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洗澡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670发布日期:2018-06-30 01:1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婴儿洗澡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洗浴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婴儿洗澡椅。



背景技术:

现有给婴儿洗澡的容器通常为浴桶、浴盆等注塑产品,其体积较大,妈妈给孩子洗澡时要一手托住孩子背部,一手拿浴巾擦拭身体,劳动量大且孩子容易呛水;而且注塑产品质地较硬,婴儿皮肤娇嫩,在浴桶里面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洗澡椅,以防水布作为盛水的载体,并通过两个可相对转动的撑架实现婴儿坐起、平躺两种洗澡姿势的切换,使用更安全舒适,减轻了妈妈们对孩子洗浴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婴儿洗澡椅,包括在撑脚上同轴转动连接的内撑架和外撑架,在内撑架和外撑架的转动部位分别设有端面棘齿,两者的端面棘齿在轴向弹力作用下咬合实现单向转动,并在轴线方向设有克服轴向弹力使两者的棘齿脱离的第一按钮;外撑架与撑脚之间设有将两者位置相对固定的锁死件;在内撑架与外撑架之间连有用于盛水的防水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布内盛水后,锁死件将撑脚与外撑架固定,外撑架通过端面棘齿实现与内撑架固定,整个洗澡椅此时连成一个不动的整体,载水时不会导致各部件的转动;此时,外撑架宜处于水平状态,内撑架宜水平或者呈一定斜度,保证蓄水能力;待到蓄满水后可以根据情况需要,操作第一按钮实现内撑架一定角度的转动,此时由于外撑架在锁死件作用下仍与撑脚保持位置固定,保证了婴儿洗澡椅整个结构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撑脚包括前撑脚和后撑脚,两者限位于内撑架和外撑架之间,并与内撑架和外撑架同轴转动;前撑脚和后撑脚的转动部位分别设有中心孔并且中心孔内穿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可轴向位移并且外壁上设有卡接部,前撑脚和后撑脚的中心孔内壁上设有对应的限位凸起;限位件在轴向弹力作用下使得卡接部和限位凸起卡合实现前撑脚和后撑脚的锁死,并在轴线方向上设有克服轴向弹力使卡接部和限位凸起分离的第二按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撑脚设置成可转动的一对,实现了收纳功能;要收纳时,通过解开锁死件、限位件以及第一按钮,实现了内撑架、外撑架、前撑脚、后撑脚的自由转动,并在全部归结到同一平面时再次锁死,则洗澡椅不用占用较大空间,方便收纳。

优选的,所述内撑架和外撑架的转动部位通过紧固件连接,并将前撑脚和后撑脚限位在两者之间;内撑架和外撑架的转动部位相对面分别设有环形凸起,位于内撑架侧的为小环形凸起,位于外撑架侧的为大环形凸起,小环形凸起头部贴合大环形凸起内孔实现内撑架和外撑架的同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环形凸起和大环形凸起穿插的结构保证了内撑架和外撑架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同轴度。

优选的,所述外撑架转动部位外侧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分别位于安装槽内,第二按钮为环形,第一按钮位于第二按钮内孔;

第一按钮的插脚穿过安装槽底部并伸入大环形凸起内孔,所述小环形凸起内孔设有第一弹簧和活动端面棘齿,小环形凸起内壁设有轴向滑槽,活动端面棘齿尾部与轴向滑槽滑移连接,头部伸出小环形凸起内孔且头部端面圆周分布有棘齿,第一弹簧作用在活动端面棘齿和小环形凸起内孔底壁之间;所述大环形凸起底壁上圆周分布有棘齿并形成固定端面棘齿;

第二按钮的插脚穿过安装槽底部并伸入到大环形凸起外侧,所述限位件滑移套设在大环形凸起外侧,限位件尾部作用有第二弹簧;限位件内孔和大环形凸起外壁分别为相互配合的多边形结构,所述锁死件由大环形凸起、限位件和前后撑脚转动部位的中心孔构成;

第一按钮的插脚通过按压活动端面棘齿实现活动端面棘齿与固定端面棘齿的分离;第二按钮的插脚通过按压限位件实现卡接部和限位凸起的分离;第一按钮的插脚和第二按钮的插脚分别设有倒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设置在外撑架侧,方便操作,且同心设置结构美观;活动端面棘齿和固定端面棘齿的咬合分离实现了内撑架和外撑架锁死与活动,动作可靠,结构紧凑;限位件既实现了前撑脚和后撑脚的锁定功能,又通过内孔的多边形结构实现了一对撑脚与外撑架位置的相对固定;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上的插脚倒钩结构起到限制两个按钮脱离安装槽的作用;此处的安装槽宜设计成阶梯底面的结构,使得两个按钮位于不同的操作面上,减少干涉。

优选的,所述内撑架和外撑架皆为U型结构,内撑架的两端和外撑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结构造型美观,结构稳固;没有尖角,使用安全。

优选的,所述防水布可拆卸连接在内撑架与外撑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布可以换成普通的棉布,放平时,棉布绷紧在内撑架和外撑架之间,形成一块平整的布表面,婴儿可以放在上面换尿布之类;将内撑架竖点起来,又可以当做椅子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收纳时的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动部位的机构整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转动部位的机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转动部位的竖向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转动部位的横向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外撑架转动部位的内表面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防水布更换成普通的棉布后的平躺状态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布更换成普通的棉布后的坐式状态图。

