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型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7137发布日期:2018-10-09 19:5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更换型百叶窗,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更换型百叶窗:为了可以提高窗的隔热性能而简单更换设置于窗室外侧的百叶片。



背景技术:

通常,在建筑物的墙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出入通道及通风、采光等的目的地窗,并由玻璃板及包围其的框架形成,如墙壁一样被固定或者通过滑动或通过铰链的旋转方式进行开闭。

以往,为了调节从外部向室内流入的光的量或为了保护隐私而防止外部窥视而主要使用窗帘,在频繁暴露的窗帘的情况下,因污损及灰尘产生等管理的不便,近来,主要使用简单的辊或卷帘形式的百叶窗。

这种百叶窗装置对各种窗的外壁及前端进行额外的施工而成,需要在天花板或上部框架需设置可支撑百叶窗装置的托架。此时,在设置面为水泥或钢筋结构的情况下,为了设置托架,不仅需要如钻孔机的特定工具等,而且还会发生基于设置过程复杂所带来的繁琐或在托架设置面产生损伤等的问题。

而且,随着按照要设置的窗的规格进行个别制造,需要昂贵的施工费,且有损于建筑物的美观。即,通常,在完成与建筑物的窗有关的施工的状态下,百叶窗装置需要通过追加作业来设置,为此,消耗了额外的工作人员、时间及经费,百叶窗装置的幅度和宽度不得不从窗的框架外部面突出,因此,在对多数窗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随着每个百叶窗装置突出安装,尤其,对呈幕墙形态的结构的现代建筑物来说,外观并不理想。

并且,通常,百叶窗并非设置于室内侧来提高窗的隔热性能,而是用于进行遮光,在欧洲,尤其,包括德国在内的北欧国家和韩国及日本等国家,强力推进窗隔热性能的加强,美国、英国、澳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作为建议配置提出热传递系数、气密性能及太阳热增益系数(solarheatgaincoefficient,以下shgc),而不是义务事项。

另一方面,窗为对建筑物能量消耗起到最大作用的外皮要素,但是,一旦设置,在15年至20年之内无法更换,因此,所选择的窗尤为重要。

并且,在租赁建筑物的情况下,与用途无关地,即使存在统一适用的窗不符合用途和内部装修,也只能照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更换型百叶窗:设置于窗的室外侧来提高窗的隔热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更换型百叶窗:百叶片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旋转轴,可简单地维护维修百叶窗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更换型百叶窗可包括:框架,形成有开口部;窗,与上述框架的室内侧相结合,用于使太阳光透过;调节装置,设置于位于上述窗的上端的上述框架的内侧来使多个金属线依次进行旋转;板条,两端部与在上述调节装置中进行旋转的上述金属线相结合来进行旋转及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用于对太阳光进行阻隔;以及热桥阻隔装置,通过上述调节装置与上述板条的依次进行旋转,在收容上述板条两端部的上述框架的内部突出,来提高上述板条与上述框架之间的隔热性能。

上述框架包括:上部框架,在内部收容上述调节装置,为了维护维修上述调节装置,设置有能向室内侧进行拆装的拆装框架;侧面框架,从上述上部框架的两端部分别向下端延伸来收容上述板条的两端部,设置有上述热桥阻隔装置;以及下部框架,两端部与上述侧面框架的下端相结合,用于向外部排出通过上述窗及上述板条产生的结露水及雨水。

上述侧面框架包括:支撑框架,从上述上部框架的两端部分别沿着垂直方向延伸而成;延伸框架,从上述支撑框架的两端部分别向上述板条侧延伸来在内侧形成使上述板条沿着垂直方向进行移动的移动空间;以及引导框架,设置于上述移动空间,用于收容上述热桥阻隔装置,以使上述热桥阻隔装置可向上述板条侧进行移动的方式对上述热桥阻隔装置进行引导。

