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床护杆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917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游戏床护杆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儿童娱乐的游戏床,尤其涉及游戏床的护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游戏床有充气的或折叠的,充气的娱乐床强度不够,摇晃不安全,折叠的结构普遍比较复杂,操作麻烦,要实现儿童游戏床方便地折叠和展开,需要一种新颖的折叠结构应用于儿童游戏床。

为此,技术人员作了很多努力,如专利号为ZL201320434899.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儿童娱乐床横梁折叠关节》(授权公告号为CN203354119U),该专利包括第一半梁和第二半梁及两端分别与第一半梁和第二半梁铰接的横梁连接件,横梁连接件上固定设有台阶卡座,台阶卡座两侧设有卡锁台阶,第一半梁和第二半梁上分别铰接有能卡锁在所述的卡锁台阶上的卡锁块,卡锁块与横梁拉绳连接,卡锁块与所述的第一半梁和第二半梁之间分别设有顶压扭簧。该专利可以由折叠拉绳带动折叠的儿童娱乐床横梁折叠关节。虽然操作上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折叠结构复杂,部件多,生产成本高;同时折叠结构稳定性较低,固定牢度不够,存在安全隐患。

作为改进,本申请人公开了一种《游戏床护杆的折叠机构》(公开号为CN10454513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见申请号为201410857407.6。在该申请中通过护杆、活动片、摆动夹片及摆动片的四连杆机构实现快速折叠和展开。护杆展开后锁定和解锁互不干扰,操作灵活省力。但叠机构结构还是较为复杂,部件多,制造过程中对产品精度要求较高,又解锁时因弹簧的阻力而还不够灵活方便。

在此基础上,又公开了一种《游戏床护杆的折叠装置》(公开号:CN10479962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见申请号为201510243167.5,该申请复位和锁定采用磁铁结构,磁铁能够吸附活动片起到加快复位速度,减少复位用力的作用,而且当护杆完全展开后,磁铁能持续吸附活动片,防止活动片再次移动,起到锁定护杆提高折叠装置稳定性的作用。解锁时动作迅速,即解锁时只要脱离磁铁就没有阻力,所以能瞬间解锁。

再参考申请号为201610297474.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游戏床护杆折叠结构》(申请公布号为CN105768705A),该申请对内部结构作了改进,从而杜绝了虚假锁定,可以避免因虚假锁定引起的安全事故。

但上述公开文献中解锁时,需要较大的驱动力才能解锁,解锁还是比较费劲,需要努力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解锁轻巧的游戏床护杆折叠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游戏床护杆折叠结构,包括

壳体,具有左端口和右端口;

支撑片,固定于前述壳体的内侧壁;

左护杆,一端伸入前述壳体的左端口并下端部与前述支撑片转动连接;

第一活动片,中部能转动地设于前述支撑片上并右端具有第一抵靠部,该第一活动片采用导磁材料制成;

第一摆动夹片,一端与前述左护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述第一活动片的左端活动连接;

第一磁铁,设于前述壳体内部的左侧;

活动杆,能上下移动地设于前述壳体中部;

第一摆动片,位于左边的底端与前述第一活动片的右端活动连接,位于右边的高端与前述活动杆活动连接;

右护杆,一端伸入前述壳体的右端口并下端部与前述支撑片转动连接;

第二活动片,中部能转动地设于前述支撑片上并左端具有第二抵靠部,该第二活动片采用导磁材料制成;

第二摆动夹片,一端与前述右护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述第二活动片的右端活动连接;

第二磁铁,设于前述壳体内部的右侧;以及

第二摆动片,位于右边的底端与前述第二活动片的左端活动连接,位于左边的高端与前述活动杆活动连接;

