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方便儿童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665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省力方便儿童门,属于门业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门是指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位置且能开闭合的装置,抽象来说它是分隔有限空间的一种实体,作用是可以连接或关闭两个或多个空间的出入口。门按材料分包括有木门、钢门、铝合金门、塑料门、铁门、铝木门、不锈钢门、玻璃门等,而按照作用分又可分为大门、进户门、室内门、防爆门、抗爆门及防火门等。

由于室内各空间之间具有门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各空间之间走动时均需进行开门动作。针对成人来说开门仅需转动门把手即可打开,非常便捷。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针对儿童来说,开启现有门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鉴于此,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758578A,专利名称一种方便儿童进出的门,其在现有门的基础之上增加嵌套门,设定专供儿童开启及出入的门,以便儿童进出。该方案从一定角度上说可以方便儿童进出及开启门,但从制作、生产等方面来说,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且实用性不强。另外如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706846U、专利名称为双把手防盗门,其通过在防盗门上设立两个把手,一个把手供成人用,一个把手供儿童用,结构简单,儿童进出开启方便,适应性强。然而实际使用时,该结构的门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设定在门上用于专供儿童使用的门把手位置固定,导致其仅仅可适用于一定身高或臂长的儿童,若将门把手过于低位置设置,又需考虑儿童在玩耍或行走过程中发生碰撞而受伤,因此其适用性及通用性将受到大大限制;另外,该门若应用于儿童卧室门或用于幼儿园等儿童教室、休息等门来说,门功能相对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省力方便儿童门,其设计科学合理,在多方面考虑儿童使用各因素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了省力方便,保证了使用安全性能及通用性,适应范围广,适宜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省力方便儿童门,其包括有门本体,及设于该门本体上且用于控制同一锁体的第一把手、第二把手,该第一把手、第二把手上下并列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配合于所述锁体上;所述门本体内铰链有两根相互平行且可与所述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相对应的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该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另一端对应与所述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相对铰链,且在该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之间设置拉力杆,该拉力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铰链设置;所述门本体上还具有工艺孔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杆上且由该工艺孔穿出的拉绳,所述工艺孔处于所述第二把手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工艺孔的孔口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拉绳相配合的滚动辊轴,该滚动辊轴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其分布于所述工艺孔孔口内侧的上端及左、右端位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端部与所述门本体的铰链点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拉力杆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与所述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的相对铰链点上,且所述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及其两端之间的连线整体形成一直角梯形结构;所述拉绳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杆的延长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把手处于所述第一把手的斜下方,且该第二把手邻近于所述门本体水平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把手邻近于所述门本体水平端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把手、第二把手中部分别具有贯穿所述门本体且与所述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对应铰链连接的铰链轴;在所述门本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相对应且可供所述铰链轴摆动的弧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门本体上部设置有微型电风扇通风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门本体上部设置有防闭碰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将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的联动机构设置于门本体内侧,保证了整个门体的整洁外观,且降低了碰损故障率及碰撞伤人事故发生率,同时通过拉绳的设置,使得儿童在开启门时可循序渐进,且不同身高的儿童采用不同的开门方式,适应范围广,且安全性大大提高;将联动机构进行杠杆设置,省力可靠,针对儿童年幼力轻尤为适合;最后,采用微型电风扇通风装置保证儿童居所或活动场所空气流通,有益身心健康,采用防闭碰珠以避免自然风将门关上且其设定位置也避免了对儿童形成碰撞伤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多方面考虑儿童使用各因素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了省力方便,保证了使用安全性能及通用性,适应范围广,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所示的省力方便儿童门,其包括有门本体1,及设于该门本体1上且用于控制同一锁体的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20,该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20上下并列设置,其中,第一把手10配合于锁体上;门本体1内铰链有两根相互平行且可与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20相对应的第一铰链杆11、第二铰链杆21,该第一铰链杆11、第二铰链杆21另一端对应与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20相对铰链,且在该第一铰链杆11、第二铰链杆21之间设置拉力杆3,该拉力杆3两端分别与第一铰链杆11、第二铰链杆21铰链设置;门本体1上还具有工艺孔4及连接于第二铰链杆21上且由该工艺孔4穿出的拉绳5,工艺孔4处于第二把手20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20、拉绳5三种开门方式以适应不同年龄的人群,比如成人、学龄大儿童及小儿童,并针对小儿童易摔倒、碰伤情形进行拉绳5结构的针对性设计,避免尖锐结构形成对小儿童的碰伤,且可以拉绳的长短设定适应不同身高的小儿童,循序渐进,适应范围广。

因拉绳5自身的柔软无定型等特点,导致其与门本体1易形成磨损而导致其使用寿命短,本例在工艺孔4的孔口内侧设置有与拉绳5相配合的滚动辊轴41,该滚动辊轴41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其分布于工艺孔4孔口内侧的上端及左、右端位置上,使得不管儿童以何方向拉动拉绳5,拉绳5均可与滚动辊轴41形成摩擦配合,一方面达到省力效果,另一方面保证了拉绳5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拉绳5突然断裂导致儿童摔伤的可能。

具体地,第一铰链杆11、第二铰链杆21端部与门本体1的铰链点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拉力杆3两端连接于第一铰链杆11、第二铰链杆21与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20的相对铰链点上,且第一铰链杆11、第二铰链杆21及其两端之间的连线整体形成一直角梯形结构;拉绳5连接于第二铰链杆21的延长端上,通过杠杆原理,使得拉绳5、第二把手20均可达到省力效果。第二把手20处于第一把手10的斜下方,且该第二把手20邻近于门本体1水平中间位置,第一把手10邻近于门本体1水平端部位置。

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20中部分别具有贯穿门本体1且与第一铰链杆11、第二铰链杆21对应铰链连接的铰链轴;在门本体1上具有与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20相对应且可供铰链轴摆动的弧形孔,以保证整个机构的正常作业,即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20、拉绳5的正常开启门。

最后,在门本体1上部设置有微型电风扇通风装置6;门本体1上部设置有防闭碰珠7。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