附图标记:1、内撑架;2、外撑架;3、防水布;4、前撑脚;4a、中心孔;4b、限位凸起;5、后撑脚;5a、中心孔;5b、限位凸起;6、第一按钮;6a、插脚;6b、倒钩;7、第二按钮;7a、插脚;7b、倒钩;8、限位件;8a、卡接部;9、活动端面棘齿;10、第一弹簧;11、紧固件;12、第二弹簧;13、大环形凸起;14、小环形凸起;15、安装槽;16、固定端面棘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9:

一种婴儿洗澡椅,包括在撑脚上同轴转动连接的内撑架1和外撑架2,在内撑架1和外撑架2的转动部位分别设有端面棘齿,两者的端面棘齿在轴向弹力作用下咬合实现单向转动,并在轴线方向设有克服轴向弹力使两者的棘齿脱离的第一按钮6;外撑架2与撑脚之间设有将两者位置相对固定的锁死件;在内撑架1与外撑架2之间连有用于盛水的防水布3。如此设置,防水布3内盛水后,锁死件将撑脚与外撑架2固定,外撑架2通过端面棘齿实现与内撑架1固定,整个洗澡椅此时连成一个不动的整体,载水时不会导致各部件的转动;此时,外撑架2宜处于水平状态,内撑架1宜水平或者呈一定斜度,保证蓄水能力;待到蓄满水后可以根据情况需要,操作第一按钮6实现内撑架1一定角度的转动,此时由于外撑架2在锁死件作用下仍与撑脚保持位置固定,保证了婴儿洗澡椅整个结构的稳定。

结合图4、图6和图7,所述撑脚包括前撑脚4和后撑脚5,两者限位于内撑架1和外撑架2之间,并与内撑架1和外撑架2同轴转动;前撑脚4和后撑脚5的转动部位分别设有中心孔(4a、5a)并且中心孔(4a、5a)内穿设有限位件8,限位件8可轴向位移并且外壁上设有卡接部8a,前撑脚4和后撑脚5的中心孔(4a、5a)内壁上设有对应的限位凸起(4b、5b);限位件8在轴向弹力作用下使得卡接部8a和限位凸起(4b、5b)卡合实现前撑脚4和后撑脚5的锁死,并在轴线方向上设有克服轴向弹力使卡接部8a和限位凸起(4b、5b)分离的第二按钮7。如此设置,将撑脚设置成可转动的一对,实现了收纳功能;要收纳时,通过解开锁死件、限位件8以及第一按钮6,实现了内撑架1、外撑架2、前撑脚4、后撑脚5的自由转动,并在全部归结到同一平面时再次锁死,则洗澡椅不用占用较大空间,方便收纳。

结合图4、图7和图8,所述内撑架1和外撑架2的转动部位通过紧固件11连接,并将前撑脚4和后撑脚5限位在两者之间;内撑架1和外撑架2的转动部位相对面分别设有环形凸起,位于内撑架1侧的为小环形凸起14,位于外撑架2侧的为大环形凸起13,小环形凸起14头部贴合大环形凸起13内孔实现内撑架1和外撑架2的同轴转动。小环形凸起14和大环形凸起13穿插的结构保证了内撑架1和外撑架2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同轴度。

结合图3和图4,所述外撑架2转动部位外侧设有安装槽15,所述第一按钮6和第二按钮7分别位于安装槽15内,第二按钮7为环形,第一按钮6位于第二按钮7内孔;

具体看图7,第一按钮6的插脚6a穿过安装槽15底部并伸入大环形凸起13内孔,所述小环形凸起14内孔设有第一弹簧10和活动端面棘齿9,小环形凸起14内壁设有轴向滑槽,活动端面棘齿9尾部与轴向滑槽滑移连接,头部伸出小环形凸起14内孔且头部端面圆周分布有棘齿,第一弹簧10作用在活动端面棘齿9和小环形凸起14内孔底壁之间;所述大环形凸起13底壁上圆周分布有棘齿并形成固定端面棘齿16;

具体看图8,第二按钮7的插脚7a穿过安装槽15底部并伸入到大环形凸起13外侧,所述限位件8滑移套设在大环形凸起13外侧,限位件8尾部作用有第二弹簧12;限位件8内孔和大环形凸起13外壁分别为相互配合的多边形结构,所述锁死件由大环形凸起13、限位件8和前后撑脚(4、5)转动部位的中心孔(4a、5a)构成;

第一按钮6的插脚6a通过按压活动端面棘齿9实现活动端面棘齿9与固定端面棘齿16的分离;第二按钮7的插脚7a通过按压限位件8实现卡接部8a和限位凸起(4b、5b)的分离;第一按钮6的插脚6a和第二按钮7的插脚7a分别设有倒钩(6b、7b)。

如此设置,第一按钮6和第二按钮7设置在外撑架2侧,方便操作,且同心设置结构美观;活动端面棘齿9和固定端面棘齿16的咬合分离实现了内撑架1和外撑架2锁死与活动,动作可靠,结构紧凑;限位件8既实现了前撑脚4和后撑脚5的锁定功能,又通过内孔的多边形结构实现了一对撑脚与外撑架2位置的相对固定;第一按钮6和第二按钮7上的插脚(6a、7a)倒钩(6b、7b)结构起到限制两个按钮脱离安装槽15的作用;此处的安装槽15宜设计成阶梯底面的结构,使得两个按钮位于不同的操作面上,减少干涉。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述内撑架1和外撑架2皆为U型结构,内撑架1的两端和外撑架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U型结构造型美观,结构稳固;没有尖角,使用安全。

优选的,所述防水布3可拆卸连接在内撑架1与外撑架2之间。防水布3可以换成普通的棉布,放平时,棉布绷紧在内撑架1和外撑架2之间,形成一块平整的布表面,婴儿可以放在上面换尿布之类;将内撑架1竖点起来,又可以当做椅子使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