上述热桥阻隔装置包括:热桥阻隔材料,以上述板条为中心分别设置于上述板条的两端部,以收容于一个以上的上述板条的内侧;引导板,从上述热桥阻隔材料向上述支撑框架侧延伸来收容于上述引导框架;以及旋转装置,设置于上述热桥阻隔材料的上部,通过上述调节装置进行旋转,用于使上述热桥阻隔材料和上述引导板向上述板条侧进行移动。

上述板条包括:旋转轴,两端部分别收容于上述框架的两侧面;延伸板,从上述旋转轴的两侧面分别突出,根据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进行旋转;以及百叶片,分别通过强行扣入的方式插入于上述延伸板的两侧面,当沿着垂直方向进行旋转时,与相邻的上述板条相接触。

上述百叶片包括:第一百叶片,用于收容形成于上述板条一侧面的上述延伸板;以及第二百叶片,用于收容上述第一百叶片和另一侧面的上述延伸板,根据上述板条的旋转,为了提高与相邻的上述第一百叶片的隔热效果而设置有密封材料。

上述第一百叶片和上述第二百叶片包括结合板,上述结合板包括:本体,上述本体为了提高与上述旋转轴相接的位置的结合力而包括接合面和收容空间,上述接合面呈与上述旋转轴相同形状,上述收容空间在内部收容上述延伸板;接合板,从设置于上述第一百叶片的上述本体的长边向外侧延伸规定长度,设置于上述接合面和另一端部;以及结合槽,在设置于上述第二百叶片的上述本体的长边中,从与上述接合板不同侧的长边向外侧延伸,与上述密封材料相结合。

在上述本体的内部形成一个以上的中空孔,根据上述窗的尺寸来调节上述板条的尺寸。

上述旋转轴还包括扣入板,上述扣入板以强行扣入上述本体的接合面的方式从在形成于上述延伸板两侧面的上述旋转轴的外侧分别向上述延伸板侧突出。

上述调节装置包括:轴,包括旋转轴和卷绕轴,上述旋转轴通过设置于上述框架中心的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上述卷绕轴收容于上述旋转轴内侧,并通过设置于上述框架两侧面的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在外侧形成螺旋形卷绕槽,从而使上述板条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上述金属线,包括旋转金属线和卷绕金属线,上述旋转金属线根据上述旋转轴的旋转,使一个以上的上述板条进行旋转,上述卷绕金属线根据上述卷绕轴的旋转卷绕于上述卷绕槽,从而使上述板条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以及外壳,用于在两侧面收容上述轴,在外壳的下部,使上述金属线贯通并向下部延伸。

上述外壳包括:旋转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旋转轴相结合,上述卷绕轴贯通上述旋转部件的内部,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金属线相连接;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齿轮减速部,设置于上述旋转部件的两侧,对旋转的上述旋转部件进行减速,当未进行旋转时,借助外力来防止上述板条的旋转。

上述旋转部件包括:第一旋转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旋转金属线相连接,在内侧具有形成有螺旋槽而与上述卷绕轴螺旋结合的结合部;以及第二旋转部件,与上述结合部相结合,与上述第一旋转部件隔开规定间隔,使得用于使上述热桥阻隔装置移动的调节带分离旋转并依次进行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更换型百叶窗,在框架的室内侧设置窗,在室外侧设置板条,从而提高窗的隔热性能。

而且,在板条的旋转轴的延伸板中,可拆装百叶片,从而可简单地对板条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更换型百叶窗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更换型百叶窗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框架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有板条的框架的剖视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板条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板条的剖视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有调节装置的上部框架的正面剖视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示出图8中示出的轴设置于调节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示出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桥阻隔装置相结合的侧面框架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0框架

1100上部框架

1200侧面框架

1300下部框架

2000窗

2100玻璃墙体

2200窗框

2300窗框架

3000板条

3100旋转轴

3200延伸板

3300百叶片

3400扣入板

4000调节装置

4100轴

4200金属线

4300外壳

4400旋转部件

4500齿轮减速部

4600驱动马达

5000热桥阻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更换型百叶窗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更换型百叶窗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更换型百叶窗的纵向剖视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更换型百叶窗可包括:框架1000,形成有开口部;窗2000,与上述框架1000的室内侧相结合,用于使太阳光透过;调节装置4000,设置于位于上述窗2000的上端的上述框架1000的内侧来使多个金属线依次进行旋转;板条3000,两端部与在上述调节装置4000中进行旋转的上述金属线相结合来进行旋转及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并阻隔太阳光;以及热桥阻隔装置5000,通过上述调节装置4000与上述板条3000依次进行旋转,从收容上述板条3000两端部的上述框架1000的内部突出,来提高上述板条3000与上述框架1000之间的隔热性能。

