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水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3398阅读:1262来源:国知局
自脱水拖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卫生洁具领域,具体涉及到自脱水拖把。



背景技术:

拖把是家居、公共场所常用的卫生洁具,拖把在结构功能上基本上是这样的:拖布与把之间的连接是固定的连接方法,这种结构的拖把,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采用手或其它辅助的方法将拖布中大量的水挤去,以防过量的水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存在使用不便的缺陷;目前,虽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拖布头与把柄之间可以相对旋转、实现拖布离心甩水功能的拖把,但是,这种拖把需要采用一套独立的机构来将带动拖布头高速旋转、实现甩水功能,所以,这种拖把虽然能够不依赖于手工的方法、实现脱水的功能,但是,整个机构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这种拖把还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占用空间少,整个机构体积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自脱水拖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自脱水拖把,包括中空的立管,立管上端设置有挡块,挡块上端设置有转把,转把下表面设置有螺杆,螺杆与挡块螺纹连接,螺杆下端面上设置有绳环,立管下部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中心设置有孔,立管下端设置有上横杆,立管两侧的上横杆上设置有套环,上横杆下方前后两侧设置有两个与上横杆平行的下横杆,上横杆上的套环与其下方前后两侧的下横杆通过连杆连接,两下横杆之间设置有连接轴,绳的一端固定在绳环上,绳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穿过导向块上的孔和上横杆与连接轴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轴铰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前方的下横杆铰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后方的下横杆铰连接,两下横杆分别通过弹簧与立管连接,两下横杆下方设置有拖布,拖布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卡环连接。

具体的,所述两个下横杆上的连杆交替设置。

具体的,所述立管外缘与转把外缘均设置有防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少,整个机构体积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中的零部件名称为:

1、立管,2、挡块,3、螺杆,4、绳环,5、转把,6、绳,7、导向块,8、上横杆,9、套环,10、连杆,11、下横杆,12、第一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4、拖布,15、弹簧,16、卡环,17、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自脱水拖把,包括中空的立管1,立管1上端设置有挡块2,挡块2上端设置有转把5,转把5下表面设置有螺杆3,螺杆3与挡块2螺纹连接,螺杆3下端面上设置有绳环4,立管1下部设置有导向块7,导向块7中心设置有孔,立管1下端设置有上横杆11,立管1两侧的上横杆8上设置有套环9,上横杆8下方前后两侧设置有两个与上横杆8平行的下横杆11,上横杆8上的套环9与其下方前后两侧的下横杆11通过连杆10连接,两下横杆11之间设置有连接轴17,绳6的一端固定在绳环4上,绳6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穿过导向块7上的孔和上横杆8与连接轴17连接,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的一端与连接轴17铰连接,第一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前方的下横杆11铰连接,第二连接杆13的另一端与后方的下横杆11铰连接,两下横杆11分别通过弹簧15与立管1连接,两下横杆11下方设置有拖布14,拖布14与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通过卡环16连接。

所述两个下横杆11上的连杆10交替设置,在连杆10挤压拖布14时能够使拖布受力均匀。

所述立管1外缘与转把5外缘均设置有防滑层。

在拖把清洗后需要对拖把脱水时,由于转把5下表面的螺杆3与立管1上的挡块2螺纹连接,转动转把5使其上升,同时转把5通过绳环4上的绳6将连接轴17提升,连接轴17提升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与连接轴17铰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两个下横杆11绕上横杆8向立管1的轴向中心线所在的位置旋转,在下横杆11旋转时下横杆11和连杆10将拖布中含有的水分挤压出,从而实现拖布14的脱水。

脱水完成后反向转动转把5,螺杆3向下运动,此时绳6对连接轴17的拉力小于弹簧15对下横杆11的拉力,弹簧15拉动下横杆11向立管1两侧旋转直到拖布14被展平,此时转把5下端面与挡块2上端面接触。弹簧15在上述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拉伸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