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锅炖的餐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7023阅读:1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铁锅炖的餐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桌,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铁锅炖的餐桌。



背景技术:

铁锅炖菜品口味鲜美独特、营养丰富,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铁锅炖是将待烹饪的菜品配上调味品后直接至于铁锅内进行炖制,其制作过程简便快捷。目前餐厅内使用的铁锅炖餐桌主要是在桌面下由砖块或土坯砌成炉灶,然后将铁锅放置在炉灶上来实现的,其存在以下弊端:1、铁锅加热时产生的蒸汽无处排放,会给食客带来不适,甚至会出现蒸汽烫伤事故,使用的安全性较差;2、烟气排放不够顺畅,阻碍燃料的燃烧,甚至会出现漏烟现象,给食客带来不适;3、燃料点燃操作困难,燃烧后易熄灭,很难保持稳定燃烧,且燃料燃烧不够充分,未燃尽的燃料颗粒会产生有害气体,同时也造成了燃料的浪费;4、炉体保温效果差,致使断火后铁锅冷却速度较快,影响菜品的口感,不利于食用;5、仅局限于一桌一锅,使食客不能同时享用几种不同口味的铁锅炖菜品;6、桌面为固定式的,不便于食客食用不同位置的菜品。

以上缺陷都制约着铁锅炖餐桌的使用,使其无法进行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铁锅炖的餐桌,主要解决了现有铁锅炖餐桌产生的蒸汽无处排放、烟气排放不顺畅的问题,同时可使燃料进行充分地燃烧,可使桌面进行旋转,便于食客品尝不同位置的菜品。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铁锅炖的餐桌,包括桌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炉体和锅体,所述桌面的底部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两个炉体,锅体镶嵌在桌面上,其底部至于炉体上,炉体上开设有燃料入口与排灰口,所述炉体由外至内依次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及第四壳体构成,四者之间存有空隙,燃料入口的上下边缘向内延伸与第三壳体的上下两端焊接成一体,第四壳体的内底部设置有炉箅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空隙为导汽室,第一壳体的顶端放置有环形的拐角导板,拐角导板的内侧面深入导汽室内,且其侧面上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导汽孔,锅体的边缘搭在第二壳体的顶端并朝向导汽孔;第三壳体与第四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由连接板连接使两者之间形成二次燃烧室,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的助燃孔,二次燃烧室的侧面通过供气管与炉体的外部连通,炉体的底部由隔板分隔成上部的排烟室和下部的排汽室,导汽室与排汽室相通,二次燃烧室的底部通过沿周向等间距设置的导烟管与排烟室相通,排烟室和排汽室与设于炉体下方的烟汽收集箱相通,烟汽收集箱的下方设有与其相通的烟汽排管,烟汽排管的端部与外部的抽风机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烟汽收集箱与烟汽排管通过旋转部连接,所述旋转部包括顶板、底板和导烟环,顶板和底板的中部均开设有烟汽导孔,导烟环的顶端与顶板焊接成一体,导烟环的下端与底板之间留有空隙,导烟环的侧面沿周向等间距地焊接有水平的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均连接有一滚动轴承,底板的表面靠近边缘设有供滚动轴承行走的环形的轨迹槽,顶板与烟汽收集箱固定连接,其上的烟汽导孔与烟汽收集箱底部开设的烟汽出口相通;底板与烟汽排管固定连接,其上的烟汽导孔与烟汽排管相通。通过以上设置,使桌面可进行旋转,以便于食客品尝不同位置的菜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烟汽收集箱的顶部设有深入炉体内的烟汽导管,烟汽导管的顶端与排烟室相通,烟汽导管上位于排汽室的部分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的排汽孔。如此设置,使排烟室、排汽室与烟汽收集箱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烟汽排管由竖管和横管构成,所述竖管的上端与旋转部的底板连接固定,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竖管与底板上的烟汽导孔相通;所述横管的一端与竖管相贯通、另一端连接外部的抽风机,所述横管内设有阀门,所述阀门固定在转杆上,所述转杆的两端穿过横管,其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一转板上,第一转板通过转动销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板,第二转板水平连接有操纵杆,操纵杆的一端穿过设在支撑底板上的支撑立板上开设的穿孔,并以穿孔为支点进行上下移动。如此设置,构成烟汽排管,同时使横管内具有阀门,可打开或关闭排烟通道,还可任意调节排烟量或通风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烟汽收集箱的两端为可拆卸的端板。如此设置,使烟汽收集箱的端板可拆卸,如此能够清理烟汽收集箱内沉积的灰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桌面与烟汽收集箱之间设有加强板。如此设置,可增强桌面、炉体及烟汽收集箱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燃料入口处设有入口炉门,排灰口处设有排灰炉门。通过入口炉门可避免火星飞溅出炉体而发生烧伤事故或引起火灾,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排灰炉门可避免灰尘溢出炉体,以免影响使用的卫生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桌面的外侧增设有环形桌面,环形桌面处于桌面的下方,环形桌面的底部靠近其外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围板。如此设置,通过环形桌面可增大桌面的使用面积,通过围板对炉体、烟汽排管等部件进行围挡,避免各部件暴漏在外容易受损,同时也避免影响餐桌的外观,提高了餐桌整体的整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汽室内设有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块。通过连接块使第二壳体由第一壳体进行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内层壳体内于底部沿周向等间距设有多个处于同一高度的挡板,所述炉箅子至于挡板上。如此将炉箅子可拆卸地至于内层壳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顶板的边缘于底部向下设有环形的防护板。如此设置,可避免灰尘进入滚动轴承内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可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经过旋转部的烟气泄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炉体由四层壳体构成,各层壳体之间留有空隙,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了导汽室,导汽室的顶端深入有带导汽孔的拐角导板,导汽室的底端是与炉体底部的排汽室相通的,锅体是坐落在第二壳体上的,其边缘向导汽孔处延伸;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的表面均布有助燃孔,且两者之间形成了二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通过供气管与炉体的外部连通,二次燃烧室的底部是通过导烟管与排烟室相通的,通过供气管为二次燃烧室内输送空气使其内未燃尽的燃料进行二次燃烧,使其燃烧更为充分,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且可避免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产生有害气体向外排出,同时二次燃烧室内补入的空气也可由助燃孔进入到第四壳体内,为第四壳体内的燃料助燃,便于点燃燃料,且可使燃料进行持续稳定地燃烧,避免燃料因缺氧熄火而影响对锅体的加热。由于排烟室与排汽室均与烟汽收集箱相通,烟汽收集箱又与烟汽排管相通,烟汽排管与设于室外的抽风机相连,故启动抽风机后,锅体被加热后产生的蒸汽在抽力的作用下就可以沿着导汽孔进入到导汽室内,同样,第四壳体内的烟气在抽力的作用下由助燃孔进入到二次燃烧室内,与二次燃烧室内的烟气一同进入到排烟室内,之后排烟室内的烟气和排汽室内的蒸汽汇聚到烟汽收集箱内,最终由烟汽排管排出,如此实现了蒸汽与烟气的共同排放,烟气和蒸汽一同排出可降低灰尘的排放量,更为节能环保,蒸汽的排放可避免蒸汽过量给食客带来的不适,更避免了蒸汽烫伤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烟气排放避免了烟气过量堆积而阻碍燃料的燃烧,同时避免烟气泄露而给食客带来不适感,影响食客的进食。此外,经由导汽室向外排放的蒸汽也会带走第一壳体上的热量,蒸汽的流动会为第一壳体降温,避免在炎热的夏季或室内温度较高时因炉体表面温度过高而给食客带来不适感,影响食客的进食,同时避免炉体表面温度过高而烘烤外侧的围板,降低了围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桌面底部设置至少两个炉体,使桌面上放置有至少两种口味的铁锅炖菜品,丰富食客的饮食,并在此基础上在烟汽收集箱和烟汽排管之间增设了与两者相通的旋转部,旋转部的顶板在其内的滚动轴承的带动下相对于旋转部的底板旋转,从而使炉体和桌面相对于烟汽排管旋转,在保证蒸汽排放和烟气排放正常进行的基础上,使桌面可旋转,以便于食客品尝不同位置处的菜品,其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C部的放大图;

