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970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桌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桌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搬进了楼房居住,人们住进楼房后,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很大的进步,水电气具备,卫生条件也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有相当数量的住宅为一居和两居,家里通常都会配置桌子和座椅,一般都是桌子是桌子,座椅是座椅,桌子和座椅的功能不能整合到一起,从而占用了很多房屋空间,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多功能桌椅,用以提供一种兼具多种使用功能的家具,并且该家具可方便地在多种使用状态间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桌椅,包括:

后坐板部;

活动桌,位于所述后坐板部的前方,包括可前后移动的活动桌架和与所述活动桌架通过翻转连接件连接的可翻转桌板,所述翻转连接件用于控制所述可翻转桌板在外力作用下从所述活动桌架的桌板支撑部上翻转至活动桌架的后侧、以及控制所述可翻转桌板在外力作用下从所述活动桌架的后侧翻转至所述桌板支撑部上;

所述活动桌架移动至所述后坐板部相应的桌子位置时,所述可翻转桌板翻转至所述桌板支撑部上,所述多功能桌椅进入桌椅状态;

所述活动桌架移动至与所述后坐板部拼接时,所述可翻转桌板翻转至所述活动桌架的后侧且位于所述后坐板部的靠背位置,构成以所述后坐板部为坐板部、所述可翻转桌板为靠背部的第一座椅,所述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桌架包括支撑杆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桌板支撑部;所述桌板支撑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后坐板部的高度;

所述活动桌架与所述后坐板部拼接时,所述桌板支撑部位于所述后坐板部上方,形成所述第一座椅的部分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包括左侧支撑杆和右侧支撑杆;所述桌板支撑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撑杆上的左侧桌板支撑部和设置于所述右侧支撑杆上的右侧桌板支撑部;所述左侧支撑杆与右侧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坐板部包括第一后坐板部:

所述第一后坐板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桌架适配的拼接口,所述活动桌架与所述第一后坐板部拼接时,所述活动桌架插入所述拼接口中,构成所述第一座椅。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功能桌椅还可包括:

可前后移动的第一前坐板部,位于所述活动桌的前方,所述第一前坐板部的坐板与所述第一后坐板部的坐板处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所述第一前坐板部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座椅的坐板部拼接,构成第二座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坐板部包括第二后坐板部;

所述左侧支撑杆与右侧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后坐板部适配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活动桌架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后坐板部拼接时,所述第二后坐板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所述左侧桌板支撑部形成所述第一座椅的左侧扶手,所述右侧桌板支撑部形成所述第一座椅的右侧扶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功能桌椅还可包括:

可前后移动的第二前坐板部,位于所述活动桌的前方;

所述左侧支撑杆与右侧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前坐板部适配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前方,所述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所述第二前坐板部移动至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下方,所述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后坐板部与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的第二后坐板部拼接,构成所述第一座椅的坐板部;或者

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上方,所述连接杆上方设置有面板或者所述连接杆为面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坐板部或第二前坐板部上设置有可上下翻转的可翻转靠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桌板支撑部上设置有所述翻转连接件;

所述翻转连接件包括翻转杆,所述翻转杆的一端与相应的桌板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可翻转桌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翻转桌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靠垫;和/或

所述桌板支撑部上朝向所述后坐板部的一端呈圆弧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功能桌椅还可包括:

导向滑轨装置,用于引导所述活动桌架在所述后坐板部的前方进行前后移动、以及引导所述第一前坐板部或第二前坐板部在所述活动桌的前方进行前后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桌椅,包括:

桌架,包括支撑杆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桌板支撑部;所述支撑杆包括通过连接杆连接的左侧支撑杆和右侧支撑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面板或者所述连接杆为面板;所述桌板支撑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撑杆上的左侧桌板支撑部和设置于所述右侧支撑杆上的右侧桌板支撑部;

