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48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包括用于放置筷子的圆柱形筒体(1),所述圆柱形筒体(1)包括圆柱形侧壁(12),以及位于圆柱形筒体(1)底部的筷子支撑件(13),所述筷子支撑件(13)为带有沥水孔(131)的支撑板或者支撑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底部设有抑菌功能部(2),所述抑菌功能部(2)包括外壳(20),所述外壳(20)内至少设有电机(21)及由该电机驱动的风扇(22),所述外壳(20)内设有所述风扇(22)的风道(23),所述风道(23)紧贴所述外壳(20)的内壁,由所述风扇(22)产生的空气流动至少有部分通过所述风道(23)紧贴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功能部(2)的外壳(20)与所述圆柱形筒体(1)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支撑件(13)的中间部设有向所述圆柱形筒体(1)开口延伸的凸导(1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功能部(2)的外壳(20)内设置有两个腔室,分别为电机室(3)和风扇室(4),所述电机室(3)内可配选地设有为所述电机(21)供电的直流供电单元(31)或外接交流电适配单元,所述电机(21)和风扇(22)分别位于所述电机室(3)和风扇室(4)内,所述电机(21)和风扇(22)的轴线与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轴线共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扇室(4)位于所述电机室(3)和所述圆柱形筒体(1)之间时,所述风扇室(4)和所述电机室(3)之间具有一隔离板(5),所述抑菌功能部(2)内设有导风板(24),所述导风板(24)与所述外壳(20)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风道(23),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顶端开口或其侧壁的镂空孔(11)为空气流动的入口,空气紧贴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内壁经过所述风道(23),并由所述风扇(22)将空气通过沥水孔(131)推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5)的中部设有容水槽(51),由所述沥水孔(131)中流出的水进入至所述容水槽(51)内,所述抑菌功能部(2)的外壳(20)上还开设有一个出水口(32),所述出水口(32)与所述容水槽(51)贯通并能将所述容水槽(51)的积水排出所述外壳(20)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1)的电机轴穿过所述隔离板(5)并与所述风扇(22)配接,所述电机轴与所述隔离板(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扇室(4)位于所述电机室(3)和所述圆柱形筒体(1)之间时,所述风扇室(4)和所述电机室(3)之间具有一隔离板(5),所述风扇(22)上设有导风翅片(241),所述导风翅片(241)与所述外壳(20)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风道(2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机室(3)位于所述风扇室(4)和所述圆柱形筒体(1)之间时,所述电机室(3)的顶部具有一隔离板(5),所述抑菌功能部(2)内设有导风板(24),所述导风板(24)与所述外壳(20)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风道(23),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顶端开口或其侧壁的镂空孔(11)为空气流动的入口,空气紧贴所述圆柱形筒体(1)的内壁经过所述风道(23),并由所述风扇(22)将空气依次通过隔离板(5)的通孔(52)、沥水孔(131)推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抑菌的节能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室(4)的底部设有容水腔(53),由所述沥水孔(131)中流出的水通过所述隔离板(5)的通孔(52)进入至所述容水腔(53)内,所述抑菌功能部(2)的外壳(20)上还开设有一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容水腔(53)贯通并能将所述容水腔(53)的积水排出所述外壳(20)外。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