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856发布日期:2018-08-10 19:31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



背景技术:

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南方各地,普遍喜欢使用功夫茶具喝茶,但是由于各种限制,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够满足功夫茶具喝茶;大多数情况还是采用茶杯喝茶。在使用功夫茶具喝茶时,有专门的洗茶工具用于洗茶,这样能够去除茶叶表面的一些尘土,同时还能去除茶叶上残留的农药。但是在使用茶杯喝茶的情况下,就很难做到洗茶的步骤,如果直接对茶杯的茶叶进行清洗,往往会导致茶叶的浪费。

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带有过滤网的茶杯,如申请号为201420720463.0、名称为新型易透水茶杯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茶杯包括杯盖、新型滤茶网、杯身;杯盖又包括杯盖主体、杯盖外螺纹、杯盖内螺纹;新型滤茶网又包括滤茶网主体、滤茶网螺纹、隔板、连接架、滤网;杯身又包括杯身主体、杯口螺纹;然后将杯盖、新型滤茶网、杯身组装在一起,使隔板与滤茶网主体外侧成15度角设置,这样在具体过滤茶叶的功能基础上,兼顾了易透水的特点,解决了用户接水时的不便。从该专利的表述可以得知,该专利产品结构较为复杂,并且无法具体使用到各个场所中,并且该专利产品的茶杯的价格也较高,同时也不利于茶杯的清洗。再如申请号为201420750373.6,名称为一种可过滤茶渣的茶杯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茶杯包括杯体、滤芯和弹簧,在所述杯体的内壁靠近杯口的位置设有环形槽,所述滤芯可拆卸的装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滤芯包括密布滤孔的圆形滤片,所述圆形滤片的边缘设有若干沿径向的通槽,所述弹簧依次穿过各通槽盘绕在所述圆形滤片的边缘。该茶杯虽然没有记载可以洗茶的功能,但其本身确实能够达到洗茶的目的;但是该茶杯需要专门设置,无法对现有的通用茶杯进行洗茶,并且该茶杯清洗过程也较为繁琐。

由上分析,可知现有技术的洗茶器存在以下特点和缺陷:

1、结构复杂。现在的洗茶器或者具有洗茶功能的茶杯,均包括较多的零部件,使得其结构相对复杂。

2、清洗不便。现在的洗茶器或者具有洗茶功能的茶杯,均将洗茶器放置在茶杯的内部,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将洗茶器固定在茶杯内,这样在清洗洗茶器或者茶杯时都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洗茶装置结构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在现有技术存在的洗茶装置清洗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包括:夹持部,用于夹持在茶杯上;安装部,与所述夹持部连接;和滤网,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夹持部之间的位置,用于过滤茶叶。

如上述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安装部的底部相连,用于提供支撑。

如上述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架的个数为三个以上,均布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底部。

如上述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架的底端高度低于所述滤网的底端高度。

如上述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安装部相连。

如上述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滤网为陶瓷滤网。

如上述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持部为圆弧结构,所述夹持部与圆形茶杯的杯体贴合。

如上述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持部的夹持端部的弧度小于所述夹持部本体的弧度。

如上述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持部为开口结构,在所述夹持部开口端设有两个夹持端部,所述夹持端部与所述夹持部本体形成夹角设置,所述夹持部与方形茶杯的杯体贴合,所述夹持部的夹持端部将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方形杯体夹持在一起。

如上述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持端部与所述夹持部本体之间的夹角小于90。

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茶器,能够对现在市场上的常规茶杯进行洗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茶器无需对常规茶杯的杯体作出任何改变,就能直接使用(即实用性强)。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茶器结构较为简单,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洗茶器是套在茶杯上进行使用的,可以方便对洗茶器的进行清洗。

二、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所述支架,能够将洗茶器支撑住,防止所述滤网接触到桌面等地方,可以确保位于所述滤网内的茶叶处于不会沾到灰尘等。

三、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所述手柄可以方便对整个洗茶器进行控制。

四、本实用新型采用陶瓷滤网,可以便于茶叶倒回茶杯,并且陶瓷材料可以增强茶叶的功能,便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洗茶器与圆形茶杯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洗茶器与方形茶杯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夹持部;11-夹持端部;2-安装部;3-滤网;4-支架;5-手柄;6-圆形茶杯;7-方形茶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包括夹持部1,用于夹持在茶杯上;安装部2,与夹持部1连接;滤网3,设置在安装部2和夹持部1之间的位置,用于过滤茶叶。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茶杯的洗茶器,以夹持部1和安装部2为基体,将滤网3设置在夹持部1和安装部2之间的空间内,在通过夹持部1将洗茶器夹持在茶杯上,这样,再洗茶时,直接将茶杯内的茶水(包括茶叶和水)通过洗茶器倒掉,这样就能达到洗茶的功能,当洗完茶以后,将落在滤网3内的茶叶重新放置在茶杯内,这样就能进行正常泡茶了。

