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可靠卸料的咖啡现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539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可靠卸料的咖啡现冲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料粉冲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可靠卸料的咖啡现冲机。



背景技术:

在先的饮品机中,取料凹槽在下料过程中是通过料粉的自身重力完成卸料的,这样如果料粉与取料凹槽的槽壁相粘附,料粉就不能完全倒入混合罐内,导致取料不准确,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卸料的咖啡现冲机,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避免料粉在取料凹槽上粘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进行实施:

一种能够可靠卸料的咖啡现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用于储存物料的储料装置,用于加热配制用水的储水装置,用于将储料装置中的物料按量取用的取料装置,用于将储水装置中的配制用水按量取用的加水装置,为取出的物料和配制用水进行混匀提供场所的混匀装置,将混匀装置中的液体移至盛装容器中的排液装置;储料装置包括储料桶,取料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取料棒,取料棒的一端插至储料桶内,取料棒上设置有用于盛装物料的取料凹槽,取料棒与驱动机构a和驱动机构b相连接,驱动机构a、b调节取料棒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取料凹槽位于储料桶内、取料凹槽的槽口向上的取料位;其二为:取料凹槽位于混合罐内或者位于混合罐的罐口上方、取料凹槽的槽口向下的卸料位;取料棒包括棒a和棒b,棒a和棒b的端部顺延转动配合连接,棒a上设置取料凹槽,混合罐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使得取料凹槽内的料粉卸下的下料组件;棒a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装配孔,装配孔内设置有筒形的料斗,料斗的口部通过环形软带与装配孔的孔口连为一体,下料组件调节料斗在装配孔内发生晃动或者振动,取料凹槽为料斗的斗腔构成。

具体的方案为:

棒a的下表面向其本体内开设有长条形的导向凹槽,导向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棒a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导向凹槽和短轴安装孔分置于装配孔的两外侧,下料组件包括水平布置的驱动轴,驱动轴位于取料棒的上方且两者垂直布置,驱动轴上设置有与其垂直布置的摆臂,摆臂的悬置端设置有敲击球,敲击球与导向凹槽相对应布置,驱动组件x驱使驱动轴进行转动,将导向凹槽和装配孔共用的腔壁部分切除变为空缺区域,敲击球下落穿过空缺区域与装配孔内的料斗的斗壁接触碰撞。

料斗靠近棒b一侧的斗壁通过第一弹性件与装配孔的孔壁相连接,料斗的斗底通过第二弹性件与装配孔的孔底相连接,第一弹性件沿方向a发生弹性伸缩,第二弹性件沿料斗的深度方向发生弹性伸缩。

第一、二弹性件为弹簧构成。料斗的斗腔截面沿斗底指向斗口逐渐增大。环形软带为布料或软皮构成。

咖啡机还包括用于输入操作人员的操作指令的输入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对输入装置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各装置的运行状态。物料为粉状物料。

进一步的方案为:

还包括电源装置,电源装置为各装置进行供电。

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对输入装置输入的信号进行显示。

还包括储存装置,储存装置对输入装置输入的信息进行储存。

还包括语音装置,语音装置用于播报提示信息。

还包括废水箱,废水箱用于储存冲洗混匀装置的废水。

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对各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

具体的方案为:

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储水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a、液位传感器a和加热组件a,储水箱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可通过水泵c与水源相连接),出水口与混匀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接收温度传感器a、液位传感器a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加热组件(和水泵c)的运行状态。

混匀装置有普通搅拌器、转筒式搅拌器、磁力搅拌器三种。具体的为:混匀装置包括敞口圆形的混合罐,混合罐的罐底向内延伸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搅拌轴与驱动机构c相连接,驱动机构c驱使搅拌轴进行转动。混合罐的上方设置有紫外光杀菌装置。

或者混匀装置包括敞口圆形的混合罐,混合罐转动安装在机壳内,混合罐的底部内侧壁上设置有扰流筋,驱动机构d驱使混合罐进行转动。

或者混匀装置包括敞口圆形的混合罐,混合罐内设置有搅拌子,磁力驱动机构驱使搅拌子转动对混合罐内的液体进行混匀。

加水装置包括泵a,泵a的进水口与储水装置的出水口相连接,混合罐内设置有喷水嘴,喷水嘴包括圆环形的环形管,环形管的管壁上沿其周向均匀设置出水孔,出水孔的出水方向斜向下指向混合罐的罐壁,泵a的出水口与喷水嘴相连接。

排液装置为泵b构成,泵b的进水口与混匀装置的出水口相连接,泵b的出水口与三通阀的进口相连接,三通阀(三通电磁阀)的a路出口与杯子相对应布置,三通阀的b路出口与废水箱相连接。

壳体的前侧下部设置用于放置杯子的空缺区域,空缺区域的底部设置用固定杯子的托台。

储料装置包括储料桶,取料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取料棒,取料棒的一端插至储料桶内,取料棒上设置有用于盛装物料的取料凹槽,取料棒与驱动机构a和驱动机构b相连接,驱动机构a、b调节取料棒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取料凹槽位于储料桶内、取料凹槽的槽口向上布置的取料位;其二为:取料凹槽位于混合罐内或者位于混合罐的罐口上方、取料凹槽的槽口向下布置的卸料位。(驱动机构a调节取料棒沿其身长方向进行移动,驱动机构b调节取料凹槽处取料棒的棒身进行翻转)。

托台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放置杯子的传感器c。

废水箱上设置对其内废液的液位进行检测的液位传感器b。

混合罐内设置温度传感器b以及换热组件。

储料桶上设置对其存留的物料量进行监测的传感器d。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取料棒,用于对上述储料桶中的物料进行取用,具体如下:

一种取料棒,其特征在于:取料棒包括棒a和棒b,棒a和棒b的端部顺延转动配合连接,棒a上设置取料凹槽。取料棒处于卸料位时,棒a位于储料桶的外部。棒a和棒b的截面外轮廓保持一致。驱动机构b驱使棒a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方案为:

棒a和棒b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配合。

棒a和棒b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棒b为管状棒材,连接件包括中间段,中间段的外轮廓与棒a、棒b的外轮廓保持一致,中间段的一侧设置有短轴,连接件通过短轴与棒a转动配合连接,中间段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杆,连杆插至棒b内,连杆远离中间段的端部设置可拆卸式锁紧件,可拆卸式锁紧件用于对连接段和棒b进行锁紧。

可拆卸式锁紧件由(“1”字形的)各弹性卡爪构成,弹性卡爪包括连杆端部安装的弹片和弹片端部设置的凸起部,凸起部勾住棒b的端部端面实现连接件和棒b之间的锁紧。

棒b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置部,容置部为棒b远离棒a一侧的端部端面向其内部开设的条形空缺部,容置部的长度方向与棒b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容置部内设置有条形的解锁板,解锁板和容置部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容置部与弹性卡爪相对应布置,解锁板与储料桶相固接,解锁板抵靠凸起部缩回至棒b的内管内部实现连接件和棒b之间的拆卸。

解锁板的宽度沿方向a逐渐增大,方向a为棒b的身长方向且由棒b指向棒a。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储料装置,具体的方案为:

一种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料桶为敞口的圆形筒体,圆形筒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储料桶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储料区和装配区,储料区用于储放物料,取料棒设置在装配区,隔板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与取料棒上的取料凹槽相对应布置,取料棒与储料桶沿取料棒的长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进一步的方案为:

取料棒的截面外轮廓与图形a的形状相一致,图形a为立状布置的矩形,矩形上侧的两角部进行圆角处理形成弧形的肩部,两肩部向其本体内开设肩槽,肩槽的槽深方向与矩形的高度方向(铅垂方向)相一致,隔板的下板面上设置有导向条,导向条插至肩槽内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导向条、肩槽的长度方向均与取料棒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棒b的管腔截面为矩形,连杆的截面为矩形,棒b靠近连接件一端的端部为导向端,导向端的管腔设置成扩口状(亦即管腔的截面尺寸沿方向a逐渐增大)。自然状态下凸起部凸出于连杆的外壁面。

棒b远离棒a一端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块,储料桶的桶底上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凸块和限位凹槽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限位凹槽的长度方向与取料棒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限位凹槽靠近棒a一侧的端部为限位端;取料棒处于取料位时、限位凸块距限位凹槽的限位端的间距为d3;取料棒由取料位转至卸料位时取料凹槽移动的距离为d1;取料棒处于取料位时、解锁板距弹性卡爪上凸起部的间距为d2,d1<d2<d3。

储料桶的桶底盖与储料桶本体为可拆卸式连接配合。

两导向条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立状的安装板,两安装板和隔板、储料桶的桶底盖围合构成供取料棒穿过的通道,解锁板分别安装在两安装板相对布置的两板面a上。弹性卡爪设置有两个,两弹性卡爪左右水平相对布置。

储料桶可拆卸式安装在机壳内,储料桶沿方向a进行安装和拆卸。储料桶与机壳沿方向a导向装配,机壳内设置对储料桶进行锁紧的锁紧件。

储料区的底部设置成斗状,出料口设置在储料区的底部高度最低处。

驱动机构a为气缸a构成,气缸a的活塞杆与取料棒相连接,气缸a的长度方向与取料棒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气缸a安装在转盘上,驱动机构b驱使转盘进行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键快速冲泡料粉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s1:将咖啡机接通电源,通过咖啡机上的输入装置设定操作参数并保存;

s2:控制装置调控各装置进行自检操作,向储料桶内添加料粉,向储水装置中添加冲泡用水,启动储水装置中的加热组件使得水温升至预设的温度并维持该温度;

s3:当检测到操作人员按下冲泡键后,控制装置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确定用水量和料粉用量,启动取料装置和加水装置向混匀装置内加入所需量的料粉和冲泡用水,随后启动混匀装置将料粉溶解混匀,料液混匀后通过排液装置移至杯子中,供待取用。

进一步的:

操作s1包括通过输入装置设定储水装置中水温、料粉和冲泡用水的料液比、设定输入装置上冲泡键的料液量;

执行操作s3后的t2时间段内未再次接收到操作人员按压冲泡键的信号,则执行操作sa:

sa:控制装置调控加水装置向混匀装置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用水量依据混匀装置的大小决定),启动混匀装置进行自清洗,自清洗后通过排液装置将混匀装置内的液体排至废液箱内,并通过储存单元储存此时的时间。

执行操作sa后的t1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操作人员按压冲泡键的信号,则在下一次执行操作s3前先执行一次操作sa。

冲泡键设置有多个,各冲泡键冲泡的料液量相异。

步骤s3中,排液装置将混匀装置中的料液排出前,先通过传感器c检测是否在托盘上放置好杯子;若检测到没有放置杯子,则控制单元调控语音提示装置播报放入杯子的提示信息;若检测到放置有杯子,则启动排液装置将混匀装置中的料液移至杯子中。

若液位传感器a检测到储水装置内的液位低于单次冲泡的最大用水量时,则控制单元调控语音提示装置播报补加用水的提示信息或者通过启动泵c自动补加。

若液位传感器b检测到废水箱内的液位高于预设值时,则通过控制单元调控语音提示装置播报提示操作人员将废水箱内的废水倒出的信息。

若传感器d检测到储料装置中的料粉不足单次冲泡的最大用量时,则控制单元调控语音提示装置播报补加料粉的提示信息。

步骤s3中先通过加水装置向混匀装置中加入总用水量n倍的配制用水,然后启动混匀装置边混合边加入全部用量的料粉,料粉加完后再加入剩余量的配制用水,完全混匀后停止混匀装置的运转,n∈(0.3~0.5)。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储料桶中物料的管理方法,包括:

储料桶中物料的按量取用操作:依据所需取用的物料总量和取料凹槽的体积分析得出取料棒执行取料操作的次数m,然后调控取料棒执行m次取料操作;

取料操作为:初始时取料棒处于取料位,储料桶内的物料落至取料凹槽内并填充满整个取料凹槽的槽腔,启动驱动机构a调节取料棒沿方向a平移距离d1,然后启动驱动机构b调节取料凹槽翻转至槽口向下,使得取料棒处于卸料位,取料凹槽内物料落至下方的混合罐内;卸料结束后驱动机构b调节取料凹槽反向翻转使得取料凹槽的槽口向上布置,然后启动驱动机构a调节取料棒沿方向b平移距离d1,使得取料棒恢复至取料位,方向b和方向a为方向相逆的两个方向。

还包括,储料桶中物料的补充操作:打开机壳上与储料桶桶口相对应布置的料盖,将需要加入的物料从料盖口处倒入即可,补充物料后关闭料盖。

还包括,储料桶清理操作:打开机壳侧壁上的储料桶安装口,然后打开储料桶与机壳之间的锁紧件(卡扣式可拆卸锁紧件/插接式可拆卸锁紧件),将储料桶沿方向b平移距离d3,在平移过程中解锁板抵靠弹性卡爪的凸起部缩回至棒b内管腔内实现棒b与连接件之间的解锁,随后继续平移储料桶,储料桶和棒b一同被移出机壳;移出机壳后将棒b从储料桶内抽出,拆下储料桶的桶底盖,对储料桶的储料区、装配区以及取料棒分别进行清洁处理,清洁处理结束后,先将桶底盖与储料桶装配好,将棒b插入储料桶内,随后将储料桶和棒b一同沿方向a平推与连接件、棒a进行装配,装配结束后闭合储料桶与机壳之间的锁紧件将储料桶固定,然后关闭储料桶安装口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储料桶内物料取用率的现冲咖啡机,是在取料棒每次取料前,先通过控制装置调控搅料机构运行2~3圈。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次卸料时,可以调节敲击球与料斗碰撞2~3次,使得取料凹槽内的料粉完全落下,提高料粉取用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取料装置、混匀装置、储料装置之间装配示意图;

图4为取料装置、储料装置之间装配的示意图;

图5为棒a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棒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棒b导向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取料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取料棒的侧视图;

图11为图9的d-d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取料棒和隔板、桶底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e-e剖视示意图;

图14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取料棒处于取料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取料凹槽翻转至卸料位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图3的b-b剖视示意图,b-b剖的剖面为铅垂面且取料棒的中心线位于该剖面上;

图18为储料桶进行拆卸时解锁板进行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解锁板解锁后储料桶和棒b一同移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取料棒处于取料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取料凹槽翻转至卸料位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22为图3的c-c剖视示意图;c-c剖的剖面为水平面且解锁板的上板面与该剖面相重合;

图23为储料桶进行拆卸时解锁板进行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解锁板解锁后储料桶和棒b一同移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调控示意图;

图26为棒a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绕其中心线翻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6中的棒a与棒b的装配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f-f剖视图;

图30为图29中的棒b绕其中心线翻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29中的g处放大示意图;

图32为图30中增加下料组件和混合罐后的装配示意图;

图33为敲击球对取料斗的斗壁进行敲打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10-机壳、11-输入装置、12-显示装置、13-储料桶安装口、14-废水箱安装口、15-料盖、16-托台、17-控制装置、20-杯子、31-储水箱、32-废水箱、33-电源装置、34-泵a、35-泵b、36-气缸a、37-驱动电机、40-储料桶、41-隔板、411-出料口、41a-导向条、41b-安装板、41c-解锁板、42-桶底盖、421-限位凹槽、50-取料棒、51-棒a、51a-取料凹槽、51b-短轴安装孔、511-环形软带,512-取料斗、513-导向凹槽、514-第二弹性件、515-第一弹性件、52-棒b、52a-肩槽、52b-容置部、52c-限位凸块、53-连接件、53a-中间段、53b-短轴、53c-连杆、53d-弹性卡爪、60-混合罐、61-喷水嘴、70-下料组件、71-敲击球、72-摆臂、73-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2所示:

一种咖啡机,包括机壳10,机壳10上设置有用于储存料粉的储料装置,用于加热配制用水的储水装置,用于将储料装置中的料粉按量取用的取料装置,用于将储水装置中的配制用水按量取用的加水装置,为取出的料粉和配制用水进行混匀提供场所的混匀装置,将混匀装置中的液体移至盛装容器(可以为杯子、杯子、茶碗等等)中的排液装置、用于输入操作人员的操作指令的输入装置11以及控制装置17,控制装置17对输入装置11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各装置的运行状态。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在操作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预先设定的温度、体积和浓度,实现一键快速现冲饮品。控制装置17可为单片机构成,可选用51单片机或者arm单片机等等。输入装置11可以为触屏输入装置11和键盘输入装置11,输入装置11上设置有按压式的冲泡键。