可翻转桌板,通过翻转连接件与所述左侧桌板支撑部和/或所述右侧桌板支撑部连接,所述翻转连接件用于控制所述可翻转桌板在外力作用下从所述桌板支撑部上翻转至所述桌架的后侧、以及控制所述可翻转桌板在外力作用下从所述桌架的后侧翻转至所述桌板支撑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连接件包括翻转杆,所述翻转杆的一端与相应的桌板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可翻转桌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翻转桌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靠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多功能桌椅兼具多种使用功能,并且可方便地在多种使用状态间切换,实现了一物多用,为用户节省了家具的占地空间,节省用户开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后坐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活动桌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c是图1b中活动桌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d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多功能桌椅在处于桌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e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多功能桌椅在处于座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f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翻转连接件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g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翻转连接件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h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前坐板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多功能桌椅在处于座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多功能桌椅在处于桌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前坐板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种多功能桌椅在处于座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种多功能桌椅在处于婴儿床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e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种多功能桌椅在处于书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后坐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种多功能桌椅处于桌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种多功能桌椅处于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d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五种多功能桌椅处于桌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e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六种多功能桌椅处于桌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f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六种多功能桌椅中处于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g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七种多功能桌椅处于桌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h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七种多功能桌椅处于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i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八种多功能桌椅处于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j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八种多功能桌椅处于婴儿床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k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八种多功能桌椅处于书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九种多功能桌椅处于桌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九种多功能桌椅处于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图1a至图1e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桌椅,包括:

后坐板部11;

活动桌12,位于后坐板部11的前方,包括可前后移动的活动桌架121、和与活动桌架121通过翻转连接件连接的可翻转桌板122,翻转连接件用于控制可翻转桌板122在外力作用下从活动桌架121的桌板支撑部上翻转至活动桌架121的后侧(如图1b所示)、以及控制可翻转桌板122在外力作用下从活动桌架121的后侧翻转至桌板支撑部上(如图1c所示),活动桌架121的后侧也就是活动桌架121朝向后坐板部11的一侧;

活动桌架121移动至后坐板部11相应的桌子位置时,可翻转桌板122翻转至活动桌架121的桌板支撑部上,多功能桌椅进入桌椅状态(如图1d所示);

活动桌架121移动至活动桌架121与后坐板部11拼接时,可翻转桌板122翻转至活动桌架121的后侧且位于后坐板部11的靠背位置,构成以后坐板部11为坐板部、可翻转桌板122为靠背部的第一座椅1,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如图1e所示)。

上述多功能桌椅中,当活动桌架通过前后移动与后坐板部拼接时,可翻转桌板翻转至上述活动桌架的后侧且位于后坐板部的靠背位置(例如紧靠在后坐板部的靠背上、或者后坐板部没有靠背时可翻转桌板位于后坐板部的靠背方位,等类似结构),此时,构成以后坐板部为坐板部、可翻转桌板为靠背部的第一座椅,从而此时展示在用户面前的是第一座椅,多功能桌椅进入了座椅状态;

当活动桌架移动至后坐板部相应的桌子位置时,可翻转桌板翻转至活动桌架的桌板支撑部上(即可翻转桌板放置在桌板支撑部上),形成一个桌子供用户使用,此时,还有后坐板部可供用户坐卧,多功能桌椅进入桌椅状态;

