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调节的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306发布日期:2018-07-13 16:3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家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家具(例如桌子、椅子、茶几等)的形状和尺寸一般是固定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家具往往具有不同的高度,例如:会客时用的咖啡桌往往高度相对较低,而吃饭时用的餐桌往往高度相对较高。咖啡桌、餐桌等家具的体积相对较大,若均放于室内,则不仅会大量占用空间,更影响室内的整洁和美观。若能够设计一种可变高度的家具,以满足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的需求,则能够减少家具的数量,使室内变得更为宽敞、整洁和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家具往往无法调节具体的高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家具,包括位于所述家具顶端且用于摆放物品的摆放部和用于支撑所述摆放部的支撑部,所述摆放部和所述支撑部,其中之一设有朝向另一突出的突出部,另一设有容纳所述突出部的插槽,所述突出部能够插入所述插槽;所述支撑部具有朝向所述摆放部的支撑面,所述摆放部具有能够与所述支撑面相贴合设置的安装面;在至少两个高度设有所述支撑面,不同高度的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安装面相配合以改变所述摆放部的高度;和/或,在至少两个高度设有所述安装面,不同高度的所述安装面与所述支撑面相配合以改变所述摆放部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支撑部的顶面为第一高度的所述支撑面;所述摆放部的底面为第一高度的所述安装面,与第一高度的所述支撑面配合。

可选的,其他高度的所述支撑面高于所述第一高度的支撑面。

可选的,所述突出部设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突出部的顶面为其他高度的所述支撑面;所述插槽设于所述摆放部上,所述插槽的底面为所述安装面,不同高度的突出部插入对应的插槽中,使家具具有不同的高度。

可选的,其他高度的所述支撑面低于所述第一高度的支撑面。

可选的,所述插槽设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插槽的底面为其他高度的所述支撑面;所述突出部设于所述摆放部上,所述突出部的顶面为所述安装面,不同高度的突出部插入对应的插槽中,使家具具有不同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突出部包括至少一种高度的突出部,所述插槽包括至少一种深度的插槽。

可选的,所述突出部和插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家具的高度方向;所述突出部的顶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插槽的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可选的,当所述支撑部的顶面与所述摆放部的底面相配合时,所述突出部至所述摆放部中心位置处的距离等于与所述突出部相对应的插槽至所述摆放部中心位置处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支撑部还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容纳所述突出部,以实现所述支撑部的顶面与所述摆放部的底面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家具为餐桌、茶几或座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方案的家具,在支撑部上设有支撑面,在摆放部上设有与支撑面相配合的安装面,由于不同的支撑面具有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安装面具有不同的高度。当不同的支撑面与对应的安装面相配合,或,不同的安装面与对应的支撑面相配合时,能够改变摆放部的高度位置,从而调整家具的高度。例如:当家具为桌子时,使特定的支撑面与安装面相配合以抬升摆放部,使其能够作为餐桌使用;使特定的支撑面与安装面相配合以降低摆放部,使其能够作为咖啡桌使用。因此,能够使同一家具能够满足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的需求,减少家具的数量,使室内变得更为宽敞、整洁和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家具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家具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家具的立体框架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家具的立体框架图;

图5是图3中家具支撑部的立体框架图;

图6是图4中家具摆放部的立体框架图;

图7是图3所示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家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图2,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家具100,包括位于家具100顶端且用于摆放物品的摆放部10和用于支撑摆放部10的支撑部20。其中,沿家具100的高度方向x,摆放部10能够在两个位置与支撑部20相固定。图1示出了家具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图,此时,摆放部10的高度相对较低,可以作为会客时的咖啡桌使用;图2示出了家具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图,此时,摆放部10的高度相对较高,可以作为吃饭时的餐桌使用。

为了能够更为清楚的显示出家具100的内部结构,参照图3、图4,示出了家具100框架结构图,但框架结构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当采用其他形式的框架结构形成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20或摆放部10时,同样落入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3,此时,家具100处于第一状态,并具有第一高度;参照图4,此时,家具100处于第二状态,并具有第二高度;其中,第一高度低于第二高度。支撑部20具有朝向摆放部10的支撑面,摆放部10具有能够与支撑面相贴合设置的安装面。具体的,支撑部20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支撑面20a、具有第二高度的第二支撑面20b;摆放部10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安装面10a、具有第二高度的第二安装面10b。第一支撑面20a与第一安装面10a相配合使家具100具有第一高度,第二支撑面20b与第二安装面10b相配合使家具100具有第二高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面20a与第一安装面10a相配合、第二支撑面20b与第二安装面10b相配合,以实现摆放部10高度的调节。可以预见的是,也可以使支撑部20仅包括一个支撑面,使摆放部10包括至少两个具有不同高度的安装面,使不同高度的安装面与同一支撑面相配合以实现摆放部10高度的调节;或者,使摆放部10仅包括一个安装面,使支撑部20包括至少两个具有不同高度的支撑面,使不同高度的支撑面与同一安装面相配合以实现摆放部10高度的调节。

另外,家具100的状态可以不仅限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通过使支撑部20包括具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支撑面,使摆放部10包括具有多个不同高度的安装面。通过不同高度的支撑面与安装面相配合,或,不同高度的安装面与支撑面相配合,以使摆放部10具有多个不同的高度。

