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311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水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作为盛水和饮水容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而保温水杯以其能够保持水温使得人们在寒冷的条件下能够饮用温度适中的饮用水。但是,现有保温水杯的若保温效果极佳,而且保温时间较长,当人们将热水倒入保温水杯后,当有饮水需求时水温较高不能立即饮用,打开杯盖散热又不能快速降温,给人们的使用带来的诸多不便;若保温效果差,则保温杯内的水温下降快,当人们饮用时水温较凉,不能满足饮用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设计出55度杯,55度杯是利用水杯内胆夹层的特殊液体吸收热量达到降温效果,从而满足人们饮用的需求,但是当需要降温第二杯水时,需要与第一杯水间隔1小时,由于夹层内的特殊液体吸收热量是有限的,吸收的热量也是需要较长时间散出后才能继续工作。

因此,提供一种散热水杯,以期结构简单,能实现对内部的热水进行快速降温,使得热水降温的温差小,同时能够连续多次注入热水实现降温,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水杯,以期结构简单,能实现对内部的热水进行快速降温,使得热水降温的温差小,同时能够连续多次注入热水实现降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水杯,包括具有开口端的筒状内胆,所述筒状内胆外间距设置有外壳,所述筒状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密闭腔,所述密闭腔通过开设在所述外壳上部的散热口与外界贯通,所述密闭腔内下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处设置有进气扇,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可开合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密闭腔贯通,所述散热通道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内胆的开口端面,所述进气扇依次电连接有温控开关、开关和电源。

优选地,所述密闭腔内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内胆的外壁固接,所述散热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内胆的高度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为矩形片状结构,其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散热片绕所述内胆的外圆周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散热通道包括滑套和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套内的滑管,所述滑套的底部于所述密闭腔贯通,其顶部与所述内胆的开口端面平齐,所述滑管的自由端为密闭结构,其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滑管的自由端伸出所述滑套,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内胆的开口端使得密闭腔与外界贯通。

优选地,所述滑套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孔,所述长孔内滑动设置有扳手,所述扳手与所述滑管的外壁固接,所述扳手相对所述长孔运动使得所述滑管伸出或缩回所述滑套。

优选地,所述长孔内设置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使得所述扳手滑动位置保持。

优选地,所述散热孔为矩形长孔,所述散热孔的长度为外壳高度的1/10,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散热孔绕所述外壳圆周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孔为长条孔,所述进气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进气孔绕所述外壳外周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扇设置在各所述进气孔的上方,且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底部外侧,所述进气扇包括扇叶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固接,所述扇叶的出风面朝向所述内胆的底部端面。

优选地,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开关的基座与所述外壳固接,所述开关的操作键凸出于所述外壳;所述温控开关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内,且与所述内胆的外壁固接;所述外壳底端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且固接在所述电池仓内,所述电池仓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散热水杯,包括具有开口端的筒状内胆,所述筒状内胆外间距设置有外壳,所述筒状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密闭腔,所述密闭腔通过开设在所述外壳上部的散热孔与外界贯通,所述密闭腔内下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处设置有进气扇,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可开合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密闭腔贯通,所述散热通道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内胆的开口端面,所述进气扇依次电连接有温控开关、开关和电源。上述散热水杯为双层结构,包括内胆和外壳,外壳间隔包裹在内胆的外侧,外壳与内胆之间形成空腔即密闭腔,该密闭腔通过设置在外壳上部(靠近杯口一侧)散热孔与外界贯通,在外壳下部(靠近杯底一侧)通过进气孔与外界贯通,在进气孔出设置有进气扇,该进气扇使得外界空气经过进气孔进入到密闭腔内,同时在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散热通道,该散热通道为可开合结构,其底部与密闭腔贯通,顶部具有出风口,且出风口朝向内胆的开口端面,即热水水面处,同时进气扇依次电连接有温控开关、开关和电源,且连接方式为串联,温控开关设置在密闭腔内,用于感应密闭腔内温度,当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该温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开关用于接通电路,使得进气扇能够正常工作。