在本发明的更换型百叶窗中,在设置于墙面的开口部的窗2000的外侧设置百叶窗装置来提高隔热及气密性能,并可提高防火性能,在上述墙面设置幕墙及窗。

如上所述,在上述百叶窗一体型窗2000设置于幕墙的情况下,仅可通过建筑物的柱子和房梁的框架,在支撑向建筑物施加的垂直载荷和通过风或地震等等施加的水平载荷的结构中,阻隔通过墙体(未图示)传递的噪声和热。幕墙可以使用柱子和房梁不向外部露出并可使用玻璃等来形成,为了防止热损失,可使用两重或三重玻璃或热金属线吸收玻璃。

而且,在设置于由混凝土及面板等多种形态形成的墙面的开口部的情况下,在以厚板(slab)为中心,在天花板与地面之间形成的开口部可形成窗2000。

上述框架1000包括:上部框架1100,在内部收容上述调节装置4000,为了对上述调节装置4000进行维护,设置有能向室内侧进行拆装的拆装框架1000;侧面框架1200,从上述上部框架1100的两端部分别向下端延伸来收容上述板条3000的两端部,设置有上述热桥阻隔装置5000;以及下部框架1300,两端部与上述侧面框架1200的下端相结合,用于向外部排出通过上述窗及上述板条产生的结露水及雨水。

设置于上述框架1000的开口部室内侧的窗2000与上述上部框架1100的室内侧下端、上述侧面框架1200、上述下部框架1300的后部面相结合,上述窗2000可包括:窗框2200,用于收容玻璃墙体2100;以及窗框架2300,固定上述窗框2200或形成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的轨道。

上述上部框架1100包括:支撑框架1110,使室外侧和室内侧相连接;前部面框架1120,在上述支撑框架1110的室外侧沿着垂直方向延伸来防止上述调节装置4000的露出,设置有以等间隔弯曲的一个以上的图案槽1121;后部面框架1130,在上述支撑框架1110的室内侧沿着垂直方向延伸来防止上述调节装置4000的露出;辅助框架1140,在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延伸至上述板条3000,下端与上述窗2000相连接;隔热材料1150,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辅助框架1140与上述支撑框架1110之间,阻隔通过上述框架1000传递的热桥现象;以及拆装框架1160,使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与上述拆装框架1160相连接,可在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和上述辅助框架1140中进行拆装,以使可进行上述调节装置4000的维护维修及上述隔热材料1150的更换。

上述支撑框架1110设置于上述框架1000的最上端来使室外侧和室内侧相连接,可以使上述幕墙与支撑于厚板的连接体及墙体的开口部内侧相结合。

上述前部面框架1120可设置于上述支撑框架1110的前部面来防止设置于上述上部框架1100内侧的调节装置4000向外部露出,可在前部面设置有多数图案槽1121来形成图案。

上述图案槽1121能够以多种形状弯曲,如图1所示,若图案槽1121沿着水平方向以等间隔设置,则可以与板条3000形成为一体。

如上所述,上述前部面框架1120具有规定长度,上述前部面框架1120可通过上述调节装置4000和上述调节装置4000向上部进行移动来防止所放置的多数板条3000向外部露出。

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可在上述支撑框架1110的室内侧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和上述辅助框架1140之间可与上述拆装框架1160相结合。

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为了对通过上述拆装框架1160还设置于调节装置4000及上述上部框架1100内部的隔热材料1150进行更换及维修而延伸至室内侧的天花板材料下端。因此,上述拆装框架1160可以不受到上述天花板材料的影响,并以可拆装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

