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室用易清洗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7886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室用易清洗窗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光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教室用易清洗窗帘。



背景技术:

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布帘按材质分有棉纱布、涤纶布、涤棉混纺、棉麻混纺、无纺布等,不同的材质、纹理、颜色、图案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布帘,配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窗帘。窗帘的控制方式分为手动和电动。手动窗帘包括:手动开合帘、手动拉珠卷帘、手动丝柔垂帘、手动木百叶、手动罗马帘、手动风琴帘等等。电动窗帘包括:电动开合帘、电动卷帘、电动丝柔百叶、电动天棚帘、电动木百叶、电动罗马帘、电动风琴帘等等。随着窗帘的发展,它已成为居室不可缺少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室内装饰品,其中手动卷帘因具有美观简洁,经济实用,结构牢固耐用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尤其适用小面积的窗户,小型玻璃幕墙遮阳。当卷帘升起时它的体积,又非常小,以致于不易被察觉;当卷帘面料放下时,能让室内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射的困扰,达到很好遮阳遮光效果,特别是白色涂层的面料还能有效的调节室内温度,降低碳排放。

在教室其中使用的窗帘大多是采用手动拉珠卷帘,但是这种窗帘对于清洗非常的麻烦,无法经常清洗,如果不清晰影响教室中学生的情绪,甚至影响老师的情绪变化,使得教学质量下降,故而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室用易清洗窗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室用易清洗窗帘,包括帘体、第一转轴、收帘轴、收线轴、收帘线、第二转轴、凹槽、固定板和卡扣,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收帘轴,且收帘轴上套接有第一连珠,所述第一转轴内部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线轴,所述收线轴上套接有第二连珠,且第二转轴另一端焊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二转轴两端皆固定连接有收帘线,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套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固定连接帘体,且固定板两端皆设置有孔洞,所述收帘线通过卡扣和孔洞与固定板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珠和第二连珠上均匀分布若干塑料珠。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与固定板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收线轴的直径小于收帘轴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长度大与帘体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转轴上设置凹槽,便于固定板在凹槽内分开,并且在第一转轴内套接第二转轴,使得第一转轴和帘体可以分离开,并且在固定板两端设置有孔洞,并且通过卡扣与收帘线卡接,便于拆卸进行清洗,避免外界因素对老师或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帘体示意图。

图中:1-帘体;2-第一转轴;3-收帘轴;4-收线轴;5-第一连珠;6-第二连珠;7-限位块;8-收帘线;9-第二转轴;10-凹槽;11-固定板;12-卡扣;13-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教室用易清洗窗帘,包括帘体1、第一转轴2、收帘轴3、收线轴4、收帘线8、第二转轴9、凹槽10、固定板11和卡扣12,所述第一转轴2一端固定连接有收帘轴3,且收帘轴3上套接有第一连珠5,所述第一转轴2内部套接有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转轴9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线轴4,所述收线轴4上套接有第二连珠6,且第二转轴9另一端焊接有限位块7,所述第二转轴9两端皆固定连接有收帘线8,所述第一转轴2上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内套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下方固定连接帘体1,且固定板11两端皆设置有孔洞13,所述收帘线8通过卡扣12和孔洞13与固定板11卡接,所述第一连珠5和第二连珠6上均匀分布若干塑料珠,加快对帘体1和收帘线8的伸缩,所述凹槽10的宽度大与固定板11的宽度,避免使用过程中固定板11卡住,所述收线轴4的直径小于收帘轴3的直径,避免混乱卡线,所述固定板11的长度大与帘体1的长度,避免两端收线过程中收线不一致造成卡线。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通过第一连珠5将帘体1拉下来,再通过第二连珠5将固定板11拉下来,通过打开卡扣12将固定板11拆卸下来,然后将帘体进行清洗完成后,再通过卡扣12将固定板11固定,再通过第二连珠6将固定板拉上去通过第一收连珠5和第二连珠6相配合将固定板11引导凹槽10内,最后经过第一连珠5将帘体1收入到第一转轴2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