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2884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饮水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水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饮水机。



背景技术:

大流量直饮水机采用体积较大的热罐作为储水设备,一次性可出的热水量较大,从而在人群密度较大的学校、车站等场所备受欢迎。但是,直饮水机热罐组件由于需要承受其内部液体受热膨胀产生的高压力,从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缩短热罐组件的使用寿命、热罐胀裂、水路爆裂等)。

为了消除上述提及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对直饮水机进行了改进。其中,一种改进技术是通过设置一与电开水器连通的泄液器(与出水管连通的毛细管)来减小热罐所承受的最大压力。具体地,当电开水器内液体膨胀至一定的压力,该压力可以将多余的液体从毛细管压出。另一种改进技术是通过设置泄压阀组件以减小热罐体内压力。其中,泄压阀可以调节泄压阈值,当热罐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液体会从泄压阀流出以减小罐体内压力。

但是,上述改进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第一种改进技术中的泄液器只能减小热罐所承受的最大压力,不能完全杜绝热罐承压。

(2)第二种改进技术中的泄压阀泄压受泄压阀阈值限制,热罐内仍会有压力存在,且阈值可调不稳定。

因此,现有技术手段只能适当地减小热罐所承受的压力,不能杜绝热罐承压,热罐还需承受较高的压力,使得热罐及直饮水机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直饮水机。主要目的在于使直饮水机热罐始终处于一个低压环境,以延长热罐以及直饮水机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直饮水机,所述直饮水机包括:

热罐;

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热罐连通,且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进水阀;

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与所述热罐连通;

泄压管路,所述泄压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热罐连通,另一端与大气相通;且所述泄压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泄压阀;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泄压阀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热罐的加热状态以及所述热罐内的水温控制所述第一泄压阀打开或关闭,以使所述热罐不承受压力或将所述热罐内的压力维持在低压水平。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地,当所述热罐加热时、且所述热罐内的水温未达到出水温度时,所述进水阀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泄压阀打开,使所述热罐与大气相通。

进一步地,当所述热罐加热时、且所述热罐内的水温达到出水温度时,所述进水阀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泄压阀周期性打开,以对所述热罐进行周期性泄压。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泄压阀每隔1-3分钟对所述热罐进行一次泄压,且每次泄压的时长为2-10秒。

进一步地,当所述热罐停止加热,且处于保温状态时,所述进水阀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泄压阀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与所述进水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与所述热罐上的加热装置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对所述热罐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泄压阀、进水阀均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管路与所述热罐的顶部连接;或所述泄压管路的一端通过所述出水管路与所述热罐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开水出水管路和温水出水管路;其中,所述泄压管路的一端通过所述温水出水管路与所述热罐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直饮水机还包括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开水出水管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穿过所述热交换器后与所述温水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温水出水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调温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路穿过所述热交换器,以使所述进水管路内的冷水与所述第一支路内的开水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直饮水机还包括第二泄压阀,所述第二泄压阀通过管路与热罐的顶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直饮水机还包括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与所述泄压管路的大气相通的一端连接;其中,当所述直饮水机包括第二泄压阀时,所述第二泄压阀通过管路与所述排水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直饮水机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通过设置一泄压管路,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泄压阀打开或关闭泄压管路,对热罐的泄压进行主动控制,以使热罐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压力或承受较低的压力,从而延长直饮水机及其上热罐的使用寿命,并消除热罐由于承受较大的压力而引起的热罐爆裂、管路胀裂等安全隐患。与现有技术的减压手段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对热罐进行主动泄压,泄压更彻底,且不受自来水压、热罐容积及加热温度的影响,能使热罐不承受压力或将热罐内的压力维持在低压水平。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的控制系统根据“热罐加热、且热罐内的水温未达到出水温度”、“热罐加热时、且热罐内的水温达到出水温度”、“热罐停止加热、且处于保温状态”这三种情形分别对第一泄压阀进行相应的控制,使热罐不承受压力或承受较低的压力,从而延长热罐及直饮水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的泄压管路通过温水出水管路与热罐连通,通过这样设置,泄压管路排水的水温较低,从而保护管路,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的泄压管路直接与热罐的顶部连接,这样设置,使得泄压管路与热罐、排水管路距离更近,泄压更迅速。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还包括第二泄压阀,第二泄压阀为一被动泄压阀,当第一泄压阀坏了,还未来得及修理或更换时,在热罐内的水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热罐内膨胀的水分会从第二泄压阀中排出,从而可以确保热罐不承受较高的压力,以提高直饮水机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直饮水机,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直饮水机包括:热罐1、进水管路2、出水管路3、泄压管路4以及控制系统(未示出)。其中,进水管路2与热罐1连通,且进水管路2上设置有进水阀22。优选地,进水管路2与热罐1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连接。出水管路3与热罐1连通;优选地,出水管路3与热罐1的顶部连接。其中,泄压管路4的一端与热罐1连通,另一端与大气相通;且泄压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泄压阀41。控制系统与第一泄压阀41连接,用于根据热罐1的加热状态以及热罐1内的水温控制第一泄压阀41的打开或关闭,以使热罐1不承受压力或将热罐1内的压力维持在低压水平。其中,所述低压水平即自来水压的水平。

