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拉绳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900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拉绳转向架,属于门窗部件。



背景技术:

百叶窗通过拉绳将百叶帘拉起实现窗户的光线阻隔,百叶帘角度调整实现倾斜的阳光光线射入而屏蔽水平视线。

由于百叶帘的控制通常采用拉绳来实现,而拉绳的拉动方向也是以上下拉动为常见的实现方式。由于百叶帘的拉起释放和角度调整是通过不同的拉绳来实现的,所以在百叶帘的控制结构中,需要对拉绳和调节绳分别控制来实现对百叶帘的拉升和角度控制。名称为“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的专利,申请号:200910168574.9,公开了一种角度采用转轴带动,升降采用拉绳直接拉升的控制机构。其控制绳的转向机构为分设的,在安装中需要避开两种绳,防止缠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百叶窗拉绳转向架,解决百叶帘控制的拉绳转向结构复杂安装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百叶窗拉绳转向架,包括设置在转向架中的上下位布置的调角轮和拉升轮,调角轮侧面和拉升轮侧面垂直设置;

所述转向架设有设置所述调角轮的角轮槽和设置拉升轮的下腔室,调角轮与其调角轴固定相连,调角轴从角轮槽一侧延伸出转向架后在其端部设内六角连接器,所述下腔室的下侧设下绳孔,下腔室左侧或右侧开设侧拉绳孔,调角绳缠绕多圈在调角轮上,拉拽调角绳两端带动调角轮转动,拉升绳从一端连接百叶帘的配重,拉升绳另一端从侧拉绳孔进入下腔室后绕拉升轮从下拉绳孔引出。

作为优选,角轮槽开在转向架的顶部面向下延伸贯穿转向架的前后侧面,角轮槽的内侧面开轴槽贯通至转向架的左侧面或右侧面,所述调角轴设置在轴槽内,

进一步的优选,调角轮绕调角绳位置的直径大于转向架的前后侧面间的厚度,角轮槽的底部位置设有向转向架两侧面垂直方向分别延伸的片体,片体上开设限绳孔。

作为优选,轴槽的底部宽大于调角轴直径,调角轴在轴槽的底部自由转动不受除摩擦力外的其他力限制,轴槽的上部宽等于调角轴直径,调角轴从轴槽的上部压入轴槽的底部后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会脱落出。

作为优选,所述调角轴与调角轮间为固定相连,角轮槽宽度为调角轮宽度的1.倍。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下腔室的拉升轮周面设置弧形绳道,弧形绳道与下绳孔和侧拉绳孔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架的下部侧面设有拉升绳固定孔。

进一步的优选,转向架上部侧面设有T型固定件,T型固定件的横向部分平行于转向架的上部侧面,转向架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下部设有突出的条形固定件,T型固定件插入百叶帘的上部架内,条形固定件插入百叶帘的侧边架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百叶帘的拉绳和调节转向结构设置为一体,实现了一个装置实现两种功能,合二为一,减少了部件的数目。转向架结构紧凑,有效的对拉升绳和调节绳的转向在空间上做了分割,避免可能的拉动过程中由于拉绳自身的自旋导致缠绕的风险,降低了使用中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已有技术中对拉升百叶窗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

1转向架2调角轮3拉升轮4角轮槽5下腔室6调角轴7内六角连接器8下绳孔9侧拉绳孔10拉升绳 11轴槽 12调角绳 13片体14限绳孔15弧形绳道16T型固定件17条形固定件18拉升绳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百叶窗拉绳转向架1,在转向架1上设置上下位布置的调角轮2和拉升轮3,调角轮2侧面和拉升轮3侧面垂直设置。转向架1设有设置所述调角轮2的角轮槽4,角轮槽4的下部为设置拉升轮3的下腔室5。角轮槽4和下腔室5分别为设置调角轮2和拉升轮3的位置,两者设置在同一转向架1上,实现了一个装置实现两种功能,合二为一,减少了部件的数目,

具体的来看

从图2上看,调角轮2侧面与转向架1的前侧面处于垂直状态,拉升轮3的测面与转向架1的前侧面处于平行状态。

所述转向架1设有设置所述调角轮2的角轮槽4,角轮槽4开在转向架1的顶部面向下延伸并贯穿转向架1的前后侧面,形成设置所述调角轮2的缺口。角轮槽4宽度为调角轮2宽度的1.2倍。为调角轮2的转动提供较为合适的旋转空间,防止调角轮2发生径向跳动导致与角轮槽4的内侧面发生干涉。

