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携式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676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便携式水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便携式水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水杯形状是圆柱体、立方体等固定形状,即使不需要带水时,携带也不太方便。也有许多优秀的方案进行改进,如授权号为CN102772000A的名称为:一种便携式饮水杯,其特征为:杯体为上宽下窄梯状结构可以伸缩,解决了体积固定的技术问题,但是使用时不稳定,容易翻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方便携带的新型便携式水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便携式水杯,包括软质杯体和套设于杯体外的固定架,杯体上部设置有注水口,杯体侧面设置有饮水口,固定架包括分别设置于杯体上下端的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与杯体之间均通过魔术贴连接,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两端之间连接有伸缩带,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两侧面设置有交叉支架,交叉支架包括两根呈X型交叉连接的支架杆,相交叉的两支架杆中部穿设有第一销轴,第一销轴两侧的支架杆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支架杆上端穿设有第二销轴,第二销轴固定在固定耳上,固定耳分别固定在上支架板和下支架板相对的面上。

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注水口上螺纹旋接有注水口盖,饮水口上螺纹旋接有饮水盖。

再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下支架板下表面设置有绑带,绑带自由端和上支架板上表面匹配设置有卡扣。

再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注水口的口径大于饮水口口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固定架和杯体可折叠,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杯体、101-注水口、102-注水盖、103-饮水口、104-饮水盖、3-上支架板、4-下支架板、5-魔术贴、6-伸缩带、7-支架杆、8-第一销轴、9-压缩弹簧、10-第二销轴、11-固定耳、12-绑带、13-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附图1-4可知,一种新型便携式水杯,包括软质杯体1和套设于杯体1外的固定架,杯体1上部设置有注水口101,注水口101上螺纹旋接有注水口盖102,杯体1侧面设置有饮水口103,饮水口103上螺纹旋接有饮水盖104,注水口101的口径大于饮水口103口径,可通过注水口101向杯体1内添加茶叶或咖啡,也可通过注水口101对杯体1内饮料进行搅拌,固定架包括分别设置于杯体1上下端的上支架板3和下支架板4,上支架板3和下支架板4与杯体1之间均通过魔术贴5连接,上支架板3和下支架板4两端之间连接有伸缩带6,伸缩带6随上支架板3和下支架板4之间开合而伸缩,防止杯体1从两端滑出,上支架板3和下支架板4两侧面设置有交叉支架,交叉支架包括两根呈X型交叉连接的支架杆7,相交叉的两支架杆7中部穿设有第一销轴8,第一销轴8两侧的支架杆7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9,支架杆7上端穿设有第二销轴10,第二销轴10固定在固定耳11上,固定耳11分别固定在上支架板3和下支架板4相对的面上,由此,支架杆7的上下端分别旋转连接在上支架板3和下支架板4上,下支架板4下表面设置有绑带12,绑带12自由端和上支架板3上表面匹配设置有卡扣13,在杯体1折叠起来时,绑带12和卡扣13对上支架板3和下支架板4进行固定,防止弹开。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交叉的两支架杆7之间的压缩弹簧9撑开支架杆7,带动杯体1撑开,由此可储水和饮用,当杯体1内无水需要收起携带时,按压上支架板3和下支架板4,挤压压缩弹簧9,支架杆7收起,带动杯体1折叠起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