进一步的方案为:还包括电源装置33,电源装置33为各装置进行供电,保证各装置的可靠运行,电源装置主要是将220v的电源接入和转换为12v、4v或其他低压电流供各装置进行使用。还包括显示装置12,显示装置12对输入装置11输入的信号进行显示,以及显示操作信息以供操作人员进行选择或者按照提示信息进行操作,可为触控显示屏。还包括储存装置,储存装置对输入装置11输入的信息进行储存,以及用于储存咖啡机的操作程序,可为tf卡或者其他类型记忆卡。还包括语音装置,语音装置用于播报提示信息,采用电磁喇叭即可。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对各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通过上述各装置的进一步操作,使得咖啡机能够智能化运行,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各装置之间的调控具体如图25所示。

另外,一般相邻冲泡的间隔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对混匀装置进行清洗以保证不被污染,因此咖啡机还包括废水箱32,废水箱32用于储存冲洗混匀装置的废水。

具体的方案为: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31,储水箱3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a、液位传感器a和加热组件a,储水箱31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混匀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17接收温度传感器a、液位传感器a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加热组件的运行状态。这里的水源可以是手动添加和自动添加,手动添加是通过语音装置播报出补加用水的提示音,操作人员听到语音提示音后打开储水箱31的加水口补入水源,这里的水源可以是纯净水或者矿泉水,这样只需要将水加热到最佳的水温即可,如45℃。当然也可以是自来水,但是这样需要先将水烧开,将冷却的开水加至储水箱31内进行保温即可。自动加水的方案是将储水箱31的进水口通过泵c与桶装的纯净水/矿泉水相连接,当液位传感器a检测到缺水时,控制装置17启动泵c直接补加水源。当然也可采用将储水箱31的进水口直接通过连接水管与自来水相连接,连接水管上设置连通阀,但是这样需要将储水箱31分隔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加热自来水至100℃,另外一部分对加热后的自来水进行储存。优选在连通阀的前端设置过滤器,这样可以对自来水进行过滤,避免储水箱31内结垢和去除铁屑等杂质。这样当液位传感器a检测到缺水时,控制装置17调节连通阀处于导通状态即可补加水源,连通阀可以为电磁阀。泵a、泵b、泵c均可以采用微型电磁泵,可以准确的控制流量。

混匀装置可以为普通搅拌器、转筒式搅拌器、磁力搅拌器中的任意一者,其是为料粉的溶解提供场所,混匀装置上需要留有供取料棒50把料粉导入其内部的口部。具体的可为,混匀装置包括敞口圆形的混合罐60,混合罐60的罐底向内延伸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搅拌轴与驱动机构c相连接,驱动机构c驱使搅拌轴进行转动。驱动机构c可为伺服电机构成。

或者,混匀装置包括敞口圆形的混合罐60,混合罐60转动安装在机壳10内,混合罐60的底部内侧壁上设置有扰流筋,驱动机构d驱使混合罐60进行转动。

或者,混匀装置为磁力搅拌器,包括敞口圆形的混合罐60,混合罐60内设置有(磁力)搅拌子,磁力驱动机构驱使搅拌子转动对混合罐60内的液体进行混匀。

加水装置包括泵a(图示部件34),泵a的进水口与储水装置的出水口相连接,混合罐60内设置有喷水嘴61,喷水嘴61包括圆环形的环形管,环形管的管壁上沿其周向均匀设置出水孔,出水孔的出水方向斜向下指向混合罐60的罐壁,泵a的出水口与喷水嘴61相连接。由于取料棒50倒下的料粉会在混合罐60的罐壁上粘附,因此通过上述喷水嘴61的喷水,可以将冲泡用水沿着混合罐60的罐壁淋下,从而将料粉冲至罐底部,避免料粉在罐壁上结团。

排液装置为泵b(图示部件35)构成,泵b的进水口与混匀装置的出水口相连接,泵b的出水口与三通阀的进口相连接,三通阀(三通电磁阀)的a路出口与杯子20相对应布置,三通阀的b路出口与废水箱32相连接。壳体的前侧下部设置用于放置杯子20的空缺区域,空缺区域的底部设置用固定杯子20的托台16,将杯子20放在托台16上,实现杯口与上部出液口的对正。托台16上设置定位组件使得杯子20与出液口相对应布置,保证料液能够准确的注入杯子中。

取料装置可以采用如图3、4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储料装置包括储料桶40,取料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取料棒50,取料棒50的一端插至储料桶40内,取料棒50上设置有用于盛装物料的取料凹槽51a,取料棒50与驱动机构a和驱动机构b相连接,驱动机构a、b调节取料棒5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取料凹槽51a位于储料桶40内、取料凹槽51a的槽口向上的取料位;其二为:取料凹槽51a位于混合罐60内或者位于混合罐60的罐口上方、取料凹槽51a的槽口向下的卸料位。取料棒50沿其身长方向与储料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驱动机构a调节取料棒50沿其身长方向进行移动,驱动机构b调节取料凹槽51a处取料棒50的棒身进行翻转。通过上述取料装置的实施,可以使得料粉定量准确的取出。取料凹槽51a的大小可以根据物料的种类进行选取,本发明中,取料凹槽51a的容积设置为**ml,这样1取料凹槽51a的料粉配25ml的冲泡用水,冲50ml、75ml、100ml的饮品即可取用整数量凹槽的料粉。

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如下传感器,亦即:托台16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放置杯子20的传感器c。废水箱32上设置对其内废液的液位进行检测的液位传感器b。混合罐60内设置温度传感器b以及换热组件。储料桶40上设置对其存留的物料量进行监测的传感器d。传感器c和传感器d可为重量传感器或者图像传感器,能够确保准确判断杯子20是否放入和对物料残留量进行准确判断即可。

