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水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7687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沥水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水篮。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厨房中都会配备有蔬菜沥水篮,用于将清洗过的蔬菜中的水沥出,以便在下过烹饪时不会使油锅内部的热油飞溅。

目前,公告号为cn10235702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蔬菜沥水篮,它包括过滤孔,所述过滤筐上排列有若干的过滤孔。使用时,将洗好的蔬菜放置到过滤篮内部,之后蔬菜上的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与蔬菜分离并从过滤孔中滴落。不过在将洗好的蔬菜从水中取出并放置到过滤筐内部的过程中,蔬菜上的部分水会直接滴落到放置面上,也就意味着使用者事后需要将放置面上的水拭除,给使用者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水篮,其具有使用较为方便的优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沥水篮,包括过滤筐,所述过滤筐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滤孔,还包括外筐,所述外筐上开设有供过滤筐放入的收纳槽,所述外筐侧壁上穿设有与收纳槽相连通的安装孔,且安装孔贯穿于外筐的顶面,所述过滤筐侧壁上凸设有抵接柱,当过滤筐位于外筐内部时,抵接柱位于安装孔内部,且抵接柱的外侧壁与安装孔内孔壁相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洗菜的时候将水倒入过滤筐,由于过滤筐上分布有若干过滤孔,所以部分水从过滤孔中穿过并进入到外筐内部。之后将待清洗的蔬菜放入到过滤篮内部并进行清洗。在蔬菜清洗完毕且需要将蔬菜上的水沥干时,使用者只需要对抵接柱施加拉力,使得抵接柱以及过滤筐整体向上移动并与外筐分离即可。在过滤筐移动的过程中,过滤筐内部的水从过滤孔中滴落并进入到外筐内部。这样水滴不易滴到放置面上,且使用者不需要对滴落在放置面上的水进行拭除,使得该沥水篮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外筐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宽度向着远离外筐一侧逐渐减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沥水篮放置到放置面上时,支撑块与放置面相抵接。由于支撑块的宽度向着远离外筐一侧逐渐减小,这样支撑块与放置面接触的端面较小,且支撑块与放置面之间的压强较大,支撑座以及外筐整体不易在放置面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抵接柱端部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片,当抵接柱位于安装孔内部时,提拉片露出于外筐的外侧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沥水篮提起时,只需要用手握持提拉片并对提拉片施加拉力即可。而且由于提拉片露出于外筐的外侧壁,所以使用者用手握持提拉片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在使用该沥水篮的过程中,若过滤筐在外筐内部发生移动,提拉片能够与外筐的外侧壁相抵,使得过滤筐与外筐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外筐与提拉片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上设置有供提拉片放入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贯穿于延伸块远离外筐的端面,且放置槽的槽口宽度大于延伸块的宽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柱位于安装孔内部,且抵接柱的外侧壁与安装孔的内孔壁相抵时,提拉片伸入到放置槽内部。这样在使用该沥水篮的过程中,提拉片不易因受到外力而发生转动,且与提拉片相连的过滤筐不易在外筐内部进行转动。放置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提拉片的宽度,这样在蔬菜清洗完毕时,能够通较为方便通过提拉片将过滤筐取出,使得该沥水篮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槽宽向着收纳槽槽口一侧逐渐增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的槽口宽度向着收纳槽槽口一侧逐渐增加,这样在提拉片伸入到放置槽内部时,放置槽的内槽壁能够与提拉片的外侧壁相抵。这样在使用该沥水篮的过程中,安装孔的内孔壁能够对抵接柱提供支持力,放置槽的内槽壁能够对提拉片施加支持力,使得过滤筐与外筐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内槽壁处设置有凹槽,且凹槽贯穿于延伸块凹槽远离外筐凹槽的端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过滤筐从外筐内部取出时,使用者可以将手指伸入到凹槽内部,并控制手指与提拉片外侧壁相抵接,之后对提拉片施加拉力以将过滤筐取出。

