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供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499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供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饮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供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办公室、家里等室内环境中,使用桶装纯净水的饮水机已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饮水机是可以方便人们饮用桶装纯净水(或矿泉水)的装置,使用时,纯净水桶固定在机器上方(桶口朝下)。不过,目前的饮水机,虽然能实现供水功能,但在换水时,需要将纯净水桶(桶装纯净水)搬起来并倒置入饮水机上方的取水槽中,较为费力,且在取水时,需要手持杯子等容器接水,若未抓稳,容易导致水流到手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对纯净水桶内的水进行吸取,换水时无需将纯净水桶举起后倒置入饮水机上端的取水槽中,且取水过程中不必手持容器接水,使用过程较为便捷省力的立式供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供水器,包括

机柜、纯净水桶及电水壶,所述机柜包括顶面板,顶面板上设有用于放置电水壶的壶座;

所述电水壶包括壶体、壶盖及上端开口的茶滤杯,壶盖与壶体卡接,茶滤杯处在壶体中,壶盖内底部设有外螺纹筒,茶滤杯与外螺纹筒螺纹连接,外螺纹筒下端处在茶滤杯中,茶滤杯上设有若干透水孔组,透水孔组包括若干透孔;

所述机柜内设有主腔,主腔内设有横隔板,横隔板将主腔分隔成上腔及处在上腔下方的下腔,机柜上设有与下腔连通的主开口,纯净水桶处在下腔内,纯净水桶包括桶体及桶口管,桶口管处在桶体上方,顶面板上设有外供水座,外供水座上设有外供水嘴,外供水嘴的出水端的出水方向向下,纯净水桶上设有弹性吸水管,弹性吸水管穿过桶口管;

所述横隔板顶面上设有吸水缸体,吸水缸体内设有与吸水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吸水活塞,吸水活塞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吸水活塞将吸水缸体内部分隔成吸水腔及与大气连通的第一空腔,吸水腔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接触吸水活塞,第一弹簧另一端接触吸水缸体,吸水活塞上设有若干第一活塞杆,顶面板上设有第一面板孔及可相对第一面板孔上下移动的按压钮,第一活塞杆连接按压钮,按压钮、第一空腔及吸水腔及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所述弹性吸水管与吸水腔连通,吸水腔通过一供水管与外供水嘴连通,弹性吸水管上设有吸水单向阀,供水管上设有供水单向阀,吸水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纯净水桶至吸水腔,供水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吸水腔至外供水嘴。

作为优选,所述茶滤杯竖直布置,各透孔均设置在茶滤杯侧壁上,各透水孔组沿茶滤杯周向均匀分布,在一个透水孔组中:各透孔由上至下依次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顶面板上设有上端开口的容置筒,容置筒底部与顶面板卡接,容置筒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滤网,容置筒内径大于茶滤杯外径,容置筒上端与支撑滤网之间的竖直距离小于茶滤杯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下腔中设有弹性防滑垫,弹性防滑垫固定在机柜内底部,弹性防滑垫包括弹性垫体及设置在垫体表面的若干弹性防滑条,纯净水桶处在弹性防滑垫上方且接触弹性防滑垫。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钮顶面所处高度高于顶面板上表面所处高度,按压钮与第一面板孔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吸水管外套设有硬管,硬管长度为桶口管长度的1.5至2倍,硬管内侧壁与弹性吸水管外侧壁之间密封固定,硬管穿过桶口管,硬管外侧壁上设有若干限位杆,限位杆接触桶口管上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横隔板顶面上设有解封缸体,解封缸体内设有与解封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解封活塞,解封活塞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解封活塞将解封缸体内部分隔成解封腔及与大气连通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一端接触解封活塞,第一弹簧另一端接触解封缸体;

解封活塞上设有若干第二活塞杆,横隔板上设有第二面板孔,第二面板孔上设有用于支撑电水壶的支撑板,支撑板处在外供水嘴的出水端的下方,支撑板与第二面板孔滑动配合,第二活塞杆连接支撑板,支撑板、解封腔及第二空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硬管外套设有第一弹性密封圈,第一弹性密封圈与硬管外侧壁之间密封固定,第一弹性密封圈内设有第一充气腔,第一弹性密封圈处在桶口管内,第一弹性密封圈与桶口管内侧壁之间密封接触,解封缸体上设有第一气管,第一充气腔通过第一气管与解封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硬管外套设有第二弹性密封圈,第二弹性密封圈与硬管外侧壁之间密封固定,第二弹性密封圈内设有第二充气腔,第二弹性密封圈与桶口管内侧壁之间具有通气间隙,第二缸体上设有第二气管;解封缸体顶部设有与解封缸体固定的封断弹性气囊,封断弹性气囊处在支撑板下方,第二充气腔通过第二气管与封断弹性气囊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性密封圈处在第一弹性密封圈下方,弹性吸水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孔及第二孔,硬管上设有第三孔及第四孔,第一孔与第三孔等径且同轴布置,第一孔与第三孔连通,第二孔与第四孔等径且同轴布置,第二孔与第四孔连通,第二气管依次穿过第一孔、第三孔、第二孔及第四孔,第二气管与第一孔之间密封固定,第二气管与第二孔之间密封固定,第二气管与第三孔之间密封固定,第二气管与第四孔之间密封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有效对纯净水桶内的水进行吸取,换水时无需将纯净水桶举起后倒置入饮水机上端的取水槽中,且取水过程中不必手持容器接水,使用过程较为便捷省力;具有自动密封保护能力,在不使用时,可避免灰尘进入桶体内;取水时具有自动断水保护功能,可避免过量取水、防止水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壶盖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容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d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1中e处的放大图。