取料棒50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但是为圆形时,存在如下缺陷:不易于设置取料凹槽51a,而且设置的取料凹槽51a口部会形成缺口;取料棒50移动时,料粉会从缺口处溢出。因此,本发明中优选将取料棒50的截面设置成矩形,这样便于设置取料凹槽51a。但是仅将截面设置为矩形,还是需要在储料桶40的侧壁上设置圆形的装配孔用以满足取料棒50的转动需求,这样装配孔的截面远远大于取料棒50的截面,储料桶40内的物料就会从装配孔处溢出。因此,本发明采用如图5、6、7、8、9、10、11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取料棒50包括棒a(图示部件51)和棒b(图示部件52),棒a(图示部件51)和棒b(图示部件52)的端部顺延转动配合连接,棒a上设置取料凹槽51a。取料棒50处于卸料位时,棒a位于储料桶40的外部。棒a和棒b的截面外轮廓保持一致,驱动机构b驱使棒a进行转动。这样就可以解决可靠设置取料凹槽51a和防止物料外溢的难题。

由于取料棒50具有一定高度,取料棒50插入普通的储料桶40内后,低于取料棒50上表面高度的物料就会无法被取出。因此,为了使得储料桶40内的物料尽可能被取用,本发明采用如图12、13、14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亦即,储料桶40为敞口的圆形筒体,圆形筒体内设置有隔板41,隔板41将储料桶40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储料区和装配区,储料区用于储放料粉,取料棒50设置在装配区,隔板41上设置有出料口411,出料口411与取料棒50上的取料凹槽51a相对应布置,取料棒50与储料桶40沿取料棒50的长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这样取料棒50上表面下侧不会存在物料,使得储料桶40内的物料都尽可能的被取料棒50取用。采用该方案进行实施时,取料棒50的长度应满足取料棒50处于卸料位时,取料棒50上的其余处棒身能够对隔板41上的出料口411进行堵截的,防止物料进入装配区。优选将棒b的长度设置的(略)大于储料桶40的直径。棒b的中心线与储料桶40的桶心相重合。

优选采用如图2、26、27、28、32、33所示的技术方进行实施,混合罐6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使得取料凹槽51a内的料粉卸下的下料组件70。棒a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装配孔,装配孔内设置有筒形的料斗512,料斗512的口部通过环形软带511与装配孔的孔口连为一体,下料组件调节料斗512在装配孔内发生晃动或者振动,取料凹槽为料斗512的斗腔构成。棒a的下表面向其本体内开设有长条形的导向凹槽513,导向凹槽513的长度方向与棒a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导向凹槽513和短轴安装孔51b分置于装配孔的两外侧,下料组件70包括水平布置的驱动轴73,驱动轴73位于取料棒50的上方且两者垂直布置,驱动轴73上设置有与其垂直布置的摆臂72,摆臂72的悬置端设置有敲击球71,敲击球71与导向凹槽513相对应布置,驱动组件x驱使驱动轴73进行转动,将导向凹槽513和装配孔共用的腔壁部分(共用的腔壁部分是指导向凹槽513的槽腔壁与装配孔的孔腔壁相交合或重合的部分)切除变为空缺区域,敲击球71下落穿过空缺区域与装配孔内的料斗512的斗壁接触碰撞。其中上表面和下表面是指取料棒50处于取料位时棒a的上、下表面。驱动轴73上设置有对其转动进行锁紧的锁紧件。通过驱动组件x驱使敲击球摆动,这样取料棒处于卸料位时,打开锁紧组件,受重力作用或者驱动组件x的驱使,摆臂72由水平布置的状态(如图32所示)沿顺时针方向向下摆动,敲击球71先进入导向凹槽513然后穿过空缺区域与料斗512发生碰撞,如图33所示,从而敲击料斗512,使得料斗512臂上粘附的料粉下料,保证取料的可靠性。敲击球71与料斗512发生碰撞后通过驱动组件x调节摆臂72逆时针转动恢复至图32所示状态,锁紧件闭合进行锁紧。每次卸料时,可以调节敲击球71与料斗512碰撞2~3次,使得取料凹槽51a内的料粉完全落下,提高料粉取用的准确性。

具体的如图29、30、31所示,料斗512靠近棒b一侧的斗壁通过第一弹性件515与装配孔的孔壁相连接,料斗512的斗底通过第二弹性件514与装配孔的孔底相连接,第一弹性件515沿方向a发生弹性伸缩,第二弹性件514沿料斗512的深度方向发生弹性伸缩。第一、二弹性件为弹簧构成。料斗512的斗腔截面沿斗底指向斗口逐渐增大。环形软带511为布料或软皮构成。这样料斗512在装配孔内受撞击后可以发生小幅度的晃动,保证可靠卸料。敲击球71为外表面为弹性材料构成的小球,敲击球71敲击料斗512的力度应当适当,不应对料斗512造成损坏和无法恢复正常状态。最好设置成敲击球71下落至最低点时恰好与料斗512斗壁接触碰撞。

每过一段时间需要对储料桶40进行清洁,取料棒50的一端是与驱动机构相固连的,在拆卸时为了避免物料从出料口411进入装配区,因此在拆卸时,还需要保持取料棒50对出料口411的堵塞。因此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棒a和棒b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配合。具体可以采取如图5、6、7、8、9、10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棒a和棒b之间设置有连接件53,棒b为管状棒材,连接件53包括中间段53a,中间段53a的外轮廓与棒a、棒b的外轮廓保持一致,中间段53a的一侧设置有短轴53b,连接件53通过短轴53b与棒a转动配合连接,中间段53a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杆53c,连杆53c插至棒b内,连杆53c远离中间段53a的端部设置可拆卸式锁紧件,可拆卸式锁紧件用于对连接段和棒b进行锁紧。棒a的端部设置用于转动安装短轴53b的短轴安装孔51b,连接件53的设置可以实现棒a、棒b之间的转动配合连接和可拆卸式的连接配合,以满足上述目的的设置。具体的可拆卸式锁紧件由各弹性卡爪53d构成,弹性卡爪53d包括连杆53c端部安装的弹片和弹片端部设置的凸起部,凸起部勾住棒b的端部端面实现连接件和棒b之间的锁紧。弹性卡爪53d呈“1”字形。

