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完全折叠读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7762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可完全折叠读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读书架,尤其是一种可完全折叠读书架。



背景技术:

学习或工作中,长时间的低头阅读书写容易造成颈椎疲劳,严重的会形成颈椎、脊椎病,为了便于阅读,减轻阅读的疲劳感,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不同构造的读书架,但大多数不能调节倾斜的角度和高度,不能完全折叠,携带不方便,也不能根据书报的尺寸调节读书架的宽度。为了克服以上读书架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完全折叠读书架,携带方便且能够满足不同尺寸书报的要求,根据不同人的身高需求调节适当的倾斜角度和高度,同时制作容易,使用方便,能够更好的矫正坐姿,预防近视,防止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完全折叠读书架。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包含底板(1)和支撑底座(3),所述底板(1)上设有拓展板(2),所述拓展板(2)上设有弹簧夹(2-1),所述拓展板(2)与底板(1)之间呈相互插接的伸缩结构,即所述拓展板(2)与底板(1)可以相互错开滑动;所述支撑底座(3)包括支撑板A(3-1)和支撑板B(3-3),所述支撑板A(3-1)的一端与支撑板B(3-3)铰接,所述支撑板A(3-1)的另一端与所述拓展板(2)通过转轴(3-4)转动连接。

实际使用时,根据书报的尺寸调节所述底板(1)与拓展板(2)之间错开的距离,用所述弹簧夹(2-1)夹住书报,支撑板A(3-1)与支撑板B(3-3)之间形成一个夹角,使得所述支撑底座(3)倾斜地支起拓展板(2)与底板(1)。使用完毕时,所述支撑板A(3-1)与支撑板B(3-3)相互折叠,所述拓展板(2)与支撑板A(3-1)的一端通过转轴(3-4)转动连接,将所述支撑底座(3)旋转至与拓展板(2)重叠,所述底板(1)与所述拓展板(2)滑至重合,收起读书架,这时读书架所占的空间最小,可以装进包里,便于携带。

作为改进,所述拓展板(2)设有左右两个,所述两个拓展板(2)相互对称的套接在所述底板(1)上,并能与所述底板(1)相互滑动。

作为改进,所述底板(1)上设有横向滑轨(1-1),所述拓展板(2)上设有滑块(2-2),所述滑块(2-2)设置在所述横向滑轨(1-1)内,所述滑块(2-2)可在所述横向滑轨(1-1)内滑动,所述滑块(2-2)的滑动可带动所述拓展板(2)在所述底板(1)上滑动,从而拓宽读书架的托板面积。

实际使用时:两个拓展板(2)沿着所述横向滑轨(1-1)向所述底板(1)的两侧滑动,可以拓宽读书架托板的面积,应用在更宽的读物上。

作为改进,所述拓展板(2)包括上拓板(2-3)和下拓板(2-4),所述横向滑轨(1-1)的外侧设有纵向滑轨(1-11),所述纵向滑轨(1-11)与横向滑轨(1-1)相交成丁字状。

作为改进,所述底板(1)的中心轴上设有书脊槽(1-2),所述纵向滑轨(1-11)设有多个。

实际使用时,所述上拓板(2-3)和下拓板(2-4)可沿着所述纵向滑轨(1-11)向上下方向拓展,以适应读物的高度,所述读物的书脊放在所述书脊槽(1-2)内,增加了读物与所述底板(1)的贴合度,同时减轻了所述弹簧夹(2-1)上的摩擦力。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板A(3-1)上设有多个卡块(3-11),所述支撑板B(3-3)上设有支撑件(3-31),所述支撑件(3-31)铰接于所述支撑板B(3-3)上,所述支撑件(3-31)卡在不同的所述卡块(3-11)上,使得支撑板A(3-1)与支撑板B(3-3)的夹角不同,从而改变读书架的倾斜角度。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板B(3-3)上连接有延长板(3-5),所述延长板(3-5)与所述支撑板B(3-3)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套接或插接中的一种。

实际使用时,当读物过大,过重时,底板(1)与拓展板(2)形成的托板过大,支撑底座(3)会变的不够稳固,此时,伸开延长板(3-5),增加支撑板B(3-3)的长度,能使所述支撑底座(3)支撑更加稳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携带方便且能够满足不同尺寸书报的要求,根据不同人的身高需求调节适当的倾斜角度和高度,同时制作容易,使用方便,能够更好的矫正坐姿,预防近视,防止疲劳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4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1的折叠状态图。

