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3091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厨房电器越来越丰富,微波炉、烤箱、蒸箱等都逐渐成为家庭生活必需的厨电产品。这些厨房电器产品不仅功能较为单一,每个产品需要占据一定的厨房空间,而且单独购买费用大。为了有效利用厨房空间并降低购买成本,目前,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有将蒸箱、微波炉和烤箱的功能集成在一起的一体机。如专利号为201320074461.4(授权公告号为CN 203168920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微蒸烤一体机》,该微蒸烤一体机包括机体,安装在机体正面的门框和控制器,在机体内具有腔体,在机体的顶部安装变压器,与变压器连接的电容,与电容连接的磁控管,与磁控管连接的波导盒,通过波导盒将微波传输进腔体内,在腔体内的微波进口处设置微波搅拌器,在微波搅拌器上连接有低速电机,在机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盛水容器和与盛水容器连接的蒸汽发生器,该蒸汽发生器与机体内的腔体相通,在机体内的腔体顶部设置有加热管,该加热管与控制器连接。虽然,该微蒸烤一体机集成微波炉、蒸箱和烤箱的功能于一体,不仅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占用厨房空间相对较小,而且成本较低,但是,其不足之处是机体内部的空间布局设计还不够合理,内部结构不够紧凑,而且散热效果不好,不利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降温。

目前,蒸箱、蒸箱微波炉一体机等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往往都只有一个蒸汽入口,如申请号为201510457051.1(申请公布号为CN 105011740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该一体机在烹饪室炉腔上设有蒸汽入口,该蒸汽入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输出口相连通,可见该蒸箱微波炉一体机只有一路蒸汽进入烹饪室炉腔。又如专利号为201410167732.X(授权公告号为CN 103976641 B)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水箱上置式蒸箱》,该蒸箱的蒸发器顶部的出蒸汽口与内胆背部的进蒸汽口相连通,蒸汽从蒸发器产生后进入内胆内部,可见该蒸箱也只有一路蒸汽进入烹饪室炉腔。由此可见,这些烹饪设备采用一路蒸汽入口结构,虽然结构上比较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其缺点是不仅蒸汽量相对较小,而且内胆内部靠近蒸汽入口的区域温度相对较高,远离蒸汽入口的区域温度相对较低,使得内胆内的蒸汽温场均匀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此外,不少家用电器的控制面板可以进行伸出和复位,有些控制面板打开时还可以处于上翻状态,以便于使用者操作。如申请号为201010300642.5(申请公布号为CN102145284A)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可翻转的微波炉前端控制面板结构》,包括有形成在微波炉前面板上的连通电控室的边框,还设置有上端以边框的上部边框为旋转轴旋转,下端随着上端的旋转而远离边框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上端与电控室的边框的上端为铰接结构。控制面板下端的背面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到电控室内的弧形轨槽,在微波炉的侧面板的内侧设置有卡在弧形轨槽内的定位柱,在控制面板向上翻转时,弧形轨槽沿定位柱作弧形移动。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控制面板的高度,无论微波炉放置在任何较低的地方,也能够方便地选择控制面板上的各种按钮,以对微波炉的工作进行控制。但上述控制面板结构的可靠性较差,长久使用后翻转结构容易损坏,还需要手动对控制面板进行上翻和复位,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散热效果好的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蒸汽量更大、内胆内蒸汽的温场均匀性更好的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控制面板组件上翻及复位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烹饪室炉腔,在所述箱体内部并位于烹饪室炉腔之外安装有蒸汽发生装置、微波发生装置和烧烤发生装置,烹饪室炉腔上设有蒸汽入口和微波入口,所述蒸汽入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微波入口与微波发生装置的微波出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室炉腔的背部空间被隔板分隔为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设于所述上层空间内,所述微波发生装置设于所述下层空间内,在所述箱体的侧板上开有通风口,所述上层空间与下层空间相互连通并通过所述通风口与箱体外部相连通。

