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保暖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662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保暖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暖床,具体为一种太阳能保暖床,属于家具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冬季对于靠北方的居民十分寒冷,因此需要外部热源的导入才会提高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太阳能保暖床,现有的太阳能保暖床是采用太阳能转换电能然后进行加热介质,通过介质导热对床进行采暖,这种方式结构复杂,效率较低,而且不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太阳能保暖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太阳能保暖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保暖床,包括床体、发热板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屋顶或墙面上,所述发热板平铺在床体的上表面,所述发热板为多层结构,所述发热板包括绝缘垫、电热膜和石墨烯导热片,所述电热膜均匀厚度铺设在绝缘垫的上表面,所述石墨烯导热片平铺在电热膜上,且石墨烯导热片与电热膜之间加设一层聚酯膜,所述电热膜内夹层均布嵌有多根金属载流条,所述发热板的边处通过封边框封边固定,所述金属载流条两端穿过封边框连接电源,所述发热板上均布设置有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床体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之间通过电能转换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热板上表面均布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热板上表面铺设有床垫。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电热膜做为发热板的发热组件,其结构简单,采用面状发热,发热均匀,辐射式加热,效率高,散热小,而且自身具有自限温特性,安全节能可靠,用电热膜取代电热丝、电热管、电热盘等传统电热元件,无需通过介质传热,可以省去云母片、石棉板、炉盘、管子等辅助零部件,从而使元件结构大为简化,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保暖床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保暖床的发热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保暖床的发热板结构俯视图。

图中:1-床体;2-发热板;3-床垫;4-太阳能电池板;5-电能转换装置;6-蓄电池;7-绝缘垫;8-电热膜;9-金属载流条;10-石墨烯导热片;11-封边框;12-透气孔;13-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太阳能保暖床,包括床体1、发热板2和太阳能电池板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安装在屋顶或墙面上,所述发热板2平铺在床体1的上表面,所述发热板2为多层结构,所述发热板2包括绝缘垫7、电热膜8和石墨烯导热片10,所述电热膜8均匀厚度铺设在绝缘垫7的上表面,所述石墨烯导热片10平铺在电热膜8上,且石墨烯导热片10与电热膜8之间加设一层聚酯膜,所述电热膜8内夹层均布嵌有多根金属载流条9,所述发热板2的边处通过封边框11封边固定,所述金属载流条9两端穿过封边框11连接电源,所述发热板2上均布设置有透气孔12。

对金属载流条9两端通电,电能通过金属载流条9激发电热膜8内部金属载流条9周围的导电材料(导电材料包括石墨、金属材料或者金属氧化物粉末、SiC、SiO2和其它硅酸盐材料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中加入导电粒子的成品材料)中的导电粒子产生热运动,放射出辐射能,达到辐射供暖的效果,电热膜8是面状发热材料,与被加热体形成最大限度的导热面,传热热阻小,并且通过石墨烯导热片10传导热量,石墨烯导热片10具有优良的热传导率和阻燃性,通电加热时热量可以很快传给被加热体,并且由于这种加热方式热传导性好,所以电热膜8本身温度并不太高,没有发红、炽热现象产生,辐射热损失很小,热效率相当高,并且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床体1内部设置有蓄电池6,所述蓄电池6与太阳能电池板4之间通过电能转换装置5电性连接,所述发热板2上表面均布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发热板2上表面铺设有床垫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