图中:机柜1、顶面板1a、壶座11、横隔板12、外供水座13、外供水嘴14、容置筒15、支撑滤网151、弹性防滑垫16、纯净水桶2、桶体2a、桶口管2b、弹性吸水管21、硬管22、限位杆23、第一弹性密封圈24、第二弹性密封圈25、第二气管251、电水壶3、壶体31、壶盖32、外螺纹筒321、茶滤杯33、透孔33a、吸水缸体4、吸水腔4a、第一空腔4b、吸水活塞41、第一弹簧42、第一活塞杆43、按压钮44、解封缸体5、解封腔5a、第二空腔5b、解封活塞51、第二弹簧52、第二活塞杆53、支撑板54、封断弹性气囊5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8中所示,一种立式供水器,包括

机柜1、纯净水桶2及电水壶3,所述机柜包括顶面板1a,顶面板上设有用于放置电水壶的壶座11;

所述电水壶包括壶体31、壶盖32及上端开口的茶滤杯33,壶盖与壶体卡接,茶滤杯处在壶体中,壶盖内底部设有外螺纹筒321,茶滤杯与外螺纹筒螺纹连接,外螺纹筒下端处在茶滤杯中,茶滤杯上设有若干透水孔组,透水孔组包括若干透孔33a;

所述机柜内设有主腔,主腔内设有横隔板12,横隔板将主腔分隔成上腔及处在上腔下方的下腔,机柜上设有与下腔连通的主开口,纯净水桶处在下腔内,纯净水桶包括桶体2a及桶口管2b,桶口管处在桶体上方,顶面板上设有外供水座13,外供水座上设有外供水嘴14,外供水嘴的出水端的出水方向向下,纯净水桶上设有弹性吸水管21,弹性吸水管穿过桶口管;

所述横隔板顶面上设有吸水缸体4,吸水缸体内设有与吸水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吸水活塞41,吸水活塞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吸水活塞将吸水缸体内部分隔成吸水腔4a及与大气连通的第一空腔4b,吸水腔内设有第一弹簧42,第一弹簧一端接触吸水活塞,第一弹簧另一端接触吸水缸体,吸水活塞上设有若干第一活塞杆43,顶面板上设有第一面板孔及可相对第一面板孔上下移动的按压钮44,第一活塞杆连接按压钮,按压钮、第一空腔及吸水腔及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所述弹性吸水管与吸水腔连通,吸水腔通过一供水管与外供水嘴连通,弹性吸水管上设有吸水单向阀,供水管上设有供水单向阀,吸水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纯净水桶至吸水腔,供水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吸水腔至外供水嘴。

所述茶滤杯竖直布置,各透孔均设置在茶滤杯侧壁上,各透水孔组沿茶滤杯周向均匀分布,在一个透水孔组中:各透孔由上至下依次分布。

本发明中,纯净水桶就是生活中常用的桶装纯净水桶,也可以用其它类型的纯净水桶代替,纯净水桶内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水。本发明在开始使用前,先将纯净水桶的封口打开,将纯净水桶(以桶口管在上、桶体在下的状态)从主开口置入机身内(下腔),将弹性吸水管插入桶口管,使弹性吸水管下端接近或接触桶底,架杆则架靠在桶口管的上端面。

使用本发明时,将壶盖打开,壶体放置在外供水嘴的出水端的下方进行取水。反复下压、释放按压钮,下压按压钮时,吸水活塞下移,第一弹簧压缩,吸水腔体积减小,吸水腔内的一部分水经供水管、外供水嘴落到壶体中,释放按压钮时,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吸水活塞上移复位,吸水腔体积增大,桶体内的一部分水经弹性吸水管进入吸水腔,以此循环往复。

需要指出的是,一开始,吸水腔内有可能只有空气或只有少量水,此时依然进行上段所述操作,最开始下压按压钮的那几下,吸水腔内空气会经供水管、外供水嘴排出,之后外供水嘴即可顺利出水。

茶滤杯可以快速拆卸,茶滤杯中可以盛放需要泡煮的食材(茶叶、红枣、枸杞等等)。盛水完成后,若要饮用冷水,则可直接提着电水壶去对饮用者的杯子进行倒水;若要饮用热水,则可利用电水壶将水烧热,然后再倒水、饮用,电水壶烧水时,可以将茶滤杯中的食材进行烧煮,从而可提供更多种类的饮品。

