯曲部4和圆柱筒1转至与伸直部5呈90°的水平状态,此时,圆柱筒1的底端高于吸盘7底端设置,然后打开竹纸网盖,向圆柱筒1内加适量茶类;向上提起吸盘7,将该滤茶勺从桌面上取下,然后通过卡接部6将滤茶勺挂接搭设于杯子内侧的一端,盖好竹质网盖2,往杯中加水,水通过滤孔3进入圆柱筒,使茶类逐渐被浸润,茶水流入杯内;每次饮用时,无需取下该滤茶勺即可方便的使用,竹质网盖2保证了茶水的新鲜清香,同时也避免泡涨的茶类溢出圆柱筒1顶端而进入茶杯。

往圆柱筒1内放茶类时,也可直接打开竹质网盖2,手握勺柄的伸直部,将滤茶勺直接深入茶叶桶内挖取,待将滤茶勺卡置到杯体上后,再将勺柄的伸直部5向下转至竖直方向,节省空间。

由于在在V形弯曲部4上嵌设一温度计8,可感应到杯体附近温度,给饮用者以提醒,避免茶水过凉或过热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实施例2

如附图5所示,如实施例1的方便使用的滤茶勺,所不同的是,在圆柱筒1内侧壁上设有一沿圆柱筒高度方向设置的滑槽9,在滑槽9内滑动设有一滑块10,在圆柱筒1内侧设有一与圆柱筒内侧壁相形配的滤板11,滤板11的一端与所述滑块10的内侧固连,滑块10的外侧连接一沿圆柱筒高度方向设置的提杆12,提杆12的顶端高于圆柱筒1顶端设置。

该滤板11结构设计,能保证茶叶浸泡一定时间后,通过手拉提杆12,使滤板拖动茶叶移动至圆柱筒1顶部并高于被体内液面,防止茶叶长时间浸泡掉色、浪费以及带来的口感不适。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