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盖以及具有所述杯盖的富氢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5310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盖以及具有所述杯盖的富氢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盖以及具有所述杯盖的富氢水杯。



背景技术:

富氢水,顾名思义就是富含氢气的水。富氢水对于健康的作用本质是含有氢气,水只作为氢气的载体,本身不发挥作用;饮用富氢水后,氢气比水更快被胃肠道吸收并进入血液,通过全身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氢气的生物学作用在于清除体内活性氧或自由基,人体因紫外线照射、环境污染、激烈运动、吸烟饮酒、劳累、心理气压过大、药物等原因会产生过量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增加导致的氧化损伤是人体多种疾病和衰老的重要原因;氢气的另一大特点是生物安全性,高浓度氢气应用于人类潜水有50多年历史,未发现任何呼吸高压氢气有明显毒性作用。目前关于氢气治疗与改善健康的研究领域涉及: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痛风、肝肾疾病、类风湿、过敏、哮喘、老年痴呆、帕金森、抑郁症等70余种疾病。

在现有技术中,能够产生富氢水的杯子其结构为:包括一个两端通透的杯体,在杯体一端设置杯盖,在杯体的另一端设置氢氧电解发生底座,氢氧电解发生底座由不锈钢网罩住产氢源组成,在杯体内盛装饮用水后,饮用水与氢氧电解发生底座反应产生氢气。但是在现有结构中,杯盖设置在富氢水杯的杯体上,杯体内腔处于封闭状态;当使用者由于疏忽持续开启氢氧电解发生底座时,杯体内部气压会变大,容易导致杯体爆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该杯盖具有气体泄压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氢水杯,该富氢水杯具有上述杯盖,可以对杯体内部实现泄压,防止杯体爆破。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盖体;所述盖体与基座之间设有杯盖腔,基座下端面与杯盖腔之间通过基座气道相通,盖体上端面与杯盖腔之间通过盖体气道相通;所述杯盖腔内设有气道封堵组件,气道封堵组件包括弹性复位部件,以及设置在弹性复位部件的形变端上的气道塞;所述气道塞设置在所述基座气道的上端气道口上,弹性复位部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基座气道的轴向方向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上端面上开设有盖体槽,盖体气道的上端口开设在盖体槽内;所述盖体槽上覆盖有盖体装饰环,盖体装饰环与盖体槽的槽壁之间留有间隙。该技术方案中,盖体装饰环一方面具有装饰作用;另一方面,盖体装饰环可覆盖盖体气道,防止盖体气道被尘埃颗粒堵塞。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下端面上覆盖有基座内衬,基座内衬的中心开设有圆孔,基座气道下端部处于圆孔内;基座内衬与基座之间设有硅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外侧套设有基座外环。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气道呈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阶梯孔形,气道塞定位在基座气道最上端的阶梯孔内;所述气道塞为硅胶塞,弹性复位部件为弹簧,硅胶塞连接在弹簧下端部上,弹簧上端部固定在盖体下端面上。

一种富氢水杯,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杯体,以及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杯体上的杯盖;所述底座为氢氧电解发生底座,所述杯盖是如上述的杯盖。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为氢氧电解发生底座,所述杯盖是如上述的杯盖。氢氧电解发生底座将部分饮用水电解产生氢气,所述杯盖实现泄压,避免杯内气压过大。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为透明杯体。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支架,以及固定在底座支架上的氢氧电解组件;所述氢氧电解组件包括电极上盖和电极下盖,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电极上盖与电极下盖之间的电极密封上垫、阴极电极、阳离子膜、阳极电极和电极密封下垫;所述阴极电极上连接有上电极螺栓,阳极电极上连接有下电极螺栓;所述电极下盖的内壁沿其竖直方向设有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支架外侧套设有底座装饰环和底座装饰圈;底座支架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底座下盖,底座下盖的下端面上固定有防滑垫。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支架与底座下盖之间设有锂电池和控制组件,锂电池、控制组件和氢氧电解组件依次相连;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开关。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杯盖,以及具有该杯盖的富氢水杯。