正常情况下,需要将洗茶器放置在别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如何防止滤网3接触到其他物质,同时又要考虑在进行洗茶前,不能让洗茶器随便乱丢,因此,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茶器还包括支架4,支架4与安装部2的底部相连,用于提供支撑。进一步优选为支架4的个数为三个以上,均布设置在安装部2的底部。一般情况,设置三个支架4就能满足支撑基础。再进一步优选为支架4的底端高度低于滤网3的底端高度;这样能够使滤网3在过滤茶叶的时候不会导致茶叶接近桌面等地方。当然可以使支架4的底端高度比滤网3的底端高度低2~5cm,这样既能保证滤网3内的茶叶不会接触桌面等地方又能使节约成本并使洗茶器整体外观较为美观。

在洗茶过程中,为了方便对洗茶器的控制,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手柄5,手柄5与安装部2相连,可以起到方便操作整个洗茶器的作用。在具体设置过程中,以安装部2为中心,手柄5和夹持部1分别位于安装部2的两端,这样可以使手柄5和夹持部1之间相互不影响其作用。

为了方便讲茶叶倒回茶杯,本实用新型的滤网为陶瓷滤网。由于陶瓷滤网为硬质材料滤网,很方便就能将茶叶倒回茶杯,并且陶瓷材料可以增强茶叶的功能,有便于清洗。

为了能够使洗茶器适用到圆形茶杯6上,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部1为圆弧结构,夹持部1与圆形茶杯6的杯体贴合,起到夹持作用。进一步优选为夹持部1的夹持端部11的弧度小于夹持部1本体的弧度,可以增加夹持部1的夹持力,防止夹持部1从圆形茶杯6处滑脱下来。在洗茶前,夹持部1夹持在圆形茶杯6上(夹持方式可以为由圆形茶杯6的底部往上套或者可以是直接将夹持部1夹持在圆形茶杯6上),使夹持部1与圆形茶杯6的外侧壁贴合;在洗茶时,直接将圆形茶杯6的茶叶和茶水倒向滤网3即可完成洗茶;洗完茶后,将洗茶器从圆形茶杯6上拿下来,将茶叶倒回圆形茶杯6即可。

为了能够使洗茶器适用到方形茶杯7上,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部1为开口结构(开口结构的两侧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使其与方形茶杯7相对应),在夹持部1开口端设有两个夹持端部11,夹持端部11与夹持部1本体形成夹角设置,夹持部1与方形茶杯7的杯体贴合,夹持部1的夹持端部11将夹持部1与方形杯体7夹持在一起。进一步优选为夹持部1的两边开口分别与方形杯体7的相邻两杯边贴合。再进一步优选,夹持端部11与夹持部11的本体之间的夹角小于90°,可以增加夹持部1的夹持力,防止夹持部1从方形茶杯7处滑脱下来。在洗茶前,夹持部1的开口两侧夹持在方形茶杯7上(夹持方式可以为由方形茶杯7的底部往上套或者可以是直接将夹持部1夹持在方形茶杯7上),使夹持部1与方形茶杯7的外侧壁贴合;在洗茶时,直接将方形茶杯7的茶叶和茶水倒向滤网3即可完成洗茶;洗完茶后,将洗茶器从方形茶杯7上拿下来,将茶叶倒回方形茶杯7即可。

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茶器,能够对现在市场上的常规茶杯进行洗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茶器无需对常规茶杯的杯体作出任何改变,就能直接使用(即实用性强)。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茶器结构较为简单,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洗茶器是套在茶杯上进行使用的,可以方便对洗茶器的进行清洗。

二、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支架4,能够将洗茶器支撑住,防止滤网3接触到桌面等地方,可以确保位于滤网3内的茶叶处于不会沾到灰尘等。

三、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手柄5可以方便对整个洗茶器进行控制。

四、本实用新型采用陶瓷滤网,可以便于茶叶倒回茶杯,并且陶瓷材料可以增强茶叶的功能,便于清洗。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