由此可见,上述多功能桌椅,可根据需要在桌椅状态、座椅状态间随意变换,实现了一物多用,为用户节省了家具的占地空间,节省用户开支。

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桌架可包括支撑杆和设置于支撑杆上的桌板支撑部;桌板支撑部的高度优选为高于后坐板部的坐板高度;活动桌架与后坐板部拼接时,桌板支撑部可位于后坐板部的坐板上方,形成第一座椅的部分结构例如扶手等,使得第一座椅的结构紧凑、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支撑杆可实施为左侧支撑杆123和右侧支撑杆124;桌板支撑部可实施为设置于左侧支撑杆123上的左侧桌板支撑部125和设置于右侧支撑杆124上的右侧桌板支撑部126;左侧支撑杆123与右侧支撑杆124之间通过连接杆127连接。上述两侧桌板支撑部可以更好地支撑可翻转桌板,使得可翻转桌板翻转到桌板支撑部上时,所形成的桌子更加稳固耐用。在上述两侧桌板支撑部之间,还可以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桌板支撑部,该至少一个桌板支撑部分别固定于上述连接杆上,此时,活动桌架包括多个桌板支撑部(该多个桌板支撑部为上述两侧桌板支撑部和上述至少一个桌板支撑部),相邻两个桌板支撑部之间的间隔距离可根据需要设计,当间隔距离为预设距离如一个座位的距离时(如间隔距离大于50厘米),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上述多个桌板支撑部位于后坐板部的坐板上方,相当于上述多个桌板支撑部将后坐板部的坐板分隔为多个座位区域,从而使得拼接而成的第一座椅具有多个分隔座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桌板支撑部的数目可以为一个,该个桌板支撑部的上表面设计为桌面面板;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该个桌板支撑部可位于后坐板部的坐板的上方,成为内嵌于第一座椅中的一个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桌板支撑部上可设置有翻转连接件;翻转连接件可包括翻转杆,翻转杆的一端与相应的桌板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可翻转桌板连接。以图1b中左侧桌板支撑部和右侧桌板支撑部为例,如图1f所示,左侧桌板支撑部125和右侧桌板支撑部126上分别设置有翻转连接件;翻转连接件可包括翻转杆41,翻转杆41的一端411与相应的桌板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412与可翻转桌板122(图未示出)连接。其中,翻转杆41的一端411可以转动连接在桌板支撑部的侧面;或者在桌板支撑部的内部,沿着翻转杆41的翻转面开设一空腔42(如图1g所示),将翻转杆41的一端转动连接至该空腔42中、另一端与可翻转桌板122(图未示出)连接,这样可以将翻转杆41隐藏在空腔内,不被人看到,更加美观。翻转杆41以与桌板支撑部的连接点o为圆心进行旋转,旋转方向如图1g中箭头线所指方向。

上述翻转连接件,可使得多功能桌椅进入桌椅状态时,可翻转桌板的下表面与桌板支撑部接触,形成桌子;当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可翻转桌板作为第一座椅的靠背使用,此时可翻转板的下表面作为了第一座椅的靠背的人体支撑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翻转桌板的下表面可设置靠垫,这样,当多功能桌椅进入桌椅状态时,靠垫位于可翻转桌板的下表面,不影响桌子的使用;当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靠垫自动出现在第一座椅的靠背的人体支撑面上,不需要用户手动在第一座椅上铺设靠垫,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桌板支撑部上朝向后坐板部的一端d呈圆弧状,便于可翻转桌板无障碍地翻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桌椅可实施为多种结构,根据进入座椅状态时活动桌与前坐板、后坐板的组合特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几种实施方式,例如椅包桌方式、桌包椅方式,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椅包桌方式

在此种方式下,后坐板部11可实施为第一后坐板部,图1a所示结构即为第一后坐板部,第一后坐板部上设置有与活动桌架121适配的拼接口100,活动桌架121与第一后坐板部拼接时,活动桌架121插入拼接口100中(如图1e所示),构成第一座椅1。此种方式形成的第一座椅结构紧凑、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h、2、2a上述多功能桌椅还可包括:

可前后移动的第一前坐板部21(如图1h所示),位于活动桌12的前方,第一前坐板部21的坐板与第一后坐板部的坐板处于同一水平面;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即活动桌架121移动至活动桌架121与后坐板部11拼接后,形成第一座椅1时),第一前坐板部21移动至与第一座椅1的坐板部拼接,构成第二座椅2(如图2所示);多功能桌椅进入桌椅状态时(即活动桌架121移动至后坐板部11相应的桌子位置,可翻转桌板122翻转至活动桌架121的桌板支撑部上时),第一前坐板部21移动至活动桌12的前方一定距离处,作为单独的座椅来使用(如图2c所示),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桌子、两个座椅,可供多人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d所示,第一前坐板部21还可设置有可翻转靠背22。如图2c所示,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即构成第二座椅2时),可翻转靠背22翻转于第一前坐板部21的下部成为第二座椅2的面板;或者,如图2d所示,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即构成第二座椅2时),可翻转靠背22翻转于第一前坐板部21的靠背位置,第二座椅便变身为一张婴儿床3了。多功能桌椅进入桌椅状态时,可翻转靠背22翻转于第一前坐板部21的上部成为第一前坐板部21的靠背。