上述水杯在使用时,打开杯盖,可以将热水直接导入内胆,也可以是事前储存在内胆里的热水,温控开关感应到温度超过预设温度(该温度为人们最佳饮用温度)时,温控开关闭合,用户手动将散热通道打开的同时使得开关闭合电路接通,进气扇工作,进气扇工作使得外界空气经由进气孔进入密闭腔底部,在进气扇的作用下空气自下而上运行,运行的空气分成两路,一路在密闭腔内运行,另一路在散热通道内运行,在密闭腔内的空气在运行过程中与内胆外壁接触进行热传导,最终经过散热孔排出密闭腔,使得内胆内热水底部和中部的温度降低;进入散热通道的空气在正压的作用下经由散热通道从出风口排出后吹向内胆的开口端,即出现热水的水面,使得热水表面进行降温的同时还对内胆内热水在正压风的作用下起到一定的循环的作用,并提高了散热效率。

基于上述结构,部件少,结构简单,利用流动的空气同时对内胆内的热水的底部、中部和顶部进行同时降温,从而使得热水的温度快速降低,同时保证热水内部降温的温差较小,降温效果更加均匀;同时可以重复对倒入内胆内的热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了饮水量大等待时间短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散热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散热水杯主视剖视示意图。

其中,

1为内胆,11为散热片;

2为外壳;21为散热孔,22为散热通道,221为长孔,222为扳手,223为滑管,224滑套,225为限位件,23为进气孔,24为密封板,25为挡板,26为开关,27为充电接口,28为电池仓,281为电池,282为充电模块,29为进气扇,291为电机,292为扇叶,293为支架。

具体实施例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散热水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散热水杯主视剖视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散热水杯,包括具有开口端的筒状内胆1,所述筒状内胆1外间距设置有外壳2,所述筒状内胆1和所述外壳2之间形成密闭腔,所述密闭腔通过开设在所述外壳2上部的散热孔21与外界贯通,所述密闭腔内下部设置有进气孔23,所述进气孔23处设置有进气扇29,所述外壳2上设置有可开合的散热通道22,所述散热通道22与所述密闭腔贯通,所述散热通道22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内胆1的开口端面,所述进气扇29依次电连接有温控开关、开关26和电源。上述散热水杯为双层结构,包括内胆1和外壳2,外壳2间隔包裹在内胆1的外侧,外壳2与内胆1之间形成空腔即密闭腔,该密闭腔通过设置在外壳2上部(靠近杯口一侧)散热孔21与外界贯通,在外壳2下部(靠近杯底一侧)通过进气孔23与外界贯通,在进气孔23出设置有进气扇29,该进气扇29使得外界空气经过进气孔23进入到密闭腔内,同时在外壳2的外部设置有散热通道22,该散热通道22为可开合结构,其底部与密闭腔贯通,顶部具有出风口,且出风口朝向内胆1的开口端面,即热水水面处,同时进气扇29依次电连接有温控开关、开关26和电源,且连接方式为串联,温控开关设置在密闭腔内,用于感应密闭腔内温度,当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该温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开关26用于接通电路,使得进气扇29能够正常工作。

上述水杯在使用时,打开杯盖,可以将热水直接导入内胆1,也可以是事前储存在内胆1里的热水,温控开关感应到温度超过预设温度(该温度为人们最佳饮用温度)时,温控开关闭合,将散热通道22打开,此时开关26闭合使得进气扇29工作,进气扇29工作使得外界空气经由进气孔23进入密闭腔底部,在进气扇29作用下空气自下而上运行,运行的空气分成两路,一路在密闭腔内运行,另一路在散热通道22内运行,在密闭腔内的空气在运行过程中与内胆1外壁接触进行热传导,最终经过散热孔21排出密闭腔,使得热水底部和中部的温度降低;进入散热通道22的空气在正压的作用下经由散热通道22从出风口排出后吹向内胆1的开口端,即出现热水的水面,使得热水表面进行降温的同时还对内胆1内热水在正压风的作用下起到一定的循环的作用,并提高了散热效率。

