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椅托盘扭簧角度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1963阅读:1481来源:国知局
转椅托盘扭簧角度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椅托盘,尤其是涉及一种转椅托盘扭簧角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转椅托盘由上托盘、下托粱、支轴及弹簧装置零部件组成,上托盘与转椅座椅背面固定后,转椅即可绕支轴作适当俯仰,可使使用者有舒适感。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托盘(授权公告号:CN 2587252Y),其主要包括底板、活动座、锥形管、和调节装置,活动座固定连接在底板,在活动座的另一侧设有一块锥管固定板,锥管固定板和活动座以及锥形管之间呈固定连接;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杆、调节板、扭簧、扭簧固定板,调节杆穿插在活动座内,调节板固定连接在调节杆插入活动座内的一端上,调节板的一面接触气压棒,另一面与扭簧连接;在调节板的另一面上设有调节板止旋片;用铆钉把活动座铆接在底板上,在活动座的中央位置焊接锥形管,扭簧和扭簧固定板都绕置在铆钉上,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扭簧固定板上,在调节板上有一个调节板凸泡;托盘设有一锁紧机构,锁紧机构主要包括固定块、铆钉、调节杆、滚轮座、滚轮、滚轮销、调节套、铆钉、调节螺栓、压簧、固定座、制动片、钢套、锁紧螺母;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活动座上,其端部活动穿入铆钉,制动片的一端活动固定在铆钉的中央,制动片的另一端设有长腰形孔,在孔内穿入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一端拧有锁紧螺母,并穿有钢套,钢套外表面与固定座的一侧面活动配合,固定座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固定座另一侧面固定连接调节套,在固定座的内侧间隙配合压簧,压簧绕制在调节螺栓上,调节螺栓的端面顶压滚轮,滚轮用滚轮销铆接在滚轮座上,滚轮座的侧面穿入铆钉,与调节套进行活动连接;在滚轮座的另一端内侧焊接调节杆。但是这种转椅托盘对扭簧的调节较为不易,无法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调节扭簧的预紧力,装配也较为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转椅托盘扭簧角度调节机构,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转椅托盘对扭簧的调节较为不易,无法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调节扭簧的预紧力,装配也较为繁杂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转椅托盘扭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底板组件,所述的底板组件上设有螺钉调节块,螺钉调节块内设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内通过调节螺钉连接扭簧调节块,扭簧调节块内开有槽体,槽体内嵌装有扭簧,扭簧穿接在固定轴上,扭簧的上部通过扭簧固定块固定在中间座组件上。通过旋动调节螺钉,可以使得扭簧调节块转动一定角度,这样即可调整扭簧的预紧力,较为方便。并且调节时,扭簧也不会从槽体内脱出。扭簧固定块上开有可嵌入扭簧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扭簧与固定轴之间设有多节扭簧衬套。通过扭簧衬套可以防止扭簧在使用时与固定轴之间产生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轴两端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圈、大衬套连接在底板组件的两侧。这样装配较为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钉调节块与底板组件之间设有大垫圈与滚动垫圈。这样可以避免螺钉调节块进行磨损,调节时较为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扭簧调节块上开有2个槽体,扭簧为左扭簧与右扭簧。扭簧分体制成,这样装配较为简单。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扭簧调节块,可以对扭簧进行角度调整,从而调整扭簧的预紧力,操作较为简单,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底板组件1、螺钉调节块2、调节螺母3、调节螺钉4、扭簧调节块5、槽体6、固定轴7、扭簧固定块8、中间座组件9、扭簧衬套10、固定螺丝11、固定圈12、大衬套13、大垫圈14、滚动垫圈15、左扭簧16、右扭簧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转椅托盘扭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底板组件1,底板组件上设有螺钉调节块2,螺钉调节块内设有调节螺母3,调节螺母内通过调节螺钉4连接扭簧调节块5,扭簧调节块上开有2个槽体6,槽体内嵌装有左扭簧16与右扭簧17,扭簧穿接在固定轴7上,扭簧的上部通过扭簧固定块8固定在中间座组件9上。扭簧与固定轴之间设有多节扭簧衬套10。固定轴两端通过固定螺丝11、固定圈12、大衬套13连接在底板组件1的两侧。螺钉调节块与底板组件之间设有大垫圈14与滚动垫圈15。

使用时,通过调节螺钉4的调节,扭簧调节块5即可调整一定高度,左扭簧16、右扭簧17即可调节预紧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