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出水的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4760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出水的茶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壶,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出水的茶壶。



背景技术:

茶壶(英文:teapot),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传统的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泡茶时,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茶壶的质地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以紫砂陶壶或瓷器茶壶。

传统茶壶的壶身大都带有壶嘴,由于壶嘴的出水口距离壶把手较远,为了便于倒水时,需要将手臂抬到一定的高度以产生足够的倾角,使得茶水从出水口流出,这种出水方式操作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出水的茶壶,不需要抬高手臂,只需要转动手腕就可以实现顺畅倒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出水的茶壶,包括壶身、壶把手和壶盖,所述壶身上部为上窄下宽的结构,下部为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壶把手的两端分别与壶身上部、下部相连接,所述壶身下部位于上端较宽处向上延伸形成有挡边,所述壶身上部的顶端设有与壶盖配合的内腔开口,侧部位于远离壶把手的一面设有出水孔,所述挡边与壶身上部共同围成一个盛水区,用于汇聚从所述出水孔流出的茶水。

进一步地,所述壶盖的中部设有提手,侧部开设有出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挡边为便于盛水区中茶水汇聚及流出的裙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挡边与壶身为一体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壶身上部的侧部对称开设有两组出水孔。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出水孔所占区域的圆心角α为40°。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与壶把手之间的夹角β为110°-15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茶壶取消了传统茶壶的壶嘴设计部分,以壶把手为参照,改成左右2个出水孔区,方便左右手操作者,茶水从出水孔流出,顺壶的挡边流出,挡边为便于盛水区中茶水汇聚及流出的裙边结构;通过这种出水方式,使得操作者倒水时非常舒适,不需要抬高手臂,只需要转动手腕就可以实现顺畅倒茶的目的。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壶身,2-壶把手,3-壶盖,301-提手,302-出气孔,4-挡边,5-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出水的茶壶,包括壶身1、壶把手2和壶盖3,壶盖3的中部设有提手301,侧部开设有出气孔302,壶身1上部为上窄下宽的结构,下部为上宽下窄的结构,壶把手2的两端分别与壶身1上部、下部相连接,壶身1下部位于上端较宽处向上延伸形成有挡边4,壶身1上部的顶端设有与壶盖3配合的内腔开口,侧部位于远离壶把手2的一面设有出水孔5,挡边4与壶身1上部共同围成一个盛水区,用于汇聚从出水孔5流出的茶水,挡边4与壶身1为一体机构。

其中,壶身1上部的侧部对称开设有两组出水孔5,方便左右手操作者,每组出水孔5所占区域的圆心角α为40°,出水孔5与壶把手2之间的夹角β为110°-150°。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茶壶取消了传统茶壶的壶嘴设计部分,以壶把手为参照,改成左右2个出水孔区,角度在如图2所示的β区域,茶水从出水孔5流出,顺壶的挡边4流出,挡边4为便于盛水区中茶水汇聚及流出的裙边结构;通过这种出水方式,使得操作者倒水时非常舒适,不需要抬高手臂,只需要转动手腕就可以实现顺畅倒茶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