基于上述结构,部件少,结构简单,利用流动的空气同时对内胆1内的热水的底部、中部和顶部进行同时降温,从而使得热水的温度快速降低,同时保证热水内部降温的温差较小,降温效果更加均匀;同时可以重复对倒入内胆1内的热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了饮水量大等待时间短的有益效果。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温控开关的预设温度为45℃-55℃之间,该区间的热水温度能够有效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设置温控开关一方面能够实时对温度进行监测,另一方面开关26闭合当温度到达引用温度后及时断开电路,从而节省电池281电量,有效降低了使用的费用。同时上述内胆1一般为不锈钢材质,该材质为食品级,该材质的热传导性佳,能够有效将热量传导,从而进一步缩短热水降温的时间。再者,上述散热孔21和进气孔23的孔口形式可以为圆形、矩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另外,上述电池281为可充电电池,一方面能够实现电池281的重复使用,节省使用费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保护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对热水降温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保证内部温差保持在5℃以内,从而更好的保证降温后的热水冷热均匀,保证用户的应用需求。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密闭腔内设置有散热片11,所述散热片11与所述内胆1的外壁固接,所述散热片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内胆1的高度方向一致。在密闭腔的内设置有散热片11,该散热片11一端与内胆1的外壁固接,另一端悬置在密闭腔内,同时散热片11的长度方向与内胆1的高度方向一致,即散热片11的长度方向与内胆1的长度方向平行,此时散热片11与内胆1相连,内胆1里的热水通过内胆1将热量传导至散热片11上,通过散热片11再将热量传导至密闭腔的流动空气中,通过流动空气将热量传导至外界,从而实现热水的快速降温。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散热片11为金属材质,该金属材质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为不锈钢、铜、银、或金等材质,再次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另外散热片11的长度一般与内胆1的高度一致,当然在满足设计和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增加或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11为矩形片状结构,其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散热片11绕所述内胆1的外圆周向等间距设置。上述散热片11为矩形片状结构,该种结构的通过两侧的幅面进行散热,此时散热面积大,从而使得效率高,同时散热片11的数量为多个,且设置方式为环内胆1外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通过将内胆1外圆周等间距设置散热片11一方面能够使得热水降温更加迅速,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热水内部降温均匀,提高用户饮用的舒适性。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散热片11的宽度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和使用需求进行确定,当然在保证外壳2能够有效握持的基础上散热片11越宽散热的效果越佳,同时散热片11的数量和相邻两片散热片11的间隔距离需要考虑具体的设计和使用需求,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散热通道22包括滑套224和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套224内的滑管223,所述滑套224的底部于所述密闭腔贯通,其顶部与所述内胆1的开口端面平齐,所述滑管223的自由端为密闭结构,其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滑管223的自由端伸出所述滑套224,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内胆1的开口端使得密闭腔与外界贯通。上述散热通道22为伸缩结构,包括滑套224和滑动设置在滑套224内的滑管223,且两者相贯通,滑套224的底部于密闭腔的底部贯通,滑管223的顶部为密封结构,在滑管223顶部的侧壁开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内胆1的开口端,即吹向水面,不使用时,滑管223回缩在滑套224内,此时散热通道22为一端封闭结构,当使用时,滑管223相对滑套224伸出,此时位于滑管223顶端侧壁的出风口露出,散热通道22为外界与密闭腔相连通结构,进入散热通道22内的流动空气能够吹向水面实现对热水水面的有效降温。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散热通道22设置方向与内胆1的长度方向一致,该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制造时节省材质能够有效降低制造的成本,另一方面用户操作滑管223伸缩时较为便捷,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同时滑套224的一端与杯口的顶端平齐,另一端与密闭腔的底部平齐,能够有效保证空气的流通,从而保证散热效果,而滑管223的长度小于滑套224的长度,在滑管223自由端(顶端)可以设置限位件225,以此来有效减少滑管223的长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滑管223和滑套224可以为塑料材质也可以为金属材质,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同时滑套224和滑管223之间采取密封结构,即在滑管223相对滑套224滑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漏气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保证散热效果。另外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滑管223的滑动方向呈锐角,该锐角范围为30°-60°,此时能够使得出风能够有效出现水面,进一步保证热水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所述滑套224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孔221,所述长孔221内滑动设置有扳手222,所述扳手222与所述滑管223的外壁固接,所述扳手222相对所述长孔221运动使得所述滑管223伸出或缩回所述滑套224。