下层空间与上层空间可以有多种连通方式,优选地,在所述烹饪室炉腔背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架立板,所述支架立板设于所述隔板与箱体底板之间,所述隔板、箱底底板和支架立板共同围成所述的下层空间,所述支架立板与同侧的箱体侧板之间形成有夹层,所述夹层与上层空间相连通,在所述支架立板上开有通孔,所述下层空间通过通孔与上层空间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所述通风口设于箱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部,在所述隔板上开有与所述下层空间相连通的通风孔,在所述上层空间内安装有第一导风罩,所述第一导风罩 用来连通通风孔与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的通风口,并且,第一导风罩的进风口正对所述通风口,第一导风罩的出风口朝下并正对所述通风孔。采用上述结构后,下层空间可以通过第一导风罩与对应的通风口相连通。

为了上层空间通风效果更好,所述通风口还设于所述箱体背板的上部。

为了使微波散热装置散热良好,所述的微波发生装置包括波导管、磁控管、变压器、高压保险管和高压电容,所述波导管安装在所述烹饪室炉腔的左侧或者右侧,并且,所述波导管位于所述的夹层内。这样,从下层空间流入对应夹层的空气可以对波导管进行散热。

为了使微波发生装置的各组件位置分布更为合理并散热良好,所述波导管、磁控管和变压器在所述箱体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列,且磁控管和变压器位于对应支架立板的内侧,所述高压保险管和高压电容位于对应支架立板的内侧并位于磁控管的上方,并且,所述磁控管、高压保险管和高压电容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罩的出风口的正下方。这样,从第一导风罩出风口出来的风可以对微波发生装置元器件进行快速降温。

为了使蒸汽发生装置布局更为合理,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过滤装置、水泵和电磁阀,所述蒸汽发生器安装在所述隔板上方,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波导管设于不同侧的所述夹层内,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蒸汽发生器的入水口相连通,在所述烹饪室腔体的上方设有水箱组件,所述水泵和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烹饪室腔体的上方并用来控制所述水箱组件与过滤装置之间双向水流方向。

为了将上层空间内蒸汽发生装置元器件工作产生的热风吸入第二导风罩,并进而将其排出至箱体外,在所述烹饪室炉腔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导风罩和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上层空间相连通,贯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二导风罩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导风罩的出风口与箱体外部相连通。

烧烤发生装置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烧烤发生装置包括有安装在烹饪室炉腔顶部和/或底部和/或背部的加热管。

进一步优选,该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还包括有能对蒸汽发生装置、微波发生装置和烧烤发生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集成控制的控制装置。这样,控制装置使一体机在单次烹调过程中能在蒸箱模式、微波炉和烤箱模式之间任意自动切换,因而该一体机的控制集成度高、用户可以在单次烹饪中对一体机进行工作模式切换来对食物进行加热,使不同的食物可以有相应的烹饪模式,能烹饪的食物种类更丰富,烹饪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的的蒸汽入口包括第一蒸汽入口和第二蒸汽入口,所述烹饪室炉腔的侧部安装有用来连通第一蒸汽入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的第一蒸汽接头,在所述烹饪室炉腔的背部安装有用来连通第二蒸汽入口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与的第二蒸汽接头。

进一步优选,所述烹饪室炉腔的背部具有热风挡板,在所述热风挡板上开有进风口 和出风口,在所述热风挡板的背部设有热风室,在所述热风室内安装有加热组件,所述热风室通过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烹饪室炉腔相连通,所述热风室还通过所述第二蒸汽接头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采用上述结构后,热风室内的加热组件对第二路蒸汽进行二次加热,蒸汽温度更高,蒸汽的温场均匀性更好。

优选地,在所述热风挡板的背部固定有热风室盖板,所述热风室盖板中央镂空并在镂空部安装有热风室支架板,所述热风挡板、热风室盖板和热风室支架板共同围成所述的热风室,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热风室支架板上。

