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桌椅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4601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形桌椅组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形桌椅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桌椅组合家具,多是单一的组合不能实现座椅和桌登之间的转换,这样用起来极为不方便,也很占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形桌椅组合,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形桌椅组合,包括椅面、靠背和扶手,所述椅面底部设有支撑腿,可以放置于地面上,所述靠背和扶手通过卯榫结构与所述椅面活动联接;所述扶手两侧边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一对倒T形支脚通过紧固件或卯榫结构分别固定于所述扶手两边的凹槽内,两只所述倒T形支脚的底边对称设置构成支撑面,所述扶手在安装所述倒T形支脚后形成短坐凳;所述靠背由左靠板、右靠板两部分联接而成,所述左、右靠板分别通过卯榫结构与所述椅面活动联接,所述左、右靠板相邻部位通过连接件或卯榫结构联接固定;所述左靠板或右靠板的两侧边分别设有凹槽,该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左靠板或右靠板的两个斜角处,一对L形支脚通过紧固件或卯榫结构分别固定于所述左、右靠板两边的凹槽内,两只所述L形支脚的底边构成支撑面,所述左、右靠板在分别安装所述L形支脚后形成长坐凳。上述紧固件一般采用螺栓、手拧螺丝或紧固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凹槽的立面开有榫孔,所述倒T形支脚上端设有与所述榫孔对应的榫舌,在所述榫舌下方还设有一U形托架,当所述榫舌插入榫孔时,所述U形托架的上端与所述扶手的下端面相抵。U 形托架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由两根短横梁构成,可以是金属或木质结构,U形托架或短横梁用紧固件或卯榫结构固定于所述倒T形支脚上。U形托架的两个端部与榫舌形成一个“品”字形三角结构,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无需固定也很牢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降低组装难度,可以快装快拆,不需要工具,适合一般家庭使用。

同理,所述左靠板、右靠板凹槽的立面开有榫孔,所述L形支脚上端设有与所述榫孔对应的榫舌,在所述榫舌下方还设有一U形托架,当所述榫舌插入榫孔时,所述U形托架的上端与所述左靠板、右靠板的下端面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椅面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L形支脚和倒T形支脚的支架或储存空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打破以往桌椅组合家具分离的传统观念,采用新方法使椅子和桌凳通过拆装实现相互转化,这种新型桌椅组合家具主要作为户外聚餐、外宿、野营等的使用,节约材料和空间,其主要构件均采用木质材料以及钢结构的连接轴,两者之间的变化达到两种家具的完美组合,其结构简单、材料轻便,使用方便,节约空间,方便组装,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更大的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形态的结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桌椅形态的结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2,如图所示,一种可变形桌椅组合,包括椅面1、靠背2和扶手3,椅面1底部设有支撑腿4,可以放置于地面上,靠背 2和扶手3通过卯榫结构与椅面1活动联接。扶手3两侧边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一对倒T形支脚5通过紧固件或卯榫结构分别固定于扶手3两边的凹槽内,两只倒T形支脚5的底边对称设置构成支撑面,扶手3在安装倒T形支脚5后形成短坐凳。

扶手凹槽的立面开有榫孔,倒T形支脚5上端设有与榫孔对应的榫舌,在榫舌下方还设有一U形托架,当榫舌插入榫孔时,U形托架的上端与扶手3的下端面相抵。U形托架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由两根短横梁构成,可以是金属或木质结构,U形托架或短横梁用紧固件或卯榫结构固定于倒T形支脚5上。U形托架的两个端部与榫舌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无需固定也很牢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降低组装难度,可以快装快拆,不需要工具,适合一般家庭使用。

靠背2由左靠板、右靠板两部分联接而成,左、右靠板分别通过卯榫结构与椅面1活动联接,左、右靠板相邻部位通过连接件(如图 1所示)或卯榫结构联接固定。左靠板或右靠板的两侧边分别设有凹槽,该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左靠板或右靠板的两个斜角处,一对L形支脚6通过紧固件或卯榫结构分别固定于左、右靠板两边的凹槽内,两只L形支脚的底边如图2所示构成支撑面,左、右靠板在安装L形支脚6后分别形成长坐凳。上述紧固件一般采用螺栓、手拧螺丝或紧固螺钉。

同理,左靠板、右靠板凹槽的立面开有榫孔,L形支脚6上端设有与榫孔对应的榫舌,在榫舌下方还设有一U形托架,当榫舌插入榫孔时,U形托架的上端与左靠板或右靠板的下端面相抵。

椅面1底部设有用于放置倒T形支脚5和倒T形支脚6的支架或储存空间。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支撑腿4由两块长方形板所组成,二者都在中间部分开有一个互补的卡槽,使两块板可以相互交叉组成一个X形支架用于支撑椅面1,椅面1通过螺栓与所述X形支架拧紧固定。其中一块长方形板部分镂空,形成用于存放倒T形支脚5和L 形支脚6的支架。这种设计拆开装箱运输时体积较小,也比较容易加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