图6为拐角导板的放大图;

图7为烟汽导管的放大图;

图8为安装环形桌面后的俯视图;

图9为安装环形桌面后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该用于铁锅炖的餐桌,还包括炉体2和锅体12,所述桌面1的底部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两个炉体2,锅体12镶嵌在桌面1上,其底部至于炉体2上,炉体2 内由炉箅子17分割成上部的燃烧室和下部的排灰室,炉体2上与燃烧室水平对应处开设有燃料入口16,与排灰室水平对应处开设有排灰口19,燃料入口16处设有入口炉门50,排灰口19处设有排灰炉门51,所述炉体2由外至内依次由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第三壳体5及第四壳体10构成,四者之间存有空隙,燃料入口16的上下边缘向内延伸与第三壳体5的上下两端焊接成一体,从而对第三壳体5进行支撑固定,第四壳体10内于底部沿周向等间距设有处于同一高度的挡块55,炉箅子17至于挡块55上,第一壳体14 和第二壳体15之间的空隙为导汽室7,第一壳体14的顶端放置有环形的拐角导板6,拐角导板6的内侧面深入导汽室7内,且其侧面上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导汽孔46,具体参见图6,锅体12的边缘搭在第二壳体15的顶端并朝向导汽孔46,导汽室22内沿周向等间距设有连接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的连接块45,连接块4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进行焊接,从而使第二壳体15由第一壳体14进行支撑;第三壳体 5与第四壳体10的上、下两端分别由连接板8连接使两者之间形成二次燃烧室9,同时通过连接板8使第四壳体10由第三壳体5进行支撑,第三壳体5和第四壳体10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的助燃孔11,二次燃烧室9的侧面通过供气管4与炉体2的外部连通,供气管4 可设置成两个,两个供气管4沿炉体中心对称设置在炉体的两侧。炉体2的底部由隔板 21分隔成上部的排烟室20和下部的排汽室22,导汽室7与排汽室22相通,结合图5,二次燃烧室9的底部通过沿周向等间距设置的导烟管18与排烟室20相通,排烟室20和排汽室22与设于炉体2下方的烟汽收集箱23相通,烟汽收集箱23的顶部设有分别深入各炉体2内的烟汽导管53,烟汽导管53的顶端与排烟室20相通,烟汽导管53上位于排汽室22的部分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的排汽孔47,具体参见图7,烟汽收集箱23与烟汽排管相通,烟汽排管的一端与设于室外的抽风机相连。