为了防止热风室内的热量扩散出去影响其他元器件性能,在所述热风挡板和热风室盖板的背部安装有第一隔热板,在所述热风室支架板的背部安装有第二隔热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还包括控制面板组件、固定支架、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和连杆机构,所述固定支架有两个并分别设于所述控制面板组件背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机安装在其中一个固定支架上,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输入齿轮、传动齿轮、传动轴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入齿轮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轴连接在两个固定支架之间,所述的传动齿轮有两组并分别安装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输入齿轮与同侧的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输出齿轮有两个并分别与同侧的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连杆机构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同侧的输出齿轮上,所述控制面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的连杆机构上,所述输出齿轮驱动连杆机构动作并进而带动控制面板组件实现上翻和复位。

传动齿轮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传动齿轮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输入齿轮与同侧的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有两个并分别与同侧的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输出齿轮与同侧的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

连杆机构可以有多种结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主动杆、从动杆和连杆,所述主动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连接在输出齿轮的输出轴上,且主动杆在输出齿轮的带动下绕该第一连接点转动,主动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于所述连杆的后端部,所述从动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连接在固定支架的固定轴上,且从动杆绕该第二连接点转动,从动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于所述连杆的后端部,且所述的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四个端点。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的前上方,所述第二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的前上方。

为了使控制面板组件在上翻和复位过程中始终处于竖直状态,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杆包括有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竖直段、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水平段自竖直段的底端水平向后延伸,所述倾斜段自水平段的后端向后下方延伸,所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设于所述的倾斜段上。

为了防止连杆在复位和上翻位置时发生抖动,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一限位销和第二限位销,在所述主动杆的中间或靠近中间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限位销,在所述从动杆的中间或者靠近中间的位置上设有第四限位销,在控制面板组件复位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销与所述主动杆相抵并对主动杆进行限位,所述第三限位销与连杆相抵并对连杆进行限位,在控制面板组件上翻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销与所述从动杆相抵并对从动杆进行限位,所述第四限位销与连杆相抵并对连杆进行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将烹饪室炉腔的背部空间分隔为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蒸汽发生装置设于上层空间内,微波发生装置设于下层空间内,蒸汽发生装置的元器件与微波发生装置的元器件互不影响,空间布局合理,烹饪室炉腔外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在一体机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增大烹饪室炉腔的体积。此外,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相互连通并通过箱体侧板上的通风口与箱体外部相连通,即采用独特的双风道设计后,有效解决了上、下层空间的空气流通问题,可以快速有效地对蒸汽发生装置和微波发生装置的电子元器件进行及时散热降温,利于延长一体机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门体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顶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背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顶板和背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有背部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蒸汽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部热风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室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控制面板组件处于复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去掉控制面板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机构的未安装电机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杆机构在复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控制面板组件处于中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控制面板组件处于上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机构安装有电机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机构未安装电机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包括箱体1和设于箱体1内的烹饪室炉腔2,在箱体1内部并位于烹饪室炉腔2之外安装有蒸汽发生装置、微波发生装置和烧烤发生装置,烹饪室炉腔2上设有蒸汽入口和微波入口,蒸汽入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相连通,微波入口与微波发生装置的微波出口相连通。烹饪室炉腔2的背部空间被隔板3分隔为上层空间4和下层空间5,蒸汽发生装置设于上层空间4内,微波发生装置设于下层空间5内。

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的左侧板11、右侧板12和背板13的上部开有通风口15,背板13即为箱体1的后侧板。上层空间4通过左侧板11和背板13上的通风口15与箱体外部相连通。上层空间4与下层空间5相互连通,具体地,在烹饪室炉腔2背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架立板6,支架立板6设于隔板3与箱体底板14之间并起到支撑隔板的作用,隔板3、箱底底板14和支架立板6共同围成下层空间5,支架立板6与同侧的箱体侧板之间形成有夹层7,夹层7与上层空间4相连通,在支架立板6上开有通孔61,下层空间5通过通孔61与上层空间4相连通。

