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高效遮光窗帘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660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高效遮光窗帘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布,特别是一种改进的高效遮光窗帘布。



背景技术:

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布帘按材质分有棉纱布、涤纶布、涤棉混纺、棉麻混纺、无纺布等,不同的材质、纹理、颜色、图案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布帘,配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窗帘。其中遮光窗帘是在传统窗帘基础上换装不透光或加厚面料,从而实现对光线的基本控制,实现遮光效果,能满足部分场所的基本要求。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遮光帘【申请号:201620048628.3;公开号:CN 205493477U】。这种遮光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帘包括若干矩形的帘布条,所述帘布条上下排布,每个帘布条的较长边互相平行,位于下方的帘布条的上边缘与紧邻其上方的帘布条的背面中部位置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水平设置。

该专利中公开的遮光帘虽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调整遮光帘布的高度,但是,该遮光帘的结构过于简单,面布和遮光布不能拆卸,无法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使用单一,因此,设计出一种改进的高效遮光窗帘布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效遮光窗帘布,该窗帘布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的高效遮光窗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呈褶皱状的面料层、遮光层、织带和调节钩,织带固定在遮光层一端,织带上具有若干连接圈,调节钩设置在面料层一端,调节钩一端设有一锁紧头,调节钩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圈和锁紧头,所述面料层和遮光层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辅助定位的连接结构。

采用以上方式,遮光层无需与面料层缝合在一起,在遮光层一端缝制织带,用调节钩通过织带把面料层固定,由于织带上的连接圈为密集型,可以在任意位置上固定,给顾客和制作者带来方便,且遮光层能使其高效遮光,实用性强。

所述展平后的面料层宽度与遮光层宽度之比为3-2:1。

采用以上方式,遮光层不需要与面料层一样的尺寸,只需跟褶皱后的面料层尺寸一样大小就可以了,节省了遮光层的用料,用料节省。

所述织带上还具有刻度线。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刻度线可快速获知所在的位置,指示直观。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开设在遮光层两侧的纽扣孔和纽扣,纽扣固定在面料层两侧,且纽扣能扣入到纽扣孔中。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纽扣扣入到纽扣孔中,可将遮光层两侧和面料层两侧固定在一起,拆装方便。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若干子扣和若干母扣,子扣固定在遮光层两侧,母扣固定在面料层两侧,且子扣能扣合到母扣上。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子扣扣合到母扣上,可将遮光层两侧和面料层两侧固定在一起,拆装方便。

所述面料层一端具有定位孔,调节钩穿设在定位孔中。

采用以上方式,可将调节钩快速合面料层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进的高效遮光窗帘布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遮光层无需与面料层缝合在一起,在遮光层一端缝制织带,用调节钩通过织带把面料层固定,由于织带上的连接圈为密集型,可以在任意位置上固定,给顾客和制作者带来方便,且遮光层能使其高效遮光,实用性强。

2、展平后的面料层宽度与遮光层宽度之比为3-2:1,采用该方式,遮光层不需要与面料层一样的尺寸,只需跟褶皱后的面料层尺寸一样大小就可以了,节省了遮光层的用料,用料节省。

3、织带上具有刻度线,采用该结构,通过刻度线可快速获知所在的位置,指示直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状态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状态二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遮光层;1a、纽扣孔;2、面料层;3、纽扣;4、织带;4a、连接圈;5、调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改进的高效遮光窗帘布,包括呈褶皱状的面料层2、遮光层1、织带4和调节钩5,织带4固定在遮光层1一端,织带4通过缝合线固定在遮光层1一端;织带4上具有若干连接圈4a,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圈4a的数量为五十个;调节钩5设置在面料层2一端,调节钩5一端设有一锁紧头,调节钩5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圈4a和锁紧头,面料层2和遮光层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辅助定位的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结构可将遮光层1两侧和面料层2两侧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面料层2、遮光层1和织带4均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调节钩5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扎线带。

采用该方式,遮光层1无需与面料层2缝合在一起,在遮光层1一端缝制织带4,用调节钩5通过织带4把面料层2固定,由于织带4上的连接圈4a为密集型,可以在任意位置上固定,给顾客和制作者带来方便,且遮光层1能使其高效遮光,实用性强。

展平后的面料层2宽度与遮光层1宽度之比为3-2:1,在本实施例中,展平后的面料层2宽度与遮光层1宽度之比为3:1。

采用该方式,遮光层1不需要与面料层2一样的尺寸,只需跟褶皱后的面料层2尺寸一样大小就可以了,节省了遮光层1的用料,用料节省。

织带4上还具有刻度线。

采用该结构,通过刻度线可快速获知所在的位置,指示直观。

连接结构包括开设在遮光层1两侧的纽扣3孔1a和纽扣3,纽扣3固定在面料层2两侧,且纽扣3能扣入到纽扣3孔1a中;在本实施例中,纽扣3和纽扣3孔1a的数量均为六个。

采用该结构,通过将纽扣3扣入到纽扣3孔1a中,可将遮光层1两侧和面料层2两侧固定在一起,拆装方便。

当然,根据实施情况,也可以采用该种实施方案,连接结构包括若干子扣和若干母扣,子扣固定在遮光层1两侧,母扣固定在面料层2两侧,且子扣能扣合到母扣上;在本实施例中,子扣和母扣的数量均为十个。

采用该结构,通过将子扣扣合到母扣上,可将遮光层1两侧和面料层2两侧固定在一起,拆装方便。

面料层2一端具有定位孔,调节钩5穿设在定位孔中。

采用该方式,可将调节钩5快速合面料层2连接在一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遮光层;1a、纽扣孔;2、面料层;3、纽扣;4、织带;4a、连接圈;5、调节钩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