参照图5、图6,第一支撑面20a为支撑部20的顶面,第一安装面10a为摆放部10的底面。即当摆放部10放置于支撑部20上且使支撑部20的顶面与摆放部10的底面相贴合时,家具1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面20b低于第一支撑面20a,第二安装面10b低于第一安装面10a。具体的,支撑部20的顶面上设有朝向摆放部10的插槽21,摆放部10的底面上设有与插槽21相配合的突出部11。其中,第二支撑面20b为插槽21的底面,第二安装面10b为突出部11的顶面。当突出部11插入至插槽21内时,第二安装面10b能够与第二支撑面20b相贴合,使家具10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图4所示)。

当家具10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由于突出部11插入至插槽21内,插槽21能够固定突出部11,防止摆放部10与支撑部20在垂直于高度方向x的平面上发生移动。

本实施例的摆放部10仅具有一种高度的突出部11,使突出部11的顶面为第二安装面10b;支撑部20仅具有一种深度的插槽21,使插槽21的底面为第二支撑面20b。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摆放部10具有多种不同高度的突出部,不同高度的突出部插入至插槽中,以调节摆放部10的高度位置;或者,可以使支撑部20具有多种不同深度的插槽,突出部插入至不同深度的插槽中,以调节摆放部10的高度位置。

继续参照图5、图6,突出部11、插槽21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第二安装面10b沿第一方向y上的宽度小于插槽21的开口沿第一方向y上的宽度。其中,第一方向y垂直于高度方向x。因此,当将家具10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能够使突出部11更容易的插入至插槽21中,方便安装。

进一步的,从突出部11的顶面(第二安装面10b)至突出部11的底面,可以使突出部11沿第一方向y上的宽度逐渐增大,当突出部11插入至插槽21内时,突出部11由于宽度增大从而使突出部11、插槽21在插槽21的开口位置处卡紧,使突出部11不易发生移动。

或者,从插槽21的开口至插槽21的底面(第二支撑面20b),可以使插槽21沿第一方向y上的宽度逐渐减小,当突出部11插入至插槽21内时,插槽21由于宽度减小从而使突出部11、插槽21在插槽21的底面(第二支撑面20b)位置处卡紧,使突出部11不易发生移动。

本实施例中,摆放部10具有两个突出部11,两个突出部11且沿第二方向z依次设置,支撑部20具有两个插槽21,两个插槽21且沿第二方向z依次设置。其中,第二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y和高度方向x。

两个突出部11分别与两个插槽21对应设置,即一个突出部11插入至一个插槽21中。因此,当家具100处于第二状态时,能够更为稳固的固定摆放部1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摆放部10具有更多的突出部,支撑部20具有更多的插槽,多个突出部分别插入至多个插槽中,以稳固的支撑摆放部10。另外,在支撑部20能够足够稳固支撑摆放部10的前提下,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突出部11和一个摆放部10。

参照图7、图8,其中,两个突出部11分别为第一突出部11a、第二突出部11b;两个插槽21分别为第一插槽21a、第二插槽21b,其中,第一突出部11a与第一插槽21a相配合,第二突出部11b与第二插槽21b相配合。当家具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图7所示),第一突出部11a至摆放部10中心位置处的距离L1等于第一插槽21a至摆放部10中心位置处的距离L2;第二突出部11b至摆放部10中心位置处的距离L3等于第二插槽21b至摆放部10中心位置处的距离L4。

如此设置,当需要将家具100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时,能够保证摆放部10的中心位置始终处于支撑部20的固定位置上,不会因为家具100状态的改变,而使摆放部10的中心位置发生偏移。

具体的,在将家具100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抬升摆放部10并使突出部11的顶面高于第一支撑面20a;此时,180度旋转摆放部10,使第一突出部11a插入至第一插槽21a中,第二突出部11b插入至第二插槽21b中(图8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抬升摆放部10,并沿第二方向z移动摆放部10,使第一突出部11a插入至第二插槽21b中,第二突出部11b插入至第一插槽21a中。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0的顶面(第一支撑面20a)上还设有容纳部22(图5所示),容纳部22能够容纳突出部11,当家具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突出部11位于容纳部22,以实现第一安装面10a与第一支撑面20a相贴合。具体的,插槽21和容纳部22均为多个,且沿第二方向z交替设置。

本实施例中,以长方形的餐桌(咖啡桌)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家具100的形状不限于长方形结构,还可以是圆形,其他多边形结构;家具100的种类也不限于餐桌或咖啡桌,还可以是茶几、座椅等其他结构。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突出部11与插槽21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具体的,一个插槽21中插设有两个突出部11。通过在插槽21中设置多个突出部11能够增大突出部11与插槽21的接触面积,使支撑部20能够更为稳固的支撑摆放部10。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设计需要,还可以使插槽21能够容纳更多的突出部11。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10,家具1001包括摆放部101和支撑部201,其中,第一支撑面201a为支撑部201的顶面,第一安装面101a为摆放部101的底面。当摆放部101放置于支撑部201上且使支撑部201的顶面与摆放部101的底面相贴合时,家具100处于第一状态。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支撑面201b高于第一支撑面201a,第二安装面101b高于第一安装面101a。

具体的,支撑部201上设有朝向摆放部101的突出部211,摆放部101上设有与突出部211相配合的插槽111。其中,第二支撑面201b为突出部211的顶面,第二安装面101b为插槽111的底面。当突出部211插入至插槽111内时,第二安装面101b能够与第二支撑面201b相贴合,使家具1001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01具有用于固定突出部211的固定部221,突出部211与固定部221可分离设置。当需要将家具1001从第二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抬升摆放部101,使插槽111与突出部211分离,然后从固定部221上取下突出部211,并旋转或移动摆放部101使插槽111与固定部221相错开,最后将摆放部101放置于支撑部201上且使第一支撑面201a与第一摆放面101a相贴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