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床护栏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9151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床护栏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儿床护栏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很对领域都会用到折叠结构,而现有的用于婴儿床安全护栏的折叠结构,结构复杂,且折叠是不方便,费时费力;而有些改进后的便于折叠的折叠结构,容易出现卡顿甚至直接卡柱,出现扳不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婴儿床护栏折叠结构,解决现有婴儿床护栏旋转结构折叠不方便,且容易卡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儿床护栏折叠结构,其包括固定部,旋转折叠部和连接杆,所述旋转折叠部为旋转折叠组件,该旋转折叠组件包括外壳,于外壳上部设有旋转机构活动槽,于旋转机构活动槽内设有旋转机构,所述外壳下部设有固定部安装位,所述固定部插接于该固定部安装位中,与所述旋转折叠部相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于旋转轴上设有转轮,于转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卡片,于转轮内设有与卡片配合的传动卡接组件,通过传动卡接组件与卡片的相互卡扣,实现旋转折叠部的折叠与展开。

所述固定部为“L”型固定板,该“L”型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于固定部安装位内。

所述卡片中部设有半弧形轨道,于该半弧形轨道前端设有第二卡位,所述卡片一侧,设有第一卡位。

所述传动卡接组件包括旋转折叠按键,复位弹簧,第一横向卡柱,第二横向卡柱和卡柱固定架,其中,所述第一横向卡柱连接旋转折叠按键下端,所述卡柱固定架设于第一横向卡柱和第二横向卡柱两侧,所述第二横向卡柱与所述第二卡位相配合,所述第一横向卡柱与第一卡位相配合,当按下旋转折叠按键后,第一横向卡柱离开第一卡位,第二横向卡柱离开第二卡位,转轮开始旋转,所述第二横向卡柱在半弧形轨道内运动。

所述卡柱固定架中部设有活动槽。

所述转轮上部一侧设有连接杆固定槽,所述连接杆下端固定于该连接杆固定槽内。

所述转轮内部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床护栏折叠结构,结构合理,安全牢固,且在旋转时不易出现卡顿及卡死现象,使得使用本婴儿床护栏折叠结构的物件折叠更加方便快捷,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 2.固定部安装位 3.旋转轴 4.转轮 5.卡片

6.“L”型固定板 7.螺钉 8.半弧形轨道 9.第二卡位

10.第一卡位 11.旋转折叠按键 12.第一横向卡柱

13.第二横向卡柱 14.卡柱固定架 15.活动槽

16.连接杆固定槽 1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床护栏折叠结构,其包括固定部,旋转折叠部和连接杆17,所述旋转折叠部为旋转折叠组件,该旋转折叠组件包括外壳1,于外壳1上部设有旋转机构活动槽,于旋转机构活动槽内设有旋转机构,所述外壳1下部设有固定部安装位2,所述固定部插接于该固定部安装位2中,与所述旋转折叠部相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3,于旋转轴3上设有转轮4,于转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卡片5,于转轮4内设有与卡片5配合的传动卡接组件,通过传动卡接组件与卡片5的相互卡扣,实现旋转折叠部的折叠与展开。

所述固定部为“L”型固定板6,该“L”型固定板6通过螺钉7固定于固定部安装位2内。

所述卡片5中部设有半弧形轨道8,于该半弧形轨道8前端设有第二卡位9,所述卡片5一侧,设有第一卡位10。

所述传动卡接组件包括旋转折叠按键11,复位弹簧,第一横向卡柱12,第二横向卡柱13和卡柱固定架14,其中,所述第一横向卡柱12连接旋转折叠按键11下端,所述卡柱固定架14设于第一横向卡柱12和第二横向卡柱13两侧,所述第二横向卡柱13与所述第二卡位9相配合,所述第一横向卡柱12与第一卡位10相配合,当按下旋转折叠按键11后,第一横向卡柱12离开第一卡位10,第二横向卡柱13离开第二卡位9,转轮开始旋转,所述第二横向卡柱13在半弧形轨道8内运动。

所述卡柱固定架14中部设有活动槽15。

所述转轮4上部一侧设有连接杆固定槽16,所述连接杆17下端固定于该连接杆固定槽16内。

所述转轮4内部设有加强筋1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