本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通过设置一泄压管路4,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泄压阀41打开或关闭泄压管路,对热罐1的泄压进行主动控制,以使热罐1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压力或承受较低的压力,从而延长直饮水机及其上热罐1的使用寿命,并消除热罐1由于承受较大的压力而引起的热罐爆裂、管路胀裂等安全隐患。与现有技术的减压手段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对热罐进行主动泄压,泄压更彻底,且不受自来水压、热罐容积及加热温度的影响,能使热罐1不承受压力或将热罐1内的压力维持在低压水平。

较佳地,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中的进水阀22、第一泄压阀41均采用电磁阀。

实施例2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直饮水机,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直饮水机的控制系统对第一泄压阀41的打开或关闭进行如下控制,以实现使热罐1不承受压力或将热罐1内的压力维持在低压水平。

第一,当热罐1加热时、且热罐1内的水温未达到出水温度时(即,热罐不进水、且不准用户取水的状态):

此时,进水管路2上的进水阀22处于关闭状态,且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泄压阀41打开,使热罐1通过泄压管路4与大气相通,从而实现对热罐1进行主动泄压。由于热罐1与大气相通,热罐1内的水加热时产生的膨胀水分通过泄压管路4不断排走,此时,热罐1不承受压力。

第二,当热罐1加热时、且热罐1内的水温达到出水温度时(热罐进水,允许用户取水的状态):

此时,进水管路上的进水阀22处于打开状态,且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泄压阀41周期性的打开,以对热罐1进行周期性泄压。较佳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泄压阀41每隔1-3分钟对热罐1进行一次泄压,且每次泄压的时长为2-10秒。较佳地,两分钟一个周期,且每次打开5秒对热罐1进行泄压,这样可将热罐1内的压力维持在一个较低的低压水平。

第三,当热罐1停止加热、且处于保温状态时(等待用户取水的装置):

此时,进水管路2上的进水阀22处于打开状态,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泄压阀41关闭。该过程为等待用户取水的过程,由于热罐1不再加热,因此,热罐1内的最高压力可维持在自来水水压的水平,在此压力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热罐处于一个低压环境。

本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的控制系统根据“热罐1加热、且热罐1内的水温未达到出水温度”、“热罐1加热、且热罐1内的水温达到出水温度”、“热罐1停止加热、且处于保温状态”这三种情形分别对第一泄压阀41进行相应的控制,使热罐1不承受压力或承受较低的压力,从而延长热罐1及直饮水机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直饮水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还与进水阀22连接,用于控制进水阀22打开或关闭进水管路2。较佳地,控制系统还与热罐1上的加热装置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对热罐1进行加热。较佳地,控制系统还与热罐1的温度检测装置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能使控制系统很好地检测到热罐1的加热状态及水温变化,从而更迅速地对第一泄压阀41进行控制。

实施例4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直饮水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直饮水机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案实现泄压管路与热罐的连通:

