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幕墙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幕墙上悬窗。
背景技术:
目前,幕墙工程中幕墙上悬窗普遍采用以下两种安装型式:一种是采用摩擦铰链式,该种型式的上悬窗安装不方便,并且开启上悬窗时对开启宽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另一种是采用顶部挂钩式,但是其安全性差,开启扇高空坠落的事情时有发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832046U公开了一种合页式幕墙上悬窗,包括立柱、横梁,上悬窗包括合页组件、开启上扇、开启框,开启上扇通过合页组件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合页组件为铝合金合页组件,所述合页组件包括与横梁连接的第一合页片和与开启上扇连接的第二合页片,所述第一合页片具有与横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位,所述第二合页片具有与开启上扇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位,所述横梁设有与第一连接部位插接配合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开启上扇设有与第二连接部位插接配合的第二安装槽;开启框固定在横梁上。
然而,上述幕墙上悬窗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合页需要与开启扇上口和横梁的安装槽(即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相互配合,因此,导致了合页使用的局限性,即同一套合页不能用于不同的型材上,进而导致幕墙上悬窗的安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幕墙上悬窗由于合页通用性弱而导致安装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安装效率高的幕墙上悬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幕墙上悬窗,包括横梁,固定设置于横梁上的开启框,以及与开启框密封连接的开启扇,开启扇与横梁之间连接有合页组件,合页组件包括与横梁压接的上合页,与开启扇压接的下合页,以及连接上合页和下合页的支撑杆件;上合页与横梁之间连接有第一锁紧组件,第一锁紧组件包括与上合页压接的第一锁紧件,以及与横梁压接的第二锁紧件,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固定连接;下合页与开启扇之间连接有第二锁紧组件,第二锁紧组件包括与下合页压接的第三锁紧件,以及与开启扇压接的第四锁紧件,第三锁紧件和第四锁紧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锁紧件为第一螺栓,第二锁紧件为与第一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上合页开设有第一通孔,横梁对应于第一通孔处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螺栓的螺杆套设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内,第一螺栓的头部与上合页压接,第一螺栓的螺杆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第一螺母与横梁压接。
作为优选,第三锁紧件为第二螺栓,第四锁紧件为与第二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下合页开设有第三通孔,开启扇对应于第三通孔处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二螺栓的螺杆套设于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内,第二螺栓的头部与下合页压接,第二螺栓的螺杆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第二螺母与开启扇压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还包括与横梁接触的立柱,立柱上与横梁接触的侧面形成有安装部,横梁内沿横梁长度方向形成有通槽,横梁上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套接于横梁通槽内,连接套靠近立柱的一侧对应于立柱安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与柱安装部固定连接,横梁设置有可锁定连接套与横梁间相对位置的限位件。
作为优选,横梁上沿横梁长度方向开设有长圆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通过设置上合页及下合页分别直接与横梁及开启扇压接,以此取代了现有采用在设置安装槽的幕墙上悬窗,使用过程中无需考虑合页组件与横梁及开启扇的结构及尺寸是否匹配,即同一套合页组件可以用于不同的横梁及开启扇上,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合页组件的通用性,进而显著地提高了幕墙上悬窗的安装效率。
2、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通过设置连接套,取代了传统使用L型角码的幕墙上悬窗,从而提高了横梁,以及横梁与立柱连接处的抗扭矩能力,进而显著地提高了幕墙上悬窗的结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通过在横梁上开设长圆通孔,并设置连接套8,实现了装配现场先批量安装立柱,再批量安装横梁,取代了现有先安一根立柱,再安一根横梁的装配方式,进而大大减少了装配时间,以及提高了装配速度,即显著地提高了幕墙上悬窗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梁与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横梁;2、开启扇;3、合页组件;31、上合页;32、下合页;33、支撑杆件;4、第一锁紧组件;41、第一锁紧件;42、第二锁紧件;5、第二锁紧组件;51、第三锁紧件;52、第四锁紧件;6、开启框;7、立柱;71、第一安装孔;8、连接套;9、固定件;10、限位件;11、长圆通孔;101隔热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幕墙上悬窗,包括横梁1,固定设置于横梁1上的开启框6,以及与开启框6密封连接的开启扇2,开启扇2与横梁1之间连接有合页组件3,以实现开启扇2相对开启框6的开合,其中,合页组件3包括与横梁1压接的上合页31,与开启扇2压接的下合页32,以及连接上合页31和下合页32的支撑杆件33,上合页31和下合页32通过支撑杆件33铰接,上合页31与横梁1之间连接有第一锁紧组件4,第一锁紧组件4包括与上合页31压接的第一锁紧件41,以及与横梁1压接的第二锁紧件42,第一锁紧件41和第二锁紧件42固定连接;下合页32与开启扇2之间连接有第二锁紧组件5,第二锁紧组件5包括与下合页32压接的第三锁紧件51,以及与开启扇2压接的第四锁紧件52,第三锁紧件51和第四锁紧件52固定连接。