优选的,所述提拉片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放置槽槽口相抵进而对过滤筐的极限转动位置进行限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蔬菜放置到过滤篮内部进行清洗的过程中,过滤篮能够以抵接柱轴心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在过滤篮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提拉片上的限位块能够与放置槽一侧的槽口相抵,使得过滤篮不易继续向着该侧进行转动,这样就不易出现过滤篮因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蔬菜从过滤蓝中掉落并进入到外筐内部的情况,使得该沥水篮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外筐包括呈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架、铰接在两个支撑架之间的第一筐体、铰接在两个支撑架之间并与第一筐体相对的第二筐体、设置在第一筐体与第二筐体之间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将驱使第一筐体与第二筐体相互抵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蔬菜清洗完成时,首先控制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之间的锁紧件失效,之后对分别对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施加拉力,使得第一筐体绕自身与支撑架之间的铰接轴向着远离第二筐体一侧转动,第二筐体绕自身与支撑架之间的铰接轴向着远离第一筐体一侧转动。当第一筐体与第二筐体相互分离时,位于外筐内部的水从第一筐体与第二筐体之间的间隙中流出。这样就不需要将过滤筐从外筐中取出用以将蔬菜上的水沥干。

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设置在第二筐体侧壁上连接柱、铰接在第一筐体上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供连接柱伸入的限定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外筐体内部的水倒出时,控制控制杆绕自身与第一筐体之间的铰接轴向着远离连接柱一侧转动,使得连接柱从限定槽槽口处脱离。此时外筐内部的水对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施加的压力使得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相互远离,且外筐内部的水从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之间流出。在需要使用该沥水篮对蔬菜进行清洗时,对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施加推力,使得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相互靠近。当第一筐体与第二筐体相抵时,控制控制杆绕铰接轴向着连接柱一侧转动,直至连接柱伸入到限定槽内部,且连接柱的外侧壁与限定槽的内槽壁相抵。这样设置的锁紧件结构较为简单,使用过程较为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第一筐体靠近第二筐体的端面上粘设有用于与第二筐体相抵的橡胶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该沥水篮对蔬菜进行清洗时,控制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相互靠近。当第一筐体与第二筐体相抵时,继续推动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使得位于第一筐体与第二筐体之间的橡胶片因挤压而发生变形并将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之间的缝隙填充满,使得外筐内部的水不易从第一筐体与第二筐体之间流出。当控制杆上的铰接轴与连接柱之间的距离等于控制杆上的铰接轴与连接柱之间的间距时,控制控制杆绕铰接轴进行转动,使得连接柱伸入到限定槽内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在洗菜时可以将水以及蔬菜从过滤筐开口处放入,在蔬菜清洗完完毕时,可以将过滤筐从外筐内部取出,此时过滤筐内部的水从过滤孔中穿过并流入到外筐内部,这样水不易滴落到放置面上,且使用者不需要经常对放置面进行擦拭,使得该沥水篮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在需要将外筐内部的水倒出时,只需要控制控制块与连接柱相分离,之后外筐内部的水驱动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相互分离,且外筐内部的水从第一筐体以及第二筐体之间的间隙中流出,这样就不需要一直提着过滤筐,使得该沥水篮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一的外形结构;

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二的外形结构。

附图标记:1、过滤筐;2、过滤孔;3、外筐;31、支撑架;32、第一筐体;33、第二筐体;34、锁紧件;341、连接柱;342、控制杆;4、收纳槽;5、安装孔;6、抵接柱;7、支撑块;8、提拉片;9、延伸块;10、放置槽;11、限位块;12、限定槽;13、橡胶片;14、凹槽;15、清洗槽;16、平面;17、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沥水篮,如图1所示,包括过滤筐1以及外筐3。过滤筐1一侧的外侧壁为平面16,另一侧的外侧壁为弧形面17。过滤筐1的平面16一侧设置有供蔬菜放入的清洗槽15,清洗槽15向着弧形面17一侧延伸,且清洗槽15的槽宽向着弧形面17一侧逐渐减小。清洗槽15内槽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滤孔2,且过滤孔2贯穿于过滤筐1的外侧壁。过滤筐1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设有两根圆柱状的抵接柱6,两根抵接柱6对称分布在过滤筐1两端且抵接柱6的长度方向与过滤筐1的长度方向相同。抵接柱6远离过滤筐1的端部上同轴设置有圆柱状的提拉片8,且提拉片8的端面直径大于抵接柱6的端面直径。提拉片8的侧壁上凸设有限位块11,且限位块11沿提拉片8的径向延伸。

外筐3上设置有收纳槽4,且收纳槽4的槽宽向着外筐3内部逐渐减小。外筐3的侧壁上穿设有两个安装孔5,且两个安装孔5对称分布在外筐3两端,安装孔5向着外筐3带有放置槽10槽口的端面一侧延伸并贯穿于该端面。安装孔5用于供抵接柱6伸入,且当抵接柱6位于安装孔5内部时,抵接柱6的外侧壁与安装孔5的内孔壁相抵接。

