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材料加磁双微循环床垫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526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材料加磁双微循环床垫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3d材料,又称3d间隔织物或特厚三明治网眼布,是一种透气性、弹性、支撑性都很出色的新型纯织物材料,将其制作成床垫填充芯层具有良好回弹性、不易老化变形、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提供缓冲保护,透气性好,不易聚热,热天时,具有良好的舒适感,不会吸附异味,环保无毒,除湿效果好,可预防和消除细菌和螨虫,保证人体皮肤不受伤害。它独特的“x-90°”三维立体结构的承托力,每平方40个支撑点。每张3d床垫有140000个支撑点,密度是弹簧的800倍,有效的释放颈椎压力,承托到每一点;它上下网孔六面通风中间釆用功能性聚酯纤维材料,人体睡在3d做的床垫上面稍有扭动就会产生3d网下的空气与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而形成人体表空气温度的微循环,从而减少人在睡眠时翻身次数,提高睡眠质量。

磁在一定磁场强度下对人的血液的微循环有很好的促进改善作用,而现有技术不能把3d材料和磁结合使用,原因是3d材料是带弹性x状的细丝,只有0.18毫米,要结合使用难度非常大。因此,如何将3d材料与磁相结合成为了现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3d材料加磁双微循环床垫,它既可以确保3d材料的功能,又能充分发挥磁对人体的有效作用,从而产生双微循环作用;还提供了该床垫的制作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制作成本较低,适于市场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d材料加磁双微循环床垫,包括上复合面料套、下复合面料套,所述的上复合面料套、下复合面料套之间套设有3d材料填充芯层,所述上复合面料套、下复合面料套相对应的四个侧沿可拆卸连接,所述的上复合面料套由自外向内的第一3d面料和第一3d材料构成,所述第一3d面料的厚度尺寸为3㎜,所述第一3d材料的厚度尺寸为15㎜,所述下复合面料套由自外向内的第二3d面料、第二3d材料和3d网套构成,所述第二3d面料的厚度尺寸为3㎜,所述第二3d材料的厚度尺寸为15㎜,所述3d网套的厚度尺寸为3㎜,所述3d材料填充芯层的厚度尺寸为30㎜~180㎜,所述3d材料填充芯层上表面镶嵌有多个磁块,所述的磁块呈矩阵分布、且相邻两个磁块的磁性相异;所述相邻两列磁块之间的距离尺寸为60㎜~80㎜,所述相邻两行磁块之间的距离尺寸为80㎜~90㎜,所述磁块阵列与3d材料填充芯层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尺寸为140㎜~160㎜,所述磁块与3d材料填充芯层粘接。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合理的布局磁块,巧妙地解决磁块与3d材料填充芯层的结合,它既可以确保3d材料的功能,又能充分发挥磁对人体的有效作用,从而产生双微循环作用,大大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

进一步,所述相邻两列磁块之间的距离尺寸为75㎜,所述相邻两行磁块之间的距离尺寸为85㎜,所述磁块阵列与3d材料填充芯层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尺寸为150㎜。这样的设计,双微循环效果更佳。

进一步,所述磁块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磁块是磁场强度为600~480g的钕铁硼磁铁或铁氧体磁铁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磁块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15~25)㎜、(5~15)㎜、(1.5~2.5)㎜。这样的设计,不仅便于磁块的安装,而且可以进一步改善双微循环的作用,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

进一步,所述磁块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20㎜、10㎜、2㎜。这样的设计,便于生产制造,降低成本,而且双微循环效果更佳。

进一步,所述磁块嵌入3d材料填充芯层的深度尺寸为1.5㎜~2㎜。这样的设计,进一步确保磁块安装的牢固性。

进一步,所述磁块与3d材料填充芯层之间采用环保胶粘接,所述环保胶的厚度尺寸为1㎜。这样的设计,不仅便于取材,而且环保无毒,粘接牢固。

上述一种3d材料加磁双微循环床垫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所述磁块的安放密度制作非金属模具,所述的模具由多个小块平铺而成,所述的小块开设有可与磁块匹配的安装孔;

步骤二、在所述3d材料填充芯层的上表面放置所述的模具,并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涂上所述的环保胶;

步骤三、按照步骤二中涂胶的先后顺序将所述的磁块放入安装孔中,确保所述相邻的两个磁块的磁性相异;

步骤四、在步骤三中放置好的磁块顶部施力,全部施力完成后,取下所述的模具;

步骤五、所述的模具取下后,再用人工对所述的磁块依次加压数次,等待一段时间后测试所述3d材料填充芯层的拉力强度,所述的拉力强度≥1000g/㎝2

采用上述一种3d材料加磁双微循环床垫的制作方法,操作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而且磁块粘接牢固,有效确保双微循环的效果,大大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