上述辅助框架1140可设置于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和上述拆装框架1160的下端,以可与上述窗2000相结合的方式相对于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垂直形成。

而且,上述窗2000可坚固地结合,上述辅助框架1140可在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所在的端部和另一端部向下端延伸并呈形状的截面,以使上述板条3000通过调节装置4000向上端进行移动后不会脱离。

上述拆装框架1160可呈形状、“|”形状,以可在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和上述辅助框架1140中进行拆装,端部卡在上述后部面框架1130,另一端部强行扣入上述辅助框架1140的端部来固定。

可通过上述拆装框架1160在内部对调节装置4000及隔热材料1150进行维护。

上述隔热材料1150可设置于上述调节装置4000的后部面,上述调节装置4000设置于上述上部框架1100的内部,阻隔通过调节装置4000及上部框架1100所传递的热桥现象来阻隔隔热及气密,并且可进行拆装,从而可顺畅地进行隔热材料1150的更换。

如上所述,上述上部框架1100呈多种形状,可使室内侧下端与窗2000相结合,如图3所示,使板条3000进行旋转或进行移动的调节装置4000可设置于上述上部框架1100的两端部,并可设置有使上述调节装置4000进行工作的驱动马达4600。

上述侧面框架1200可在上述上部框架1100的两端部分别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可以与上述板条3000的端部相结合来使上述板条3000进行旋转及移动。

上述下部框架1300可包括:本体框架1310,用于连接上述侧面框架1200的下端;引导板1320,收容于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内部,用于向外部排出结露水及雨水,高度从室内侧朝向室外侧降低;排出孔1330,设置于上述引导板1320与上述本体框架1310相接触的位置,用于向外部排出向上述窗2000和上述本体3330的框架1000内部流入的结露水及雨水;以及开放体134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在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室外侧形成的上述排出孔1330,当向外部排出结露水及雨水时,以规定角度旋转并开放。

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上部处于开放状态,在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上部可设置有用于向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内部引导并排出结露水及雨水的排出板1311。

上述排出板1311的两端部可与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上部相结合,并可沿着室内侧设置向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内侧弯曲来流入结露水及雨水的流入孔。而且,在上述排出板1311的室内侧可设置额外的隔热板,从而通过上述排出板1311阻隔热桥现象。

而且,在上述排出板1311的上部可设置有放置突起,以使上述板条3000进行旋转并放置。

上述引导板1320可设置于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内侧,室内侧的高度高于室外侧的高度,可通过与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后部面相结合的窗2000或设置于上述本体框架1310上部的上述排出板1311向室外侧排出向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内侧流入的结露水及雨水。

上述排出孔1330可向外部排出通过上述引导板1320引导的结露水及雨水,上述排出孔1330可呈规定尺寸。

上述排出孔1330设置于上述窗2000与上述本体框架1310相接触的位置,并用于向外部排出向上述窗2000内部流入的结露水及雨水。

上述开放体1340设置于在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室外侧形成的上述排出孔1330的室外侧,当向室外侧排出通过上述排出孔1330排出的结露水及雨水时,上述开放体1340可以开放规定角度,若结露水及雨水并未被排出,则可与上述本体框架1310的外侧相结合。

为了开放上述开放体1340的角度,可使用铰链或由具有流动性的橡胶材质形成上述开放体1340。

图4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有板条的框架的剖视图,图5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板条的剖视图,图6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板条的剖视图,图7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有调节装置的上部框架的正面剖视图。

如图4至图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板条3000可包括:旋转轴3100,两端部分别收容于上述框架1000的两侧面;延伸板3200,分别从上述旋转轴3100的两侧面突出,根据上述旋转轴3100的旋转进行旋转;以及百叶片3300,以强行扣入的方式分别向上述延伸板3200的两侧面插入,当沿着垂直方向进行旋转时,与相邻的上述板条3000相接触。

上述旋转轴3100的两端部可与上述侧面框架1200的内侧相结合,如图6所示,上述旋转轴3100以可通过从上述调节装置4000向上述侧面框架1200的内侧延伸并旋转来进行旋转的方式与摩擦夹子相结合。