所述烟汽收集箱23与烟汽排管通过旋转部30连接,参见图2,所述旋转部30包括顶板41、底板39和导烟环37,顶板41和底板39的中部均开设有烟汽导孔38,导烟环 37的顶端与顶板41焊接成一体,导烟环37的下端与底板39之间留有空隙,导烟环37 的侧面沿周向等间距地焊接有水平的连接杆36,每个连接杆36的另一端均连接有一滚动轴承29,底板39的表面靠近边缘设有供滚动轴承29行走的环形的轨迹槽40,顶板41 与烟汽收集箱23固定连接,其上的烟汽导孔38与烟汽收集箱23底部开设的烟汽出口54 相通,顶板41的边缘于底部向下设有环形的防护板34;底板39与烟汽排管固定连接,其上的烟汽导孔38与烟汽排管相通,结合图1,所述烟汽排管由竖管29和横管27构成,所述竖管29的上端与旋转部30的底板39连接固定,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32,竖管 29与底板39上的烟汽导孔38相通;所述横管27的一端与竖管29相贯通、另一端与设于室外的抽风机相连,参见图3,所述横管27内设有阀门42,所述阀门42为直径略小于横管27内径的圆板,其与横管27同心设置,使其可在横管27内转动,所述阀门42固定在转杆43上,所述转杆43的两端穿过横管27,其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一转板25上,第一转板25通过转动销44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板26,结合图1和图4,第二转板26水平连接有操纵杆28,操纵杆28的一端穿过设在支撑底板32上的支撑立板31上开设的穿孔33,并以穿孔33为支点进行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述烟汽收集箱23的两端为可拆卸的端板52。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述燃料入口16处设有入口炉门50,排灰口19处设有排灰炉门51。

进一步地,参见图8和图9,所述桌面1的外侧增设有环形桌面48,环形桌面48处

于桌面1的下方,环形桌面48的底部靠近其外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围板49。

工作过程:

通过燃料入口16向第四壳体10内的炉箅子17上填放燃料,点燃燃料为锅体12加热,加热过程中,未燃尽的灰尘颗粒由助燃孔11进入到二次燃烧室9内,外部空气会由供气管4进入到二次燃烧室9内,有助于二次燃烧室9内未燃尽的燃料颗粒进行二次燃烧,同时二次燃烧室9内的空气也可由助燃孔11进入到第四壳体内为其内的燃料助燃,从而使第四壳体10内的燃料和二次燃烧室9内未燃尽的燃料均能够充分彻底地燃烧,降低了灰尘及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同时助燃孔11也可使第四壳体10所围成的燃烧室内的热量向外扩散,使锅体12各处的受热均匀。

进行排蒸汽和排烟操作时,启动抽风机,同时踩踏操作杆28来打开阀门42并调节烟汽的排量。锅体12内产生的蒸汽在抽风机的抽动下由拐角导板6上的导汽孔47导入导汽室7内,再由导汽室7向下流动经烟汽导管53上的排汽孔47进入到排汽室22内,最终由排汽室22进入到烟汽收集箱23内;第四壳体10内燃烧产生的烟气在抽风机的抽动下由助燃孔11进入到二次燃烧室13内,与二次燃烧室13内的烟气一同通过导烟管18进入到排烟室20内,最后由排烟室20进入到烟汽收集箱23内。汇聚到烟汽收集箱23内的烟汽统一由烟汽出口54经旋转部30的烟汽导孔38进入到烟汽排管内,最终排向室外。

当需要旋转桌面1时,向桌面1施力,旋转部26内的各滚动轴承29沿着底板33上的轨迹槽34进行旋转,滚动轴承29旋转带动导烟环31旋转,由于导烟环31的顶端与顶板35焊接,故顶板35也随着滚动轴承29进行旋转,由于顶板35与烟汽收集箱19的底部焊接,故烟汽收集箱19也随之旋转,最终使炉体2和桌面1也一同旋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