外筐3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延伸块9,两个延伸块9对称分布在外筐3两端,且两个延伸块9分别与两个安装孔5一一对应。延伸块9中与外筐3带有收纳槽4的端面位于同一高度的端面上设置有放置槽10,放置槽10贯穿于延伸块9远离外筐3的端面,且放置槽10的槽宽向着延伸块9一侧逐渐减小。放置槽10用于供提拉片8伸入,且放置槽10的槽口宽度大于提拉片8的宽度。当提拉片8位于放置槽10内部时,提拉片8的外侧壁与放置槽10的内槽壁相抵。在过滤筐1绕抵接柱6在外筐3内部转动时,提拉片8上的限位块11能够与放置槽10一侧的槽口相抵,使得过滤筐1无法继续向该侧进行转动。

放置槽10中远离槽口内槽壁处设置有凹槽14,凹槽14向着远离放置槽10槽口一侧延伸,且凹槽14的槽口宽度与限位块11的宽度相同。在需要使用该沥水篮的过程中,可以将沥水篮放置到放置面上,且沥水篮上清洗槽15的槽口朝向远离放置面一侧,之后将洗好的蔬菜放置到清洗槽15内部,将外筐3倒至在过滤筐1上,且外筐3上的收纳槽4与过滤筐1上的清洗槽15相连通,限位块11伸入到凹槽14内部。这样在对蔬菜上的水进行沥除的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不易从清洗槽15的槽口处进入到过滤筐1内部,且外筐3不易相对于过滤筐1发生转动。

外筐3远离收纳槽4槽口一侧的外侧壁处均匀分布有四个支撑块7,支撑块7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半圆形,且支撑块7的纵截面宽度向着远离外筐3一侧逐渐减小。当外筐3放置到放置面上时,支撑块7与放置面之间的接触为线接触。

沥水篮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在需要对蔬菜进行清洗时,首先将水从过滤筐1上清洗槽15的槽口倒入,过滤筐1内部的水经由过滤孔2进入到外筐3内部。之后将待清洗的蔬菜放入到过滤筐1内部并进行清洗。在蔬菜清洗完成时,使用者可以用手对提拉片8施加拉力,使得提拉片8和过滤筐1整体向着外筐3外部进行移动。与此同时,过滤筐1内部的水从过滤孔2中流出并进入到外筐3内部。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外筐3包括支撑架31、第一筐体32、第二筐体33以及锁紧件34。支撑架31的数目为两个且呈对称设置。第一筐体32铰接在两支撑架31之间,且第一筐体32与支撑架31之间的铰接轴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架31相垂直。第二筐体33铰接在两个支撑架31之间且第二筐体33与支撑架31之间的铰接轴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架3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筐体32与第二筐体33以两支撑架31之间的连接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第一筐体32靠近第二筐体33的端面上设置有橡胶片13,且橡胶片13用于与第二筐体33朝向第一筐体32的端面相抵接。

锁紧件34包括连接柱341以及控制杆342,连接柱341固定连接在第二筐体33上,且连接柱341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架31相垂直。控制杆342铰接在第一筐体32上,且控制杆342与第一筐体32的铰接轴与连接柱341相平行。控制杆342上设置有限定槽12,限定槽12为半圆形且用于供连接柱341伸入。当连接柱341位于限定槽12内部时,连接柱341的外侧壁与限定槽12的内槽壁相抵。

沥水篮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在需要对蔬菜进行清洗时,控制第一筐体32以及第二筐体33相互靠近,直至控制杆342中铰接于第一筐体32上的端部与连接柱341之间的间距等于限定槽12与控制杆342铰接于第一筐体32的端部之间的间距。此时粘设在第一筐体32上的橡胶片13因受到第一筐体32以及第二筐体33的挤压而发生形变,且橡胶片13将第一筐体32与第二筐体33之间的间隙填满。之后转动控制杆342,使得控制杆342转动至连接柱341上方,且连接柱341伸入到限定槽12内部。之后可以将清水以及蔬菜放入到过滤筐1内部进行清洗。在蔬菜清洗完毕时,转动控制杆342,使得控制杆342与连接柱341分离。此时外筐3内部水对第一筐体32以及第二筐体33施加压力,使得第一筐体32与第二筐体33相互分离,且外筐3内部的水从第一筐体32与第二筐体33之间的间隙中流出,以达到将蔬菜上的水沥出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