随着金属线的旋转,上述旋转轴3100可通过上述摩擦夹子旋转规定角度,上述摩擦夹子可由橡胶材质形成,以使上述旋转轴3100贯通上述摩擦夹子的内部,并使外部的摩擦顺畅。

而且,在上述旋转轴3100的两端部形成规定直径的固定孔,并贯通形成使上述板条300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的卷绕,贯通上述固定孔的上述卷绕在上述固定孔的下端形成结扣,从而使上述板条300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上述延伸板3200从上述旋转轴3100的两侧面突出规定长度,根据上述旋转轴3100的旋转,使百叶片3300进行旋转。

上述百叶片3300可包括:第一百叶片3310,用于收容形成于上述板条3000一侧面的上述延伸板3200;以及第二百叶片3320,用于收容上述第一百叶片3310和另一侧面的上述延伸板3200,为了根据上述板条3000的旋转提高与相邻的上述第一百叶片3310的隔热效果而设置有密封材料3351。

上述第一百叶片3310及上述第二百叶片3320以可进行拆装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延伸板3200,可根据窗2000的尺寸及种类调节板条3000的间隔。在上述第一百叶片3310及上述第二百叶片3320可设置用于收容延伸板3200的本体3330。

上述本体3330可呈四边的形状,为了提高与上述旋转轴3100相接触的位置的接合力,上述结合板可包括:接合面3332,呈与上述旋转轴3100相同的形状;以及本体3330,在内侧形成有用于收容上述延伸板3200的收容空间3333。

为了与呈圆心高的上述旋转轴3100的一面相接触来提高接合力,上述接合面3332可呈曲面。

而且,上述收容空间3333可贯通上述本体3330的中心,上述收容空间3333以不从上述延伸板3200脱离的方式具有与上述延伸板3200相同或窄的幅度。

并且,在上述本体3330中,可在上述延伸板3200与室外侧之间设置隔热材料1150,从而阻隔通过上述百叶片3300所传递的热桥现象。

如图5的(c)部分所示,上述本体3330可在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中空孔3331,可根据中空孔3331的数量设置上述板条3000的长度。

上述第一百叶片3310在上述本体3330的长边向外侧以规定长度延伸,能够以上述接合面3332和本体3330为中心设置于另一端部。

而且,上述第二百叶片3320在上述本体3330的长边中的与上述接合板3340不同侧的长边中向外侧延伸,可设置有结合板3350,上述结合板3350可设置有与上述密封材料3351相结合的结合槽3352。

当通过上述结合槽3352与上述接合板3340相邻的上述结合板3350相结合时,可向多数板条3000之间阻隔热桥现象。

并且,上述密封材料3351可与上述本体3330的幅度相同的大小形成,从而与上述接合板3340相邻的上述结合板3350相接触时,使位置与上述本体3330相同。

因此,如图4的(b)部分所示,上述板条3000通过上述调节装置4000进行旋转,若多数板条3000沿着垂直方向进行旋转,则无法产生防止热桥现象的空间且全部相连接。

而且,参照图6,作为另一实施例,为了提高上述旋转轴3100和上述本体3330的接合力,上述板条3000能够以上述延伸板3200为中心设置有在上述旋转轴310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向上述延伸板3200侧突出形成的扣入板3400。

上述扣入板3400的端部呈圆形,可向上述接合面3332强行扣入,为了收容上述扣入板3400,上述接合面333的两端部可设置有呈圆形的插入孔3500。

上述插入孔3500可与上述扣入板3400相结合来与上述本体3330和上述旋转轴3100坚固地相结合。

而且,如图6的(c)部分所示,可在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中空孔3331,可根据中空孔3331的数量设置上述板条3000的长度。

图8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主视图,图9为示出图8中示出的轴设置于调节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8至图9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4000可包括:轴4100,通过设置于上述框架1000内侧的上述驱动马达4600进行旋转;金属线4200,根据上述轴4100的旋转使一个以上的上述板条3000进行旋转或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以及外壳4300,使上述轴4100收容于两侧面,使上述金属线4200贯通并向下部延伸。