前述折叠结构锁定状态下,前述第一活动片的第一抵靠部与第一磁铁相抵并得到限位,前述第二活动片的第二抵靠部与第二磁铁相抵并得到限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片中部通过一第一杠杆轴能转动地设于支撑片上,所述的第一活动片设有一第一支轴;所述折叠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摆动片外侧与前述第一支轴相抵;所述折叠结构解锁时,所述第一摆动片带动第一活动片一起绕第一杠杆轴转动,转动瞬间后,第一摆动片即刻脱离第一支轴;所述折叠结构处于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摆动片脱离前述第一支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活动片中部通过一第二杠杆轴能转动地设于支撑片上,所述的第二活动片设有一第二支轴;所述折叠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二摆动片外侧与前述第二支轴相抵;所述折叠结构解锁时,所述第二摆动片带动第二活动片一起绕第二杠杆轴转动,转动瞬间后,第二摆动片即刻脱离第二支轴;所述折叠结构处于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二摆动片脱离前述第二支轴。

这样设计时折叠结构的右侧也类似左侧设计,可以保证同步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摆动片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的活动杆贯穿通过该第一连接孔并在第一连接孔内能移动。第一连接孔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第一摆动片和第一活动片一起绕第一杠杆轴旋转时活动杆需要的活动间隙。

所述第一连接孔为一腰形孔,或所述第一连接孔孔径大于活动杆横截面直径的圆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孔径大于活动杆横截面直径的圆孔时,可以确保活动杆在第一连接孔内作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孔为一腰形孔,该腰形孔为倾斜设置,所述折叠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的活动杆位于腰形孔的高端,该腰形孔的高端远离第一杠杆轴。

所述第一连接孔孔径大于活动杆横截面直径的圆孔,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活动杆在第一连接孔内具有横向摆动间隙,并且,所述的竖向条形腔具有供活动杆横向摆动的空间,这样活动杆在向下移动时,活动杆就会在竖向条形腔内进行横向摆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摆动片外侧具有与第一支轴适配的适配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摆动片和第二摆动片均呈弯曲状而使第一摆动片与第二摆动片呈“人”字形设置。

所述壳体的中部成型有竖向条形腔,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摆动片与第二摆动片的外侧面并能上下滑动地设置于前述的竖向条形腔内,一拉绳与活动杆相连接,该拉绳从壳体的底部延伸出壳体外。

第一摆动片和第一支轴的配合方式可以采用如下之一:

第一种,所述折叠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摆动片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支轴上侧相抵;

第二种,所述折叠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摆动片的上侧与所述第一支轴下侧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解锁时,因第一摆动片与第一支轴相抵,利用杠杆原理,第一摆动片带动第一活动片一起绕第一杠杆轴转动,比起先前的驱动方式的驱动力显著减少,从而降低驱动机构的功率大小,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分解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左护杆打开锁定时的状态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左护杆解锁初始的状态图。

图5为实施例1为解锁中期的状态图。

图6为实施例1为解锁晚期的状态图。

图7为实施例1折叠解锁后状态图。

图8为实施例2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锁定时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游戏床护杆折叠结构左右两边为对称设置,具体包括壳体8、支撑片6、左护杆5、第一活动片2、第一摆动夹片1、第一磁铁71、活动杆4、第一摆动片3、右护杆5a、第二活动片2a、第二摆动夹片1a、第二磁铁72及第二摆动片3a。

壳体8具有左端口和右端口,支撑片6固定于壳体8的内侧壁,支撑片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64和供第一磁铁71和第二磁铁72容置的安装孔65,壳体8包括第一壳体81及与第一壳体81盖合而组成内腔的第二壳体82,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2内侧面均凸起有多个与安装孔64适配的连接柱83。

左护杆5一端伸入壳体8的左端口并下端部与支撑片6转动连接;第一活动片2中部能转动地设于支撑片6上,该第一活动片2采用导磁材料制成;第一摆动夹片1一端与左护杆5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片2的左端活动连接;第一磁铁71设于壳体8内部的左侧;活动杆4能上下移动地设于壳体8中部;第一摆动片3位于左边的底端与第一活动片2的右端活动连接,位于右边的高端与活动杆4活动连接。左护杆5与第一摆动夹片1通过第一活动轴11活动连接,第一活动片2中部通过第一杠杆轴22能转动地设于支撑片6上。第一活动片2设有第一杠杆轴22和第一支轴21。第一摆动片3外侧具有与第一支轴21适配的适配槽32。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31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第一摆动片3和第一活动片2一起绕第一杠杆轴22旋转时活动杆需要的活动间隙,第一连接孔31为腰形孔,该腰形孔为倾斜设置,折叠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活动杆4位于腰形孔的高端,该腰形孔的高端远离第一杠杆轴22。

