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板夹装组合式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441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板夹装组合式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装饰建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板夹装组合式门。



背景技术:

门产品除了家居常见的木质夹板门,现时较流行金属型材结构的门。

现有技术的金属型材结构门,都是生产出型材作为门的门框及门板的四边,再在中间固定一块板作为门的板面。门的四边型材多数只简单加工出一条用于镶嵌板面的槽,没有考虑安装便捷性的问题。外观上的考虑也仅仅是在型材表面热熔一层带有特殊纹理的贴膜。这种门是不可拆卸的,仅仅可以在出厂时完成安装,并整块运输送到现场。不仅安装不便,更容易在运输过程中损坏。而且外观无法更换,欠缺灵活性。

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门板夹装组合式门,简化门产品的组装结构,实现无工具化装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门板夹装组合式门,包括门框和与门框活动连接的门体,其中门体包括设于顶边的顶边梁、设于两侧边的侧边柱、设于底边的底边梁、以及包围于中部的门板;所述顶边梁、侧边柱及底边梁分别包括主体型材和覆面饰板;各主体型材的表面分别设有凹陷的扣板凹槽,扣板凹槽的两侧凸出设有扣板部,扣板部的端部设有横向延伸的卡位凸缘;覆面饰板的背面设有与扣板凸缘相配合的刚性的扣板钩,以及与扣板钩相背的弹性的扣板卡舌;扣板钩固定钩设于其中一个扣板部,扣板卡舌弹性卡设于同一扣板凹槽的另一扣板部,使覆面饰板固定于扣板凹槽;门板装夹于由顶边梁、侧边柱及底边梁框设的门体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扣板卡舌端部设有呈锲形的倒扣牙,倒扣牙与覆面饰板背面的距离与扣板部的卡位凸缘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扣板凹槽包括设于主体型材的前表面的前面扣板凹槽、及设于主体型材后表面的后面扣板凹槽;覆面饰板包括前面覆面饰板和后面覆面饰板,前面覆面饰板扣合固定于前面扣板凹槽,后面覆面饰板扣合固定于后面扣板凹槽;前面覆面饰板和后面覆面饰板分别设有向主体型材内侧凸出延伸的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门板夹装于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部及第二夹紧部的表面设有向门板表面凸出的咬合齿,门板与咬合齿之间设有弹性的夹胶,夹胶通过咬合齿咬合固定,使门板与第一夹紧部之间、门板与第二夹紧部之间通过夹胶弹性夹紧。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型材内侧面设有向内凸出延伸的内侧面凸部;所述扣板凹槽包括设于主体型材的前表面的前面扣板凹槽、及设于主体型材后表面的后面扣板凹槽;覆面饰板包括前面覆面饰板和后面覆面饰板,前面覆面饰板扣合固定于前面扣板凹槽,后面覆面饰板扣合固定于后面扣板凹槽;前面覆面饰板和后面覆面饰板分别设有向主体型材内侧凸出延伸的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门板装夹于内侧面凸部的侧面与第一夹紧部和/或第二夹紧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扣板凹槽包括设于主体型材的前表面的前面扣板凹槽、设于主体型材后表面的后面扣板凹槽、及设于主体型材内侧面的内侧面扣板凹槽;覆面饰板包括前面覆面饰板、后面覆面饰板和内侧面覆面饰板,前面覆面饰板扣合固定于前面扣板凹槽,后面覆面饰板扣合固定于后面扣板凹槽,内侧面覆面饰板扣合固定于内侧面扣板凹槽;前面覆面饰板和后面覆面饰板分别设有向主体型材内侧凸出延伸的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内侧面覆面饰板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夹紧部及第二夹紧部平齐的第三夹紧部,门板夹装于第三夹紧部与第一夹紧部或第二夹紧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夹紧部的表面设有向门板表面凸出的咬合齿,门板与咬合齿之间设有弹性的夹胶,夹胶通过咬合齿咬合固定,使门板与第三夹紧部之间通过夹胶弹性夹紧。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面覆面饰板的一侧延伸设有用于补偿门板厚度的填充部,填充部的延伸长度等于门板的厚度,填充部与第一夹紧部或第二夹紧部正对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底边梁的底部设有用于密封的毛刷或胶条。

进一步的,门框的立柱侧面设有用于容纳电线的电线容纳腔,电线容纳腔与立柱的正面或背面相邻,与立柱外部的空间仅通过立柱的正面或背面挡隔,电线容纳腔的外侧通过一封条封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板夹装组合式门,受载结构与外观结构分开加工设计,再通过无工具化组装结构组装;

覆面饰板结构保障了产品外观的同时,又能对门板进行夹持,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可以将各部件分开进行运输,避免运输过程中门产品容易受损的问题;

覆面饰板能够更换,从而可随意改变门产品的外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门板夹装组合式门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主体型材及覆面饰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主体型材及覆面饰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侧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三中内侧面覆面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实施例四中内侧面覆面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边梁2、侧边柱

