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262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子,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维持茶水浓度的杯子。



背景技术:

传统的杯子在泡茶时,茶叶沉浸在茶水中,时间越久,茶越浓,不能适应每个人的口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杯子,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杯体、弹性连结部和杯底,杯体与弹性连结部连接的一端内设有第一过滤板,杯底与弹性连结部连接的一端内设有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包括第一过滤部和第一密封部,第二过滤板包括第二过滤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能够密封第二过滤部,第二密封部能够密封第一过滤部;还包括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杯体与杯底之间的距离;杯底设有入口和用于封闭入口的封盖。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过滤网设置为可调节通透性的过滤网,在茶水泡到一定浓度时,调节杯体与杯底之间的距离,使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紧密贴合在一起,此时第一密封部密封第二过滤部,第二密封部密封第一过滤部,使得沉浸在底部的茶叶与杯体中的茶水分隔开来,以此来保持茶水的浓度不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调节茶水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和调节环,第一螺纹部设置于杯体与弹性连结部连接的一端外壁上,第二螺纹部设置于杯底与弹性连结部连接的一端外壁上,调节环与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螺纹连接。由此可以调节杯体于杯底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盖与入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由此,防止茶水从入口处漏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杯体1、弹性连结部2和杯底3,其中,杯体1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弹性连结部2可以是环形的食用级橡胶,弹性连结部2一端与杯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杯底 3固定连接,其中杯体1、弹性连结部2与杯底3相互连通,杯体1上还可以配套设置有杯盖。

杯体1与弹性连结部2连接的一端内设有第一过滤板4,杯底3与弹性连结部2连接的一端内设有第二过滤板5,其中第一过滤板4可以通过一连接件与杯体1的内壁连接,具体来说连接件包括环圈71,环圈71的内边缘朝向杯底3延伸有凸部72,环圈71可以一体成型或熔接于杯体1 的内壁,环圈71和凸部72可以一体成型连接,凸部72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板4。第二过滤板5的边缘固定连接于杯底3的内壁。

其中,第一过滤板4包括第一过滤部41和第一密封部42,第二过滤板5包括第二过滤部51和第二密封部52,第一密封部42能够密封第二过滤部51,第二密封部52能够密封第一过滤部41。具体来说,第一过滤部 41正对于第二密封部52,第二过滤部51正对于第一密封部42。

此外,还包括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杯体1与杯底3之间的距离。具体来说,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螺纹部61、第二螺纹部62和调节环63,第一螺纹部61一体成型于杯体1与弹性连结部2连接的一端外壁上,第二螺纹部62一体成型于杯底3与弹性连结部2连接的一端外壁上,调节环63与第一螺纹部61、第二螺纹部62螺纹连接,也就是说,调节环63 套设在杯体1和杯底3上。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环63,来调节杯体1和杯底3之间的距离,当调节杯体1和杯底3相互靠近移动时,至第一过滤板4贴合在第二过滤板5时停止,此时第一密封部42封住第二过滤部51,第二密封部52封住第一过滤部41,由此,可以将设置在杯底 3的茶叶与杯体1内的茶水分隔开,以保证茶水的浓度不变。

此外,杯底3设有入口31和用于封闭入口31的封盖32,入口31用于将茶叶放入杯底3内,封盖32的一侧可以铰接于入口31的一侧,封盖 32的另一侧可以通过搭扣或者筘箍来连接于杯底3的外壁上,封盖32与入口3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3,密封圈33可以固定在封盖32的边缘,可以提高封盖32与入口31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过滤网设置为可调节通透性的过滤网,在茶水泡到一定浓度时,调节杯体与杯底之间的距离,使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紧密贴合在一起,此时第一密封部密封第二过滤部,第二密封部密封第一过滤部,使得沉浸在底部的茶叶与杯体中的茶水分隔开来,以此来保持茶水的浓度不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调节茶水的浓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