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安全园林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581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雨安全园林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园林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雨安全园林椅。



背景技术:

现有园林椅一般通过若干木条组合形成座板,相邻木条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沥水孔,以使雨后的座板能快速晾干板,但沥水孔对应的两个木条之间容易积尘,同时手指或后方裤袋纽扣容易卡在沥水孔上,具有一定危险,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雨防湿效果更好,且能提高使用安全性的防雨安全园林椅。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雨安全园林椅,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矩形框架,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前架杆和后架杆,以及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若干穿孔,穿孔开孔方向与后架杆平行,若干穿孔沿连接杆长度方向分布,还包括若干条形板状座板,座板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转轴,转轴两端伸出座板,并活动连接在两根连接杆的穿孔内,且转轴与后架杆平行,若干座板在框架内形成百叶窗结构,若干转轴一端分别固定有齿轮,若干转轴通过齿轮和皮带配合传动连接,还包括矩形板状靠板,靠板一条长边与转轴平行,并与靠近后架杆的座板固定,框架上还分别设有前限位座和后限位座,且能通过靠板带动座板转动,使靠板背面靠在后限位座上,此时框架合围的平面与靠板正面夹角呈钝角,若干座板依次衔接设置,且座板宽度方向与连接杆平行,也能向前翻转靠板,使靠板正面靠在前限位座上,此时框架合围的平面与靠板正面夹角呈锐角,若干座板之间依次形成条形沥水孔,且座板宽度方向与连接杆呈夹角设置。

正常情况下,靠板正面靠在前限位座上,此时框架合围的平面与靠板正面夹角呈锐角,若干座板之间依次形成条形沥水孔,因此座板上的雨水可以通过沥水孔快速沥干,同时靠板正面倾斜朝下设置,也能提高靠板正面干燥效率,需要入座时,旋转靠板,使靠板背面靠在后限位座上,此时框架合围的平面与靠板正面夹角呈钝角,若干座板依次衔接设置,因此座板之间的沥水孔消失,避免手指卡入,使得使用更加安全。

在上述的一种防雨安全园林椅中,所述的前限位座和后限位座均呈L形杆状结构,前限位座包括相互垂直的前固定杆和前限位杆,后限位座包括相互垂直的后固定杆和后限位杆,前固定杆和后固定杆分别与连接杆垂直固定,前限位杆和后限位杆分别与后架杆平行,且靠板正面能靠在前限位杆上,或靠板背面能靠在后限位杆上。

因此调节十分方便,结构较为简单。

在上述的一种防雨安全园林椅中,与靠板连接的座板与连接杆之间设有扭簧,且扭簧能扭动对应的转轴,使靠板正面靠在前限位杆上。

使正常情况下,靠板正面自动靠在前限位杆上。

在上述的一种防雨安全园林椅中,所述的底座分别与两根连接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正常情况下,靠板正面靠在前限位座上,此时框架合围的平面与靠板正面夹角呈锐角,若干座板之间依次形成条形沥水孔,因此座板上的雨水可以通过沥水孔快速沥干,同时靠板正面倾斜朝下设置,也能提高靠板正面干燥效率,需要入座时,旋转靠板,使靠板背面靠在后限位座上,此时框架合围的平面与靠板正面夹角呈钝角,若干座板依次衔接设置,因此座板之间的沥水孔消失,避免手指卡入,使得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园林椅两种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3是图1对应的俯视图。

图中,

1、底座;11、框架;12、前架杆;13、后架杆;14、连接杆;

2、座板;21、转轴;22、皮带;

3、靠板;

4、前限位座;41、前固定杆;42、前限位杆;

5、后限位座;51、后固定杆;52、后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一种防雨安全园林椅,包括底座1,还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矩形框架11,框架11包括相互平行的前架杆12和后架杆13,以及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接杆14,连接杆14上设有若干穿孔,穿孔开孔方向与后架杆13平行,若干穿孔沿连接杆14长度方向分布,还包括若干条形板状座板2,座板2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转轴21,转轴21两端伸出座板2,并活动连接在两根连接杆14的穿孔内,且转轴21与后架杆13平行,若干座板2在框架11内形成百叶窗结构,若干转轴21一端分别固定有齿轮,若干转轴21通过齿轮和皮带22配合传动连接,还包括矩形板状靠板3,靠板3一条长边与转轴21平行,并与靠近后架杆13的座板2固定,框架11上还分别设有前限位座4和后限位座5,且能通过靠板3带动座板2转动,使靠板3背面靠在后限位座5上,此时框架11合围的平面与靠板3正面夹角呈钝角,若干座板2依次衔接设置,且座板2宽度方向与连接杆14平行,也能向前翻转靠板3,使靠板3正面靠在前限位座4上,此时框架11合围的平面与靠板3正面夹角呈锐角,若干座板2之间依次形成条形沥水孔,且座板2宽度方向与连接杆14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的,前限位座4和后限位座5均呈L形杆状结构,前限位座4包括相互垂直的前固定杆41和前限位杆42,后限位座5包括相互垂直的后固定杆51和后限位杆52,前固定杆41和后固定杆51分别与连接杆14垂直固定,前限位杆42和后限位杆52分别与后架杆13平行,且靠板3正面能靠在前限位杆42上,或靠板3背面能靠在后限位杆52上。与靠板3连接的座板2与连接杆14之间设有扭簧,且扭簧能扭动对应的转轴21,使靠板3正面靠在前限位杆42上。底座1分别与两根连接杆14连接。

正常情况下,靠板3正面靠在前限位座4上,此时框架11合围的平面与靠板3正面夹角呈锐角,若干座板2之间依次形成条形沥水孔,因此座板2上的雨水可以通过沥水孔快速沥干,同时靠板3正面倾斜朝下设置,也能提高靠板3正面干燥效率,需要入座时,旋转靠板3,使靠板3背面靠在后限位座5上,此时框架11合围的平面与靠板3正面夹角呈钝角,若干座板2依次衔接设置,因此座板2之间的沥水孔消失,避免手指卡入,使得使用更加安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1、框架11、前架杆12、后架杆13、连接杆14、座板2、转轴21、皮带22、靠板3、前限位座4、前固定杆41、前限位杆42、后限位座5、后固定杆51、后限位杆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