以图2中箭头A所示方向为左,右侧板12上的通风口15为进风口,在隔板3上开有与下层空间5相连通的通风孔31,在上层空间4内安装有第一导风罩8,第一导风罩8用来连通通风孔31与右侧板12上的通风口15,并且,第一导风罩8的进风口正对该通风口15,第一导风罩8的出风口朝下并正对通风孔31。

微波发生装置包括波导管111、磁控管112、变压器113、高压保险管114、高压电容115和微波搅拌电机(图中未示),波导管111和微波搅拌电机安装在烹饪室炉腔2的右侧,并且,波导管111位于右侧的夹层7内。下层空间5内的一部风空气通过波导管一侧的支架立板6的通孔61流到夹层7内,对波导管111和微波搅拌电机进行散热,多余空气会通过另一侧支架立板6上的通孔61流向上层空间4,从而实现下层空间5与上层空间4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波导管111、磁控管112和变压器113在箱体1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列,且磁控管112和变压器113位于对应支架立板6的内侧即左侧,高压保险管114和高压电容115位于对应支架立板6的内侧并位于磁控管112的上方,并且,磁控管112、高压保险管114和高压电容115位于第一导风罩8的出风口的正下方,从第一导风罩8出风口出来的风可以对磁控管112、高压保险管114和高压电容115进行快速降温。当然,也可以设计成磁控管112、变压器113、高压保险管114和高压电容115在箱体1的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列。

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121、过滤装置122、水泵123和电磁阀124。其中,蒸汽发生器121安装在隔板3上方,过滤装置122位于箱体左侧的夹层7内,过滤装置 122的出水口与蒸汽发生器121的入水口相连通,在烹饪室炉腔2的上方设有水箱组件125,水泵123和电磁阀124安装在烹饪室炉腔2的上方并用来控制水箱组件125与过滤装置122之间双向水流方向。该蒸汽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现有的蒸箱相同,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另外,在烹饪室炉腔2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导风罩9和贯流风机10,水箱组件125安装在第二导风罩9的上方,贯流风机10的进风口与上层空间4相连通,贯流风机10的出风口朝向第二导风罩9的进风口,第二导风罩9的出风口与箱体1外部相连通。工作时,上层空间4内蒸汽发生装置元器件工作产生的热风被贯流风机10带走,并通过第二导风罩9排出箱体1外部。

烧烤发生装置包括有安装在烹饪室炉腔2顶部、底部和背部的加热管(图中未示),启动烧烤模式时,加热管开始工作对炉腔进行加热。烧烤发生装置的结构为常规设计,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如图5至图8所示,为了增大蒸汽量,烹饪室炉腔2上的蒸汽入口包括第一蒸汽入口和第二蒸汽入口,烹饪室炉腔2的侧部安装有第一蒸汽接头131,第一蒸汽接头131用来连通第一蒸汽入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在烹饪室炉腔2的背部安装有第二蒸汽接头132,第二蒸汽接头132用来连通第二蒸汽入口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其中,第一蒸汽接头131与现有蒸箱的蒸汽接头结构相同,在此不展开描述。

烹饪室炉腔2的背部具有热风挡板21,在热风挡板21上开有进风口211和出风口212,在热风挡板21的背部设有热风室,在热风室内安装有加热组件22,热风室通过进风口211和出风口212与烹饪室炉腔2相连通,热风室还通过第二蒸汽接头132与外部蒸汽管路相连通。另外,在热风挡板21的背部固定有热风室盖板23,热风室盖板23中央镂空并在镂空部安装有热风室支架板24,热风挡板21、热风室盖板23和热风室支架板24共同围成热风室,加热组件22安装在热风室支架板24上。

另外,为了防止热风室内的热量扩散出去影响其他元器件性能,在热风挡板21和和热风室盖板23的背部安装有第一隔热板25,在热风室支架板24的背部安装有第二隔热板26。