进一步的方案为,如图7、8、9所示:棒b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置部52b,容置部52b为棒b远离棒a一侧的端部端面向其内部开设的条形空缺部,容置部52b的长度方向与棒b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容置部52b内设置有条形的解锁板41c,解锁板41c和容置部52b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容置部52b与弹性卡爪53d相对应布置,解锁板41c与储料桶40相固接,解锁板41c抵靠凸起部缩回至棒b的内管内部实现连接件53和棒b之间的拆卸。这样可以使得棒a、棒b之间的快速拆卸,使得储料桶40的卸载更加方便。解锁板41c的宽度沿方向a逐渐增大,方向a为棒b的身长方向且由棒b指向棒a。这样储料桶40在沿方向b平移卸载过程中,可以很平顺和快速的实现棒a、棒b之间的拆卸。

更进一步的方案:取料棒50的截面外轮廓与图形a的形状相一致,图形a为立状布置的矩形,矩形上侧的两角部进行圆角处理形成弧形的肩部,两肩部向其本体内开设肩槽52a,肩槽52a的槽深方向与矩形的高度方向(铅垂方向)相一致,隔板41的下板面上设置有导向条41a,导向条41a插至肩槽52a内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导向条41a、肩槽52a的长度方向均与取料棒50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这样可以进一步的防止物料进入装配区,同时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棒b的管腔截面为矩形,连杆53c的截面为矩形,棒b靠近连接件53一端的端部为导向端,导向端的管腔设置成扩口状(亦即管腔的截面尺寸沿方向a逐渐增大),如图8所示。自然状态下凸起部凸出于连杆53c的外壁面,将导向端设置成扩口状,这样可使得在装配时连杆53c端部的弹性卡爪53d方便的插入棒b内。

优选的方案,如图9、10、11所示,棒b远离棒a一端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块52c,储料桶40的桶底上设置有限位凹槽421,限位凸块52c和限位凹槽421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限位凹槽421的长度方向与取料棒50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限位凹槽421靠近棒a一侧的端部为限位端;取料棒50处于取料位时、限位凸块52c距限位凹槽421的限位端的间距为d3;取料棒50由取料位转至卸料位时取料凹槽51a移动的距离为d1;取料棒50处于取料位时、解锁板41c距弹性卡爪53d上凸起部的间距为d2,d1<d2<d3。这样在解锁后,储料桶40可以带着棒b一起移出机壳10,实现棒b在储料桶40卸载过程中对出料口411的堵塞。

更为详细的方案为,储料桶40的桶底盖与储料桶40本体为可拆卸式连接配合,便于对装配区的清洁、检修,同时便于取下棒b进行清理。另外,两导向条41a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立状的安装板41b,两安装板41b和隔板41、储料桶40的桶底盖围合构成供取料棒50穿过的通道,解锁板41c分别安装在两安装板41b相对布置的两板面a(图示部件41e)上。弹性卡爪53d设置有两个,两弹性卡爪53d左右水平相对布置。

储料桶40可拆卸式安装在机壳10内,储料桶40沿方向a进行安装和拆卸。储料桶40与机壳10沿方向a导向装配,机壳10内设置对储料桶40进行锁紧的锁紧件。如可在储料桶40的桶底盖42下表面上开设导向滑块,机壳10上储料桶40的安装区设置有导轨,导向滑块和导轨沿方向a构成滑动导向配合,通过锁紧件进行限位锁止。

储料区的底部设置成斗状,出料口411设置在储料区的底部高度最低处。这样便于储料桶40内所有的物料都能够填充至取料凹槽51a内。另外优选将取料凹槽51a设置成如下形状,亦即取料凹槽51a为扩口状的凹槽,取料凹槽51a的截面为方形或圆形,取料凹槽51a的截面沿方向c逐渐增大,方向c为取料凹槽51a的槽底指向槽口的方向。具体实施时,可在取料棒50上设置装配孔,装配孔内可拆卸式安装料斗,料斗的斗腔构成取料凹槽51a,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构成可拆卸式连接。

具体的实施方案为:驱动机构a为气缸a(图示部件36)构成,气缸a的活塞杆与取料棒50相连接,气缸a的长度方向与取料棒50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气缸a安装在转盘上,驱动机构b驱使转盘进行转动,驱动机构b为驱动电机37,这样可以实现取料棒50在取料位和卸料位之间的快速转换。

咖啡机上还设置有用于接受用户终端发送的指令的通讯装置,控制单元依据通讯装置接收到的信息调控各装置的运行状态,用户终端发送的指令的内容包括冲泡的咖啡量、咖啡浓度。

具体的方案为:用户终端发送的指令的内容还包括启动咖啡机冲泡咖啡的预定时间。用户终端发送的指令的内容还包括咖啡的保温温度。用户终端发送的指令的内容还包括身份信息。用户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用户终端和通讯装置之间采用短信、移动互联网、wifi、无线广播、蓝牙中的一者进行数据交互。

这样用户通过用户终端输入想要冲泡的咖啡浓度、体积、保温温度和预设时间,这样用户就可以在预设的时间喝上美味的咖啡,避免等待冲泡和冷却的时间。例如采用短信作为通讯手段,则通讯装置采用插入通讯运营商的sim卡的gsm通讯扩展板组成。如用户想在早上8点半喝45℃的低浓咖啡150ml,若低浓咖啡的代码为a,则向咖啡机发送如下内容:150+a+8:30,用户发送短信的手机号码可以用作身份识别信息。当然可采用在手机上安装咖啡机的app进行操作,通过手机上安装的app软件选取上述信息然后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给咖啡机,从而操控咖啡机进行冲咖啡操作。

