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纸取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0789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纸取纸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纸取纸盒,属于卷纸盒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见的卷纸盒通常是包含一个放置卷纸的桶或盒,在盒上或桶上设置一开口,将卷纸抽出使用,设在洗手间或卫生间的卷纸盒,通常只是将其挂在墙壁或隔板上,使用卷纸时,一般需要抽出很长一段出来,然后手动折叠成一定厚度来使用,不可避免有时纸抽出来的过长而不方便折叠或是不小心掉落到地面上,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折叠卷纸功能的卷纸取纸盒,进一步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卷纸取纸盒,更一步的提供一种适合有芯卷纸以及无芯卷纸的卷纸取纸盒,更一步的提供一种具有透视窗,能够及时更换卷纸的卷纸取纸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卷纸取纸盒,包括卷纸盒、固定装置、连接杆以及折纸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卷纸盒上,所述卷纸盒至少一面活动打开,所述卷纸盒底面上设有卷纸出口,所述连接杆上端与所述卷纸盒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连接一个圆环,所述圆环内有绕圆环自由转动的旋转轴,所述折纸装置位于所述卷纸出口下方,所述折纸装置包括翻转部件以及夹紧部件,所述翻转部件包括第一手持部以及翻转部,所述第一手持部与所述翻转部左侧或右侧连接,所述夹紧部件包括第二手持部以及夹紧部,所述第二手持部与所述夹紧部左侧或右侧连接,所述第一手持部与所述第二手持部位置对应,所述夹紧部上侧与所述翻转部上侧位置对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手持部上靠近所述翻转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手持部上靠近所述夹紧部的一端活动连接,使所述第一手持部与所述第二手持部相对移动或相互转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折纸装置连接处至所述折 纸装置最下端的高度小于所述连接杆高度。

所述翻转部为四边形板或四边形框,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翻转部形状对称,所述翻转部下部与所述夹紧部下部通过弹簧连接。

所述第一手持部上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二手持部上设有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活动连接。

所述卷纸盒底面为V形,所述V形开口朝上,所述V形尖部开口,所述尖部开口为所述卷纸出口。

所述V形两面的下端为弧形。

所述卷纸盒左侧面与右侧面上设有对称的贯通孔。

所述连接杆为L形,所述L形一边插入两个所述贯通孔中,所述卷纸盒相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面活动打开。

所述卷纸盒上面、左侧面、右侧面、前面中至少一面为透明面。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采用折纸装置的设置,可以将卷纸直接折叠成一定厚度来使用,采用对称形状以及弹簧连接的设置,可以使折纸装置不使用时保持卷纸末端处在翻转部与夹紧部中间,使用时,不用手动将卷纸放入翻转部与夹紧部中间,采用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的设置,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手持部与第二手持部连接,不用一直手动按压,采用V形开口以及弧形的设置,可以使卷纸抽出时阻力减小,避免使用过程中断裂,采用贯通孔的设置,既可以放入无芯卷纸,也可以在贯通孔中插入直杆放置有芯卷纸使用,采用透明面的设置,可以随时观察卷纸的使用情况,及时替换新卷纸。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手持部以及第二手持部与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卷纸取纸盒,包括卷纸盒1、固定装置11、连接杆2以及折纸装置,所述卷纸盒1为一个立方体状盒子,还可以采用桶状或其他可以放置卷纸的形状,所述固定装置11可以采用挂钩、吸盘或螺钉等将卷纸盒1固定在墙上,所述卷纸盒1的其中一面或多面可以活动掀起,将卷纸放入卷纸盒1内,所述卷纸盒1底面上设有卷纸出口12,将卷纸的自由端插入卷纸出口12中,所述连接杆2上端与所述卷纸盒1左侧面连接,所述连接杆2下端连接一个圆环21,如图2所示,所述圆环21内有绕圆环自由转动的旋转轴22,所述折纸装置位于所述卷纸出口12下方,所述折纸装置包括翻转部件以及夹紧部件,所述翻转部件包括第一手持部31以及翻转部32,所述第一手持部31与所述翻转部32左侧连接,所述夹紧部件包括第二手持部41以及夹紧部42,所述第二手持部41与所述夹紧部42左侧连接,所述第一手持部31与所述第二手持部41位置对应,所述夹紧部42上侧与所述翻转部32上侧位置对应,所述夹紧部42形状可以与所述夹紧部42形状对称,或为┍形,所述┍形上横杆与所述翻转部32上侧位置对应,所述┍形竖直杆下端与所述第二手持部41右端连接,所述旋转轴22与所述第一手持部31右端以及所述第二手持部41右端活动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手持部31与所述第二手持部41位置平行排列或交叉上下排列,所述第一手持部31与所述第二手持部41可以在旋转轴22上相对移动或相互转动,通过所述第一手持部31与所述第二手持部41相对移动或相互转动,可以带动所述夹紧部42与所述翻转部32靠近,然后将卷纸一端夹紧,手持所述第一手持部31与所述第二手持部41在所述圆环21上转动,使所述翻转部32旋转,带动卷纸绕着所述翻转部32旋转,待卷至一定厚度后,将卷纸沿卷纸断裂处扯断,从右侧将折好的卷纸取出,即可使用,所述旋转轴22与所述折纸装置连接处至所述折纸装置最下端的高度小于所述连接杆2高度,防止翻转部件翻转过程中被卷纸盒1挡住。

实施例2

实施例2相对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翻转部32为四边形板或四边形框, 所述夹紧部42与所述翻转部32形状对称,所述翻转部32与所述夹紧部42下部通过弹簧连接,在不使用时,由于弹簧的作用,使所述翻转部32与所述夹紧部42保持张开的状态,此时卷纸的自由端可以落在所述翻转部32与所述夹紧部42中间,在需要使用时,不必再将卷纸放入所述翻转部32与所述夹紧部42,所述第一手持部3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件33,所述第二手持部41上设有第二连接部件43,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3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3采用卡槽连接方法,如图4所示,在使用时,将卷纸夹紧后,可以将所述第一手持部31与所述第二手持部41连接在一起,避免需要一直手动按压来保持所述翻转部32与所述夹紧部42的夹紧状态,还可以采用磁铁,弹力绳,挂钩等方式,所述卷纸盒1底面为V形,所述V形开口朝上,所述V形尖部开口,所述尖部开口为所述卷纸出入口12,采用V形设置,可以避免卷纸在折叠过程中,卷纸易被扯断得问题,所述V形两面的下端为弧形,进一步避免卷纸被扯断,所述卷纸盒1左侧面与右侧面上设有对称的贯通孔14,在使用无芯卷纸时,可以直接放入卷纸,在使用有芯卷纸时,可以直接放入,也可以找个直杆,插入所述贯通孔14中,即可使用,还可以采用所述连接杆2为L形,将所述L形一边插入两个所述贯通孔14中,将所述述L形的一边作为插入有芯卷纸的直杆来使用,在所述卷纸盒1相对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面活动打开,便于放入卷纸,所述卷纸盒1上面、左侧面、右侧面、前面中至少一面为透明面,便于观察卷纸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