上述滑套224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孔221,且长孔221内滑动设置扳手222,扳手222的一端与滑管223的外壁固接,当需要将滑管223相对滑套224伸出时,需要使得扳手222沿长孔221向上(朝向出风口一侧)滑动,当需要将滑管223相对滑套224回缩时,需要将扳手222沿长孔221向下(远离出风口一侧)滑动,通过设置扳手222实现用户的有效操作,进而保证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扳手222形状为凸出于长孔221外侧的块状结构,在用户操作的端面上设置防滑结构,从而进一步保证用户使用过程中操作的精准性。该扳手222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再次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具体地,所述长孔221内设置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使得所述扳手222滑动位置保持。上述长孔221内设置阻尼件,该阻尼件可以为设置在长孔221长度方向的橡胶层,也可以为设置在长孔221长度方向上的弹性件,当扳手222滑动过程中因为需要将滑动位置进行保持,从而保证滑管223相对滑套224的伸出长度,所以设置阻尼件能够有效将滑动位置进行保持,进一步保证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散热孔21为矩形长孔,所述散热孔21的长度为外壳2高度的1/10,所述散热孔21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散热孔21绕所述外壳2圆周向等间距设置。上述散热孔21为矩形长孔,该种结构的孔加工便捷,能够有效降低制造的成本,同时散热孔21的长度为外壳2高度的1/10,该结构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散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在不需要进行散热是能够有效将热水的温度进行保持,从而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储水需求。同时散热孔2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各散热孔21环外壳2圆周向等间距设置,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增大流动空气的出口面积,从而进一步保证散热效果,有效缩短降温的时间,进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散热孔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壳2的长度方向呈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为锐角,即散热孔21相对外壳2均为斜向设置,此时散热孔21的长度横跨至少三片散热片11,该种结构能够增强散热效果使得热水能够实现快速均匀降温,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散热孔21处设置有挡板25,该挡板25为上下滑动结构也可为内外旋转重叠开闭结构,当需要进行保温不需要进行散热是,将挡板25向上滑动或旋转使得散热孔21关闭从而实现保温,当需要进行散热时将挡板25向下滑动使得散热孔21打开从而实现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23为长条孔,所述进气孔2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壳2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进气孔23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进气孔23绕所述外壳2外周向等间距设置。上述进气孔23为长条孔,该种结构的孔加工便捷,能够有效降低制造的成本,该结构能够有效保证进气效果,进而提高散热效果。同时进气孔23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各进气孔23环外壳2圆周向等间距设置,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增大流动空气的进口面积,从而进一步保证散热效果,有效缩短降温的时间,进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进气孔23处设置有密封板24,该密封板24为上下滑动结构也可为内外旋转重叠开闭结构,当需要进行保温不需要进行散热是,将密封板24向上滑动或旋转使得进气孔23关闭从而实现保温,当需要进行散热时将密封板24向下滑动使得进气孔23打开从而实现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扇29设置在各所述进气孔23的上方,且设置在所述内胆1的底部外侧,所述进气扇29包括扇叶292和电机291,所述电机291与所述外壳2的内壁固接,所述扇叶292的出风面朝向所述内胆1的底部端面。上述进气扇29在各进气孔23和内胆1底部的中间,包括电机291和扇叶292,其中电机291通过支架293与外壳2内部进行固定,扇叶292的出风面朝向内胆1底部端面,电机291驱动扇叶292转动形成负压,外界空气经过进气孔23进入密闭腔,经过扇叶292吹向内胆1底部,从而实现对热水的热传导,进而实现热水的降温。进气扇29设置位置能够有效将外界空气导入密闭腔内,从而使得空气进行循环导热,而扇叶292的出风面朝向内胆1底部,能够使得经进气孔23进入密闭腔的空气与内胆1的接触面积最大,从而进一步保证散热的高效性,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具体地,所述开关26设置在所述外壳2上,所述开关26的基座与所述外壳2固接,所述开关26的操作键凸出于所述外壳2;所述温控开关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内,且与所述内胆1的外壁固接;所述外壳2底端设置有电池仓28,所述电池281为可充电电池,且固接在所述电池仓28内,所述电池仓28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充电接口27,所述充电接口27通过充电模块282与所述电池281连接。上述结构中,将开关26设置在外壳2上,使得开关26的基座与外壳2固定,同时开关26的按键凸出于外壳2,有效保证用户使用时操作的便捷性,同时温控开关设置在密闭腔内部,并且与内胆1的外壁固接,此时温控开关能够实时监测内胆1的温度,从而间接监测热水的温度,当温度高于温控开关的预设温度时,温控开关闭合,实现电路在该处的接通,当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温控开关断开,实现电路在该处的断开,也就是说,当开关26接通后能够通过温控开关实现电路根据温度的变化自动接通或断开电路,有效提高了操作的智能性,进一步保证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同时能够实现电池281的节能;将电池仓28设置在外壳2的底端,该结构能够实现将整体结构的重心下降,有效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电池281为可充电电池,该种结构能够实现电池281的多次反复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用户使用的成本,同时在外壳2上设置充电接口27,并且通过充电模块282实现对电池281的充电,从而保证电池281能够稳定持续的工作,便于用户的使用。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