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使用的捻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531发布日期:2018-09-01 02:4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捻蒜器。



背景技术:

蒜泥是日常生活中所必备可少的调味料,在制作蒜泥时,通常直接通过菜刀剁切来制得,在剁切的过程中,大蒜的刺激性过大使得人们经常被熏到流泪,不适感极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手动捻蒜器,通过上下座体的转动来使得其内的齿对大蒜进行切割,以制造蒜泥,但是,该种结构下的捻蒜器,上下座体仅设置了极小的凸缘,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握持该凸缘来拧动上下座体,由于凸缘厚度较小,在握持时不好抓持,操作十分费力;若将凸缘设置的较厚,则会增加制造成本,同时捻蒜器的体积也会相应的增大,包装耗材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省力且不会增加包装耗材的便于使用的捻蒜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捻蒜器,包括底座和与底座相配合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一凸部,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凸部相配合的腔室;还包括一延伸座,该延伸座可与所述底座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延伸座上设有可供所述腔室穿过的开口;所述底座上设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延伸座以使其与延伸座止转配合的定位部件。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延伸座,可装配在底座上,从而对底座的高度进行延伸,从而在捣蒜的过程中,手能够抓持的面积增大进3倍,实现操作省力;且延伸座上设有开口,包装时可将该延伸座套在底座的连接部外,从而相较传统结构的捻蒜器而言,在包装时的体积变化很小,从而不会造成包装耗材的增加,在实现操作省力的同时保证节能环保;通过转动上盖即可带动上捣蒜齿转动,由于上、下捣蒜齿的交错设置,使得上捣蒜齿在转动的过程中与下捣蒜齿相配合对腔室内的大蒜进行切割,将其捻成蒜泥,操作简便,仅需转动几次上盖即可完成蒜泥的制作,工作效率高;且蒜泥制造均在底座和上盖中完成,基本不会有蒜味溢出,不会对人的眼睛、鼻子等造成刺激,不会出现不适感。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底座两侧上的翻转件,该翻转件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上设有一卡块,所述延伸座外壁上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卡槽;当延伸座上端与底座相抵时,下翻所述翻转件,即可使得卡块卡入至卡槽内,使得延伸座被固定在底座上;且在握持延伸座转动的过程中,延伸座可始终带动底座一同转动,不会发生打滑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卡块上表面设有一加强筋,所述卡槽内壁上设有与该加强筋相配合的凹槽;当卡块卡入卡槽时,加强筋可同时卡入凹槽内,进而增大卡块与卡槽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卡块在延伸座的过程中脱出。

所述延伸座上部设有一环状的凸台,所述底座上设有与该凸台相配合的环槽;通过凸台的设置,使得延伸座的外边缘与底座的外表面可处于同一平面上,进而卡块可保持水平状态插入至卡槽内,两者之间配合效果更好,实现底座与延伸座的牢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上端部向外延伸形成有与所述底座相配合的限位凸缘,所述底座上端与限位凸缘相抵时,所述上捣蒜齿下表面与所述腔室相接触,所述下捣蒜齿的上表面与所述凸部相接触;且在捣蒜的过程中,上捣蒜齿与腔室底壁,下捣蒜齿与凸部下表面之间均不会存在间隙,从而在捣蒜的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大颗粒的大蒜,制得的蒜泥更为细腻。

进一步的,所述上捣蒜齿的两侧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刮齿,所述下捣蒜齿的两侧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刮齿,该第一刮齿与第二刮齿之间为交错设置;通过刮齿的设置,可对大蒜进行更为细致的切割,使得制造处的蒜泥更为细腻。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圈用于防止物料飞溅出底座的凸筋,该凸筋的外径与所述腔室的内径相等;当凸部插入至腔室内时,凸筋可与腔室的内壁相接触,从而有效防止凸部与腔室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捣蒜齿切割大蒜的过程中,大蒜不会从间隙中飞溅出来;且凸筋与腔室的接触面积较小,相较凸部直接与腔室内壁相接触的情况而言,接触面积较小,摩擦力较小,使得上盖的转动更为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设置了延伸座,可装配在底座上,从而对底座的高度进行延伸,从而在捣蒜的过程中,手能够抓持的面积增大进3倍,实现操作省力;且延伸座上设有开口,包装时可将该延伸座套在底座的连接部外,从而相较传统结构的捻蒜器而言,在包装时的体积变化很小,从而不会造成包装耗材的增加,在实现操作省力的同时保证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使用的捻蒜器,包括底座1、上盖2以及延伸座6,所述上盖2下表面上设有一突出于上盖的凸部3,所述底座1上设有一腔室11,该凸部3可插入至所述腔室11内,并且上盖可相对底座进行转动,以带动凸部在腔室内转动;凸部和腔室均为柱形,所述凸部3下表面上沿直径方向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上捣蒜齿4,所述腔室底面上沿直径方向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下捣蒜齿5,且该上捣蒜齿4和下捣蒜齿5为交错设置;优选的,所述上捣蒜齿4 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刮齿41,这些第一刮齿41沿上捣蒜齿4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所述下捣蒜齿5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刮齿51,这些第二刮齿51沿下捣蒜齿5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该第一刮齿41与第二刮齿51之间也为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座6上设有可供所述腔室11穿过的开口61,具体的,该开口也为柱形,从而使得延伸座6为环状结构;所述延伸座6可与所述底座1为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底座1上设有一定位部件,通过该定位部件可在需要捣蒜时将延伸座6固定在底座1上,使得延伸座6与底座1止转配合;具体的,所述定位部件包括两塑料制成的翻转件71,两翻转件71分别设于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上,该翻转件71一端与所述底座1铰接,另一端上设有一卡块72;该卡块截面可为方形或三角形,在此不再限定;所述延伸座6外壁上端位置上设有一卡槽62,当翻转件向下翻转时,卡块即可卡入至卡槽62内,实现延伸座与底座的固连及止转配合。

为了实现延伸座与底座之间的牢固连接,我们在所述卡块72上表面设置了一加强筋721,所述卡槽62内壁上设有与该加强筋721 相配合的凹槽621,当卡块卡入卡槽时,加强筋可同时卡入凹槽621 内,进而增大卡块与卡槽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卡块在延伸座的过程中脱出;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上设有一环槽12,所述延伸座6 的上部向上延伸形成一环状的凸台63,当延伸座与底座相连时,凸台即可插入至所述环槽内,使得延伸座的外边缘与底座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为了使制得的蒜泥更为细腻,我们在所述上盖2上设置了与所述底座1相配合的限位凸缘,该限位凸缘由上盖2上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凸部置于腔室内时,所述底座1上端与限位凸缘相抵;且此时所述上捣蒜齿4下表面与所述腔室相接触,所述下捣蒜齿5的上表面与所述凸部3相接触,从而保证大蒜被有效切割。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3外表面上设有两圈凸筋31,该凸筋31的外径与所述腔室的内径相等,从而有效防止制蒜泥的过程中,物料由凸筋31与腔室之间的缝隙中飞溅出底座。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