第一种方案是:如图1所示,泄压管路4通过出水管路3与热罐1连通。第二种方案是:如图2所示,泄压管路4直接与热罐1顶部连通。

本实施例的上述两种实现泄压管路与热罐连通的方案均能对热罐进行泄压。相对于图1中的连通方案,图2中的泄压管路4与热罐1、排水管路5距离更近,泄压更迅速。

实施例5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直饮水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直饮水机上的出水管路3包括开水出水管路和温水出水管路31。较佳地,温水出水管路的自由端处还设置有机械水龙头311。

较佳地,如图1所示,泄压管路4通过温水出水管路31与热罐1连通。通过这样设置,使泄压管路4排水的水温较低,从而保护管路,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直饮水机还包括热交换器6;其中,开水出水管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穿过热交换器6后与温水出水管路31连通;第二支路与温水出水管路31连通,且第二支路上设置有调温阀30。通过调温阀30可以控制温水出水管路31内的出水水温。

较佳地,进水管路2穿过热交换器6,以使进水管路2内的冷水与第一支路内的开水进行热交换。通过这样设置,可以节约能源,从而节约成本。

较佳地,进水管路2上还设置有进水球阀20以及过滤系统21。

较佳地,进水管路2在靠近热罐1进水端的位置处还设置有安全阀23。

实施例6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直饮水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直饮水机还包括第二泄压阀7。第二泄压阀7通过管路与热罐1的顶部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泄压阀7为一被动泄压阀,其只有在热罐1内的水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热罐1内膨胀的水分会从第二泄压阀7中排出。当第一泄压阀41坏了,还未来得及修理或更换时,采用第二泄压阀7可以确保热罐1不承受较高的压力,以提高直饮水机的安全性。

实施例7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直饮水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直饮水机还包括排水管路5;其中,排水管路5与泄压管路4的大气相通的一端连通。

其中,当直饮水机包括第二泄压阀7和安全阀23时,第二泄压阀7、安全阀23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排水管路5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直饮水机热罐的泄压方法,主要对上述实施例提及的直饮水机上的热罐进行泄压,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直饮水机热罐的泄压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系统根据热罐的加热状态以及热罐1内的水温控制第一泄压阀41打开或关闭,以使热罐1不承受压力或将热罐1内的压力维持在低压水平。

较佳地,当热罐1加热时、且热罐1内的水温未达到出水温度时,进水阀22处于关闭状态,且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泄压阀41打开,使热罐1与大气相通。从而实现对热罐1进行主动泄压。由于热罐1与大气相通,热罐1内的水加热时产生的膨胀水分通过泄压管路4不断排走,此时,热罐1不承受压力。

较佳地,当热罐1加热时、且热罐1内的水温达到出水温度时,进水阀22处于打开状态,且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泄压阀41周期性打开,以对热罐1进行周期性泄压。较佳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泄压阀41每隔1-3分钟对热罐1进行一次泄压,且每次泄压的时长为2-10秒。较佳地,两分钟一个周期,且每次打开5秒对热罐1进行泄压,这样可将热罐1内的压力维持在一个较低的低压水平。

较佳地,当热罐1停止加热,且处于保温状态时,进水阀22处于打开状态,且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泄压阀41关闭。该过程为等待用户取水的过程,由于热罐1不再加热,因此,热罐1内的最高压力可维持在自来水水压的水平,在此压力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热罐处于一个低压环境。

本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热罐的泄压方法根据“热罐加热、且热罐内的水温未达到出水温度”、“热罐加热、且热罐内的水温达到出水温度”、“热罐停止加热、且处于保温状态”这三种情形使直饮水机上的控制系统分别对第一泄压阀进行相应的控制,使热罐不承受压力或承受较低的压力,从而延长热罐及直饮水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饮水机及直饮水机热罐的泄压方法通过控制系统根据热罐的加热状态及热罐的水温控制第一泄压阀的打开或关闭,实现对热罐的泄压的主动控制,以使热罐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压力或承受降低的压力,从而延长直饮水机的使用寿命,并消除热罐由于承受较大的压力而引起的热罐爆裂、管路胀裂等安全隐患。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