上述轴4100可包括:旋转轴4110,可使上部框架1100的内侧两端部相连接,通过设置于上述框架1000中心的上述驱动马达4600进行旋转;以及卷绕轴4120,收容于上述旋转轴4110内侧,通过设置于上述框架1000两侧面的上述驱动马达4600进行旋转,在外侧形成螺旋形卷绕槽4121,从而使上述板条300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用于使上述轴4100进行旋转内的上述驱动马达4600可设置于上述上部框架1100的内侧或上述上部框架1100的外侧,上述驱动马达4600用于使上述轴4100进行旋转。

上述旋转轴4110可贯通在上述上部框架1100形成多个的上述调节装置4000,可以与用于使上述旋转轴4110进行旋转的驱动马达4600相结合。

上述卷绕轴4120可设置于上述旋转轴4110与上述调节装置4000相结合的位置,上述卷绕轴4120可贯通上述旋转轴4110。

而且,在上述旋转轴4110的外侧面可设置与上述卷绕轴4120相结合的额外的孔,可在上述卷绕轴4120的内侧设置与设置于上述旋转轴4110的外侧面的孔相结合的额外的突起,从而可以与上述旋转轴4110相同地旋转。

并且,在上述卷绕轴4120中,设置于上述外壳4300内侧的螺旋槽与上述卷绕轴4120的卷绕槽4121相结合,由此,当上述旋转轴4110进行旋转时,上述卷绕轴4120也会一同旋转,通过上述外壳4300的螺旋槽,可在上述旋转部件4400的内侧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上述金属线4200可包括:旋转金属线4210,根据上述旋转轴4110的旋转,使一个以上的上述板条3000进行旋转;以及卷绕金属线4220,根据上述卷绕轴4120的旋转卷绕于上述卷绕槽4121,用于使上述板条300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上述旋转金属线4210和上述调节带5310通过设置于上述外壳4300内部的记忆减速部来分别不同地进行旋转,以此使上述板条3000进行旋转,为使上述热桥阻隔装置5000向前部面移动,上述旋转金属线4210和上述调节带5310可分别进行旋转。

参照图8,当上述旋转轴4110进行旋转时,上述卷绕金属线4220与上述旋转部件4400螺旋结合,当上述旋转轴4110进行旋转时,上述卷绕金属线4220向上述旋转部件4400的内部进行旋转,当所移动的上述卷绕轴4120在上述旋转部件4400的内部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移动时,上述卷绕金属线4220卷绕于上述卷绕轴4120的卷绕槽4121,使上述板条3000沿着上下方向移送。

在上述卷绕轴4120的表面设置螺旋形卷绕槽4121,当上述卷绕轴4120在设置于外壳4300内部的齿轮减速部4500内部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移动时,贯通上述旋转部件4400的卷绕金属线4220可卷绕于上述卷绕槽4121并可调节长度。

上述外壳4300可包括:旋转部件440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轴4100相结合,使上述卷绕轴4120上述旋转部件的内部,以可使上述金属线4200进行旋转的方式与上述金属线4200相连接;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齿轮减速部4500,设置于上述旋转部件4400的两侧,对所旋转的上述旋转部件4400进行减速,当未进行旋转时,借助外力来防止上述板条3000的旋转。

上述旋转部件4400可包括:第一旋转部件441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旋转金属线4210相连接,在内侧具有形成有螺旋槽而与上述卷绕轴4120螺旋结合的结合部4411;以及第二旋转部件4420,与上述结合部4411相结合,以与上述第一旋转部件隔开规定间隔,使用于移动上述板条3000和上述热桥阻隔装置5000的旋转装置5300分离旋转并依次进行旋转。

