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检修用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2110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水利检修用爬梯。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工程大多位于偏远地方,尤其是泵站,出水池爬梯设计一直采用螺纹钢构件直接预埋于钢筋混凝土中。由于长期暴露在外,爬梯很容易生锈,且生锈后很难修理,也造成水池外墙锈迹斑斑很不美观;另外,固定式爬梯还经常发生无关人员的非法应用或儿童玩耍造成意外事故。现有的可拆卸爬梯都是分体式爬梯,安装和拆卸时需要每一层进行安装或拆卸,费时费力,并且分体式爬梯的承重力差,使用不安全。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520769443.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水利检修爬梯,其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和爬梯,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前侧面上纵向设有多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与第一预制板或第二预制板前侧面垂直连接,所述爬梯由横杆和连接杆构成,爬梯的连接杆与横杆的后侧垂直连接,所述爬梯通过连接杆与支撑座插接,所述连接杆和支撑座上分别设有螺纹通孔,一螺栓的自由端穿过螺纹孔后通过螺母紧固。将爬梯通过连接杆与预制板上的支撑座滑动连接后利用螺栓和螺母进行紧固,安装简单方便,无需每一层都要安装和拆卸,只需通过螺栓和螺母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支撑座和连接杆进行固定,节省安装和拆卸时间。上述专利虽然解决了爬梯长期暴露和安装方便的问题,但还需要较复杂的组装,且爬梯的承重能力不够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利检修用爬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利检修用爬梯,包括第一预置板、第二预置板和爬梯,所述第一预置板和第二预置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预置板内设有爬梯容置腔,所述第二预置板正对所述爬梯容置腔的位置设有爬梯卡槽,所述爬梯容置腔和爬梯卡槽的内侧纵向两端均设有滑槽,所述爬梯能够沿所述滑槽横向移动,所述第一预置板和第二预置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爬梯上设有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定位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爬梯包括纵向平行设置的两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横杆。

进一步的,所述爬梯位于最顶端和最低端的横杆外侧设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爬梯容置腔的出口设有卷帘门。

进一步的,所述卷帘门设有门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置板或第二预置板上设有工具搁置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爬梯容置腔,从而避免了爬梯长期搁置于室外导致的生锈腐蚀问题,进而延长了爬梯的使用寿命;爬梯一体式设计,强度高,通过滑槽移动爬梯,速度快,效率高,适合紧急情况的使用;爬梯卡于爬梯容置腔和爬梯卡槽内,爬梯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利检修用爬梯的正面剖视图。

图中所示:

1-第一预置板;2-第二预置板;3-爬梯;31-支撑杆;32-横杆;4-爬梯容置腔;5-爬梯卡槽;6-滑槽;7-通孔;8-定位螺孔;9-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利检修用爬梯,包括第一预置板1、第二预置板2和爬梯3,所述第一预置板1和第二预置板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预置板1内设有爬梯容置腔4,所述第二预置板2正对所述爬梯容置腔4的位置设有爬梯卡槽5,所述爬梯容置腔4和爬梯卡槽5的内侧纵向两端均设有滑槽6,所述爬梯3能够沿所述滑槽6横向移动,所述第一预置板1和第二预置板2上均设有通孔7,所述爬梯3上设有与所述通孔7位置相对应的定位螺孔8。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爬梯3包括纵向平行设置的两根支撑杆31,两根所述支撑杆31之间设有若干横杆3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爬梯3位于最顶端和最低端的横杆32外侧设有与滑槽6相匹配的滑轮9(图中未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无关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利检修用爬梯,所述爬梯容置腔4的出口设有卷帘门(图中未示)。

进一步的,所述卷帘门设有门锁(图中未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置板1或第二预置板2上设有工具搁置框。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修建水池时,将第一预置板1和第二预置板2分别预埋在混凝土中,保证两个预置板之间的距离比爬梯3的宽度略宽。水利检修需要使用爬梯3时,检修人员打开爬梯容置腔4的卷帘门,将爬梯3从第一预置板1的爬梯容置腔4内拉出,直至进入到第二预置板2的爬梯卡槽5内。爬梯3拉到位后,检修人员使用定位螺钉通过通孔7和定位螺孔8将爬梯3固定。第一预置板1或第二预置板2上设有工具搁置框,方便检修人员放置检修工具。

检修人员检修完毕后,取出定位螺钉,将爬梯3推入第一预置板2的爬梯容置腔4内,放下卷帘门,锁上卷帘门上的门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