另外,当用户只需要一个座椅和一个桌子时,如图2e所示,还可以将活动桌12移动至第一后坐板部11相应的桌子位置,将可翻转桌板122翻转至活动桌架121的桌板支撑部上,而将第一前坐板部21移动至与活动桌12拼接,此时多功能桌椅进入了书桌状态。

二、桌包椅方式

在此种方式下,如图3a所示,后坐板部11可实施为第二后坐板部31,此时,活动桌架包括支撑杆和设置于支撑杆上的桌板支撑部,其中,支撑杆可实施为左侧支撑杆123和右侧支撑杆124;桌板支撑部可实施为设置于左侧支撑杆123上的左侧桌板支撑部125和设置于右侧支撑杆124上的右侧桌板支撑部126,如图3b所示,左侧支撑杆123与右侧支撑杆124之间设置有与第二后坐板部31适配的第一容纳空间,如图3c所示,活动桌架移动至与第二后坐板部31拼接、可翻转桌板122翻转至活动桌架的后侧且位于第二后坐板部31的靠背位置时,第二后坐板部31位于第一容纳空间中形成另一种第一座椅4的坐板部;左侧桌板支撑部126形成第一座椅4的左侧扶手,右侧桌板支撑部125形成第一座椅4的右侧扶手。此时,第二后坐板部31可以作为第一座椅4的坐板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d所示,上述多功能桌椅还可包括:

可前后移动的第二前坐板部32,位于活动桌的前方;

左侧支撑杆123与右侧支撑杆124之间设置有与第二前坐板部32适配的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的前方,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第二前坐板部32移动至第二容纳空间中,此时,第二前坐板部32与第二后坐板部31可拼在一起,共同作为另一种第二座椅的坐板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d所示,连接杆127可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的下方;第二后坐板部31移动至第一容纳空间中、第二前坐板部32移动至第二容纳空间中时,第二后坐板部31与第二前坐板部32拼接,构成另一种第二座椅的坐板部,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例如连接杆127是将左侧支撑杆123与右侧支撑杆124的底端连接起来的一个面板,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在该面板的上方,第二后坐板部31和第二前坐板部32移动至相应容纳空间中并拼接,从而构成第二座椅的坐板部。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e所示,连接杆可实施为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的上方的面板33;如图3f所示,当第二后坐板部31移动至第一容纳空间中、可翻转桌板翻转至活动桌架的后侧时,该面板33便成为了又一种第一座椅5的坐板,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如图3g所示,当多功能桌椅还包括第二前坐板部32时,连接杆同样可实施为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上方的面板34;如图3h所示,第二后坐板部31和第二前坐板部32移动至相应容纳空间中,可翻转桌板翻转至活动桌架的后侧时,便形成了再一种第二座椅6,该面板34便成为了再一种第二座椅6的坐板,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就是呈杆状,在该连接杆上设置面板,该面板同样可作为第二座椅的坐板来使用,这里不再冗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i所示,第二前坐板部32(被可翻转靠背35遮挡,图未示出)还可设置有可翻转靠背35;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可翻转靠背35翻转于第二前坐板部32的下部成为第二座椅6的面板;或者,如图3j所示,多功能桌椅进入桌椅状态时,可翻转靠背35翻转于第二前坐板部32的靠背位置,第二座椅6便变身为另一种婴儿床7了。多功能桌椅进入桌椅状态时,可翻转靠背35翻转于第二前坐板部32的上部成为第二前坐板部32的靠背。

另外,当用户只需要一个座椅和一个桌子时,如图3k所示,还可以将活动桌13移动至第二后坐板部31相应的桌子位置,而将第二前坐板部移动至第二容纳空间,此时多功能桌椅进入了书桌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用户使用,上述多功能桌椅还可包括导向滑轨装置,用于引导活动桌架在后坐板部的前方进行前后移动、以及引导前述第一前坐板部或第二前坐板部在活动桌的前方进行前后移动。上述导向滑轨装置可设置于多功能桌椅的下方,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前坐板部(即第一前坐板部或第二前坐板部)、后坐板部和活动桌架的底部,以避免妨碍用户使用座椅。上述导向滑轨装置可实施为如下几种方式:

方式1:是类似于家居抽屉滑轨的双向滑轨,该双向滑轨的一端与后坐板部左端(或右端)的底部连接、该双向滑轨的中间部位与活动桌架的左端(或右端)的底部连接、该双向滑轨的另一端与第一前坐板部或第二前坐板部的左端(或右端)的底部连接。当第一前坐板部或第二前坐板部受力时,该双向滑轨伸缩,从而控制第一前坐板部或第二前坐板部前后移动;或者当活动桌受力时,该双向滑轨伸缩,从而控制活动桌前后移动。

方式2:是导轨和滑块方式,在前坐板部、后坐板部和活动桌架的底部分别对称安装两根直线轨道,活动桌架底部的轨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两个滑块,滑块分别与活动桌架底部的轨道、前坐板部底部的轨道、后坐板部底部的轨道连接,这样通过滑块在轨道上的滑动,活动桌架、前坐板部就可以前后移动了。

方式3:与方式2类似,只是将直线轨道换成空腔轨或者吊轨,滑块换成空腔轮或者吊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功能桌椅,可根据需要在桌椅状态、座椅状态、婴儿床状态等多种状态间随意变换,实现了一物多用,为用户节省了家具的占地空间,节省用户开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桌椅,如图4a、4b所示,包括:

桌架,包括支撑杆和设置于支撑杆上的桌板支撑部;支撑杆包括通过连接杆连接的左侧支撑杆401和右侧支撑杆402;连接杆上设置有面板(图未示出)或者连接杆实施为一个面板405;桌板支撑部包括设置于左侧支撑杆401上的左侧桌板支撑部403和设置于右侧支撑杆402上的右侧桌板支撑部404;

可翻转桌板406,通过翻转连接件与左侧桌板支撑部403、右侧桌板支撑部404中的任一桌板支撑部或该两个桌板支撑部连接,翻转连接件用于控制可翻转桌板406在外力作用下从桌板支撑部上翻转至桌架的后侧、以及控制可翻转桌板406在外力作用下从桌架的后侧翻转至桌板支撑部上。

上述多功能桌椅,当可翻转桌板翻转至桌板支撑部上时,可翻转桌板被桌板支撑部支撑,上述多功能桌形成一个桌子,进入桌子状态(如图4a所示);当可翻转桌板翻转至桌架的后侧时,上述多功能桌椅变形为一个座椅,进入座椅状态,上述面板是该座椅的坐板、上述左侧支撑杆和右侧支撑杆是该座椅的支架、上述左侧桌板支撑部和右侧支撑部是该座椅的扶手、上述可翻转桌板是该座椅的靠背(如图4b所示)。因此,上述多功能桌椅可根据需要在座椅状态和桌子状态之间变换,一物多用,节省占地空间,节省用户开支。

在一个实施例中,翻转连接件可实施为翻转杆,翻转杆的一端与相应的桌板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可翻转桌板连接。优选地,可以在左侧桌板支撑部403和右侧桌板支撑部404上分别设置有翻转杆,设置方式可参考图1f和图1g所示,左侧桌板支撑部403上设置翻转杆的方式与左侧桌板支撑部125上设置翻转杆的方式相同,右侧桌板支撑部404上设置翻转杆的方式与右侧桌板支撑部126上设置翻转杆的方式相同。

上述翻转连接件,可使得多功能桌椅进入桌子状态时,可翻转桌板的下表面与桌板支撑部接触,形成桌子;当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可翻转桌板作为座椅的靠背使用,此时可翻转板的下表面作为了座椅的靠背的人体支撑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翻转桌板的下表面可设置靠垫,这样,当多功能桌椅进入桌子状态时,靠垫位于可翻转桌板的下表面,不影响桌子的使用;当多功能桌椅进入座椅状态时,靠垫位于座椅的靠背的人体支撑面上,不需要用户手动在座椅上铺设靠垫,方便用户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