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体的缓冲结构和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8436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锅体的缓冲结构和电饭煲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煲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锅体的缓冲结构,和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智能厨具越来越普及。例如,电饭煲是一种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其可以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以缩短烹饪时间,并且使用方便,清洁卫生。

目前,在热盘式电饭煲中,外锅固定连接在外壳罩上,而内锅仅通过热盘设置在外锅内。虽然目前的这种结构中,热盘能够对内锅进行良好稳定的定位,但是,当电饭煲在日常使用或者运输过程中由于不慎而跌落着地时,由于内锅仅通过热盘保持定位,从而,内锅在自身重力下产生的跌落惯性冲击将作用在热盘上,随后从热盘传递至外锅,对外锅造成一定的冲击,这将影响外锅和热盘之间的稳定可靠连接。特别是,当外锅和外壳罩的固定连接出现松动时,这种冲击将使得外锅可能从外壳罩上脱离,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饭煲的品质,降低了用户对电饭煲的可信赖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体的缓冲结构,该锅体的缓冲结构能够将内锅冲击热盘的力抵消,从而确保外锅装配的可靠性,提升产品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体的缓冲结构,该锅体的缓冲结构包括内锅、热盘、外锅和具有腔室的外壳罩,所述外锅位于所述腔室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罩,所述内锅通过所述热盘设置在所述外锅内,其中,所述内锅的上边沿向外翻折形成内锅翻边,所述内锅翻边和所述外壳罩之间设置有支撑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锅的内锅翻边和外壳罩之间设置有支撑体,通过该支撑体对内锅翻边的支撑,可以有效地缓冲和吸收跌落着地时内锅的跌落惯性冲击,从而避免内锅的这种跌落惯性冲击通过热盘传递到外锅而对热盘和外锅产生冲击,从而确保外锅装配的可靠性,提升产品品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为弹性支撑体。

一种结构中,所述支撑体为环形支撑垫。

在该一种结构中,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罩形成有围绕所述内锅整个圆周且位于所述内锅翻边下方的挡水凸筋,所述环形支撑垫设置在所述内锅翻边和所述挡水凸筋之间。

另外一种结构中,所述外壳罩形成有围绕所述内锅整个圆周且位于所述内锅翻边下方的挡水凸筋,所述挡水凸筋作为所述支撑体并接触所述内锅翻边的下表面。

此外,所述外锅和所述外壳罩在两者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垫。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罩包括径向向内的支撑部和径向向外的外锅连接部,其中,所述支撑体设置在所述内锅翻边和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外锅位于所述支撑部下方并卡接在所述外锅连接部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锅连接部的内周面上径向向内伸出有凸缘,所述凸缘和所述支撑部支架形成安装槽,所述外锅的上边沿向外翻折形成外锅翻边,所述外锅翻边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搭接在所述凸缘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锅翻边包括从外锅侧壁开始延伸的弧形部和前沿平直部,其中,所述前沿平直部通过隔热块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使得所述弧形部被紧压抵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煲,所述电饭煲包括有以上任意所述的锅体的缓冲结构。如上所述的,通过该锅体的缓冲结构,内锅的跌落惯性冲击并不会作用在热盘和外锅上,从而显著地提升了该电饭煲的品质和用户对电饭煲的可信赖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体的缓冲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锅,2-热盘,3-外锅,4-外壳罩,5-内锅翻边,6-支撑体,7-环形支撑点,8-挡水凸筋,9-支撑部,10-外锅连接部,11-凸缘,12-安装槽,13-外锅翻边,14-弧形部,15-前沿平直部,16-隔热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体的缓冲结构包括内锅1、热盘2、外锅3和外壳罩4,其中,外壳罩4具有腔室,外锅3位于腔室内并固定连接于外壳罩4,也就是,外锅3装配到该腔室内,而内锅1则通过热盘2设置在外锅3内,也就是,热盘2装配在外锅3上,内锅1安装在热盘2上,其中,内锅1的上边沿向外翻折形成内锅翻边5,内锅翻边5和外壳罩4之间设置有支撑体6。

这样,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内锅1的内锅翻边5和外壳罩4之间设置有支撑体6(该支撑体6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一种形式中,支撑体6可以为多个周向间隔布置的支撑块,优选地为弹性支撑块,另一种形式中,支撑体6则可以为弹性的支撑环),从而,通过该支撑体6对内锅翻边5的支撑,使得内锅1上边沿处的内锅翻边5并不悬空,从而可以有效地缓冲和吸收跌落着地时内锅1的跌落惯性冲击,避免内锅1的这种跌落惯性冲击通过热盘2传递到外锅3而对热盘2和外锅3产生冲击,从而确保外锅3装配的可靠性,提升产品品质。