右边部分类似左边部分设置,具体如下:

右护杆5a一端伸入壳体8的右端口并下端部与支撑片6转动连接;第二活动片2a中部能转动地设于支撑片6上,该第二活动片2a采用导磁材料制成;第二摆动夹片1a一端与右护杆5a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片2a的右端活动连接;第二磁铁72设于壳体8内部的右侧;第二摆动片3a位于右边的底端与第二活动片2a的左端活动连接,位于左边的高端与活动杆4活动连接,右护杆5a与第二摆动夹片1a通过第二活动轴11a活动连接,第二活动片2a中部通过第二杠杆轴22a能转动地设于支撑片6上。第二活动片2a设有第二杠杆轴22a和第二支轴21a。第二摆动片3a外侧具有与第二支轴21a适配的适配槽。

折叠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第一活动片的第一抵靠部24与第一磁铁71相抵并得到限位,第二活动片2a的第二抵靠部24a与第二磁铁72相抵并得到限位。第一摆动片3下侧与第一支轴21上侧相抵,第一摆动片3压着第一支轴21的状态。同时,第二摆动片3a下侧与第二支轴21a的上侧相抵,第二摆动片3a压着第二支轴21a的状态。

折叠结构解锁时,第一摆动片3带动第一活动片2一起绕第一杠杆轴22转动,第二摆动片3a带动第二活动片2a一起绕第二杠杆轴22a转动。转动瞬间后,第一摆动片3即刻脱离第一支轴21,同步,第二摆动片3a即刻脱离第二支轴21a。

第一摆动片3和第二摆动片3a均呈弯曲状而使第一摆动片3与第二摆动片3a呈“人”字形设置。壳体8的中部成型有竖向条形腔85,活动杆4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摆动片3与第二摆动片3a的外侧面并能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竖向条形腔85内,拉绳9与活动杆4相连接,拉绳9从壳体8的底部延伸出壳体8外。拉绳9外端可以连接驱动机构(图中无显示)。

工作原理:结合图3~图7所示,需要解锁时,拉绳9向壳体8外侧拉动时,拉绳9带动活动杆4向下移动,带动两侧第一摆动片3和第二摆动片3a移动,由于第一摆动片3与第一支轴21相抵,这样第一摆动片3带动第一活动片2一起绕第一杠杆轴22转动,第一活动片2转动后,第一摆动片3与第一支轴21分开,第一活动片2另一端带动第一摆动夹片1转动,驱动第一铰轴12向上移动,这样左护杆5随着第一摆动夹片1向上转动,而使左护杆5收拢折叠(如图7所示),第二摆动片3a、第二活动片2a、第二摆动夹片1a及右护杆5a作类似动作,这样左护杆5和右护杆5a就折叠收拢,得到解锁。

需要展开锁定时,提起整个折叠结构,左护杆5和右护杆5a的两外端向下摆动时,左护杆5和右护杆5a分别带动第一摆动夹片1和第二摆动夹片1a,第一摆动夹片1依次带动第一活动片2和第一摆动片3,同时,第二摆动夹片1a依次带动第二活动片2a和第二摆动片3a,最后推动活动杆4向上移动,第一活动片2的第一抵靠部接触到第一磁铁,第一磁铁71吸住第一抵靠部,从而得到定位,右边部分结构与左边部分结构同时动作,放下整个折叠结构,即实现自动锁定。

解锁时,通过拉绳9驱动第一摆动片和第二摆动片能实现。

实施例2,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孔31为孔径大于活动杆横截面直径的圆孔。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活动杆在第一连接孔31内具有横向摆动间隙,并且,竖向条形腔85具有供活动杆4横向摆动的空间,这样活动杆4在向下移动时,活动杆4就会在竖向条形腔85内进行横向摆动。如图8所示,活动杆4摆动后呈歪斜状。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1。

实施例3,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折叠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第一活动片的第一抵靠部24与第一磁铁71相抵并得到限位,同时,第一摆动片3上侧与第一支轴21下相抵,第一摆动片3顶住第一支轴21的状态,右侧也类似设计。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参考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