如图9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体机包括有能上翻和复位的控制面板组件16,在控制面板组件16的背部设有固定支架17、电机18、齿轮传动机构19和连杆机构20。其中,固定支架17有两个并分别设于控制面板组件16背部的左右两侧,电机18安装在其中一个固定支架17上,齿轮传动机构19包括输入齿轮191、传动齿轮、传动轴194和输出齿轮195,输入齿轮191由电机18驱动,传动轴194连接在两个固定支架17之间,传动齿轮有两组并分别安装在传动轴194的两端,输入齿轮191与同侧的传动齿轮相啮合,输出齿轮195有两个并分别与同侧的传动齿轮相啮合,连杆机构20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同侧的输出齿轮195上,控制面板组件16安装在连杆机构20上,输出齿轮 195驱动连杆机构20动作并进而带动控制面板组件16实现上翻和复位。当需要取出水箱126加水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连杆机构20开始工作,带动控制面板组件16向上运动至最高位置,使用者可以方便取出水箱126进行加水,水箱126加水完成后,将水箱126放回至水箱座内,连杆机构20带动控制面板组件16复位。

本实施例中的传动齿轮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92和第二传动齿轮193,第一传动齿轮192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传动轴194的两端,输入齿轮191与同侧的第一传动齿轮192相啮合,第二传动齿轮193有两个并分别与同侧的第一传动齿轮192相啮合,输出齿轮195与同侧的第二传动齿轮193相啮合。

以图12中箭头B所示方向为前向,本实施例中的连杆机构20包括主动杆201、从动杆202和连杆203,主动杆20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204连接在输出齿轮195的输出轴1951上,且主动杆201在输出齿轮195的带动下绕该第一连接点204转动,主动杆20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铰接点206铰接于连杆203的后端部,从动杆202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点205连接在固定支架17的固定轴171上,且从动杆202绕该第二连接点205转动,从动杆20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接点207铰接于连杆203的后端部,且第一连接点204、第二连接点205、第一铰接点206、第二铰接点207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四个端点。并且,第二连接点205位于第一连接点204的前上方,第二铰接点207位于第一铰接点206的前上方。

另外,本实施例的连杆203包括有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竖直段2031、水平段2032和倾斜段2033,水平段2032自竖直段2031的底端水平向后延伸,倾斜段2033自水平段2032的后端向后下方延伸,第一铰接点206和第二铰接点207设于倾斜段2033上。由此,可以使控制面板组件16在上翻和复位过程中始终处于竖直状态。

为了防止连杆203在复位和上翻位置时发生抖动,在固定支架17上设有第一限位销101和第二限位销102,在主动杆201的中间或靠近中间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限位销103,在从动杆202的中间或者靠近中间的位置上设有第四限位销104,在控制面板组件复位状态下,第一限位销101与主动杆201相抵并对主动杆进行限位,第三限位销103与连杆203相抵并对连杆进行限位,在控制面板组件上翻状态下,第二限位销102与从动杆202相抵并对从动杆进行限位,第四限位销104与连杆203相抵并对连杆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的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的控制原理及过程如下:

该一体机的控制面板组件16具有控制装置、人机操作界面和显示组件,人机操作界面和显示组件与控制装置相连接,人机操作界面接收外界输入信号并将该输入信号转换为能被控制装置识别的输出信号,控制装置接收该输出信号并根据该输出信号对蒸汽发生装置、微波发生装置和烧烤发生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集成控制,显示组件显示蒸汽发生装置、微波发生装置和烧烤发生装置的工作状态。

该一体机有单独蒸、单独微、单独烤、蒸微、蒸烤、烤微、蒸烤微灯多种烹饪模式, 在人机操作界面上可以预先设定各类食物的最佳烹饪模式。工作前,选择待加热食物的烹饪模式,工作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一体机在单次烹饪过程中实现任意烹饪模式的自动切换。这样,一体机的控制集成度高,不同食物可以有相应的最佳烹饪模式,丰富的烹饪模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食物的烹饪,且烹饪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