采用上述设备实现一键快速冲泡料粉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s1:将咖啡机接通电源,通过咖啡机上的输入装置11设定操作参数并保存;

s2:控制装置17调控各装置进行自检操作,向储料桶40内添加料粉,向储水装置中添加冲泡用水,启动储水装置中的加热组件使得水温升至预设的温度并维持该温度;

s3:当检测到冲泡信号后,控制装置17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确定用水量和料粉用量,启动取料装置和加水装置向混匀装置内加入所需量的料粉和冲泡用水,随后启动混匀装置将料粉溶解混匀,料液混匀后通过排液装置移至杯子20中,供待取用。冲泡信号为检测到操作人员按下冲泡键或者通讯单元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操作指令并到达用户预设的时间。

进一步的:

操作s1包括通过输入装置11设定储水装置中水温、料粉和冲泡用水的料液比、设定输入装置11上冲泡键的料液量;

执行操作s3后的t2时间段内未再次接收到冲泡信号,则执行操作sa:

sa:控制装置17调控加水装置向混匀装置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用水量依据混匀装置的大小决定),启动混匀装置进行自清洗,自清洗后通过排液装置将混匀装置内的液体排至废液箱内,并通过储存单元储存此时的时间。

执行操作sa后的t1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冲泡信号,则在下一次执行操作s3前先执行一次操作sa。

冲泡键设置有多个,各冲泡键冲泡的料液量相异。

步骤s3中,排液装置将混匀装置中的料液排出前,先通过传感器c检测是否在托盘上放置好杯子20;若检测到没有放置杯子20,则控制单元调控语音提示装置播报放入杯子20的提示信息;若检测到放置有杯子20,则启动排液装置将混匀装置中的料液移至杯子20中。

若液位传感器a检测到储水装置内的液位低于单次冲泡的最大用水量时,则控制单元调控语音提示装置播报补加用水的提示信息或者通过启动泵c自动补加。

若液位传感器b检测到废水箱32内的液位高于预设值时,则通过控制单元调控语音提示装置播报提示操作人员将废水箱32内的废水倒出的信息。具体的是将机壳10上的废水箱安装口14打开,将废水箱32取出倾倒即可。

若传感器d检测到储料装置中的料粉不足单次冲泡的最大用量时,则控制单元调控语音提示装置播报补加料粉的提示信息。

步骤s3中先通过加水装置向混匀装置中加入总用水量n倍的配制用水,然后启动混匀装置边混合边加入全部用量的料粉,料粉加完后再加入剩余量的配制用水,完全混匀后停止混匀装置的运转,n∈(0.3~0.5)。

另外,本发明中储料桶40中物料的管理方法,包括:

储料桶40中物料的按量取用操作:依据所需取用的物料总量和取料凹槽51a的体积分析得出取料棒50执行取料操作的次数m,然后调控取料棒50执行m次取料操作;

取料操作为:初始时取料棒50处于取料位,如图15、20所示,储料桶40内的物料落至取料凹槽51a内并填充满整个取料凹槽51a的槽腔,启动驱动机构a调节取料棒50沿方向a平移距离d1,如图16、21所示,然后启动驱动机构b调节取料凹槽51a翻转至槽口向下,使得取料棒50处于卸料位,如图17、22所示,取料凹槽51a内物料落至下方的混合罐60内;卸料结束后驱动机构b调节取料凹槽51a反向翻转使得取料凹槽51a的槽口向上布置,如图16、21所示,然后启动驱动机构a调节取料棒50沿方向b平移距离d1,使得取料棒50恢复至取料位,如图15、20所示,方向b和方向a为方向相逆的两个方向。

进一步的,取料棒每次取料前,先通过控制装置调控搅料机构运行2~3圈。

还包括,储料桶40中物料的补充操作:打开机壳10上与储料桶40桶口相对应布置的料盖15,将需要加入的物料从料盖15口处倒入即可,补充物料后关闭料盖15。

还包括,储料桶40清理操作:打开机壳10侧壁上的储料桶安装口13,然后打开储料桶40与机壳10之间的锁紧件(卡扣式可拆卸锁紧件/插接式可拆卸锁紧件),将储料桶40沿方向b平移距离d3,在平移过程中解锁板41c抵靠弹性卡爪53d的凸起部缩回至棒b内管腔内实现棒b与连接件53之间的解锁,如图18、22所示,随后继续平移储料桶40,储料桶40和棒b一同被移出机壳10,如图19、23所示;移出机壳10后将棒b从储料桶40内抽出,拆下储料桶40的桶底盖42,对储料桶40的储料区、装配区以及取料棒50分别进行清洁处理,清洁处理结束后,先将桶底盖42与储料桶40装配好,将棒b插入储料桶40内,随后将储料桶40和棒b一同沿方向a平推与连接件53、棒a进行装配,装配结束后闭合储料桶40与机壳10之间的锁紧件将储料桶40固定,然后关闭储料桶安装口13即可。

可以通过编程将控制程序和操控方法写入控制装置17,用以实现自动冲泡的操作。

具体的实施例为:

接通电源,启动咖啡机,向水箱内加入纯净水,确定取料凹槽51a的容积,输入装置11上设置有5个一键冲泡的冲泡键,分别标记为:键a、键b、键c、键d、键e。

一、参数设定:按下输入装置11上的“设置”按钮,显示装置12显示出设置菜单,设置菜单由上至下依次显示为“水温”-“料液比”-“键a”-“键b”-“键c”-“键d”-“键e”-“实时时间”-“时间t1”-“时间t2”项,按压输入装置11上的上、下按钮选取需要选定的项目:

设置水温:按压上、下按钮将光标移至“水温”项,然后按压“确定”,此时显示装置12显示出水温菜单,通过数字按钮输入想要设定的温度,如设置为90℃,则通过数字按钮输入90,按压“确定”按钮进行确认,然后按压“返回”按钮返回至设置菜单;

设置料液比:按压上、下按钮将光标移至“料液比”项,然后按压“确定”,此时显示装置12显示出料液比菜单,料液比菜单由上至下依次显示为“低浓”-“中浓”-“高浓”的等选项,按压上、下按钮将光标移至“低浓比”项,然后按压“确定”,屏幕上显示“料粉量”-“配水量”项;按压上、下按钮将光标移至“料粉量”项,然后按压“确定”,此时显示装置12显示料粉量菜单,通过数字按钮输入想要设定的料粉量,如设置为2取料凹槽51a,则通过数字按钮输入2,然后按压“确定”按钮进行确认,然后按压“返回”按钮返回至料液比菜单;然后按压下按钮将光标移至“配水量”项,然后按压“确定”,此时显示装置12显示配水量菜单,通过数字按钮输入想要设定的配水量,如设置为50ml,则通过数字按钮输入50,然后按压“确定”按钮进行确认,然后按压“返回”按钮返回至料液比菜单;同理对“中浓”、“高浓”进行设置,“中浓”设置为3取料凹槽51a料粉配50ml水、高浓设置为4取料凹槽51a配50ml水,都设置好后按压“返回”按钮返回至设置菜单。

冲泡键的设置,以键a为例进行说明:按压上、下按钮将光标移至“键a”项,然后按压“确定”,此时显示装置12显示出键a菜单,通过数字按钮输入想要设定的体积,如设置为50ml,则通过数字按钮输入50,按压“确定”按钮进行确认,然后按压“返回”按钮返回至设置菜单;若后续按压键a则冲泡50ml的料液;同上操作将键b设置为100ml,键c设置为150ml、键d设置为200ml、键e设置为250ml;后续随着婴儿的长大,可以随时改变各按钮的料液量。

设置实时时间:按压上、下按钮将光标移至“实时时间”项,然后按压“确定”,此时显示装置12显示出实时时间菜单,通过数字按钮输入当前时间,如当前时间为2017年-04月-13日-10时-36分-24秒,则通过数字按钮输入当前的时间,按压“确定”按钮进行确认,然后按压“返回”按钮返回至设置菜单;

设置时间t1:按压上、下按钮将光标移至“时间t1”项,然后按压“确定”,此时显示装置12显示出时间t1菜单,如设置为10h,通过数字按钮输入10,按压“确定”按钮进行确认,然后按压“返回”按钮返回至设置菜单;

设置时间t2:按压上、下按钮将光标移至“时间t2”项,然后按压“确定”,此时显示装置12显示出时间t2菜单,如设置为2h,通过数字按钮输入2,按压“确定”按钮进行确认,然后按压“返回”按钮返回至设置菜单。

完成上述各参数的设定,即可再次按压“返回”按钮返回主页菜单,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选择设置其他用以辅助准确快速冲泡的参数。主页菜单上显示当前水箱的水温和剩余水量、储料箱内的物料剩余量等等参数。

冲泡操作:

以下以冲泡100ml料液为例进行说明:操作人员将杯子20的盖子取下,然后将杯子20放在托台16上,按压下键c,这样控制装置17通过分析就可以得知,需要调控取料装置中的取料棒50运行4次,亦即取料4次,取用100ml的水冲泡。控制装置17具体调控一键冲泡的操作如下:控制装置17调控启动泵a先向混匀装置中加入30~50ml的水,并启动混匀装置,然后调控取料棒50取用物料4次,物料取用完成后,再次启动泵a向混匀装置中加入剩余量的水,然后混合使得料粉充分溶解,混匀后停止混匀装置。由于前述已经将杯子20放在托台16上,因此传感器c可以检测到杯子20,控制装置17可以启动泵b并调节三通阀的a路出口处于导通状态(如若检测不到杯子20,则控制装置17无法启动泵b和打开三通阀的a路,并调节语音装置播报语音提示操作人员放入杯子20),将混匀装置中的料液移至杯子20中,然后调控语音装置播报语音提示信息,提示操作人员取下杯子20。

取料棒50的取料操作具体如下:开始时,取料棒50处于取料位,气缸a调节棒b移出储料桶40使得取料凹槽51a与混合罐60的罐口相对应布置。然后驱动机构b(驱动电机37)调节棒b翻转180°使得取料棒50处于卸料位,使得料粉倒入混合罐60内,然后驱动机构b再调节取料棒50b再次翻转180°,随后启动气缸a调节取料棒50插至储料桶40内再次进行取料,如此重复4次,即可完成取料。

机壳10可以为注塑件构成,机壳10主要用于安装各装置,各装置在机壳10内的布置状态和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本发明未详细说明的各装置与机壳10之间的安装固定可以是螺栓装配、卡扣装配、插接装配、注塑一体成形、粘接剂粘接等等,这些常规的连接方式均可以实现各装置与机壳10之间的安装固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依据说明书中记载的布置状态和位置关系选用相应的常规连接方式将各装置与机壳10进行可靠的连接。

上述提供的咖啡机也可作为咖啡机、果汁机或者婴幼儿奶粉机进行使用。

本发明未能详尽描述的设备、机构、组件和操作方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设备、机构、组件和操作方法进行使用和实施。或者依据生活常识选用的相同设备、机构、组件和操作方法进行使用和实施。各组件的型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