如上所述,用于移动上述热桥阻隔装置5000的旋转装置5300可包括:调节带5310,卷绕于上述调节装置4000来向下部延伸,通过上述调节装置4000进行旋转;旋转滑轮5320,当上述调节带5310通过上述调节装置4000进行旋转时,设置于上述调节带5310的下部来进行旋转;以及移动轴5330,贯通在上述旋转滑轮5320的中心以螺旋型的槽形成的贯通孔,根据上述旋转滑轮5320的旋转,以向前部面及后部面进行移动的方式在外侧设置螺旋突起5331。

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旋转金属线4210相连接,根据上述旋转轴4110的旋转,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旋转轴4110相结合,以使上述板条3000和上述旋转装置5300选择性地分离旋转并依次旋转。

并且,在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的内部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止部4430、第二挡止部4440,以此限制旋转金属线4210的旋转。

上述挡止部为通常所使用的所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若上述旋转轴4110进行旋转,则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也一同进行旋转,同时,设置于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的第一挡止部4430、第二挡止部4440也可一同进行旋转。

若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进行旋转,则上述第一挡止部4430也与上述旋转金属线4210一同进行旋转。此时,上述第一挡止部4430设置于上述外壳4300的内部,并与接触挡止部突起(未图示)相接触来限制旋转,上述接触挡止部突起(未图示)通过与上述第一挡止部4430、第二挡止部4440的旋转相接触来限制旋转。

此时,上述卷绕轴4120与设置于上述旋转部件4400内部的上述螺旋槽螺旋结合,因此,即使上述旋转轴4110进行旋转,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也可通过上述第一挡止部4430、第二挡止部4440停止旋转,因此,上述旋转轴4110继续进行旋转,上述卷绕轴4120可在停止旋转的上述旋转部件4400的内部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在上述外壳4300的下部设置有使上述旋转金属线4210、上述调节带5310及上述卷绕金属线4220贯通的额外的孔,以此防止各个金属线4200的重叠。

上述齿轮减速部4500设置于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的两侧,当时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进行旋转时,可通过减速来使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分离旋转并依次进行旋转,当未进行旋转时,可设置有借助外力防止上述板条3000和上述旋转装置5300的旋转的第一行星齿轮减速部4510、第二行星齿轮减速部4520。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部4510以可进行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同时,当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未进行旋转时,可借助外力(例如,风、冲击及使用人员的力等)来防止上述板条3000及上述旋转装置5300的旋转。上述第二行星齿轮减速部452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二旋转部件4420,当使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进行旋转时,减少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的旋转速度,同时,使上述第二旋转部件4420减速旋转,可依次旋转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使上述板条3000进行旋转,可使上述热桥阻隔装置5000的旋转装置5300选择性地分离旋转移动。

尤其,当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第二旋转部件4420未进行旋转时,上述第二行星齿轮减速部4520可借助外力(例如,风、冲击及使用人员的力等)来防止上述板条3000和上述旋转装置5300的旋转。

上述齿轮减速部4500可包括:上述第一旋转部件4410;太阳齿轮部4511,形成于上述第二旋转部件4420;两个以上的行星齿轮部4512,与上述太阳齿轮部4511相啮合;齿轮旋转支撑部,与多个上述行星齿轮部4512相结合并支撑旋转;以及环形齿轮部4513,在内周面形成有齿形,来与多个上述行星齿轮部4512相啮合,多个上述行星齿轮部4512可包括:第一齿轮部4530,以双重与上述太阳齿轮部4511啮合;以及第二齿轮部4540,与上述第一环形齿轮部4513啮合。

上述齿轮减速部4500为通常所使用的所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0为示出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桥阻隔装置相结合的侧面框架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桥阻隔装置5000可包括:热桥阻隔材料5100,以上述板条3000为中心,分别设置于上述板条3000的两端部,收容于一个以上的上述板条3000的内侧;引导板5200,在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中向上述支撑框架1110侧延伸来收容于上述引导框架1230;以及旋转装置5300,设置于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的上部,通过上述调节装置4000进行旋转,使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和上述引导板5200向上述板条3000侧进行移动。