3、底边梁4、门板

5、主体型材6、前面覆面饰板

7、后面覆面饰板8、前面扣板凹槽

9、后面扣板凹槽10、扣板部

11、卡位凸缘12、第一夹紧部

13、第二夹紧部14、扣板钩

15、扣板卡舌16、咬合齿

17、立柱18、电线容纳腔

19、内侧面扣板凹槽20、内侧面覆面饰板

21、第三夹紧部22、填充部

23、毛刷24、胶条

25、内侧面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板4夹装组合式门,包括门框和与门框活动连接的门体,其中门体包括设于顶边的顶边梁1、设于两侧边的侧边柱2、设于底边的底边梁3、以及包围于中部的门板4;所述顶边梁1、侧边柱2及底边梁3分别包括主体型材5和覆面饰板;各主体型材5的表面分别设有凹陷的扣板凹槽,扣板凹槽的两侧凸出设有扣板部10,扣板部10的端部设有横向延伸的卡位凸缘11;覆面饰板的背面设有与扣板凸缘相配合的刚性的扣板钩14,以及与扣板钩14相背的弹性的扣板卡舌15;扣板钩14固定钩设于其中一个扣板部10,扣板卡舌15弹性卡设于同一扣板凹槽的另一扣板部10,使覆面饰板固定于扣板凹槽;门板4装夹于由顶边梁1、侧边柱2及底边梁3框设的门体的中部。上述的门板4优选为玻璃门板、钢板门板或木门板。

门的四边框架是外露的,且外露的部分由覆面饰板所覆盖,即覆面饰板是主要的外观设计部件,为相对注重结构性设计的主体型材5披上了“外衣”。而且这层装饰层的安装也非常方便,利用了扣合压装原理进行组合。覆面饰板的表面可以进行贴膜等增加花纹,也可以加工出特殊的纹理以满足不同的外观需求,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很高。一般情况下,顶边梁1及侧边柱2的作用十分相似,可以采用截面完全相同的型材来充当。同理,顶边梁1、侧边柱2及底边梁3上的覆面饰板分别可以对应用截面完全相同的型材来充当。门体与门框之间的活动连接不限于铰接或滑动连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扣板卡舌15端部设有呈锲形的倒扣牙,倒扣牙与覆面饰板背面的距离与扣板部10的卡位凸缘11的厚度相等。

扣板钩14的刚度较大,稳定性较高;扣板卡舌15就是主要的弹性形变结构,可以依靠其弹性形变的特性进行覆面饰板的扣合压装。倒扣牙扣合后就会挡在卡位凸缘11之内卡位固定,只有在施加较大外力时才会被扳开。一般来说,由于扣板钩14是刚性结构,较为稳固,故扣板钩14优选设于靠近门板的一侧,以提供更稳定的夹装压力。

详见图3,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扣板凹槽包括设于主体型材5的前表面的前面扣板凹槽8、及设于主体型材5后表面的后面扣板凹槽9;覆面饰板包括前面覆面饰板6和后面覆面饰板7,前面覆面饰板6扣合固定于前面扣板凹槽8,后面覆面饰板7扣合固定于后面扣板凹槽9;前面覆面饰板6和后面覆面饰板7分别设有向主体型材5内侧凸出延伸的第一夹紧部12和第二夹紧部13,门板4夹装于第一夹紧部12和第二夹紧部13之间。

主体型材5的前后两面是主要的外露装饰面,分别扣合压装有前面覆面饰板6和后面覆面饰板7,属于本发明结构较为简单的基本型。前面覆面饰板6与后面覆面饰板7还充当装夹门板4的结构,安装时先将顶边梁1、侧边柱2及底边梁3的主体型材5组装好,再扣合压装好后面覆面饰板7,然后将门板4放置好,最后扣合压装好前面覆面饰板6即可完成组装。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使用工具,组装操作更方便快捷。一般情况下,前面覆面饰板6与后面覆面饰板7的型材截面是完全对称的,两者可以通过改变方向来互换,可以共用一种截面的型材,降低加工工序的复杂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夹紧部12及第二夹紧部13的表面设有向门板4表面凸出的咬合齿16,门板4与咬合齿16之间设有弹性的夹胶,夹胶通过咬合齿16咬合固定,使门板4与第一夹紧部12之间、门板4与第二夹紧部13之间通过夹胶弹性夹紧,以避免门板4与第一夹紧部12及第二夹紧部13之间刚性接触而导致碎裂。

作为优选,所述所述底边梁3的底部设有用于密封的毛刷23或胶条24,以提高门底部的密封性。底边梁3区别于顶边梁1及侧边柱2,其底部有可能需要增加密封结构。故底边梁3的结构可能与顶边梁1及侧边柱2有所不同,其底部应预留用于安装毛刷23、胶条24等密封装置的结构。说明书附图中,底边梁3的底部预留了一道凹槽来实现这一功能。

详见图1,作为优选,门框的立柱17侧面设有用于容纳电线的电线容纳腔18,电线容纳腔18与立柱17的正面或背面相邻,与立柱17外部的空间仅通过立柱17的正面或背面挡隔,电线容纳腔18的外侧通过一封条封闭。

