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煮茶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852阅读:1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煮茶茶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壶,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煮茶茶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煮茶茶壶中,茶壶一般只作为煮水的工具,而部分茶种,如老白茶等则需要采用煮饮的方式,传统的茶壶进行煮茶,倒出茶水时,茶叶容易堵塞出水孔,严重影响出茶水的效果;煮茶后传统的茶壶清洗茶叶不方便,需要反复冲洗才能将茶叶清除。市面上存在的茶壶过滤部件一般是制成与上端壶口同样大小,将过滤部件上端固定在壶口处,进行取出或放入时,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煮茶茶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煮茶茶壶,包括壶体,其中所述壶体上一体成型有壶嘴,在壶体侧壁上设有手柄;在壶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杯,在壶体内底部设有固定结构,过滤杯通过固定结构与壶体连接;在过滤杯侧壁和底部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滤孔。

上述的一种煮茶茶壶中,所述壶体上端开口的内径为过滤杯外径的1.5-2倍。

上述的一种煮茶茶壶中,所述固定结构为一体成型在壶体内底面的固定柱,在过滤杯上设有与固定柱相配合的定位孔。

上述的一种煮茶茶壶中,所述过滤杯下端设有若干支撑脚,支撑脚的高度为4-8mm。

上述的一种煮茶茶壶中,所述壶嘴中心线与手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60-90°。

上述的一种煮茶茶壶中,所述过滤杯内底面为朝过滤杯中部倾斜的锥面,锥面母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为3-5°。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过滤杯通过固定柱固定在壶体内底面,壶体上端开口大于过滤杯外径,能够轻松地用茶夹夹出过滤杯;固定柱和定位孔配合能够实现过滤杯与壶体的准确、快速的定位,煮茶时将茶叶放置在过滤杯内,然后将过滤杯放入壶体内并固定好,即可开始进行煮茶,煮茶后将过滤杯连同茶叶一起取出,茶汤可在壶体内继续进行加热;过滤杯内底面倾斜结构可方便茶汤的完全排出;过滤孔能够分离茶汤和茶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壶体1、壶嘴1a、手柄1b、过滤杯2、过滤孔2a、定位孔2b、支撑脚2c、固定结构3。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煮茶茶壶,包括壶体1,其中所述壶体1上一体成型有壶嘴1a,壶体1和壶嘴1a为陶瓷制成,在壶体1侧壁上设有手柄1b,所述壶嘴1a中心线与手柄1b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60-90°。采用这种结构,方便使用者倒出茶汤,壶嘴1a位于手柄1b顺时针方向,适合右手握持;为了方便左手握持使用者,设计壶嘴1a位于手柄逆时针方向。

在壶体1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杯2,在壶体1内底部设有固定结构3,过滤杯2通过固定结构3与壶体1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3为一体成型在壶体1内底面的固定柱,在过滤杯2上设有与固定柱相配合的定位孔2b。定位孔2b略大于固定柱的外径,容易实现过滤杯2的定位。所述壶体1上端开口的内径为过滤杯2外径的1.5-2倍,采用这种结构,较大的壶体1开口能够方便用茶夹等夹取或放入过滤杯2,同时固定柱和定位孔2b配合,防止过滤杯2移动,固定工作简单。在过滤杯2侧壁和底部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滤孔2a。过滤孔2a能够使茶汤和茶叶分离。优选的,所述过滤杯2下端设有若干支撑脚2c,支撑脚2c的高度为4-8mm。支撑脚2c能够垫高过滤杯2下端,加快茶叶的烹煮效果。

为了方便滤除过滤杯2内的茶汤,所述过滤杯2内底面为朝过滤杯2中部倾斜的锥面,锥面母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为3-5°。

使用时,直接用茶壶煮水,煮完的水可以拿来饮用或者烫洗杯具;煮饮时,将过滤杯2取出,在过滤杯2内放入适量茶叶,用茶夹将过滤杯2放入茶壶内进行煮茶,煮好茶后,用茶夹将过滤杯2连同茶叶一起取出,剩余茶汤可直接饮用也可以在加热器具上继续加热保温,保证茶水饮用状态。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