针对上述第一锁紧组件4的结构,可以为:如图1所示,第一锁紧件41为第一螺栓,第二锁紧件42为与第一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上合页31开设有第一通孔,横梁1对应于第一通孔处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螺栓的螺杆套设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内,第一螺栓的头部与上合页31压接,第一螺栓的螺杆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第一螺母与横梁1压接,以此实现了上合页31与横梁1之间的紧固连接。
针对上述第二锁紧组件5的结构,可以为:如图1所示,第三锁紧件51为第二螺栓,第四锁紧件52为与第二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下合页32开设有第三通孔,开启扇2对应于第三通孔处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二螺栓的螺杆套设于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内,第二螺栓的头部与下合页32压接,第二螺栓的螺杆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第二螺母与开启扇2压接,以此实现了下合页32与开启扇2之间的紧固连接。
优选的,如图2所示,支撑杆件33可以为螺纹杆,螺纹杆的两端设置有螺纹,螺纹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母,以此实现上合页31和下合页32通过支撑杆件33的铰接。
另外,开启框6和/或开启扇2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胶条,开启框6与开启扇2通过密封胶条密封,以此提高了开启扇2与开启框6之间的密封性。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的工作原理为:合理地选定横梁1上安装上合页31的位置,以及开启扇2上安装下合页32的位置;将上合页31直接压接于横梁1上的安装位置;通过第一锁紧组件4将上合页31固定于横梁1上;将下合页32直接压接于开启扇2上的安装位置;通过第二锁紧件5将下合页32固定于开启扇2上;通过支撑杆件33将上合页31与下合页32铰接。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通过设置上合页31及下合页32分别直接与横梁1及开启扇2压接,以此取代了现有采用在设置安装槽的幕墙上悬窗,使用过程中无需考虑合页组件3与横梁及开启扇的结构及尺寸是否匹配,即同一套合页组件3可以用于不同的横梁及开启扇上,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合页组件3的通用性,进而显著地提高了幕墙上悬窗的安装效率。
参见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梁与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提高幕墙上悬窗的结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还包括与横梁1接触的立柱7,立柱7上与横梁1接触的侧面形成有安装部,横梁1内沿横梁长度方向形成有通槽,横梁1上设置有连接套8,连接套8套接于横梁1通槽内,连接套8靠近立柱的一侧对应于立柱安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件9,连接套8通过固定件9固定于立柱安装部上,横梁1设置有可锁定连接套8与横梁1间相对位置的限位件10。
优选的,如图4所示,立柱安装部为多个第一安装孔71,固定件9为对应于第一安装孔71设置的多个销钉。进一步,第一安装孔71设置为三个,三个第一安装孔71圆心的连线形成三角形,以此通过提高横梁1与立柱7间的抗扭矩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幕墙上悬窗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如图4所示,限位件10为定位用自攻螺钉,横梁1上开设有螺纹通孔,自攻螺钉通过与螺纹通孔螺纹连接,自攻螺钉靠近连接套8的一端与连接套8压接,以此实现了锁定连接套8与横梁1间相对位置的功能。
另外,连接套8与立柱安装部之间设置有隔热垫片101。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参见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的工作原理为:将固定件9预先固定于连接套8内,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将连接套8插入横梁1内;将固定件9与立柱安装部连接,以使横梁1与立柱2对正且固定;通过限位件10使连接套8固定于横梁1上。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通过设置连接套8,取代了传统使用L型角码的幕墙上悬窗,从而提高了横梁1,以及横梁1与立柱连接处的抗扭矩能力,进而显著地提高了幕墙上悬窗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幕墙上悬窗的装配效率,横梁1上沿横梁长度方向开设有长圆通孔11,长圆通孔11用于在横梁1与立柱7的安装过程中,调节连接套8在横梁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使用时,用螺丝刀等器具插入长圆通孔11中,并推动连接套8朝向立柱7的方向移动。
使用时,首先将立柱7全部安装到位,横梁1预先插入连接套8,然后将横梁1推入相邻立柱7之间就位,并通过连接套8固定在立柱7。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幕墙上悬窗通过在横梁1上开设长圆通孔11,并设置连接套8,实现了装配现场先批量安装立柱7,再批量安装横梁1,取代了现有先安一根立柱,再安一根横梁的装配方式,进而大大减少了装配时间,以及提高了装配速度,即显著地提高了幕墙上悬窗的装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