从百叶窗的内部视角看,如果该转向架1设置在百叶窗的右上角,角轮槽4的内侧面开轴槽11贯通至转向架1的左侧面,如果该转向架1设置在百叶窗左内上角,角轮槽4的内侧面开轴槽11贯通至转向架1的右侧面。

所述调角轴6设置在轴槽11内,轴槽11的底部宽大于调角轴6直径,调角轴6在轴槽11的底部自由转动不受除摩擦力外的其他力限制,轴槽11的上部宽等于调角轴6直径,调角轴6从轴槽11的上部压入轴槽11的底部后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会脱落出。

调角轮2与其调角轴6固定相连,调角轴6从角轮槽4一侧延伸出转向架1后在其端部设内六角连接器。内六角连接器与百叶帘的角度调节杆相连,如图4中的上部的杆结构即为百叶帘的角度调节杆。

具体应用中,调角轴6与调角轮2间为过渡配合,在安装时只需要将调角轮2压入调节轴上,由于过度配合的调角轴6与调角轮2在接触面上发生互相挤压,两者的接触面有较大的摩擦力,进行实现调角轴6与调角轮2的固定相连。

除了上述的调角轮2与其调角轴6固定相连也可以采用机械中常用的键连接,调节周上开键槽,调角轮2的内径面上开键槽,两者键槽内置入键,实现两者的相对固定。

调角绳12缠绕多圈在调角轮2上,拉拽调角绳12两端带动调角轮2转动。调角轮2转动带动调角轴6转动,调角轴6带动连接百叶帘边缘的调角拉绳上下摆动,百叶帘随着调角拉绳发生角度变化,实现百叶帘的角度调节。

调角轮2绕调角绳12位置的直径大于转向架1的前后侧面间的厚度。由于调角绳12是调节百叶帘的角度调节杆,带动调角轮2的拉绳在转向架1外部布置,调角轮2的直径大于转向架1的前侧面厚度能够保证拉绳不与角轮槽4的底部侧边缘发生摩擦。

角轮槽4的底部位置设有向转向架1两侧面垂直方向分别延伸的片体,片体上开设限绳孔。调角绳12由于具有弹性,其在拉动过程中会发生旋转扭曲,这时候调节绳会跳出调角轮2,发生拉动调角绳12不能带动调角轮2的问题。而加设位置突出转向架1前后侧面的限绳孔能够将调节绳限制在一定范围,进而实现较小的摆动范围,防止调节绳跳出调角轮2。

下腔室5设拉升轮3,所述下腔室5的下侧设下绳孔,下腔室5左侧或右侧开设侧拉绳孔,侧拉绳孔与轴槽11贯通的侧面处于同一面,并转向架1设置的位置的变化而不同。即当该转向架1设置在百叶窗的右上部时,侧拉绳孔开在转向架1的左侧,转向架1设置在百叶窗的左上部时,侧拉绳孔开在转向架1的右侧。

拉升绳10从一端连接百叶帘的配重,拉升绳10另一端从侧拉绳孔进入下腔室5后绕拉升轮3从下拉绳孔引出。向下拉动拉升绳10,拉升绳10在下腔室5内拉升轮3处发生方向变化,并在百叶帘上部的转向轮再次发生方向变化,进而带动百叶帘底部的负重,实现百叶帘的上卷。

下腔室5的拉升轮3周面设置弧形绳道,弧形绳道与下绳孔和侧拉绳孔相通。拉升绳10穿过下腔室的拉升轮3周面过程中,由于绳子的较软特性,其不容易从下绳孔经过下腔室5内的拉升轮3从侧拉绳孔穿出,在穿设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因而该穿设过程容易穿到下腔室的空间中不易伸出侧拉绳孔。而设置弧形绳道,对拉升绳10在穿设过程中进行方向引导,该穿设过程就会相对容易。

转向架1的下部侧面设有拉升绳10固定孔,此处在应用是由于拉升绳10的拉升路径较长,而如果将拉升绳10迂回一次,也就是拉升绳10下拉一定距离,百叶帘会提升双倍的高度。而设置该运动机构同时需要再百叶帘的下部加设带有转向轮的销体来实现拉升绳10在下部的转向。销体同时与拉升绳10和调节绳同时相连,实现一个销体带动两种控制方式。

转向架1至于百叶帘的顶部角上,需要与百叶帘的框架进行固定。转向架1上部侧面设有T型固定件,T型固定件的横向部分平行于转向架1的上部侧面,转向架1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下部设有突出的条形固定件,T型固定件插入百叶帘的上部架内,条形固定件插入百叶帘的侧边架内。两种固定件的使用,能够限制转向架1在纵轴和衡轴方向上的运动,进行实现转向架1的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