图8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9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中的折叠状态图。

图11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仰视图。

图中所示:1是底板,1-1是横向滑轨,1-11是纵向滑轨,1-2是书脊槽,1-3是套筒,2是拓展板,2-1是弹簧夹,2-2是滑块,2-3是上拓板,2-4是下拓板,3是支撑底座,3-1是支撑板A,3-11是卡块,3-2是合页,3-3是支撑板B,3-31是支撑件,3-4是转轴,3-5是延长板,3-6是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4~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底板1和支撑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拓展板2,所述底板1与拓展板2的一端均设有套筒1-3,另一端均连接支撑底座3,所述拓展板2上设有弹簧夹2-1,所述拓展板2的套筒1-3套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底板1上的套筒1-3套在所述拓展板2上,所述拓展板2与底板1可以相互错开滑动;所述支撑底座3包括支撑板A3-1和支撑板B3-3,所述支撑板A3-1的一端与支撑板B3-3通过合页3-2连接,所述支撑板A3-1的另一端与所述拓展板2通过转轴3-4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底座3可以360°转动。

实际使用时,根据书报的尺寸调节所述底板1与拓展板2之间错开的距离,用所述弹簧夹2-1夹住书报,支撑板A3-1与支撑板B3-3之间形成一个夹角,使得所述支撑底座3倾斜地支起拓展板2与底板1。使用完毕时,所述支撑板A3-1与支撑板B3-3相互折叠,所述拓展板2与支撑板A3-1的一端通过转轴3-4转动连接,将所述支撑底座3旋转至与拓展板2重叠,所述底板1与所述拓展板2滑至重合,收起读书架,这时读书架所占的空间最小,可以装进包里或者铅笔盒内,便于携带。

实施例2:参照图1~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拓展板2设有左右两个,所述两个拓展板2相互对称的套接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底板1上设有横向滑轨1-1,所述拓展板2上设有滑块2-2,所述滑块2-2设置在所述横向滑轨1-1内,所述滑块2-2可在所述横向滑轨1-1内滑动,所述滑块2-2的滑动可带动所述拓展板2在所述底板1上滑动,从而拓宽读书架的托板面积。

所述支撑板A3-1上设有多个卡块3-11,所述支撑板B3-3上设有支撑件3-31,所述支撑件3-31铰接于所述支撑板B3-3上,所述支撑件3-31卡在不同的所述卡块3-11上,使得支撑板A3-1与支撑板B3-3的夹角不同,从而改变读书架的倾斜角度。

实际使用时:两个拓展板2沿着所述横向滑轨1-1向所述底板1的两侧滑动,可以拓宽读书架托板的面积,应用在更宽的读物上。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身高需求选择不同位置的卡块3-11,从而调节适当的倾斜角度和高度。

实施例3:参照图9和图10:与实施例1和2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拓展板2包括上拓板2-3和下拓板2-4,所述横向滑轨1-1的外侧设有纵向滑轨1-11,所述纵向滑轨1-11与横向滑轨1-1相交成丁字状。所述底板1的中心轴上设有书脊槽1-2,所述纵向滑轨1-11设有多个。

实际使用时,所述上拓板2-3和下拓板2-4可沿着所述纵向滑轨1-11向上下方向拓展,以适应读物的高度,所述读物的书脊放在所述书脊槽1-2内,增加了读物与所述底板1的贴合度,同时减轻了所述弹簧夹2-1上的摩擦力。

实施例4:参照图11:与实施例1、2和3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板B3-3上连接有延长板3-5,所述延长板3-5铰接于所述支撑板B3-3的末端。

实际使用时,当读物过大,过重时,底板1与拓展板2形成的托板过大,支撑底座3会变的不够稳固,此时,伸开延长板3-5,增加支撑板B3-3的长度,能使所述支撑底座3支撑更加稳固。

实施例5:参照图12和13:与其他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板B3-3的侧面设有滑槽3-6,所述延长板3-5为框状结构,所述延长板3-5套接在所述支撑板B3-3上,通过抽拉,可以与所述支撑板B3-3分离,从而延长支撑底座3,达到支撑更稳固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