门产品有可能需要安装门锁等装置,一般都安装在门框的表面。如果门锁是电子锁,或需要安装其他电子设备,走线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电线容纳腔18可以便于走线,为电线提供了一条容纳通道。只要在立柱17的正面或背面加工出一组线孔即可连通电线容纳腔18与外部空间,在安装电子设备时进行走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主体型材5的内侧面增加了内侧面凸部25结构,并借助内侧面凸部25的前侧面来实现对门板4的装夹固定。

请参阅图4至图6,作为优选,所述主体型材5内侧面设有向内凸出延伸的内侧面凸部25;所述扣板凹槽包括设于主体型材5的前表面的前面扣板凹槽8、及设于主体型材5后表面的后面扣板凹槽9;覆面饰板包括前面覆面饰板6和后面覆面饰板7,前面覆面饰板6扣合固定于前面扣板凹槽8,后面覆面饰板7扣合固定于后面扣板凹槽9;前面覆面饰板6和后面覆面饰板7分别设有向主体型材5内侧凸出延伸的第一夹紧部12和第二夹紧部13;门板4装夹于内侧面凸部25的侧面与第一夹紧12部和/或第二夹紧部13之间。

内侧面凸部25的侧面形成一个对门板4的装夹表面,安装时仅需将门板4放置好,并将前面覆面饰板6或后面覆面饰板7扣合安装好即可完成对门板4的装夹固定。门板4安装的位置可以靠近门体的正面和/或后面,具体的内侧面凸部25的位置相应调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主体型材5的内侧面增加一块新的内侧面覆面饰板20。

请参阅图7至图9,作为优选所述扣板凹槽包括设于主体型材5的前表面的前面扣板凹槽8、设于主体型材5后表面的后面扣板凹槽9、及设于主体型材5内侧面的内侧面扣板凹槽19;覆面饰板包括前面覆面饰板6、后面覆面饰板7和内侧面覆面饰板20,前面覆面饰板6扣合固定于前面扣板凹槽8,后面覆面饰板7扣合固定于后面扣板凹槽9,内侧面覆面饰板20扣合固定于内侧面扣板凹槽19;前面覆面饰板6和后面覆面饰板7分别设有向主体型材5内侧凸出延伸的第一夹紧部12和第二夹紧部13,内侧面覆面饰板20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夹紧部12及第二夹紧部13平齐的第三夹紧部21,门板4夹装于第三夹紧部21与第一夹紧部12或第二夹紧部13之间。

第三夹紧部21与第一夹紧部12及第二夹紧部13的作用是相同的。有了内侧面覆面饰板20,既可以改善主体型材5内侧面的外观,也可以实现同时安装两层门板4的设计方案。当内侧面覆面饰板20的两侧面同时设有第三夹紧部21时,就能够分别与第一夹紧部12、第二夹紧部13对两块不同的门板4进行装夹。此方案常见于一些隔音门产品,通过双层门板4实现吸振隔音。

与实施例一的方案类似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夹紧部21的表面设有向门板4表面凸出的咬合齿16,门板4与咬合齿16之间设有弹性的夹胶,夹胶通过咬合齿16咬合固定,使门板4与第三夹紧部21之间通过夹胶弹性夹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虽同样采取了内侧面覆面饰板20结构,但可以仅安装一块门板4,且门板4的安装位置到底是靠近前面覆面饰板6抑或是靠近后面覆面饰板7,可以自由进行选择。

请参阅图10至图12,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内侧面覆面饰板20的一侧延伸设有用于补偿门板4厚度的填充部22,填充部22的延伸长度等于门板4的厚度,填充部22与第一夹紧部12或第二夹紧部13正对贴合。

内侧面覆面饰板20也可以通过反转方向来改变填充部22的朝向,直接决定是与第一夹紧部12贴合抑或是跟第二夹紧部13贴合,决定了填充方向。一般在一些墙体较为厚实的场合,门框也随之采用较厚的尺寸结构,此时再采用实施例一的单层玻璃结构虽然也能满足使用需求,但美观性有所欠缺,对比之下门产品有点单薄。此时可以采用实施例二的较厚的主体型材5,再通过带有填充部22的内侧面覆面饰板20来填充掉一块门板4的厚度。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的变体设计,只要替换掉内侧面覆面饰板20依然可以重新安装两块双层门板4,灵活度非常高,有足够的可扩展性来随时满足不同的需求。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内侧面凸部与主体型材5是一体结构,不可拆卸,但省去了安装的;而本实施例中内侧面覆面饰板20是可以自由装拆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门板4夹装组合式门,通过门四边型材的分体式扣合压装设计,将骨架结构和装饰结构分开,且可无工具化安装,便于现场的组装操作,节省人力资源,大大降低组装难度。这种结构有利于运输,避免现有技术的门产品一样必须在内场组装后再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产品。且具有多种结构可供选择,容易维护,部件具有替换性,外观的设计和修改也十分方便,将门产品的结构大幅优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