进一步地,在以上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内锅1的跌落惯性冲击的缓冲和吸收,优选地,支撑体6为弹性支撑体,例如,如上所述的弹性块,或者如下文所述的弹性的环形支撑垫7。

另外,如上所述的,支撑体6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为了对内锅1进行更良好的周向支撑,优选地,如图1所示,支撑体6为环形支撑垫7,优选地,环形支撑垫7为弹性体,比如具有适当厚度的弹性硅胶垫,或者可以为具有适当厚度的环形纸板。当然,该支撑体6可以取下,只有在运输过程中将支撑体6设置在内锅翻边5和外壳罩4之间,又或者,该支撑体6可以直接作为锅体的缓冲结构的附件,例如,弹性的环形支撑垫7可以作为电饭煲的附件而设置在内锅翻边5和外壳罩4之间,以对内锅1进行持续的支撑。

进一步地,由于内锅1和外锅3之间具有间隙,因此,为了避免内锅1溢出的液体流入到该间隙内,如图1和2所示,外壳罩4形成有围绕内锅1整个圆周且位于内锅翻边5下方的挡水凸筋8,该挡水凸筋8可以阻挡溢出的液体流入到该间隙内,同时,环形支撑垫7设置在内锅翻边5和挡水凸筋8之间。

以上详细说明了支撑体6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支撑体6并不限于此,例如,支撑体6还可以具有另外一种结构形式,即外壳罩4形成有围绕内锅1整个圆周且位于内锅翻边5下方的挡水凸筋8,而挡水凸筋8作为支撑体6并接触内锅翻边5的下表面。也就是,该另一种结构形式中,挡水凸筋8可以向上延伸具有较高的高度,从而挡水凸筋8可以直接形成支撑体6以接触内锅翻边5的下表面,同时,挡水凸筋8还可以阻挡内锅1溢出的液体流入到内锅1和外锅3之间的间隙内。

当然,和以上类似的,挡水凸筋8于内锅翻边5接触的部分可以设置为弹性部,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内锅1的跌落惯性冲击的缓冲和吸收。

另外,为了减轻或避免热盘2的热量通过外锅3传递到外壳罩4上,优选地,外锅3和外壳罩4在两者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垫,这样,可以减轻或避免热量向外传递。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锅体的缓冲结构中,外壳罩4、以及外锅3和外壳罩4的连接方式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外锅3可以和外壳罩4之间采用螺纹配合进行连接,又或者,如图1和2所示,在优选结构中,外壳罩4包括相对于上述的腔室而言径向向内的支撑部9和径向向外的外锅连接部10,其中,支撑体6设置在内锅翻边5和支撑部9之间,当然,支撑部9上形成上述的挡水凸筋8,而外锅3位于支撑部9下方并卡接在外锅连接部10上,即卡接在外锅连接部10的腔室的内周面上。这样,通过这样的卡接配合,可以实现外锅3和外壳罩4之间便捷的装配。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卡接配合中,如图1和2所示,一种结构中,外锅连接部10的内周面上径向向内伸出有凸缘11,凸缘11和支撑部9支架形成安装槽12,而外锅3的上边沿向外翻折形成外锅翻边13,外锅翻边1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槽12内并搭接在凸缘11上。这样,在装配时,在图1所示的图形界面中,可以将外锅3从下往上稍微挤压,便可以将外锅翻边13搭接在凸缘11上,以实现便捷的装配。

另外,外锅翻边13可以直接为一平直部,但是,为了提升外锅翻边13和外壳罩4之间可接的稳定性,优选地,如图2所示,外锅翻边13包括从外锅侧壁开始延伸的弧形部14和前沿平直部15,其中,前沿平直部15通过隔热块16设置在安装槽12内,这样,通过隔热块16,不仅可以避免外锅3上的热量传递到外壳罩4,还可以面前沿平直部15划伤外壳罩4,而通过隔热块16、以及支撑部9的下表面对弧形部14的紧压抵接,可以使得外锅翻边13和外壳罩4之间稳定可靠的卡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煲,所述电饭煲包括有以上任意所述的锅体的缓冲结构。如上所述的,通过该锅体的缓冲结构,内锅的跌落惯性冲击并不会作用在热盘和外锅上,从而显著地提升了该电饭煲的品质和用户对电饭煲的可信赖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