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634发布日期:2018-08-10 19:3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吊床一般由床面和吊绳相互连接构成,其结构单一,使用时受力不均匀,某根吊绳容易出现受力集中,致使吊床寿命短。

现有的吊床进一步将吊绳改进成多根连接绳,为了便于吊床吊挂,这种吊床上的多根连接绳外端一般都汇集并连接在连接件上,致使多根连接绳在连接件处受力集中,容易破坏连接件或拉断某根连接绳。

上述的两种吊床,使用时直接捆绑或吊挂固定在支撑架或树干等物件上,吊床的两个连接端都分别只有单个连接头,使用者坐、躺上吊床时,非常容易出现由于重心不稳而翻倒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时稳定性和稳固性高的吊床。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吊床,包括床面,床面的两对应端部分别设有多组连接头,每组连接头包括多根连接绳和吊环,每组连接头中的多根连接绳的内端间隔的连接在床面的端部,该组连接绳的外端汇集并连接在吊环上。吊床的每一端设置多组连接头,能增强吊床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吊床发生侧翻。

作为优选,床面的两对应端部分别设有两组或三组连接头,设置在床面同一端部的多组连接头沿床面中心对称。

作为优选,床面的两对应端部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吊床同一端部的多个吊环的位置的定位杆。设置定位杆保持吊环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使多组连接头之间的受力均匀。

作为优选,吊环通过连接件连接定位杆,用于固定吊床的绳索连接在吊环或定位杆上。

作为优选,定位杆上设有穿绳孔,用于固定吊床的绳索穿过穿绳孔连接在吊环上。用于固定吊床的绳索直接连接吊环和定位杆。

作为优选,连接件是挂钩,挂钩外端连在定位杆上,挂钩内端勾在吊环上。 使用挂钩连接,连接方便。

作为优选,床面的两对应端部分别固定有一根撑杆,撑杆上均匀设有多个穿接孔,连接绳的内端固定到撑杆的穿接孔中。设置撑杆用于撑开床面。

作为优选,床面由布面和网面两部分组成,布面和网面间隔分布。床面上设有网布,吊床出现晃动时使用者可将手指卡入网布的网格中保持身体的稳定。

作为优选,床面是布面或网面;布面的床面两端部分别设有多个用于手指卡入的孔。布面和网面是吊床床面的常规选择,在布面的床面两端设有孔,吊床出现晃动时使用者可将手指卡入保持身体的稳定。

作为优选,包括一支撑于地面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衔接端,吊床两端的定位杆固定在所述衔接端上。设置支撑架使吊床可以在室内使用。

上述结构的吊床,吊床的每一端设置多组连接头以固定吊床,能增强吊床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吊床发生侧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面,11、布面,12、网面,13、孔,2、连接绳,3、吊环,5、连接件,6、定位杆,61、连接环,7、绳索,8、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其中,本专利中对于方向的描述按以下作为参考:以吊床固定在支撑架或树干上的两端作为外端;吊床固定后,使用者从吊床的前端或后端上到吊床上;吊床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用于固定,相对应的吊床的另外两端为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吊床,包括一可供人体卧躺的床面1,为了在吊床发生晃动时为使用者提供抓握的部位,床面1由布面11和网面12两部分组成,吊床发生晃动时使用者的手指可卡入网面12中用于稳住身体。为了保证床面整体的稳定性以及方便使用,布面11和网面12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布面11和网面12按床面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布面11位于床面1的中间位置,网面12位于布面11的两端。为了便于固定网面11以及使吊床的床面在使用时能撑开,在床面的两端设有撑杆8。

床面1的两对应端部分别设有两组连接头,连接头包括连接绳2和吊环3,设置在床面1同一端部的两组连接头床面中心对称,每组连接头中的连接绳2均有多根,该组连接绳2的内端间隔的连接在床面1的端部,本实施例中撑杆8上均匀设有多个穿接孔,连接绳2的内端固定在穿接孔中,该组连接绳2的外端汇集并连接在吊环3上,床面的端部设有两个用于连接的吊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床面的端部只设有一个连接头的吊床,固定端可以从相对的两个方向固定吊床,吊床的稳定性更高。

针对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设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定位杆6,两根定位杆6设置在床面的两对应端部,吊环3通过连接件5连接定位杆6,用于固定吊床的绳索连接在吊环3或定位杆6上。定位杆6可以是木杆、金属杆或塑料杆,定位杆为木杆时,由于木杆的强度大,用于固定吊床的绳索可以直接连接在定位杆6上,而定位杆为塑料杆或金属杆时,由于其强度限制,优选为用于固定吊床的绳索连接在吊环上。

定位杆6与吊环3之间通过连接件5连接,连接件5是挂钩,挂钩外端连在定位杆6上,挂钩内端勾在吊环上。或在定位杆上设置穿绳孔,用于固定吊床的绳索穿过穿绳孔连接在吊环3上。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组成床面1的布面11和网面12沿吊床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布面11位于中间,网面12位于布面11的两端。

除上述特征外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特征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组成床面1的布面11和网面12沿吊床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网面12位于中间,布面11位于网面12的两端。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组成床面1的布面11和网面12沿吊床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网面12位于中间,布面11位于网面12的两端。

实施例5:

包括一支撑于地面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衔接端,吊床两端的定位杆固定在所述衔接端上,所述定位杆与所述衔接端之间直接连接或通过钩挂件连接。使吊床能在室内使用。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吊环上连接有用于直接固定吊床的绳索7等连接部件,而不设置定位杆6及连接件5。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床面1的两对应端部分别设有三组连接头,三组连接头均匀分布,床面1采用全布面结构,床面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多个用于手指卡入的孔13,设置孔13代替网布能实现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床面1的两对应端部分别设有三组连接头,三组连接头均匀分布,床面1采用全网布结构,床面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撑杆8用于撑开床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