所述顶面板上设有上端开口的容置筒15,容置筒底部与顶面板卡接,容置筒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滤网151,容置筒内径大于茶滤杯外径,容置筒上端与支撑滤网之间的竖直距离小于茶滤杯的高度。取水时,茶滤杯可以放置在容置筒内的支撑滤网上(此时壶盖与茶滤杯不分离),可避免茶滤杯上的残余水沾到、落到外界。容置筒底部与顶面板卡接,所以容置筒可以很容易地卸下来进行清理(包括倾倒容置筒内残余的水)。

所述下腔中设有弹性防滑垫16,弹性防滑垫固定在机柜内底部,弹性防滑垫包括弹性垫体及设置在垫体表面的若干弹性防滑条,纯净水桶处在弹性防滑垫上方且接触弹性防滑垫。弹性防滑垫可防止纯净水桶滑动,且能有效减震及对纯净水桶、机柜进行保护。

所述按压钮顶面所处高度高于顶面板上表面所处高度,按压钮与第一面板孔滑动配合。

所述弹性吸水管外套设有硬管22,硬管长度为桶口管长度的1.5至2倍,硬管内侧壁与弹性吸水管外侧壁之间密封固定,硬管穿过桶口管,硬管外侧壁上设有若干限位杆23,限位杆接触桶口管上端面。限位杆可以架靠在桶口管的上端面上,提高弹性吸水管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述横隔板顶面上设有解封缸体5,解封缸体内设有与解封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解封活塞51,解封活塞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解封活塞将解封缸体内部分隔成解封腔5a及与大气连通的第二空腔5b,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弹簧52,第一弹簧一端接触解封活塞,第一弹簧另一端接触解封缸体;

解封活塞上设有若干第二活塞杆53,横隔板上设有第二面板孔,第二面板孔上设有用于支撑电水壶的支撑板54,支撑板处在外供水嘴的出水端的下方,支撑板与第二面板孔滑动配合,第二活塞杆连接支撑板,支撑板、解封腔及第二空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硬管外套设有第一弹性密封圈24,第一弹性密封圈与硬管外侧壁之间密封固定,第一弹性密封圈内设有第一充气腔,第一弹性密封圈处在桶口管内,第一弹性密封圈与桶口管内侧壁之间密封接触,解封缸体上设有第一气管,第一充气腔通过第一气管与解封腔连通。

本发明在不使用时,第一弹性密封圈与桶口管内侧壁之间密封接触,因此外部灰尘、空气不会进入桶体,可保障饮用水的清洁,并且由于空气不能进入桶体,所以无法实现吸水功能(不能维持桶体内气压平衡)。取水时,壶体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下移,第二弹簧压缩,解封腔体积增大,第一弹性密封圈内的一部分气体进入解封腔,从而第一弹性密封圈收缩,第一弹性密封圈与桶口管内侧壁之间不再密封接触,实现“解封”,外部空气可以进入桶体内,此时可以顺利进行吸水(取水),吸出的水从弹性吸水管达到外供水嘴,随后进入壶体。此后,随着取水取水过程的进行,壶体内水量增多,壶体变重,支撑板继续下移,但不论支撑板如何继续下移,“解封”效果始终存在。

所述硬管外套设有第二弹性密封圈25,第二弹性密封圈与硬管外侧壁之间密封固定,第二弹性密封圈内设有第二充气腔,第二弹性密封圈与桶口管内侧壁之间具有通气间隙,第二缸体上设有第二气管;解封缸体顶部设有与解封缸体固定的封断弹性气囊55,封断弹性气囊处在支撑板下方,第二充气腔通过第二气管251与封断弹性气囊连通。

所述第二弹性密封圈处在第一弹性密封圈下方,弹性吸水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孔及第二孔,硬管上设有第三孔及第四孔,第一孔与第三孔等径且同轴布置,第一孔与第三孔连通,第二孔与第四孔等径且同轴布置,第二孔与第四孔连通,第二气管依次穿过第一孔、第三孔、第二孔及第四孔,第二气管与第一孔之间密封固定,第二气管与第二孔之间密封固定,第二气管与第三孔之间密封固定,第二气管与第四孔之间密封固定。

如前所述,随着取水过程的进行,壶体内水量增多,壶体变重,支撑板下移。某一时刻开始,支撑板开始挤压封断弹性气囊,封断弹性气囊内的一部分气体经第二气管进入第二弹性密封圈,第二弹性密封圈膨胀,通气间隙变小。

本实施例中,以下述设定为例来进行具体说明:壶体处在接触板上、壶盖与壶体分离且当壶体内的水量超过壶体容积的0.9倍时,第二弹性密封圈与桶口管内侧壁之间密封接触(通气间隙消失)。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水壶容积的0.9倍”只是一个设计值,在设计生产时,可根据需求进行变化,而不是仅仅限定在这一个点上,本实施例中仅仅是举例说明而已。

壶体内的水量超过壶体容积的0.9倍时,第二弹性密封圈膨胀至与桶口管内侧壁之间密封接触(通气间隙消失),此时空气无法进入桶体,所以无法继续取水(表现出的情况是:按压钮无法下压),取水操作被禁止,从而可防止取水过量,避免壶体内水满、溢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