在杯盖中,基座气道、杯盖腔和盖体气道依次相通形成了泄压气道,气道塞设置在基座气道的上端气道口上并由所述弹性复位部件相抵;当杯盖所覆盖的腔体内部气压变大时,气体推动气道塞使弹性复位部件形变,气体由泄压气道进行泄压,保证内部气压稳定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因为不断产生气体导致气压过大而撑裂杯体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杯盖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富氢水杯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杯盖,包括基座6,以及设置在基座6上的盖体2。所述盖体2与基座6之间设有杯盖腔,基座6下端面与杯盖腔之间通过基座气道61相通,盖体2上端面与杯盖腔之间通过盖体气道21相通。所述基座6外侧套设有基座外环3,基座6下端面上覆盖有基座内衬8,基座内衬8的中心开设有圆孔,基座气道61下端部处于圆孔内,基座内衬8与基座6之间设有硅胶垫7。所述盖体2上端面上开设有盖体槽22,盖体气道21的上端口开设在盖体槽22内。所述盖体槽22上覆盖有盖体装饰环1,盖体装饰环1与盖体槽22的槽壁之间留有间隙。盖体装饰环1一方面具有装饰作用。另一方面,盖体装饰环1可覆盖盖体气道21,防止盖体气道21被尘埃颗粒堵塞。

所述杯盖腔内设有气道封堵组件,气道封堵组件包括弹性复位部件4,以及设置在弹性复位部件4的形变端上的气道塞5。所述气道塞5设置在所述基座气道61的上端气道口上,弹性复位部件4的形变方向与所述基座气道61的轴向方向一致。所述基座气道61呈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阶梯孔形,气道塞5定位在基座气道61最上端的阶梯孔内。所述气道塞5为硅胶塞,弹性复位部件4为弹簧,硅胶塞连接在弹簧下端部上,弹簧上端部固定在盖体2下端面上。

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杯盖,基座气道61、杯盖腔和盖体气道21依次相通形成了泄压气道,气道塞5设置在基座气道61的上端气道口上并由所述弹性复位部件4相抵。该杯盖适用于任何内部产生气体的杯体上,设备在电解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气体,杯体中的气压会增加,当气压足够大时,气体会经过基座内衬8的圆孔进入基座气道61内,气体压力大于弹簧弹力的时候会推动气道塞5,气体经过杯盖腔、盖体气道21进入盖体装饰环1与盖体槽22之间的空间,最终从盖体装饰环1与盖体槽22之间的间隙进入大气;整个过程起到了排气的作用,避免工作时因为不断产生气体导致气压过大而撑裂杯体的可能。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富氢水杯,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杯体9,以及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杯体9上的杯盖。所述杯体9为透明杯体,所述杯盖是如实施例1中记载的杯盖,所述底座为氢氧电解发生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支架20,以及固定在底座支架20上的氢氧电解组件。所述底座支架20外侧套设有底座装饰环21和底座装饰圈22。底座支架20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底座下盖25,底座下盖25的下端面上固定有防滑垫26。所述底座支架20与底座下盖25之间设有锂电池24和控制组件,锂电池24、控制组件和氢氧电解组件依次相连,控制组件包括电路板23和开关。

所述氢氧电解组件包括电极上盖10和电极下盖18,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电极上盖10与电极下盖18之间的电极密封上垫11、阴极电极12、阳离子膜13、阳极电极15和电极密封下垫16。所述阴极电极12上连接有上电极螺栓14,阳极电极15上连接有下电极螺栓17。所述电极下盖18的内壁沿其竖直方向设有凹槽,电极下盖18与底座支架20之间设有底座硅胶密封垫19。

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杯体9为饮水器皿,起储液功能;底座为氢氧电解发生底座,用于将部分饮用水电解产生氢气;所述杯盖实现泄压,避免杯内气压过大。氢氧电解发生底座中,阴极电极12和上电极螺栓14为焊接连接,阳极电极15和下电极螺栓17为焊接连接。电极上盖10、电极密封上垫11、阴极电极12、阳离子膜13、阳极电极15、电极密封下垫16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放入电极下盖18中,电极下盖18和电极上盖10之间用六个不锈钢螺栓固定,使其成为一个独立密封的电解槽空间(以下简称电解槽)。在底座通电工作过程中,阴极电极12周边的氢离子被还原生成氢气,进入杯体9的水中,一部分氢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氢水溶液,一部分进入大气。阳离子膜13允许水分子和阳离子通过,水分子和阳离子通过阳离子膜13,水分子水解后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被氧化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凹槽进入杯体9的水中,一部分氧气溶解在水中,一部分进入大气。氢氧根离子在阳极被氧化的过程中,有少量臭氧产生,通过阴极电极12和阳极电极15的大电流工作,两个电极发热,加之阳极电解空间小,使得臭氧迅速分解为氧气,从而达到阳极免排水的目的。让阳极产物及水分子、阳离子通过电极下盖18内壁竖直方向的凹槽形成自我分解和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