在上述热桥阻隔装置5000中,若多数板条3000通过调节装置4000沿着垂直方向进行旋转,则为了防止通过上述板条3000与上述侧面框架1200之间所传递的热桥现象,可在上述侧面框架1200中突出并包围上述板条3000的本体3330两端部。

如上所述,突出有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的上述侧面框架1200可包括:结合框架1210,在上述上部框架1100的两端部分别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延伸框架1220,在上述结合框架1210的两端部分别向上述板条3000侧延伸,在内侧形成使上述板条3000沿着垂直方向进行移动的移动空间1221;以及引导框架1230,设置于上述移动空间1221来收容上述热桥阻隔装置5000,可使上述热桥阻隔装置5000向上述板条3000侧进行移动。

上述结合框架1210在上述上部框架1100的两端部向下端延伸,从而可以与墙体及幕墙相邻的侧面框架1200相结合。

而且,在上述结合框架1210的两端部中,在形成于分别向上述板条3000侧延伸的延伸框架1220之间的移动空间1221可设置有与上述板条3000的旋转轴3100端部相结合来沿河垂直方向进行移动的移送孔1222。

并且,在上述结合框架1210和上述延伸框架1220可分别设置有用于阻隔热桥现象的中空孔3331,在上述延伸框架1220和上述板条3000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阻隔板,在每个阻隔板之间可设置有热桥阻隔装置5000向外部突出的突出孔。

上述引导框架1230设置于相向的上述延伸框架1220之间,并用于使上述热桥阻隔装置5000向板条3000侧进行移动。

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能够以上述为中心,分别设置于上述板条3000的两侧面,可从上述上部框架1100延伸至上述下部框架1300。

而且,在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的内部可设置有中空孔3331,可在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与上述板条3000相接触的位置设置密封材料3351,从而防止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与上述板条3000之间的热桥现象。

上述引导板5200可在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的端部中向上述结合框架1210侧延伸,并可放置于上述引导框架1230与上述延伸框架1220之间,并通过旋转装置5300被引导来向上述侧面框架1200外侧突出。

参照图7,上述旋转装置5300可包括:调节带5310,通过卷绕于上述调节装置4000来向下部延伸,通过上述调节装置4000进行旋转;旋转滑轮5320,当上述调节带5310通过上述调节装置4000进行旋转时,设置于上述调节带5310的下部来进行旋转;以及移动轴5330,贯通在上述旋转滑轮5320的中心以螺旋槽形成的贯通孔,根据上述旋转滑轮5320的旋转,以向前部面及后部面移动的方式在外侧形成螺旋突起5331。

上述调节带5310卡止于上述调节装置4000的旋转部件来旋转规定角度,在上述调节带5310的下端设置有上述旋转滑轮5320,若上述调节带5310通过上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则上述旋转滑轮5320可进行旋转。

而且,若上述旋转滑轮5320进行旋转,则可贯通上述旋转滑轮5320的移动轴5330进行旋转并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在上述移动轴5330的外侧可设置有螺旋突起5331,当上述旋转滑轮5320卡止于形成于上述旋转滑轮5320的中心的螺旋槽来进行旋转时,上述移动轴5330向前部面和后部面进行移动,上述移动轴5330的一端部与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相结合来使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通过上述移动轴5330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上述移动轴5330通过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的不同的旋转来使板条3000沿着垂直方向进行旋转,之后,旋转移动轴5330来以可使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包围上述板条3000的端部的方式突出。

而且,若驱动马达4600的旋转以相反方向进行,则上述第二旋转部件和上述第一旋转部件向相反方向进行旋转,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通过移动轴5330的相反旋转收容于侧面框架1200的内部后来使板条3000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旋转。

如上所述,若上述板条3000沿着垂直方向进行旋转,则上述热桥阻隔材料5100在上述侧面框架1200突出来提高多数上述板条3000之间的隔热及气密性能,并可提高上述板条3000与上述侧面框架1200之间的隔热及气密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更换型百叶窗进行了说明,本发明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例。而且,理解本发明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在相同的思想范围内通过结构要素的附加、变更、删除、追加等方式简单地提出另一实施例,其也属于本发明的思想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