进一步,所述模具的厚度尺寸不超过2㎜。这样的设计,不仅便于模具的安装和拆卸,而且磁块粘接牢固,不会损坏3d材料填充芯层。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施加的力的大小为9.8n。这样的设计,施力大小合适,不仅磁块粘接牢固,而且不会损坏3d材料填充芯层,提高产品合格率。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人工加压的次数为3次,且等待的时间为36小时。这样的设计,加压次数适宜,等待时间合适,不仅磁块粘接牢固,而且不会损坏3d材料填充芯层,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3d材料加磁双微循环床垫,包括上复合面料套、下复合面料套,上复合面料套、下复合面料套之间套设有3d材料填充芯层,上复合面料套、下复合面料套相对应的四个侧沿可拆卸连接,上复合面料套由自外向内的第一3d面料和第一3d材料构成,第一3d面料的厚度尺寸为3㎜,第一3d材料的厚度尺寸为15㎜,下复合面料套由自外向内的第二3d面料、第二3d材料和3d网套构成,第二3d面料的厚度尺寸为3㎜,第二3d材料的厚度尺寸为15㎜,3d网套的厚度尺寸为3㎜,3d材料填充芯层的厚度尺寸为30㎜~180㎜,3d材料填充芯层上表面镶嵌有多个磁块,磁块呈矩阵分布、且相邻两个磁块的磁性相异;相邻两列磁块之间的距离尺寸为60㎜~80㎜,相邻两行磁块之间的距离尺寸为80㎜~90㎜,磁块阵列与3d材料填充芯层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尺寸为140㎜~160㎜,磁块与3d材料填充芯层粘接。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合理的布局磁块,巧妙地解决磁块与3d材料填充芯层的结合,它既可以确保3d材料的功能,又能充分发挥磁对人体的有效作用,从而产生双微循环作用,大大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

作为优选方案,相邻两列磁块之间的距离尺寸为75㎜,相邻两行磁块之间的距离尺寸为85㎜,磁块阵列与3d材料填充芯层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尺寸为150㎜。这样的设计,双微循环效果更佳。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磁块的布置密度。

作为优选方案,磁块为长方体结构,磁块是磁场强度为600~480g的钕铁硼磁铁或铁氧体磁铁中的任意一种,磁块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15~25)㎜、(5~15)㎜、(1.5~2.5)㎜。这样的设计,不仅便于磁块的安装,而且可以进一步改善双微循环的作用,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磁块的结构、选型以及磁块的长、宽、高尺寸。

作为优选方案,磁块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20㎜、10㎜、2㎜。这样的设计,便于生产制造,降低成本,而且双微循环效果更佳。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磁块的长、宽、高尺寸。需要指明的是,当磁块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20㎜、10㎜、2㎜时,双微循环效果最优。

作为优选方案,磁块嵌入3d材料填充芯层的深度尺寸为1.5㎜~2㎜。这样的设计,进一步确保磁块安装的牢固性。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磁块嵌入3d材料填充芯层的深度尺寸。

作为优选方案,磁块与3d材料填充芯层之间采用环保胶粘接,环保胶的厚度尺寸为1㎜。这样的设计,不仅便于取材,而且环保无毒,粘接牢固。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粘接材料的选择,以及该粘接材料的厚度,以磁块粘接牢固为准。

上述一种3d材料加磁双微循环床垫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磁块的安放密度制作非金属模具,模具由多个小块平铺而成,小块开设有可与磁块匹配的安装孔;

步骤二、在3d材料填充芯层的上表面放置模具,并在安装孔的孔壁涂上环保胶;

步骤三、按照步骤二中涂胶的先后顺序将磁块放入安装孔中,确保相邻的两个磁块的磁性相异;

步骤四、在步骤三中放置好的磁块顶部施力,全部施力完成后,取下模具;

步骤五、模具取下后,再用人工对磁块依次加压数次,等待一段时间后测试3d材料填充芯层的拉力强度,拉力强度≥1000g/㎝2

采用上述一种3d材料加磁双微循环床垫的制作方法,操作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而且磁块粘接牢固,有效确保双微循环的效果,大大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

作为优选方案,模具的厚度尺寸不超过2㎜。这样的设计,不仅便于模具的安装和拆卸,而且磁块粘接牢固,不会损坏3d材料填充芯层。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模具的厚度尺寸,以确保磁块粘接牢固,同时不会损坏3d材料填充芯层为准。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四中施加的力的大小为9.8n。这样的设计,施力大小合适,不仅磁块粘接牢固,而且不会损坏3d材料填充芯层,提高产品合格率。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步骤四中施加的力的大小,以确保磁块粘接牢固,同时不会损坏3d材料填充芯层为准。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五中人工加压的次数为3次,且等待的时间为36小时。这样的设计,加压次数适宜,等待时间合适,不仅磁块粘接牢固,而且不会损坏3d材料填充芯层,提高产品合格率。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人工加压的次数以及等待的时间。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